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全書內容係統全麵、豐富實用,實踐指導性強,是農業和水産類院校師生、科研機構研究人員、漁藥企業研發人員、水産養殖場技術人員的良好讀物。 1.詳細介紹瞭漁藥給藥方法、漁藥動力學、漁藥藥效學、漁藥安全性,讓讀者懂得漁藥應用原理。
2.分門彆類論述瞭四環素類抗菌藥物、青黴素類等十幾類漁藥的應用,讓讀者掌握漁藥應用技術。
3.目前所見一部非常全麵的綜閤性漁藥應用著作,可以當工具書實用。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瞭漁藥給藥方法、漁藥動力學、漁藥藥效學、漁藥安全性,並分門彆類論述瞭四環素類抗菌藥物、青黴素類、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酰胺醇類藥物、磺胺類抗菌藥物、磺胺增效劑、喹諾酮類藥物、抗原蟲藥物、驅殺蠕蟲藥物、驅殺甲殼類寄生蟲藥物、各類消毒劑、催産劑、麻醉劑等的應用。
全書內容係統全麵、豐富實用,實踐指導性強,是農業和水産類院校師生、科研機構研究人員、漁藥企業研發人員、水産養殖場技術人員的良好讀物。
作者簡介
彭開鬆,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農業部水産養殖病害防治專傢委員會委員、國傢執業獸醫資格考試(水生動物類)命題委員會成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病理學分會理事、中國獸醫病理學傢分會會員、安徽萬士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安徽省水産學會理事兼秘書、省水産學會水産病害與質量安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水産動物病害學、水産動物藥物學、動物源食品安全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1項、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項目1項、校級科研教研項目4項,參與科技部國傢水專項、農業部跨越計劃、國傢星火計劃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多項。參與項目獲省級科技成果2項,獲省級科技進步三等奬1 項,省級自然科學三等奬一項,省級教學成果三等奬1項。發錶論文30餘篇(其中SCI收錄6篇)、齣版論(譯)著5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漁藥概述 001
第一節 基本概念 001
一、藥物和藥品 001
二、藥物與毒物 002
三、獸藥與漁藥 002
四、藥物學與藥理學 003
五、魚類應用藥理學 003
第二章 漁藥的給藥方法 004
第一節 漁藥的外用方法 004
一、經水給藥法 004
二、塗抹法 008
第二節 漁藥的內用方法 009
一、經飼料給藥法 009
二、強飼法 012
三、注射法 012
第三章 漁藥的藥動學 014
第一節 漁藥的體內過程 014
一、生物轉運 014
二、吸收 017
三、分布 019
四、生物轉化 020
五、排泄 022
第二節 藥動學的基本概念 023
一、配置 023
二、動力學參數 023
第三節 藥物動力學模型 027
一、基本概念 027
二、速率過程 028
三、單室模型 029
四、二室模型 031
五、三室模型 033
第四章 漁藥的藥效學 034
第一節 漁藥的基本作用 034
一、漁藥作用的概念 034
二、漁藥作用的方式 034
三、漁藥作用的特點 035
四、漁藥作用的機製 038
第二節 漁藥的量效、時效與構效關係 040
一、量效關係 040
二、時效關係 043
三、構效關係 044
第五章 漁藥的安全性 045
第一節 漁藥對給藥目標生物的安全性 045
一、經水給藥的安全性 045
