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14)》由编写组与各方通力合作,共同递呈,编写组的责任成员来自以下科研机构和统计部门:德国国际教育研究学院(DIPF),德国青少年研究所(DJI),德国高校与科学研究中心(DZHW),哥廷根大学社会学研究所(SOFI),还有联邦及各州统计局(Dcstatis和StLA)。编写组共同对本报告负责,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始终保持科研独立性,并由协调组进行相关的协调工作。协调组是为联邦和各州胁力“在国际间的比较中确定教育能力及提供与此相关的报告和建议”(基本法第91b条第2款)而设立,由Dr.Jurgen Baumert教授任主席的专家顾问组为协调组提供意见,与这两个团队的密切合作使得编写组的工作成果显著。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前言
阅读指南
词汇表
导论
重要成果概览
A 框架条件改变后的教育情况
A1人口发展
A2经济发展
A3就业情况
A4家庭形式和生活形式
前景
B 德国教育的基本信息
B1教育机构
B2教育领域工作者
B3教育支出
B4教育参与情况
B5公民的教育水平
前景
C 婴幼儿时期的教育、照管和培养
C1家庭教育
C2婴幼儿时期教育、照管和培养机会的供给情况
C3儿童在幼托机构和保育机构中的教育参与情况
C4婴幼儿教育领域的教育人员
C5婴幼儿时期的认知能力
C6幼升小的过渡
前景
D 学龄期的普通教育和非形式学习
D1学校的结构和供给情况
D2中小学教育体系内的过渡和转换
D3学龄期的全日制教育和照管
D4中小学教职人员
D5校外学习活动
D6认知能力
D7中小学肄业和毕业
前景
E 职业教育
E1职业教育的新生及其结构发展
E2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供与求
E3不同行业和不同前期教育水平的职业教育情况
E4职业教育的过程和结业
E5从就业市场角度看职业教育的收效
前景
F 高等教育
F1高等教育机会供给
F2高校入学与招生
F3高校师资
F4学业进程
F5毕业与去向
前景
G 成人继续教育与学习
G1继续教育的参与情况
G2有移民背景者的继续教育
G3成人能力水平与继续教育
G4继续教育的收效
前景
H 残障人士的教育
H1残障的认定与残障率
H2教育机会
H3教育的参与和过渡
H4人员与资质
H5财政经费
H6挑战
I 教育的影响与收效
I1教育、从业、收入
I2生活方式和社会参与
I3机会均等
表格附件
前言/序言
受联邦与各州共同委托所著的《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14)》是继2006、2008、2010和2012年之后,以德国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德国教育事业整体做出的第五次全面翔实的总结分析,内容从婴幼儿时期的教育、照管和培养到成人年龄段中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也包括非形式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教育过程。
本报告由编写组与各方通力合作,共同递呈,编写组的责任成员来自以下科研机构和统计部门:德国国际教育研究学院(DIPF),德国青少年研究所(DJI),德国高校与科学研究中心(DZHW),哥廷根大学社会学研究所(SOFI),还有联邦及各州统计局(Destatis和StLA)。
编写组共同对本报告负责,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始终保持科研独立性,并由协调组进行相关的协调工作。协调组是为联邦和各州协力“在国际间的比较中确定教育能力及提供与此相关的报告和建议”(基本法第91b条第2款)而设立,由Dr.Jurgen Baumert教授任主席的专家顾问组为协调组提供意见,与这两个团队的密切合作使得编写组的工作成果显著。
许多专家分别对每一章的内容给出了专业鉴定、批评意见和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些都为编写组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在此尤为感谢康斯坦茨大学的高校研究股份公司、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德国成人教育研究所(DIE)、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IAB)、高等教育研究所(IHS)、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IQB)、莱布尼茨教育过程研究所(LlfBi)、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国际教育比较研究中心(ZIB)等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本次报告的专题“残障人士的教育”得到了汉诺威大学Rolf Werning教授的宝贵建议,编写组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此外,编写组还得到了汉诺威大学Arnulf Bojanowki教授、柏林自由大学Gudrun Doll-Tepper教授、慕尼黑大学Ulrich Heimlich教授、奥登堡大学Clemens Hillenbrand教授、罗斯托克大学Katja Koch教授、富尔达大学Sabine Lingenauber教授、卢森堡大学Justin Powell教授、达姆施塔特新教大学Anne-Dore Stein教授、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Kirsten Vollmer女士和慕尼黑工业大学Elisabeth Wacker教授悉心的专业指导。
编写组向全体参与者表示感谢,因参与人数众多,在此恕不一一罗列。
教育的基石: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14)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14)》是一份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委托,并由多个权威教育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深度分析报告。它不仅是对2014年德国教育体系的一次全面梳理和评估,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指引。这份报告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德国教育的成就与挑战,为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研究者以及社会大众提供了宝贵的洞察与启示。 核心主题与结构: 报告紧紧围绕“教育质量与公平”这一核心主题展开,系统性地审视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等各个层面的现状。其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教育发展概览与挑战: 报告伊始,便对德国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描绘,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这包括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社会经济背景对教育机会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的要求、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推进等。报告着重强调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不同社会群体在教育参与和成就上的差距。 2. 