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变革中的晚清

世相:变革中的晚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永祥 著
图书标签:
  • 晚清史
  • 社会史
  • 文化史
  • 思想史
  • 近代中国
  • 历史学
  • 世相
  • 变革
  • 清史
  • 中国近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331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545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2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作者运用“叙事史”的写作手法,个性化地讲述了影响中国近代史走向的人和事,在手术刀式的分析与解构中,给读者传递出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历史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晚清这一历史时期展开,从东西方文化碰撞写起,展现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观念等各个领域的剧烈变化,并把眼光和笔墨聚焦在典型的人和事件上,从不一样的角度展现了清王朝的应变和覆亡。全书分为三编,共11章,65篇,每篇主体为历史叙事,另加作者的独到评论。

作者简介

刘永祥,山东寿光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曾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著有《民国时期史学三题》《世相:变革中的晚清》等。

目录

第一编?中西文化的碰撞
溯源篇:“礼仪之争”让中国淡出世界朋友圈 / 2

真相篇:中西碰撞之八大疑团 / 8
英法火烧圆明园与气温骤降有无关系 / 8
国弱民遭殃:鲜为人知的“猪花”买卖 / 11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究竟是真是假 / 15
洋务运动为什么干不过明治维新 / 18
甲午战争的结局十年前就注定了 / 21
西方瓜分中国狂潮因一幅图而起 / 24
日本间谍“挽救”紫禁城的背后 / 27
唤醒中国:拿破仑与“睡狮说”的真相 / 30

观念篇: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 36
用“鬼子”称呼外国人纯属意淫 / 36
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引起的反响 / 38
出国留学竟然要签“生死状” / 42
修铁路究竟冲撞了哪些神灵 / 46
迈出拯救女性第一步的是个富二代 / 50
满洲奇女子用生命换来女学春天 / 54
西方对清末立宪的态度令人大跌眼镜 / 57
西方女性在中国从“番妇”变身“美人” / 61
“缠”与“放”的较量:三寸金莲的前世今生 / 69
“男女大防”被妓女在茶馆、戏园里打破 / 72
中国人花了30年才接受自行车 / 74
解放膝盖:跪拜礼的废除过程 / 78
公厕在上海的出现和发展 / 81
是谁公开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 / 82

洋人篇:请摘掉“有色眼镜” / 86
教科书里的大反派其实是洋务运动总顾问 / 86
酒后吹牛吹出史上最奇葩外交使团 / 90
传教士打造的避暑胜地 / 95
第二编?天朝上国的掌权者
太后篇:叶赫那拉的权谋与奢靡 / 100
君临天下有多难?慈禧:分两步 / 100
姜是老的辣:戊戌变法期间慈禧的战略 / 105
慈禧镇压戊戌变法却继承康有为衣钵 / 109
慈禧逃难过得很苦?回銮财物装了三千车! / 111
幸福在哪里:末代皇太后隆裕的悲剧 / 117

帝王篇:有心救国,无力回天 / 122
“四无”皇帝咸丰竟靠“假哭”登基 / 122
咸丰对身后事的安排害死最心爱大臣 / 125
侄子?外甥?亲爸爸:光绪与慈禧的关系 / 128
光绪为救国掀起宫廷英语热 / 130
为何变法刚开始光绪就革了翁同龢的职 / 133
没有金刚钻,偏偏揽了瓷器活:载沣的救国术 / 135

大臣篇: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 140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亦有局限 / 140
杜受田凭什么获得谥号“文正” / 143
肃顺的这项政策让中国人多留50年辫子 / 146
千年科举史上唯一被处死的“一品大员”柏葰 / 150
替慈禧办差的权监安德海为何被山东巡抚斩了 / 153
李鸿章缘何被称为“亚洲野蛮人” / 157
“戊戌六君子”中竟有一人是间谍 / 160
户部尚书阎敬铭坚决反对颐和园工程 / 162
张之洞背地里骂慈禧是老寡妇 / 166
第三编?大清王朝的掘墓人
政权篇:不太平的太平天国 / 170
“代神传言”:太平天国里的大杀器 / 170
重典治国:太平天国的严刑酷法 / 179
“春节”变身“妖年”:私自过年会被斩首 / 181
文化灭绝:延续一年的“焚书”政策 / 184
革命篇:暗杀竟被正当化和组织化 / 187
一条小辫子,撬动大清朝 / 187
清末缘何出现“暗杀”风潮 / 190
原本用来救命的新军竟变成索命鬼 / 192
武昌起义中的五次意外 / 195
自产鸦片:压垮清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 200