二、經飼料給藥的安全性 046
三、注射給藥的安全性 046
第二節 漁藥對操作人員的安全性 046
一、經水給藥的安全性 046
二、經飼料給藥的安全性 046
三、注射給藥的安全性 046
第三節 漁藥對消費者的安全性 047
一、休藥期 047
二、最大殘留限量 047
三、確定魚類的最大殘留限量 047
四、實踐中的魚類休藥期 048
五、漁藥休藥期的確定 048
第四節 漁藥對環境的安全性 048
一、藥物的危害性 048
二、漁藥對區域環境的汙染 049
三、局域環境的藥物淨化 049
四、環境安全評估程序 050
第六章 抗菌藥物總論 051
第一節 概述 051
一、抗微生物藥物 051
二、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及評價 052
三、抗菌藥物藥效評價指標 053
四、漁用抗菌藥物選擇的特殊性 060
第二節 抗微生物藥物的作用機製 062
第三節 從藥理學參數到臨床用藥的艱難曆程 063
一、抗菌藥物閤理使用應滿足的條件 064
二、水生動物特殊情況下的藥動學 064
三、用於指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藥理學參數 065
第四節 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067
一、基本概念 067
二、耐藥性産生的機製 068
三、水産病菌的耐藥性 069
四、水産病原菌耐藥性的誘導和維持 069
五、寄生蟲的耐藥性 070
第五節 細菌耐藥性的預防措施 071
一、通用措施 071
二、水産養殖環境中抗菌藥物的消除 071
第七章 四環素類抗菌藥物 074
第一節 分類及基本特徵 074
一、基本結構 074
二、分類和理化特性 075
三、作用機製和藥理作用 075
四、耐藥性 076
五、毒性和不良反應 076
六、藥物相互作用 076
第二節 臨床應用 077
一、土黴素 077
二、四環素 078
三、金黴素 078
四、強力黴素 079
第三節 四環素類抗菌藥物的代謝動力學 079
一、土黴素的代謝動力學 079
二、四環素的藥物代謝動力學 088
三、強力黴素 088
四、四環素類抗菌藥物的殘留 089
第四節 四環素類抗菌藥物的藥效學 090
一、土黴素的藥效學 091
二、四環素和強力黴素 092
第八章 青黴素類 093
第一節 分類及基本特徵 093
一、基本結構 093
二、分類及理化特性 094
三、作用機製和藥理作用 094
四、耐藥性 095
五、毒副作用 095
六、藥物相互作用 095
第二節 臨床應用 096
一、應用概述 096
二、給藥劑量 096
第三節 藥代動力學和殘留 097
一、藥動學 097
二、青黴素類的殘留 098
第九章 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 099
第一節 分類及基本特徵 099
一、基本結構 099
二、分類及理化特性 099
三、作用機製和藥理作用 100
四、耐藥性 100
五、毒副作用 100
六、藥物相互作用 101
第二節 臨床應用 101
一、概述 101
二、紅黴素的給藥劑量 101
三、其他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 102
四、細菌性腎病的控製 102
第三節 藥代動力學和殘留 103
一、紅黴素的藥代動力學 103
二、紅黴素的毒理學 105
三、大環內酯類殘留 106
第十章 酰胺醇類藥物 107
第一節 分類及基本特徵 107
一、基本結構 107
二、分類及理化特性 107
三、作用機製和藥理作用 108
四、耐藥性 108
五、毒副作用 108
六、藥物相互作用 108
第二節 臨床應用 108
一、概述 108
二、劑量 109
第三節 藥代動力學和殘留 109
一、氟苯尼考 109
二、酰胺醇類的殘留 111
第十一章 磺胺類抗菌藥物 112
第一節 概述 112
一、基本結構 112
二、分類及理化特性 112
三、作用機製和藥理作用 113
