《新东方英语》月刊,2003年5月创刊,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与《海外文摘》杂志社联合推出,主要读者对象是在校大学生、部分高中生以及广大的英语爱好者,是国内英语学习类期刊中品质、内容俱佳的双语杂志。
《新东方英语》以“提高实力、充实人生”为办刊理念,旨在“提高读者英语应用能力,传播新东方文化精髓、与读者分享人生感悟”,主要内容为实用的考试技巧辅导、留学资讯、系统的异域文化介绍以及隽永的美文赏析。
部分文章MP3免费下载地址为http://www.dogwood.com.cn/mp3/xdfyy。
Editors’ Notes 编辑手记
1 “梦开始的地方”等
Test Bible 考试手册
4 难度渐稳,话题更广——2017年6月四级听力真题解析
8 托福独立写作“三选一”题型构思策略
12 考研英语写作必考话题之青年面对社会
15 托福阅读错题分析“六步法”
Learning Corner 学习频道
18 看剧学英语的正确打开方式
21 On next Saturday为何是错误表达——谈一道天津高考错题
Classics 名篇名人
24 《傲慢与偏见》:成长与爱情
38 Michael Bond: Father of Paddington Bear 迈克尔?邦德:帕丁顿熊之父,难说再见
Listening & Speaking 听说天地
27 Genius《天才捕手》:人生如长河,逝者如斯夫
32 别低头,王冠会掉!——从《王冠》中一窥英国的皇室文化
36 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一人有一个九月
Modern Issues 精选时文
43 The Virtues of Isolation 孤独的益处
Good Reading 读有所悟
48 Clinging Tightly to the Best Moments of College Life 抓啊,抓啊,抓不住的大学时光
52 The Gift of Privacy 隐私:一份特别的礼物
Culture 文化点滴
57 What Americans Can Learn from the Soothing British Ritual of Tea Time 当美国媳妇遇上英国茶
Study Abroad 留学驿站
61 谈谈留学期间的安全问题
64 走马观花说美国——留学美国二三事
67 英国实习记
Column 专栏
70 翻译擂台(160)
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担心这种老牌机构出品的月刊会不会有点刻板,毕竟现在线上资源太多了,大家追求的都是短平快。但这份九月刊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在“实用口语”这个板块的设计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创新。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机场对话”或者“商务谈判”那种老生常谈的场景,而是聚焦于“跨文化幽默的恰当表达”——这是一个多少有点尴尬但极其重要的领域。文章细致地罗列了英式幽默和美式幽默在语境依赖性上的巨大差异,并附上了多组情景剧式的对话范例,每组对话后面都有详尽的注解,解释了为什么某个词或某个语序在目标文化中会产生预期的幽默效果,以及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造成的误解。我特别喜欢它采用了一种“反向教学法”,先呈现一个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笑话失败的案例,再倒推去讲解正确的表达逻辑。这种深入到文化内核的教学,远比单纯背诵一堆俚语要来得深刻和持久,感觉像是给我的英语思维打上了一层坚实的“文化底色”。
评分这份杂志在“精读”环节的选材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品味和对时事敏感度。这次选的文章片段,我印象极其深刻,它截取了一篇关于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的英美长篇评论,选段的难度适中偏上,充满了复杂的从句结构和大量的专业术语。但最妙的是,对这段文字的解读,完全不是传统的“逐句翻译+生词注释”的模式。编辑团队似乎采用了“解构主义”的阅读方法,他们把长难句拆解成逻辑模块,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地构建起他的论点链条的。每当出现一个关键的从句连接词或者一个看似不重要的状语时,都会配上一个小的提示框,解释这个结构在提升论证力度上的作用。这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学习作者“思考方式”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理解内容”的过程。我感觉自己在阅读的同时,也间接地磨练了自己组织复杂书面表达的能力,收获远超于仅仅学会了新的知识点。
评分我对这类刊物通常很关注它的词汇和语法解析部分,因为这才是检验其专业性的硬指标。这期在这方面的表现,只能用“令人赞叹”来形容。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新词,而是选了一个非常前沿的主题——“后真相时代的关键政治术语辨析”,比如对“Post-truth”、“Alternative Facts”和“Misinformation”这几个词汇的语义漂移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作者不仅追溯了它们首次出现的语境,更重要的是,对比了它们在不同媒体和学术语境下的细微差别。特别是对“Misinformation”和“Disinformation”的区分,图表清晰地展示了意图性在界定中的核心地位。语法部分也跳出了传统的时态和语态的讲解,而是深入探讨了“语态选择对叙事操控”的影响。这种将语言工具与社会应用紧密结合的分析角度,让学习者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掌握这些细微差别是如此重要,它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则,而是撬动复杂社会议题的有力杠杆。
评分这本杂志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那种厚重而实在的感觉所吸引。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期特稿的导语,洋洋洒洒地介绍了一个关于全球化背景下语言学习新趋势的深度报道。文章的论证结构非常严谨,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去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和权威数据,引用了至少三位不同国家语言学专家的观点,对当前学习者普遍面临的“输入性疲劳”问题进行了剖析。我尤其欣赏它在分析问题时,那种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的态度,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背后的文化动因和认知规律。比如,其中有一节专门探讨了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对词汇积累速度的悖论性影响,论述得鞭辟入里,让我这个常年与英语学习打交道的人都感到耳目一新。排版上,虽然信息量很大,但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了留白和色彩区分不同板块,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不会产生视觉疲劳。整体来看,这不仅仅是一本英语学习材料,更像是一本兼具学术深度与时代关怀的文化观察志,为我们理解当代英语世界的脉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
评分翻到最后几页,通常是读者互动和一些轻松的文化杂谈,但这次的内容让我觉得编辑团队真的很有心。他们设置了一个“全球学习者社区角”的栏目,收录了来自亚洲、欧洲和南美的三位长期在海外生活或学习的英语学习者的真实心路历程分享。这三篇文章的风格迥异,一位是聚焦于如何在异国职场中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的案例分享,语言极其精炼,充满了行动指南式的建议;另一位则是一位在读博士生,详细记录了她如何克服“学术英语写作中的身份焦虑”的心理挣扎,文笔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而第三位则更偏向于探讨如何通过地方性媒体报道来保持对目标语言国家文化“鲜活度”的感知。这些真实的声音,特别是那种带着挫败感、但也充满希望的叙述,一下子拉近了刊物与普通学习者之间的距离。它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像是一个懂你的同路人,让人在面对学习瓶颈时,能找到共鸣和继续前行的动力。
评分四级有利
评分不错。。。。。。。。。。。。
评分包装非常好,很喜欢,质量也很棒,不错
评分文章挺没意思
评分一直想买,趁商家活动,到手。
评分。。。。。。。。。。
评分好,下次还来
评分和将计就计在同一时间进行交流
评分杂志内容丰富,中英文双语,方便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