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中国现存的*早*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早*有价值的名著之一。书中的“齐民”,意思就是平民百姓,“要术”是指谋生的重要方法,四字合起来说,就是民众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重要技术知识。作者贾思勰,南北朝时后魏人,到晚年,后魏灭亡,跨人东魏时期,东魏只存在10多年,所以他主要生活在后魏期间,后世的人常称他“后魏贾思勰”。
作者简介
刘金同,1961年生,山东省寿光市人。大学中文教授。现任潍坊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圣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国际科学研究院特聘终身研究员、客座教授。曾被评为潍坊科技学院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潍坊市优秀教研员、潍坊市教学能手、潍坊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人才、中国杰出创新人才。
曾在《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科学》《成人教育》《百姓》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论文《由(齐民要术)探贾思勰的农本思想》2012年4月发表在《世界农业文明传承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第三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试论(齐民要术)中的勤俭节约思想》2013年4月发表在《弘扬世界农业文明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第四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贾思勰“政府引导思想”对寿光蔬菜业发展的启示》2014年6月发表在《面向绿色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第五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机制建设》发表在2014第11期《当代教育科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主编“高等院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20多部。出版的个人专著《大学生文化修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荣获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农圣文化出版三等奖,2012年荣获“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术类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已被教育部立项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所承担的“十一五”规划课题,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自主创新学术成果优秀奖”。2016年5月,论文《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机制建设》荣获“山东省2016年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其个人思想,已收录在《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个人资料已进入《中国优秀教师人力资源库》;个人学术成果已收录在“全国大型科技历史文献”——《科技复兴》《学术之路》《百年中国》《时代先锋》《科教兴国》《影响中国的学者》等典籍中。曾被邀请出席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科学家大会”和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以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一中国改革功勋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曾连续出席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寿光日报》《潍坊日报》《齐鲁晚报》《中华儿女》(海外版)等多家媒体均有报道。2011年,中国网,中国访谈《时代先锋》栏目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目录
第一卷
耕田第一
收种第二
种谷第三 稗附出,稗为粟类故
第二卷
黍穄第四
粱秫第五
大豆第六
小豆第七
种麻第八
种麻子第九
大小麦第十 瞿麦附
水稻第十一
旱稻第十二
胡麻第十三
种瓜第十四 茄子附
种瓠第十五
种芋第十六
第三卷
种葵第十七
蔓菁第十八菘、芦菔附出
种蒜第十九泽蒜附出
种薤第二十
种葱第二十一
种韭第二十二
种蜀芥、芸薹、芥子第二十三
种胡荽第二十四
种兰香第二十五
荏、蓼第二十六
种姜第二十七
种蓑荷、芹第二十八 董、胡葸附出
种苜蓿第二十九
杂说第三十
第四卷
园篱第三十一
栽树第三十二
种枣第三十三诸法附出
种桃柰第三十四
种李第三十五
种梅杏第三十六杏李耖附出
插梨第三十七
种栗第三十八
柰、林檎第三十九
种柿第四十
安石榴第四十
种木瓜第四十二
种椒第四十三
种茱萸第四十四
第五卷
种桑、柘第四十五养蚕附
种榆、白杨第四十六
种棠第四十七
种毂楮第四十八
漆第四十九
种槐、柳、楸、梓、梧、柞第五十
种竹第五十
种红蓝花、栀子第五十二燕支、香泽、面脂、手药、紫粉、白粉附
……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附录 后魏度量衡折合今制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齐民要术>白话文》:
又收瓜子的方法:吃瓜时,遇着味道好的,把瓜子收下,随即用细糠拌和,在太阳底下晒到快干时,用手揉搓,接着簸飚,把糠和瘪子都簸去,又干净又快。
要用好地种,用小豆茬地最好,黍子茬地次之。小豆、黍子收割了就耕翻,要多次地转耕。
