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

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灌木文化 著
图书标签:
  • 素描
  • 静物
  • 入门
  • 教程
  • 绘画
  • 艺术
  • 零基础
  • 速写
  • 写实
  • 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083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806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由素描基础知识入手,包括铅笔的选择,正确的拿笔姿势,不同的线条排列方式,不同质感的体现方式等。随后通过由易到难的大量案例,让读者在不断地实战练习中,将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绘画融汇贯通,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每个案例的前面都有一个大的最终完成图供读者临摹,而且旁边还有该案例的形体结构分析图,帮助读者掌握概形的方法。
本书非常适合零基础的素描爱好者阅读与学习。

内容简介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我们只有不断地夯实素描基础,提升素描技法的活用能力,才能画出越来越好的作品。所以对于零基础的素描学习者来说,夯实素描基础是开启绘画之门阶段主要的任务。
本书涵盖了素描静物类素描主题。本书首先为读者介绍了素描时必需的工具、必知的基础知识(如正确的拿笔姿势和常用的线条笔触等),以及必会的绘制技法(如结构、光影、质感的表现方法等)。然后按照先单体静物后组合静物的教学顺序,通过详细的绘画案例讲解,帮助读者掌握光影、明暗、形体结构等绘制要点,以及物体之间的透视关系,画出完美画作,提升绘画水平。
本书既适合素描初学者与素描基础薄弱者阅读使用,也适合相关专业的各级培训机构和大专院校作为教学用书。

作者简介

“灌木”一词源于《诗经·葛覃》中的 “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意为矮小的灌木,不追求白桦的参天耸立、松柏的曲高和寡,但求漫山遍野,覆盖广阔的大地。灌木文化以出版高质量美术教程书、美术画册等广受业界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contents目录