幼儿教育(Kita)与早期发展: 报告深入探讨了幼儿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重点关注了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普及率、质量差异、以及不同类型教育机构(如公立、私立、家庭式托育等)的特点。报告分析了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如何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并提出了提升幼儿教育可及性、专业化水平以及针对不同需求儿童提供个性化支持的建议。 3. 中小学教育(Schule): 这是报告的核心篇幅之一。报告对德国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包括: 入学与分流: 详细考察了德国多轨制教育体系(Hauptschule, Realschule, Gymnasium, Gesamtschule)的运行情况,分析了不同学制学生的学业成就、升学去向以及社会经济背景对其入学选择的影响。报告关注了早期分流带来的潜在不公平问题,并探讨了如何构建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教育路径。 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发展: 报告评估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评估等。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分析了教师的培训、招聘、继续教育以及工作条件。报告提出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优化教师培训体系、以及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的策略。 跨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 报告关注了学生在数学、科学、语言、外语等核心学科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强调了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等跨学科素养的培养。报告分析了当前课程设置与未来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学校管理与教育支持: 报告考察了学校自主权、校长领导力、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在社会融合、心理健康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4. 职业教育与培训(Berufsbildung): 德国以其强大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闻名于世。《报告》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评估,指出该体系在为劳动力市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的巨大贡献。报告分析了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培训需求,探讨了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提升职业培训的吸引力,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报告也关注了职业培训的现代化,包括对新职业的需求,以及如何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培训过程。 5. 高等教育(Hochschule): 报告对德国大学、应用技术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进行了评估。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学生满意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研究与教学的协同作用。报告还关注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包括吸引国际学生和学者,以及德国高校在国际科研合作中的地位。 6. 成人教育与终身学习(Weiterbildung und lebenslanges Lernen):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加速,终身学习已成为个人发展和职业适应的关键。《报告》强调了成人教育在提升公民素养、促进职业转型、应对社会挑战方面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成人教育体系的现状、需求以及发展趋势。 7. 教育公平与社会包容: 这是贯穿报告始终的重要线索。报告深入分析了家庭背景、移民身份、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对教育机会和成就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这包括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支持、优化招生和分流机制、促进校园多元化、以及消除教育过程中的歧视性障碍。 8. 教育政策与改革: 报告在梳理现状和分析挑战的基础上,也对德国的教育政策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未来改革的方向。这可能涉及财政投入、法律法规、教育治理结构、以及国际教育合作等多个层面。 报告的价值与影响: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14)》之所以具有极高的价值,在于其: 数据驱动的严谨分析: 报告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研究成果和实证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客观、深入的教育图景。 前瞻性的政策导向: 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规划,为德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跨领域的综合视角: 报告覆盖了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展现了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联动性,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的紧密联系。 促进社会对话的平台: 报告的发布引发了教育界、政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助于提升公众对教育议题的关注度,促进形成共识。 国际比较的参照: 作为一份国家层面的教育报告,它也为其他国家了解德国教育体系提供了宝贵的案例,促进了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总而言之,《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14)》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它不仅为理解德国教育的复杂性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通过对挑战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战略性规划,为德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了教育作为社会进步基石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