人物篇:乱世枭雄,逼退清帝 / 204
“鉴湖女侠”秋瑾的另一面 / 204
“大老虎”奕劻力主清帝退位不全因为钱 / 209
康有为致电美国总统说:袁世凯暗杀光绪 / 212
晚清最佳搭档:袁世凯(武)+徐世昌(文) / 214
四招连发:袁世凯“逼退清帝” / 219

编外 / 223
黄金荣的把兄弟,因误闯“一大”会场出名 / 223
国学大师帮杜月笙修家谱 / 226
杜月笙帮张学良戒毒 / 228
就读于黄埔军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31
百乐门繁华的背后 / 236

精彩书摘

  《世相:变革中的晚清》:
  与第一次不同,这一次洋务派认识已成系统,准备极为充分,对于守旧派的围攻,逐条加以驳斥,提出应对之策,令对方哑口无言。最精彩的,要属对“破坏祖宗成法”一条的反驳:“人事随天道为变迁,今之人既非上古先朝之人,今之政岂犹是上古先朝之政?使事事绳以成例,则井田之制自古称良,弧矢之威本朝独擅,行之今日,庸有济乎?”又谓:“西洋兴办铁路……国富兵强而官民交便,就五大洲言之,宜于西洋,宜于东洋,岂其独不宜于中国?”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在专制制度下,君主的意见永远发挥决定性作用。此时,慈禧的态度已然发生些许变化,屁股开始挪向洋务派,不过尚心存犹豫,遂下旨让各省督抚复奏。这时,有一个大臣的奏折,彻底将老太太拉入洋务阵营。他,就是:“香帅”张之洞。
  ……

前言/序言

前 言

如今,在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读史已然成为一种时髦。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对过去历史说得头头是道。尽管存在一些庸俗说史的不良现象,但是能激起大众对历史的兴趣,总算大功一件。至于读史层次的提高,需要时间来慢慢调整,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当大众被历史八卦灌得晕头转向之后,自然会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一、读史的功用
搞历史研究的,常常会遭遇一个尴尬:读历史究竟有什么用?
中山大学陈春声教授曾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人文学科确实没有什么用,它不能使你发财。但我们用一个家庭做比喻,一个家最有用的首先是厕所,其次是厨房,家里最没用的要属挂在客厅墙上的那幅齐白石的大虾。但有客人来拜访,你不会带客人去厕所和厨房,更多地是坐在客厅里谈论墙上的那只大虾。人文学科就是那只大虾。”历史学属于人文学科,所以也是“大虾”。有用无用,不能单纯流于实用层面的判断,而忽略了抽象价值。古人说,以无用为用,大致道出了个中真意。
读史的功用,可以相当广泛和多样,诸如修身养性、休闲娱乐、治国理政……不一而足。但是,在此之上,还应当有一个普遍意义。那就是:建构国民意识。
历史是什么?一句话:人类对过去的记忆。
如此一来,读史的功用也就不言而喻了。打个比方,一个人早上起来,突然发现自己失忆了。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是什么物种?他肯定会陷入彷徨和恐惧,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同样的道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了历史,也就无法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安放自我。
历史,塑造了人类的身份认同。
我们为什么是中国人?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这五千年历史塑造出来的,我们身上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这是割不断的。否定了历史,也就否定了自己。为什么很多华人出国后,总想着寻根。这个根,就是历史,也可以说是对故乡的记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老乡见老乡,为什么两眼泪汪汪?因为有共同记忆:门前的小河,村里的小芳……
清代学者龚自珍曾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读懂了这段话,就明白为什么日本占领满洲后,要篡改历史教科书了。读史的功用,也就无需多言。
二、重构≠重现
历史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时间。当你说完一句话、做完一个行为的瞬间,这些话和行为就进入了历史时空。在目前的科学认知里,时间是不可逆的。所以,历史也就具有不可复制性。现在很多人喜欢说“还原”历史,或者“重现”历史,实际上,现代史学理论早已证明,历史是无法被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复原的。因为,人们无法再次回到历史现场。无法直面研究对象,是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区别之一。
当然了,会穿越另当别论。不过,历史有风险,穿越需谨慎。比如,某年某月某日,你被雷劈后穿越了,低头一看,身上绫罗绸缎,抬头照镜子,闭月羞花,正疑惑自己是谁时,一个彪形大汉踹门而入,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提着刀,你一看,呵,挺面熟啊,就听大汉说:“嫂嫂,还我哥哥命来。”
无法直接面对历史,怎么来认识历史呢?犯罪学上讲,一个人犯罪,必然会留下痕迹,历史也一样,历史的痕迹,就是“史料”。史家离了史料,就像鱼儿离了水一样。哪怕你是史学界的大咖,也要老老实实地一条一条抄材料。所以,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说,“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家的任务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
有了史料,历史就能“重现”了吗?
首先,史料以文献为主,而文献是由人来记载完成的,即使是当时人记当时事,也已经不是历史事件本身,已经掺杂进记载者的主观成分,甚至是有意造假。而后来人再根据这一已经掺杂了主观成分的史料来认识历史,就更容易偏离历史真相。所以,真正的历史学家在对待史料的时候都十分谨慎。梁启超把它比喻为“老吏断狱”,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考证。
其次,历史书写者必然受到所处时代条件的限制。哪些历史能够进入书写范围?怎样进行排列组合?应该怎样评价?等等,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一个历史事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书写者那里,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就是说,即使能够保证史料是真实的,但每一份史料仅仅能展现历史的一个镜头,至于如何把这些镜头制作成一部完整的影片,那就要看各自的剪辑功力了。所以,历史总是在不断地被重写。
《非诚勿扰》中有一个葛优与台湾女子相亲的片段,双方使用了解放和沦陷两个不同的词汇。这两个词汇,都指向国共战争,但胜利者和失败者在情感、用词等方面显然存在巨大差别。
当然,真正尊重历史的人不会故意去捏造历史。你可以说“解放”,也可以说“沦陷”,但不能说国民党把共产党赶到了台湾;你可以说孔子很革命,也可以说孔子很保守,但把孔子说成是韩国人,那就是对我大中华十几亿人民的挑衅。
近些年,网络上兴起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将历史看做文字游戏,信口开河地随意讲史,这显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值得警惕!所以,作为内容创作者,理当坚守说史的底线。历史,不是小姑娘,更不是娼妓,不该被肆意涂抹和亵渎。