二月上旬种是最好的时令,三月上旬是中等时令,四月上旬是最晚时令。五月、六月上旬,可以种酱藏的瓜。
种瓜法:先用水把瓜子淘选清净,拿盐和进去。盐和过不会“笼死”。把锄头横过来耙去地面上的燥土,不耙去燥土,坑再深再大,因为混杂着燥土,瓜就出不了苗。然后刨坑,坑口像斗口那样大小。在土堆旁的向阳一面放进四颗瓜子,三颗大豆。农谚说:“瓜种在土堆下头。”等瓜长出几片叶子后,掐去豆苗。瓜性软弱,单独生长时,不容易长出土,所以要靠大豆帮助它顶破表土出苗。瓜长出后如果不掐去豆苗,豆苗反而掩蔽着瓜苗,使瓜长不旺盛。把豆苗掐断,断口上有液汁流出,还可以滋润瓜苗。但不能拔掉,拔掉会使土壤松散干燥。
要多锄,锄多了结实也多,不锄就结实很少。五谷、蔬菜、瓜果之类,都是如此。
五、六月,种晚瓜。
治瓜笼的方法:清早起来,趁露水还没干时,用小棒挑起瓜蔓,拿灰撒在瓜根上。过一两天,再用土培在根上,以后就没有虫了,
又一种种瓜法:依这种方法种瓜,十亩胜过一百亩。在肥美的地里,先种一熟晚谷子。晚谷子可以使地细熟。谷子熟了,只割下穗子,留着长长的谷茬。到秋天耕翻。耕的方法:去掉犁壁,绕着圈子逆耕。去掉犁壁耕,谷茬就仍然出去,不会覆没在地里。到春天,再顺着耕,还是去掉犁壁耕,依旧使茬头出在地面上,耕完毕,耢过,要耢得很平。
在种早谷子的时候种瓜。种的方法:要使行列整齐对直,两行稍微靠近些,另外的两行隔开远些,中间可以让人走过,过道外面还是靠近些的两行。这样依次排列,经过四条过道,留出一条大车道。在一顷地里,须要开出十字形的大巷道,可以让两辆大车通过,来往搬运摘下的瓜。运出的瓜都先堆在十字巷口广场上。
从瓜长出到开始开花的期间,必须锄三四遍把地锄细,不使有杂草生长。长着杂草,胁迫着瓜,瓜就不结实。锄的方法:要把谷茬全都扶立起来,使直直地竖着。瓜根部的土要低陷一些,四围的土要耧高一些,下小雨时,让它可以承受雨水。瓜蔓延伸时,都攀爬着谷茬向上生长。茬多瓜就多,茬少瓜也少。茬多蔓就延展得广,蔓广了支蔓就多,支蔓多了结瓜也多。因为瓜都是在支蔓上结出的,不是支蔓上开的花,都是“浪花”,终究不会结瓜。因此,必须使蔓攀缘在茬上,瓜悬在蔓下面。
摘瓜的方法:在小过道上伸手去摘,不要让莽撞人进去踏着瓜蔓,以及翻转瓜蔓。踏了会踏破茎子,翻转会使瓜长得细小,这样都会使瓜长不茂盛,而且瓜蔓也会早早死去。假如没有谷茬来种瓜,即使是很肥的地,也只是长长的一条蔓一直延伸过去,没有多少曲折交叉的支蔓,所以结瓜就少。如果没有谷茬的地方,用干柴草竖着也可以。干柴草不会妨害瓜的滋长茂盛。种瓜之所以会早早收场,都是由于脚踏破了蔓,以及摘的时候不小心,翻动了蔓的缘故。如果能够顺着瓜的生理特性谨慎地养护,可以延长到霜降叶子干枯之前,才停止结瓜。只要依着这个方法去种,就不必另外种早、中、晚三季的瓜了。
……
前言/序言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最有价值的名著之一。书中的“齐民”,意思就是平民百姓,“要术”是指谋生的重要方法,四字合起来说,就是民众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重要技术知识。作者贾思勰,南北朝时后魏人,到晚年,后魏灭亡,跨人东魏时期,东魏只存在10多年,所以他主要生活在后魏期间,后世的人常称他“后魏贾思勰”。
贾思勰,史书中没有他的传记,别的文献也没有关于他的只言片语,他一生的事迹,可说是一纸空白。现在唯一确凿的“信史”只有10个字,那就是原书原刻本的卷首作者的署名,题称“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遗憾的是,就是这点信息也还存在着分歧,因为那时后魏有两个高阳郡:一个在河北,郡治在今河北高阳境内;一个在山东,郡治在今山东桓台东。究竟贾氏在哪个高阳郡任太守,从清代到今天,中外学者作了不少考证,各主一说。虽各有理由,但毕竟史证缺乏,推测的意见说服力不强,不能取得一致认识,所以现在还难以作出定论。
据最新考证,贾思勰是山东寿光人。《要术》成于公元6世纪30-40年代。
贾思勰除山东故乡外,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他书中反映的农业地区,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以山东为主。这一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基本相似,就耕作栽培特点来说,同属北方旱作农业地区。书中常提到“中国”,这“中国”指的是后魏的疆域,主要指汉水、淮河以北,不包括江淮以南。书中也提到“漠北寒乡”和“吴中”,前者在沙漠以北,后者在江南,这只是举例说到那里有那种情况,不在《要术》所述农业经营的范围之内。这些是必须注意分清的。
《要术》全书分10卷.92篇,约11.5万字。其中贾氏自序后面卷一前面的《杂说》,非贾氏本文,而是后人所插入。《杂说》在北宋最早的刻本中已有,其人以善于经营农业生产自负,大概是唐代的一个经营者为了流传他的经营方法而凭借名著夹带进去的。今人援引《要术》往往把《杂说》当作贾氏本文引录,是很不妥当的。书中有很多小字注文,基本为贾氏自注,但引《汉书》出现了唐代颜师古的注文,自然为后人所插。另外,最初的写书形式,注文往往以单行小字接写在正文下面,这样,在传抄过程中很容易将单行小字误写为大字,就变成了正文,这种原应是注文而后来以正文的形式出现的情况,在今本《要术》中还是不少的。
《要术》世称“难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书里面确实有不少不能用通用的意义来解释的词语,大都是那时的民间“土语”和生产上的“术语”。由于时代久远,方言又有地区性的局限,所以后人对这些就感到很陌生而难以理解。但是经过细心探索、论证和比较研究,还是基本上可以解决的。二是《要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抄刻上的错、脱、窜、衍,更增添了阅读的困难。这种人为的乱错,是《要术》难读的主要方面。厘清了这种种错乱,其实《要术》行文还是浅近平易,不雕琢,“不尚浮辞”,清楚明快的。
《要术》自宋代以后到近代,相继有20多种版本,版本好坏相差很大。
北宋天圣(1023-1031)年间由皇家藏书馆“崇文院”校刊的《要术》版本,是《要术》脱离手抄阶段的最早刻本(本书简称院刻),是最好的版本。可惜该本在我国早已散失,现在唯一的孤本在日本,但10卷已丢失8卷,只残存第五、第八两卷。1838年日本人小岛尚质曾就该两卷原刻细心公正地影摹下来。此影摹本后为杨守敬(1839-1915)所得,现存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1914年罗振玉(1866-1940)曾借得该影摹本,用珂罗版影印,编人《吉石盒丛书》,国内才有院刻影印本流传。
《齐民要术》白话文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齐民要术》白话文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