第1章
素描绘画基础
1.1 素描工具介绍 6
1.2 铅笔的使用 7
1.2.1 认识铅笔 7
1.2.2 铅笔的不同型号及使用 7
1.3 如何执笔 8
1.3.1 常用的执笔姿势 8
1.3.2 其他的执笔姿势 9
1.4 如何排线 10
1.4.1 平行直线 10
1.4.2 弯曲弧线 10
1.4.3 直线、弧线的渐变 10
1.5 线条的绘画效果 11
1.5.1 表现效果 11
1.5.2 质感效果 11
1.6 物体的质感 12
1.6.1 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12
1.6.2 有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13
1.6.3 其他物体的质感表现 14
第2章
单个静物
2.1 鸡蛋 16
案例解析 16
形体结构分析 16
详细绘画步骤 16
2.2 梨 18
案例解析 18
形体结构分析 18
详细绘画步骤 19
2.3 西瓜片 20
案例解析 20
形体结构分析 20
详细绘画步骤 21
2.4 香蕉 22
案例解析 22
形体结构分析 22
详细绘画步骤 23
2.5 油菜 24
案例解析 24
形体结构分析 24
详细绘画步骤 25
2.6 碗 26
案例解析 26
形体结构分析 26
详细绘画步骤 27
2.7 饭盒 28
案例解析 28
形体结构分析 28
详细绘画步骤 29
2.8 烟斗 30
案例解析 30
形体结构分析 30
详细绘画步骤 31
2.9 餐刀 32
案例解析 32
形体结构分析 32
详细绘画步骤 33
2.10 手提灯 34
案例解析 34
形体结构分析 34
详细绘画步骤 35
第3章
静物组合
3.1 静物组合(一) 37
案例解析 37
形体结构分析 37
详细绘画步骤 38
3.2 静物组合(二) 43
案例解析 43
形体结构分析 43
详细绘画步骤 44
3.3 作品欣赏 47
《光影的低语:探索素描静物的无限可能》 这本书,或许比您想象中更添一份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它不直接教授您如何拿起炭笔,也不罗列冗长的技法名词。相反,它邀请您一同踏上一段以“观看”为起点的素描静物探索之旅。在这趟旅程中,我们将剥离那些僵化的“教程”框架,回归到素描最本真的语境——如何用画笔捕捉和理解我们触手可及的世界。 静物,顾名思义,是静止的景物。然而,这“静止”之中,却蕴藏着无穷的动感和生命力。一片落叶的纹理,一个苹果表面的微光,一束透过窗户洒落的光线在桌面投下的斑驳,这些看似平凡的元素,都诉说着它们自身的故事。它们以独特的光影、形状、质感和色彩(即使在素描中我们用黑白灰来表现),雕刻着属于它们的时间与空间。 本书的出发点,并非直接灌输“如何画”,而是倡导一种“如何看”。在您开始动笔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看见”:看见物体的体积感是如何通过光影的对比产生的?看见不同材质的表面是如何反射或吸收光线的?看见物体之间的相互遮挡和空间关系是如何影响整体构图的?看见一个熟悉的物品,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怎样截然不同的面貌? 我们尝试跳出“静物”二字带来的局限性。本书所探讨的,与其说是“素描静物”,不如说是“素描化”的日常生活。您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您的模特。一个摆放在书桌上的茶杯,一个随手放在角落的旧皮包,一个散落在桌上的水果,甚至是一堆凌乱的书籍,它们并非只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承载着时间、记忆和情感的载体。当我们用素描的视角去审视它们,便能发现隐藏在它们平凡外表下的丰富细节和独特韵味。 第一章:看见的艺术——重塑你的视觉感知 这一章,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看”开始。这并非简单的“用眼睛看”,而是“用头脑去理解”的视觉加工过程。我们将一同审视: 光影的语言: 光是素描的灵魂。我们不会去讨论“什么是高光”、“什么是阴影”这种教科书式的定义,而是引导您去感受光线的方向、强度以及它如何在物体表面制造出深邃的层次。我们会通过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物体,来理解光线如何塑造体积,如何勾勒轮廓,如何制造出微妙的过渡。例如,直射的光线与散射的光线,会带来怎样的光影效果?侧光如何强调物体的轮廓?顶光又会如何制造出强烈的明暗对比? 形态的解构: 每一个物体,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几何形态。我们不会强求您死记硬背各种形状名称,而是鼓励您在观察中去“感觉”物体的基本结构。一个苹果,它近似于球体;一个盒子,它由平面构成;一个瓶子,它可能有圆柱体或球体的组合。理解了这些基本形态,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物体的整体比例和比例关系,避免画出“扁平”或“变形”的物体。 材质的触感: 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性格”。光滑的金属会反射锐利的光斑,粗糙的布料会吸收光线并产生柔和的过渡,透明的玻璃会折射光线,并显现出其内部的结构。我们不会用华丽的词藻去形容,而是邀请您去想象,用笔触去“触摸”这些不同的质感。如何用线条的疏密、笔触的轻重来表现金属的光泽?如何用细腻的晕染来刻画陶瓷的温润?如何用断续的笔触来表现木头的纹理? 空间的维度: 素描不仅仅是二维的平面画作,它更是试图在二维平面上营造出三维的空间感。物体之间的遮挡、远近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与背景发生互动,共同构成了画面的空间。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物体的大小、清晰度以及它们在画面中的位置来表现空间深度,如何让画面中的物体“站”在纸上,而不是“贴”在纸上。 第二章:以“素”为始——从观察到笔触的转化 当你的眼睛已经开始学会“看”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进入到“画”的层面。