《世相:变革中的晚清》是一部钩沉历史、探寻时代脉络的深刻读物。本书并非简单的史实堆砌,而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聚焦于十九世纪末中国社会剧烈动荡、转型求索的独特时期。作者深入挖掘了那个时代的“世相”——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力求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晚清中国。 本书的视角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仅关注庙堂之上的权力博弈与政策变迁,更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社会肌体。从京城的王公贵族到江南的士绅阶层,从沿海的商埠新贵到内陆的寻常百姓,书中所描绘的人物群像,正是构成晚清时代风貌的生动注脚。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考证,展现了在西方文明冲击、内部矛盾激化的大背景下,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是如何挣扎、适应、反抗,又是如何孕育变革的。 书中对思想观念的变迁有着细致的描摹。晚清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新学的兴起、旧学的式微,改良思潮的涌动、革命情绪的滋长,都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梳理了西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潮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分析了它们对中国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乃至普通民众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中体西用”的论辩到维新变法的尝试,再到革命思想的播撒,每一场思想的较量,都深刻地塑造了那个时代的走向。 经济层面的变革也是本书着墨的重点。本书深入探讨了晚清时期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挑战。传统农业经济在内外压力下的转型,新兴的民族工商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辛,外国资本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阶层分化与经济格局的变化,都得到了细致的展现。通过对海关税收、商贸活动、金融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晚清中国经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初步探索与困境。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民俗风情、日常生活、社会习俗的演变,同样是本书关注的焦点。作者不回避那些看似细枝末节的日常生活场景,因为正是这些日常,构成了历史的肌理。例如,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结构的调整,妇女地位的缓慢改变,教育的普及与改革,乃至服饰、饮食、娱乐方式的演变,都从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退步,以及人们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体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晚清政治格局的描绘,绝非停留于表面。它深入剖析了清廷内部的政治派系斗争,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以及地方势力在维护统治和推行改革中的作用。从慈禧太后的政治智慧与局限,到各派政治力量的博弈,再到官员的选拔与任用,本书力图揭示晚清政治体制在衰败与革新之间的复杂张力。 《世相:变革中的晚清》以其宏大的视野、翔实的史料、生动的叙事,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晚清中国。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故事,而是一次对时代精神的深度解读,对民族命运的沉思。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理解晚清中国为何走向剧变,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所经历的阵痛与希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当下的中国是如何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走来。本书旨在唤起读者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晚清那个时期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历史转折点上出现的关键人物和他们所推动的变革。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渴望。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晚清的变革视为一个宏大的、由少数精英主导的进程,而是深入到变革的各个层面,从政治、经济、军事到思想文化,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刻的剖析。他对于洋务运动的介绍,不仅仅是停留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思想根源、推行过程中的阻碍以及最终的局限性。同时,书中也对戊戌变法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对于那些改革措施的初衷、实施的难度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都有独到的见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他不会简单地给人物或事件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是力求展现其复杂性。比如,对于一些保守派官员,他也并非一味地批判,而是尝试去理解他们当时的立场和考量,这使得整个叙述更加客观和全面。这本书让我对晚清的改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判断,而是理解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博弈和思想的碰撞。