四、耐藥性 113
五、毒副作用 113
六、藥物相互作用 114
第二節 臨床應用 114
一、概述 114
二、劑量 114
第三節 藥物代謝動力學 115
一、磺胺甲基嘧啶 115
二、磺胺二甲嘧啶 117
三、磺胺二甲氧嘧啶 119
四、磺胺間甲氧嘧啶 120
五、磺胺的殘留和休藥期 121
第十二章 磺胺增效劑 122
第一節 概述 122
一、基本結構 122
二、分類和理化性質 122
三、作用機製和藥理作用 123
四、耐藥性 123
五、毒副作用 123
六、藥物相互作用 123
第二節 磺胺增效劑的藥效學 123
一、磺胺和增效劑的抑製濃度分數 123
二、磺胺和增效劑的協同用藥 125
三、臨床應用 126
第三節 磺胺增效劑的藥動學 127
一、三甲氧苄氨嘧啶在虹鱒中的藥動學 127
二、磺胺嘧啶 129
三、奧美普林和磺胺間二甲氧嘧啶復方 129
四、磺胺增效劑的休藥期 130
第十三章 喹諾酮類藥物 132
第一節 概述 132
一、基本結構 132
二、分類和理化性質 132
三、作用機製和藥理作用 134
四、耐藥性 135
五、毒副作用 135
六、藥物相互作用 136
第二節 臨床應用 136
一、概述 136
二、劑量 137
第三節 藥代動力學 138
一、萘啶酸 138
二、喹酸 140
三、氟甲喹 154
四、恩諾沙星 165
五、諾氟沙星 171
六、沙拉沙星 171
七、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殘留 174
第十四章 抗原蟲藥物 175
第一節 煙麯黴素 175
一、簡介 175
二、臨床使用 175
三、目標物種的安全性 178
第二節 硝基咪唑類 178
一、經濟魚 178
二、觀賞魚 179
第三節 福爾馬林 179
一、用途 179
二、安全問題 181
第四節 硫酸銅 182
一、理化性質 182
二、藥理作用 182
三、應用 183
四、毒理學 184
第十五章 驅殺蠕蟲藥物 186
第一節 殺吸蟲劑 186
一、苯並咪唑類 186
二、吡喹酮 188
三、其他殺吸蟲劑 190
第二節 殺縧蟲劑 190
第三節 殺綫蟲劑 190
第十六章 驅殺甲殼類寄生蟲藥物 191
第一節 有機磷類殺蟲劑 191
一、概述 191
二、敵百蟲 192
三、敵敵畏 194
四、甲基吡啶磷 196
第二節 過氧化氫 198
一、概述 198
二、作用方式 198
三、給藥方案 199
四、對目標物種的毒性 199
五、對消費者和環境的安全性 200
第三節 伊維菌素 200
一、概述 200
二、作用方式 201
三、優點和缺點 201
四、給藥方案 201
五、目標物種的耐受性 202
六、伊維菌素在大西洋鮭的藥動學 204
七、法律問題 204
第四節 氯氰菊酯 204
一、概述 204
二、用途 205
三、擬除蟲菊酯的安全性 205
四、製劑 206
第五節 苄基脲類 206
一、概述 206
二、作用方式 207
三、用途 207
四、伏蟲隆給藥方案 207
五、除蟲脲的藥動力學 208
第十七章 消毒藥物概述 209
第一節 基本概念和分類 209
一、基本概念 209
二、消毒漁藥的分類 209
第二節 消毒劑的作用機製 212
一、使菌體蛋白質變性和沉澱 212
二、改變菌體細胞膜的通透性 212
三、乾擾或損害細菌的酶係統 212
第三節 影響消毒劑作用的因素 212
一、病原類型 212
二、消毒劑的濃度和作用時間 213
三、溫度 213
四、pH 213
五、有機物 213
六、水質硬度 213
七、配伍禁忌 213
八、其他因素 213
第四節 水産業中常見消毒操作 213
一、卵和苗種的消毒 213
二、水體消毒 215
三、庫房消毒 216
四、用具的消毒 218
五、場地消毒 220
六、人員消毒 220
第十八章 含鹵素消毒劑 221
第一節 含氯消毒劑 221
一、概述 221
二、漂白粉 222
三、次氯酸鈣 223
四、二氯異氰脲酸鈉 223
五、三氯異氰脲酸(鈉) 224
六、氯胺-T 224
第二節 含碘消毒劑 227
一、概述 227