但这里的“画”,依然是建立在对观察的深入理解之上。 线条的温度: 线条并非只是物体的外框。它可以是表现体积的辅助,可以是刻画质感的工具,甚至可以是传达情感的媒介。我们将探索不同性质的线条:有的粗犷有力,有的细腻委婉;有的流畅连续,有的断续跳跃。理解线条的“性格”,才能让你的画面更具表现力。例如,用粗重的线条来表现物体靠近的边缘,用轻柔的线条来勾勒远处的轮廓,这本身就是一种空间的暗示。 明暗的诗篇: 素描的本质是黑白灰的舞蹈。光影并非是简单的“黑”与“白”,它是一个连续的、丰富的色调变化过程。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灰度来塑造体积,如何通过明暗对比来突出主体,如何用微妙的过渡来表现物体表面的肌理。我们不会去讨论“八大调子”,而是鼓励您去感受,去观察,去找到物体上那些微妙的光影变化,并用笔触去捕捉它们。一处细微的明暗变化,可能就能让一个扁平的球体瞬间变得立体。 笔触的呼吸: 每一个笔触,都带着画者独特的“呼吸”。它可能是一次轻柔的拂过,也可能是一次果断的落笔。笔触的走向、力度、以及它们之间的排列方式,都极大地影响着画面的质感和生命力。我们将尝试用不同的笔触来表现不同的材质和光影效果,让画面充满“呼吸感”。例如,用短促、重复的笔触来表现粗糙的表面,用平滑、连贯的笔触来表现光滑的表面。 构图的智慧: 构图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则,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安排。它关乎画面的平衡、节奏、视觉焦点以及情感的传递。我们将从“如何摆放”开始,去理解如何将你观察到的元素,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在画面中。如何运用“留白”来创造呼吸空间?如何通过“对比”来吸引观者的目光?如何让画面中的物体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第三章:静物中的故事——从描绘到叙事 当您已经能够相对自如地运用素描语言来表现物体时,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素描静物背后蕴含的“故事”。 时间的回响: 每一个被摆放在画面中的静物,都可能带着一段属于它的时间印记。一个老旧的怀表,可能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一本翻开的书籍,可能暗示着一段未完的故事;一个摆放多年的花瓶,可能见证着生活的变迁。我们将尝试去捕捉这些“时间的回响”,让画面不仅仅是物体的堆砌,而是有情感、有温度的呈现。 情感的映射: 您的情绪,您对事物的理解,都会不自觉地映射在您的画作中。您对一个水果的喜爱,可能让它在画面中显得更加饱满诱人;您对一件旧物的怀念,可能让它在画面中散发出独特的光泽。我们将引导您去思考,如何将您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笔触和光影,传递给观者。 空间的联想: 静物的摆放,往往也暗示着它所处的空间。一个凌乱的桌面,可能是一个繁忙的工作室;一个整洁的窗台,可能是一个宁静的角落。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细节的刻画,去暗示画面的“背景故事”,让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本书的目的,是为您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新的窗口,让您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它不是一份枯燥的技法清单,而是一场关于“看见”、“理解”和“表达”的旅程。您将学会的,不只是如何用炭笔或铅笔在纸上留下痕迹,更是如何用一双富有洞察力的眼睛,去发现并记录这个世界的美丽与复杂,并在素描的黑白灰之间,找到属于您自己的光影诗篇。 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引路人,它为您铺就一条通往内在观察与表达的道路。您将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将平凡之物赋予生命力的乐趣,感受到用画笔与世界对话的奇妙。最终,您会发现,素描静物,远不止于静物本身,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您观察世界的方式,以及您内心深处对美的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素描静物不仅仅是简单地描摹形体,更重要的是捕捉物体的“灵魂”和“气质”。《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者在讲解如何绘制单个物体时,不仅仅关注了形体和明暗,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笔触的力度、方向以及对细节的处理,来表现物体的材质、年代感甚至是它在空间中的“呼吸感”。比如,书中对“玻璃器皿”的刻画,不仅仅是画出它的透明感,更细致地讲解了光线如何在玻璃表面产生折射、反射,以及形成高光和暗部区域。而对于“老旧的陶罐”,作者则强调了如何用微妙的笔触和不均匀的明暗变化,来表现其表面的细微划痕、磨损以及历史的沉淀感。这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独特的语言,而素描就是解读和表达这种语言的工具。书中关于“多物体组合”的讲解也十分精彩,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几个物体堆砌在一起,而是非常注重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光线的投射、阴影的叠加,以及不同物体在画面中所扮演的角色。这让我明白,好的静物画,不仅仅是几个独立个体的集合,更是相互关联、相互呼应的整体。这本书让我对素描静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渴望去实践和探索。