评分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对于“变革”的“多棱镜”式解读。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个单一的视角,而是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审视晚清的变革。他既关注了政治制度的变迁,也深入探讨了思想文化的转型;既描绘了军事上的对抗,也剖析了经济上的博弈。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回避变革中的“失败”和“曲折”。他会详细阐述每一次改革尝试的初衷、过程以及最终未能达成的目标,并且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这种对“失败”的坦诚面对,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真实和可信。它让我明白,历史的进步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反复和探索。通过对这些失败案例的剖析,我们更能深刻地理解成功变革的难度,以及那些先行者们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代价。这本书让我对“变革”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对其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局感”和“纵深感”。作者在梳理晚清历史的复杂脉络时,并没有让读者感到迷失。他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各种零散的历史事件、人物命运、思想潮流,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而完整的画面。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晚清那个动荡而又充满机遇的时代,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同时,在宏观的把握之下,作者又能在每一个具体的事件、每一个具体的人物身上,进行深入的剖析,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影响。这种“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写作方式,是我在这本书中最看重的一点。它让我明白,历史的研究,既需要对整体趋势的把握,也需要对微观细节的深入探究,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精神状态的深刻体悟。作者在描述“变革”时,并没有回避其伴随的痛苦和挣扎。那些旧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固守着祖宗之法,对新生事物充满了抵触;而那些渴望改革的先行者,他们又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称、力量悬殊而感到无力。书中对于这种思想的冲突、利益的纠葛,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读到一些段落,甚至能感受到那种压抑和焦虑,仿佛身处一个黑暗的隧道,前方却看不到光亮。然而,正是这种绝望中的挣扎,才显得尤为可贵。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展现了晚清知识分子群体在东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思想困境,他们如何在中西之间寻找一条出路,如何尝试着融合与创新。这种精神上的求索,是晚清变革中最具深度和价值的一部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变革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思想的启蒙,精神的觉醒,以及无数个体在迷茫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的叙事风格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像某些枯燥的学术著作,堆砌着密密麻麻的史料和繁复的理论,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笔触,娓娓道来。仿佛作者本人就置身于那个时代的街头巷尾,亲眼目睹了那些正在发生的巨变。他没有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着重于展现事件发生时的“世相”,那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那些官场的尔虞我诈,那些知识分子的迷茫与探索,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读到某个章节,我仿佛能听到洋务派官员在奏折上慷慨陈词,也能感受到维新志士在深夜孤灯下挥洒墨迹的心情。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比如在描述某个社会事件时,会穿插一些当时的民谣、报刊上的评论,甚至是街头巷尾的议论,这使得整个叙述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的刻画,不仅仅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更是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默默无闻,却又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普通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无奈与抗争,都勾勒出了晚清社会真实的肌理。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只是冰冷的文字和事件的堆砌,而是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在时代舞台上上演的悲喜剧。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作者对于晚清社会内部矛盾的揭示是极其深刻的。他没有将晚清的“变革”简单地视为国家对外抵御侵略、对内进行改革的单向过程,而是着重于剖析当时社会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比如,书中对传统士大夫阶层与新兴官僚、对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对汉族精英与满族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描绘,都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守旧”与“革新”之间张力的刻画,这种张力并非简单的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而是根植于不同的利益诉求、阶层地位和世界观。作者通过对不同派系人物的言行举止的细致描写,让我能够深入理解他们为何会做出那样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又如何相互影响,最终推动或阻碍了历史的进程。这本书让我看到,晚清的变革,既有对外因素的刺激,更有内部矛盾的激化,而内部矛盾的解决,往往是变革能否真正深入的关键。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叙事上的“轻重有度”。作者在处理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时,既能宏观地把握其脉络和影响,又能抓住关键的细节,让事件的发生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但与此同时,他也并没有忽视那些“小人物”的故事。书中穿插的许多 anecdotal evidence,那些关于普通士兵、家庭妇女、甚至是在街头卖艺的小人物的片段,都为冰冷的史实增添了温度和人情味。我读到某个关于一个普通家庭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故事时,深深地为之动容。这些个体命运的悲欢离合,虽然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它们却是构成那个时代真实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的洪流是由无数个体汇聚而成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作者的这种写法,使得阅读体验非常丰富,既能满足我了解宏大历史事件的需求,又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命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读起来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波澜壮阔。“世相”,一个词,便勾勒出社会百态,而“变革中的晚清”,更是直接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种期待,又带着一丝忐忑。期待的是,终于有这样一本著作,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那个风云激荡、前所未有的时代;忐忑的是,晚清的历史太过复杂,变数太多,太多的人事物交织在一起,如何才能写得清晰明了,引人入胜,又忠于史实,着实考验作者的功力。书的封面设计也很有考究,暗红的底色,几笔勾勒出的老照片风格的人物剪影,似乎诉说着那些早已远去的传奇。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希望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潜入那段动荡不安却又充满转机的岁月,去感受那些人物的命运沉浮,去理解那些事件的来龙去脉。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的改革家们,他们的思想是如何萌芽的?他们是如何在巨大的阻力面前坚持自己的信念的?他们的每一次尝试,哪怕是失败的,又为后来的变革积累了怎样的经验?我更想知道,在那些光鲜的改革背后,普通百姓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希望与绝望,是否也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丝印记?毕竟,历史的洪流,最终是由无数个个体汇聚而成,每一个微小的涟漪,都值得被关注。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社会经济层面的关注也十分到位,这让我对晚清的“变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谈论历史变革,往往容易将目光集中在政治和军事层面,而忽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然而,这本书却花了不少篇幅来描绘晚清时期新兴的工商业、金融业是如何逐步发展起来的,以及这些变化对传统社会结构带来的冲击。书中对海关税收、铁路修建、民族资本兴起等内容的阐述,都非常生动,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经济的脉动。同时,作者也探讨了经济变革背后所面临的重重困难,比如官僚体系的掣肘、外国资本的渗透、传统观念的阻碍等等。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描写,那些逐渐兴起的商埠,那些涌入城市寻求机会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梦想与失落,都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社会画卷。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晚清的“变革”并非一场孤立的政治运动,而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复杂交织的转型过程。