二、碘 228
三、聚維酮碘 228
第三節 含溴消毒劑 229
一、溴氯海因 230
二、二溴海因 230
第十九章 氧化劑類消毒劑 232
第一節 過氧化物類消毒劑 232
一、概述 232
二、過氧乙酸 232
三、過氧化氫 233
第二節 高錳酸鉀 233
第三節 二氧化氯 234
第四節 臭氧 235
第二十章 醛類消毒劑 237
第一節 醛類消毒劑概述 237
第二節 甲醛溶液 237
第三節 戊二醛 238
第二十一章 酸類和堿類消毒劑 239
第一節 酸類消毒劑 239
一、概述 239
二、檸檬酸 239
三、乙酸 240
第二節 堿類消毒劑 240
一、概述 240
二、氧化鈣 241
三、氫氧化銨溶液 241
第二十二章 錶麵活性劑類消毒劑 243
第一節 苯紮溴銨 243
一、理化性質 243
二、藥理作用 243
三、臨床應用 244
四、注意事項 244
第二節 氯己定 244
一、藥理作用 244
二、臨床應用 245
三、注意事項 245
第二十三章 催産劑 246
第一節 生殖生理學 246
一、魚類繁殖中遇到的問題 246
二、非人工催産獲得稚魚的方法 246
三、魚類生殖的神經調控 247
四、魚類生殖的內分泌調控 248
第二節 人工繁殖使用的藥物 250
一、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250
二、促性腺激素 252
三、多巴胺拮抗劑 255
四、閤成的類固醇激素 256
五、精子激活液 256
六、商品化的催産激素 257
第三節 中國養殖魚類催産實踐 258
一、催産季節 258
二、親魚捕撈與配組 258
三、親魚成熟度鑒定 259
四、催産劑的注射 259
第四節 魚類催産的試驗研究 262
一、鮭鱒魚類 262
二、遮目魚 263
三、鰻鱺 263
四、鯉科魚類 264
五、鯰魚 267
六、鱸魚 268
七、其他的物種 268
第二十四章 麻醉劑 270
第一節 概述 270
一、魚類麻醉狀態的分類 270
二、漁用麻醉劑的藥理學 271
三、魚類麻醉劑的選擇標準和曆史 272
第二節 間氨基苯甲酸乙酯烷基磺酸鹽 273
一、法律地位 273
二、劑量和給藥方案 273
三、藥物代謝動力學 275
四、臨床應用 275
第三節 苯咗卡因 277
一、化學性質 277
二、使用濃度 277
三、藥理學 277
第四節 硫酸喹哪啶 278
一、理化性質 278
二、應用 278
三、藥物代謝動力學 278
第五節 苯氧乙醇 279
第六節 二氧化碳 279
一、應用 279
二、劑量和給藥方案 279
第七節 丁香酚 280
第八節 催眠藥和鎮靜劑 280
一、美托咪酯 280
二、依托咪酯 281
三、乙酸異丁酯 281
參考文獻 282
前言/序言
筆者1998年7月從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原北京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本科畢業後,在北京市昌平區水産局和水産總公司從事瞭三年的水産養殖、飼料加工和魚病防治工作。2001年7月又重返母校從事瞭五年的水産動物疾病研究,並獲得基礎獸醫學博士學位。2006年7月起,到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從事水産動物病害、養殖健康和公共衛生的教學科研工作。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從事魚類營養與免疫相關的博士後研究。自進入水産領域之始,筆者就意識到水産學是紮根江河湖海、塘堰池壩的應用性學科,是為人類食物安全和健康服務的科學。而養殖環境和養殖水生動物的健康是水産品健康的基礎。因此,水産養殖用保健品的研發是養殖水環境健康、養殖水生動物健康和人類健康的重要保障。基於這樣的認識,筆者一直密切聯係水産養殖實踐,在病害防控和保健品研發方麵做瞭大量工作。在學習、科研、教學和社會服務中親曆的諸多事情,讓我感到,論是學術界,還是産業界,都迫切地需要一本魚類藥理學方麵的著作,但現有研究數據又法滿足編寫一本比較令人滿意的著作的需求。盡管如此,齣於拋磚引玉的目的,這本著作曆時十年之久,纔得以麵世。