评分

我一直对手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自己的作品缺乏“生命力”,总像是隔靴搔痒,难以触及事物的本质。《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引导我如何去“思考”和“感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物体的精神性”的探讨。作者不仅仅关注物体的物理形态,更深入地挖掘了物体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在描绘一个简单的苹果时,作者会引导你想象它是在怎样的阳光下生长,经历了怎样的采摘和运输,它承载着怎样的故事。这种对物体“生命”的关注,让我觉得绘画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情感的交流。书中对“笔触的运用”也讲得十分到位,作者强调了不同的笔触所带来的不同“质感”和“情绪”。粗犷有力的笔触可以表现出力量感和厚重感,细腻柔和的笔触则可以表现出优雅和精致。这让我明白,每一个笔触都带着作者的情感和理解,它们共同构建了画面的灵魂。这本书让我觉得,素描静物不仅仅是画“静”的东西,更是在画“动”的生命,画“静”之中的“动”。

评分

作为一名在校的美术生,我经常需要在大量的静物写生训练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考。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级的教程,更像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查漏补缺”的进阶指南。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形体结构”的深入讲解。作者在分析每一个静物物体时,都会先从其基本的几何形体入手,然后逐步分解成更复杂的结构。例如,在画一个复杂的花瓶时,作者会先将其分解成圆柱体、球体等基本形,然后解释这些基本形是如何组合成花瓶的整体形态,以及在各个结构转折处的光影变化。这种系统化的结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从而画出更具体积感和稳定感的形体。书中对“空间感”的营造也做得非常出色,作者通过讲解“空气透视”、“物体遮挡”、“前后景的虚实对比”等多种手法,让我明白了如何在二维的画纸上表现出三维的空间深度。这对于我完成更具表现力的静物作品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素描不再是漫无目的的练习,而是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系统工程。

评分

这本《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简直就是我的启蒙之光!我一直以来都对手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无从下手,特别是那些看似简单却又极具挑战的静物写生。翻开这本书,我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的讲解非常细致,从最基础的线条运用,到如何观察物体的明暗关系,再到光影的虚实处理,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通俗易懂,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你一样。书中的插图更是精美绝伦,每一幅范例都经过精心构图和细致刻画,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素描的魅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捕捉物体体积感的讲解,作者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抽象的光影原理。之前我总觉得素描就是枯燥的线条堆砌,现在才明白,原来素描的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观察和表现技巧。这本书让我对素描的信心倍增,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拿起画笔,尝试画出自己眼中的静物世界了。它不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本能激发我创作热情的好伙伴。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的素描教材。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素描书籍,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零散,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法,层层递进,让我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素描的每一个阶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影的科学性”的讲解。作者不仅仅是告诉你哪里有光,哪里有影,而是详细地解释了光线是如何照射在物体上,是如何产生明暗、反光、投影的,以及这些光影关系是如何随着光源的角度、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科学的解释,让我对素描中的光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灵活运用。而且,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写生范例,这些范例的讲解都非常详细,从构图、铺大关系,到深入刻画,再到最后的调整,每一步都清晰可见。这些范例不仅仅是让我们去临摹,更是让我们去学习作者的思维过程和处理方法。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步骤进行练习,虽然进步缓慢,但我能感受到自己对素描的理解在不断加深。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素描就像是在搭建一座知识的殿堂,而这本书就是为我提供了坚实的地基和清晰的蓝图。

评分

作为一名零基础的初学者,我对绘画有着无比的热情,但同时也伴随着深深的迷茫。市面上的素描教材琳琅满目,选择哪一本才能真正带我入门,一直是我纠结的问题。《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这本书,绝对是我这次正确的选择。它不像有些书那样上来就让你临摹复杂的东西,而是从最最基础的“点、线、面”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认识素描这个绘画门类。书中的第一个章节,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握笔、如何控制线条的粗细、轻重、疏密,以及不同线条的含义和运用。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透视”的讲解,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生活实例,比如我们看火车轨道的时候,两条铁轨是如何在远处汇聚的,这种具象化的解释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抽象的透视原理,不再觉得它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而且,书中的每一个练习都设计得非常合理,既能巩固前面学到的知识,又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我尝试着书中的练习,虽然画得还很生涩,但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手感在变好,对物体的观察也变得更加敏锐。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画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有对的方法和持续的练习,每个人都可以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评分