评分

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的文字既有历史研究的严谨,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比如,在描述某个制度的僵化时,他可能会用“如同被层层枷锁束缚的肢体”来形容;在描写某个改革措施的推行艰难时,他又会用“如同一叶孤舟在惊涛骇浪中前行”来比喻。这种细腻的文字表达,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绪和困境。而且,作者的叙述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沉忧伤,时而又带着一丝嘲讽的幽默。这种起伏跌宕的叙事,让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阅读兴趣,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之中。这本书的语言魅力,让我觉得,历史并非只能以枯燥的方式呈现,它也可以如此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

评分

精心之作,值得拥有!物有所值。

评分

很好很满意!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精心之作,值得拥有!物有所值。

评分

学习

评分

因为没办法投诉***,借此机会发个看法!狗屁京东双十一,真正价保到11,比平时还贵,还说用什么神券,举个例子,我看好了一款天梭表,平时活动2759能拿下来,犹豫再三觉得双十一活动力度更大,谁知价保11价竟然是2849,这就是狂欢节的优惠,连京东都搞虚,还干掉小猫咪,不玩猫腻。简直是猪狗不如的二手东!!!很有可能这个评论会被屏蔽,但是希望京东员工也看看,实在太气愤了!

评分

因为没办法投诉***,借此机会发个看法!狗屁京东双十一,真正价保到11,比平时还贵,还说用什么神券,举个例子,我看好了一款天梭表,平时活动2759能拿下来,犹豫再三觉得双十一活动力度更大,谁知价保11价竟然是2849,这就是狂欢节的优惠,连京东都搞虚,还干掉小猫咪,不玩猫腻。简直是猪狗不如的二手东!!!很有可能这个评论会被屏蔽,但是希望京东员工也看看,实在太气愤了!

评分

因为没办法投诉***,借此机会发个看法!狗屁京东双十一,真正价保到11,比平时还贵,还说用什么神券,举个例子,我看好了一款天梭表,平时活动2759能拿下来,犹豫再三觉得双十一活动力度更大,谁知价保11价竟然是2849,这就是狂欢节的优惠,连京东都搞虚,还干掉小猫咪,不玩猫腻。简直是猪狗不如的二手东!!!很有可能这个评论会被屏蔽,但是希望京东员工也看看,实在太气愤了!

评分

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