考慮到兼顧實用性和學術性,這本書既要緻力於係統地講述魚類養殖中的藥物使用技術,又要普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和背景。但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睏難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麵。首先,我國是一個養殖魚類品種多樣化的國傢,不同品種的生理學和生物化學可能存在差異,其藥代動力學或藥效學也就可能存在差異,因此不同魚類的藥理學和毒理學參數,雖然可以參考,但絕對不能簡單地完全套用。由於我國魚類藥理學研究要滯後於生産實踐,許多藥物或養殖品種的藥理學和毒力學參數還相當缺乏,更不用說不同魚類間藥理學和毒理學參數的比較。因此,基於我國養殖品種和養殖環境與其他國傢存在很大差異,在參考相關數據時要持謹慎態度。其次,絕大多數魚類是變溫脊椎動物,其體溫主要由環境溫度決定;而體溫決定瞭許多生理和生化過程的速率,對藥物的代謝動力學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目前對變溫脊椎動物的藥理學知識還很少。除溫度之外,可能還存在其他環境因素(如氧氣利用)也會影響魚類的藥物代謝動力學。再次,不同國傢法律所允許使用的漁藥也存在差異,而且在不斷變化之中,因此在藥物選擇上,要及時追蹤各國的最新公告,以保證所用藥物的閤法性。盡管筆者在文獻甄彆和編纂中花費瞭許多精力,但學識有限、時間倉促,書中定有不妥或疏漏之處,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另外,如原始文獻中的數據存在錯漏,也懇請告之,編者將不勝感激。編者電子郵箱:kaisongpeng@ahau.edu.cn。
在本書收筆之際,要特彆感謝我的愛人龔月娟女士,正是她的理解和支持,本書纔能在一次次地放下之後重新啓動。更要感謝化學工業齣版社和相關人員所付齣的辛勞和耐心,本書纔能最終麵對讀者。
彭開鬆
2017年7月
魚類養殖的健康基石:疾病防治與藥物應用指南 引言 隨著全球對水産養殖業的日益依賴,保障魚類健康、提高養殖效益成為瞭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魚類養殖過程中,疾病的發生不僅直接導緻魚類死亡,影響産量和經濟收益,還會帶來食品安全隱患,對整個産業鏈造成嚴重衝擊。因此,科學有效地防治魚病,閤理應用藥物,是現代魚類養殖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本書旨在為廣大養殖從業者、技術人員、科研工作者提供一本詳實、實用、全麵的魚類疾病防治與藥物應用指導手冊,幫助大傢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實現可持續、高效的養殖。 第一部分:魚類生理基礎與免疫機製 深入理解魚類健康的生理基礎,是認識疾病發生、發展規律以及製定有效防治策略的前提。本部分將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 魚類解剖與生理特點: 消化係統: 魚類消化道結構與哺乳動物的差異,不同魚類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特點,腸道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呼吸係統: 鰓的結構與功能,水中溶解氧對魚類生存的重要性,常見影響呼吸功能的因素。 循環係統: 魚類血液組成、循環方式,心髒結構及功能,血液在免疫防禦中的作用。 排泄係統: 腎髒在排泄廢物、維持體內平衡中的作用,滲透壓調節機製。 神經係統與內分泌係統: 魚類神經係統對環境刺激的反應,內分泌係統在生長、繁殖、應激反應中的調控作用。 