我一直对手绘有着莫名的热爱,但总是觉得自己的作品缺乏“生活气息”。尤其是在画静物的时候,总感觉画出来的东西只是一个“形”,而缺少了那种触手可及的真实感。《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者在讲解技法的同时,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他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用笔,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如何去“看”。例如,在描绘水果的时候,作者会让你去感受水果表面的光滑度、水分的饱满度,以及光线照射下水果表皮微妙的色彩变化(即使是黑白素描,也能通过灰度的细微差别来暗示色彩)。在描绘布艺的时候,则会让你去感受布料的褶皱、柔软度,以及光线在布料上形成的丰富而细腻的阴影。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的素描静物,不仅仅是形状的准确,更是对物体内在生命力的捕捉。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利用笔触的“虚实”来表现物体的远近感,如何通过“环境色”的暗示来丰富画面,都让我受益匪浅。我现在画静物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去思考这个物体“有什么故事”,它“摸起来是什么感觉”,这种思考方式的转变,让我的画作开始有了“味道”。

评分

我是一位已经有一定绘画基础,但一直觉得自己在静物写生方面总是差那么一点火候的爱好者。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在深入讲解基本技法之余,更侧重于培养读者的观察力和对物体的理解能力。他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画”,更是在引导你“为什么这么画”。例如,在处理不同材质物体表面的质感时,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几个固定的笔触,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材质(如玻璃、金属、布料、陶瓷)在光照下各自的反射、折射特性,以及如何用不同的线条、排线方式和明暗过渡来体现这些差异。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之前自己画的静物总是显得“死气沉沉”,就是因为缺乏对物体本质的理解。书中对构图的讲解也十分到位,不仅考虑了黄金分割、对称等经典法则,还结合了不同静物组合的实际情况,提供了多种实用的构图思路。我尤其受益于关于“虚实关系”的处理,作者强调了背景的虚化和细节的取舍,这对于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空间感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觉得,素描不仅仅是技法的训练,更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深度探索和艺术化的表达。

评分

我在之前尝试过一些素描教程,但总是觉得它们要么内容太少,要么讲解不够深入,学习完之后总觉得意犹未尽,或者对很多细节还是感到困惑。《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这本书,则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教程,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静物素描指南。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材质表现”的细致讲解。作者针对不同的材质,比如金属、玻璃、陶瓷、木材、布料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详细的示范。他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画出它们的“形”,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用不同的笔触、不同的明暗处理方式,来表现出它们各自独特的“触感”和“光泽”。例如,画金属时,他会强调如何表现光滑的反射和锐利的高光;画布料时,则会指导你如何捕捉褶皱的微妙变化和柔软的质感。这让我觉得,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而素描就是去“理解”和“表现”这种性格。而且,书中关于“构图”的讲解也非常实用,作者结合了大量的范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大小、疏密,来营造出和谐、均衡、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学习绘画技巧,更是在学习一种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

评分

我是一个对艺术充满向往,但一直因为缺乏专业指导而感到无力的爱好者。每次看到别人画出的精美静物,都只能望而兴叹。《素描入门教程——素描静物》这本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通往绘画之路的迷茫。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将素描描绘得过于高深莫测,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友好的方式,将复杂的绘画理论和技巧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理解、可以实践的步骤。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黑白灰”关系的讲解。作者没有仅仅告诉我们“画亮部、画暗部”,而是深入地分析了不同灰度之间的微妙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灰度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体积和光泽。他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比如将光线比作“舞台上的聚光灯”,将暗部比作“舞台的幕布”,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光影在画面中的作用。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易错点”的分析和纠正方法,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避免了走弯路,能够更有效地提升自己。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画画是可以学会的,而且可以学得这么有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