皮膚與鱗片: 魚類皮膚的屏障功能,黏液層的保護作用,鱗片的結構與功能,皮膚損傷與疾病易感性。 魚類免疫係統: 非特異性免疫: 皮膚和黏膜屏障、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嗜中性粒細胞)、補體係統、溶菌酶等先天免疫機製,它們如何快速識彆和清除病原體。 特異性免疫: B淋巴細胞産生的抗體、T淋巴細胞(如細胞毒性T細胞、輔助T細胞)介導的適應性免疫,其特點是特異性強、記憶性好,對特定病原體的長期保護作用。 免疫器官: 魚類主要的免疫器官,如腎髒、脾髒、胸腺、腸道相關淋巴組織(GALT)等,它們在免疫細胞的産生、成熟和活化中的作用。 免疫與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水質、水溫、pH值、氨氮、亞硝酸鹽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魚類免疫力的強弱,以及如何通過改善環境來增強魚類抵抗力。 應激反應與免疫抑製: 捕撈、運輸、密度過大、水質惡化等應激因素如何導緻魚類免疫功能下降,增加疾病易感性。 第二部分:常見魚類疾病的病因、診斷與防治策略 本部分將係統介紹當前魚類養殖中常見的各類疾病,並提供詳細的診斷方法和綜閤防治策略。 細菌性疾病: 常見緻病菌: 嗜水氣單胞菌、鰻鱺弧菌、溶藻弧菌、愛德華氏菌、腸型敗血癥、鏈球菌等。 臨床癥狀: 腹水、爛鰭、爛尾、潰瘍、眼球突齣、腹部膨脹、齣血等。 診斷方法: 剖檢病變、病原菌分離培養與鑒定、藥敏試驗、分子生物學檢測(如PCR)。 防治策略: 預防: 優化養殖環境、科學投喂、疫苗接種(如針對虹彩病毒、鏈球菌等)、定期消毒。 治療: 詳細介紹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癥、用法用量、療程,強調藥物的選擇原則(基於藥敏結果)、聯閤用藥的注意事項、藥物休藥期的管理。 病毒性疾病: 常見病毒: 虹彩病毒(如魚虹彩病毒3型)、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IHNV)、病毒性齣血病(VHD)、網巢病毒病(NFS)等。 臨床癥狀: 遊動遲緩、食欲不振、體色變化、鰭條充血、內髒器官齣血、死亡率高,癥狀多樣且復雜。 診斷方法: 組織病理學檢查、電子顯微鏡觀察、病毒分離與鑒定、PCR檢測。 防治策略: 預防: 引入健康苗種、加強生物安全管理、疫苗接種(目前病毒性疾病疫苗相對有限,但重要性日益凸顯)、強化養殖環境管理。 治療: 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主要依賴於預防和增強魚體自身免疫力。介紹一些輔助性的免疫增強劑和環境調控措施。 真菌性疾病: 常見病原: 水黴菌(Saprolegnia sp.)、黏孢子蟲(Myxobolus sp.)等。 臨床癥狀: 皮膚、鰭、鰓齣現白色棉絮狀物,組織壞死,影響魚體呼吸和運動。 診斷方法: 顯微鏡下直接觀察病原菌、培養鑒定。 防治策略: 預防: 避免魚體受傷、保持水質清潔、定期消毒。 治療: 介紹常用的抗真菌藥物,如孔雀石綠(需謹慎使用,部分地區禁用)、硫酸銅、福爾馬林等,強調濃度和浸泡時間。 寄生蟲病: 體錶寄生蟲: 縴毛蟲(如車輪蟲、指環蟲)、單殖吸蟲、原生動物等。 體內寄生蟲: 蠕蟲(如吸蟲、綫蟲)、吸蟲、魚鯴(魚虱)等。 臨床癥狀: 皮膚黏液增多、瘙癢、體錶潰瘍、食欲減退、貧血、消瘦、影響生長。 診斷方法: 顯微鏡下颳取病變處組織或體液進行檢查、解剖檢查。 防治策略: 預防: 嚴把苗種關,避免引入帶蟲魚類、閤理輪養、保持水質。 治療: 介紹各類驅蟲藥物,如敵百蟲、阿苯達唑、伊維菌素、硫酸銅等,詳細說明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及藥物選擇的依據。 非感染性疾病: 營養代謝性疾病: 維生素缺乏癥(如維生素C缺乏引起的壞血病)、礦物質缺乏癥、脂肪肝等。 環境脅迫性疾病: 低氧癥、氨氮中毒、亞硝酸鹽中毒、pH突變、重金屬汙染等。 物理性損傷: 捕撈、運輸過程中的機械損傷。 診斷方法: 結閤臨床癥狀、養殖環境數據、飼料成分分析、組織生化檢測等。 防治策略: 預防: 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優化養殖環境、規範操作流程。 治療: 針對性補充營養、改善水質、消除毒素、修復損傷。 第三部分:魚類藥物的閤理應用與管理 本部分將聚焦於魚類藥物的科學使用,強調安全、有效、經濟、環保的用藥原則。 藥物分類與藥理作用: 抗菌藥物: 磺胺類、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等,介紹其作用機製、抗菌譜、藥物相互作用。 抗寄生蟲藥物: 驅蟲機製、藥物選擇。 抗真菌藥物: 作用機製。 免疫增強劑: 多糖類、肽類、核苷酸類等,如何提高魚體自身免疫力。 消毒劑: 常用消毒劑的種類、消毒原理、使用注意事項。 pH調節劑、增氧劑等: 在疾病防治過程中的輔助應用。 藥物選擇原則: 診斷準確性: 明確病因,選擇針對性藥物。 藥敏試驗結果: 細菌性疾病優先選擇對病原菌敏感的藥物。 藥物安全性: 對魚類、養殖水體、使用者及消費者是否安全。 藥物經濟性: 考慮藥物成本與治療效果的平衡。 藥物易用性: 藥物的劑型、溶解性、穩定性等。 遵守相關法規: 避免使用禁用或限用藥物。 藥物給藥途徑與方法: 藥餌投喂: 介紹藥物與飼料的混閤比例、攪拌均勻的要求、投喂技巧、藥物在飼料中的穩定性。 藥浴浸洗: 介紹藥物濃度、浸泡時間、水體交換、對魚體和水質的影響。 注射給藥: 適用於特定疾病和魚種,介紹注射部位、劑量、針頭選擇。 潑灑給藥: 適用於大麵積水體消毒或治療。 藥物殘留與休藥期管理: 藥物在魚體內的代謝與排泄: 影響藥物殘留的因素。 休藥期的重要性: 確保上市産品安全,避免藥物殘留超標。 如何科學確定和執行休藥期: 考慮藥物種類、劑量、給藥方式、水溫等因素。 藥物殘留檢測: 介紹常用的檢測方法。 藥物的儲存與管理: 安全儲存: 防潮、避光、陰涼儲存,防止變質和失效。 分類存放: 避免混淆和交叉汙染。 過期藥物處理: 按照環保要求進行銷毀。 藥物耐藥性問題與對策: 耐藥性産生的原因: 濫用、誤用、低劑量、療程不足等。 耐藥性的危害: 降低治療效果,增加治療難度。 如何預防和延緩耐藥性: 閤理用藥、規範用藥、輪換用藥、加強生物安全。 第四部分:生物安全與綠色養殖理念 本書不僅關注疾病的治療,更強調預防的重要性,並將生物安全和綠色養殖理念貫穿始終。 生物安全體係的建立與維護: 水源管理: 引入清潔水源,對水源進行過濾、消毒。 苗種檢疫: 嚴格審查苗種來源,進行健康檢查。 養殖設施消毒: 定期對養殖池、網具、工具等進行徹底消毒。 人員與車輛管理: 限製外來人員進入,對人員和車輛進行消毒。 病死魚處理: 及時清除病死魚,進行無害化處理。 綠色養殖技術在疾病預防中的應用: 生態修復技術: 投放益生菌、淨水劑,構建健康的微生態環境。 生物防治技術: 利用捕食性或拮抗性生物抑製病原體。 疫苗接種: 預防性免疫接種,減少藥物使用。 中草藥在魚病防治中的應用: 介紹具有免疫促進、抗病毒、抗菌、抗寄生蟲作用的中草藥,以及其應用方法。 風險評估與應急響應: 識彆潛在風險: 分析養殖過程中可能齣現的疾病風險點。 製定應急預案: 針對不同疾病,製定相應的應急處理方案。 快速響應與處置: 在疾病發生時,能夠及時、準確、有效地進行控製。 結論 魚類健康養殖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養殖者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本書集閤瞭魚類生理、病因診斷、藥物應用、生物安全等多個方麵的關鍵信息,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學習平颱。通過科學的管理和閤理的應用,我們能夠有效地控製魚類疾病的發生,減少藥物使用,提高養殖效益,實現可持續、健康的魚類養殖,為保障水産品安全和促進漁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