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后魏时期贾思勰撰写的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早、*系统的古代农学专著,也是世界科技史上*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将它盛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该书成书于公元6世纪30-40年代(533-543年),书中引用《诗经》《周礼》《尔雅》《管子》《吕氏春秋》《汜胜之书》《四月民令》《广志》等先秦至魏晋古籍100多种,农谚20多条,也有询访老农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资料,它既是对前人生产经验的继承,又是对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及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贾氏还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所论涉及农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具、畜牧、兽医、食品加工、酿酒、蔬菜、果树、茶、竹木等方面,它既是对前人生产经验的继承,又是对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及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书中所载旱农地区的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繁殖方法、家禽家畜养殖技术以及多种农产品的加工经验等,都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内容。其中,卷4、卷5的第31至第55篇中,属于林业的内容有23篇,占全书的25%。23篇中分为4类:第1类为栽种桑、柘、榆、白杨、棠、谷楮、漆、槐、柳、楸、梓、梧、柞和竹等;第二类为栽种枣、桃奈、樱桃、葡萄、李、梅、杏、梨、栗、奈、林檎、柿、安石榴、木瓜、椒、茱萸等果树;第三类为栽种蓝、紫草、红蓝花栀子等花开类植物;第四类为伐木类。从整体篇幅来看,有关林业的内容占全书四分之一左右,比较系统地记述了主要用材树种的习性、采种、育苗、种植、抚育、伐木技术、用途和效益,以及果树繁殖、栽培管理、果品采收技术。《齐民要术》的树木繁殖、果实储存、果树开花期防霜冻、大树移栽、育苗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一直延用至今。
《齐民要术》与林果栽培包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齐民要术》中的生态学知识、林木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四部分。
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方面,《齐民要术》指出了种树的重要性。在林业经济方面,通过引经据典,列举靠植树可以致富的事例,种树致富者“与千户侯等”,种树可以一劳永逸“其利十倍”,得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来说明种树的长期效益。在林业生态方面,引用《仲长子》的话“丛林之下,为仓庚之坻”来阐述森林对农作物的保护作用,另外森林还具有改良土壤、改善小气候、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保护环境的作用。
《齐民要术》具有丰富的生态学特征,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知识,认识到农业生产中要善于利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注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以保持生态平衡,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态学原理,具有现代生态学的一些普遍特征,对于当代农林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齐民要术》记载了枣、桃奈、樱桃、葡萄、李、梅、杏、梨、栗、榛、奈、林檎、柿、安石榴、木瓜、椒、茱萸等果树的栽培技术。记述桑、柘、榆、白杨、棠、谷楮、漆、槐、柳、楸、梓、梧、柞、竹等十余种林木,并伐木篇。比较系统地记述了主要果树及用材树种的生长习性、采种方式、育苗方式、种植技术、抚育模式、伐木技术,主要用途和经济效益,以及果树繁殖技术、果品采收技术等内容,结合《齐民要术》中的枣、桃奈、樱桃、葡萄、李、杏、梨、奈、林檎、柿、安石榴、椒等果树和林木种植技术,对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阐述了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管理、收获、收藏、加工等方面,是对《齐民要术》种植栽培技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齐民要术》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在育种栽培技术、经济产业发展、饮食保健、生态高效、加工等方面,对我国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的重要启示和意义,同时表明了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信善林,1964年生于山东省寿光市,1987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农学学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2010年被评为寿光市人民政府2010—2014年度寿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2年在全省科技兴农工作中记三等功,多次被省、市业务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是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美国白蛾在山东林木上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应用研究”课题的主要技术人员之一。获潍坊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项,山东省林业厅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山东省林业设计奖一等奖一项。在《中国森林病虫》《林业科技通讯》《中国农学通报》《昆虫生态学报》《植物医生》《防护林科技》《山东林业科技》等科技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寿光名优农产品》。
孔雪华,1976年出生,硕士,研究方向为林学、森林保护等。参与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黄河三角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课题研究,获得山东省林业科技成果奖、规划设计奖和市级科技进步奖等奖励,在《Zoological study》《应用昆虫学报》《湿地科学》《水科学进展》《中国森林病虫》《山东林业科技》《特种经济动植物》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齐民要术》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节 《齐民要术》与种树致富
一、种树可赈灾补欠
二、种树可增加收入
第二节 《齐民要术》与农业生产
第三节 森林的其他作用
一、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
二、森林能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保护环境
第二章 《齐民要术》中的生态学知识
第一节 《齐民要术》关于植物与土壤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齐民要术》关于植物与水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齐民要术》关于植物与阳光的关系
第四节 《齐民要术》关于植物与温度的关系
第五节 《齐民要术》关于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 《齐民要术》与现代林木栽培技术
第一节 《齐民要术》与现代育苗技术
一、整地
二、树木种子采集和处理
三、种子贮藏
四、种子育苗
五、繁殖育苗
第二节 《齐民要术》与现代林木栽培技术
一、选地
二、整地
三、造林方法
四、造林季节
五、种植密度
六、幼树抚育管理
第三节 《齐民要术》与林木采伐
一、林木抚育间伐
二、皆伐
第四节 《齐民要术》与树木加工和利用
第四章 《齐民要术》与现代果树栽培技术
第一节 《齐民要术》与枣树栽培技术
一、枣的经济价值
二、枣树栽培历史
三、枣的种类
四、枣树的分布
五、枣树的栽培
六、提高坐果率
七、枣果采收
八、枣果的储存与加工
第二节 《齐民要术》与桃树栽培技术
一、桃树栽培历史
二、桃树的种类
三、桃树育苗
四、桃树管理
五、桃的加工利用
第三节 《齐民要术》与樱桃栽培技术
一、樱桃栽培历史
二、樱桃的种类
三、樱桃栽培
四、樱桃的加工利用
第四节 《齐民要术》与葡萄栽培技术
一、葡萄栽培历史
二、葡萄主要种类和品种
三、葡萄栽培管理
四、柿树栽培管理技术
五、柿的加工利用
第十一节 《齐民要术》与石榴栽培技术
一、石榴的栽培历史
二、石榴的种类及分布
三、石榴繁殖
四、石榴的栽培管理技术
五、石榴的加工利用
第十二节 《齐民要术》与花椒栽培技术
一、花椒的栽培历史
二、花椒的种类及分布
三、花椒繁殖
四、花椒的栽培管理技术
五、花椒的加工利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后魏时期贾思勰撰写的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系统的古代农学专著,也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将它盛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该书成书于公元6世纪30-40年代(533-543年),书中引用《诗经》《周礼》《尔雅》《管子》《吕氏春秋》《汜胜之书》《四月民令》《广志》等先秦至魏晋古籍100多种,农谚20多条,也有询访老农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资料,它既是对前人生产经验的继承,又是对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及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贾氏还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所论涉及农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具、畜牧、兽医、食品加工、酿酒、蔬菜、果树、茶、竹木等方面,它既是对前人生产经验的继承,又是对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及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书中所载旱农地区的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繁殖方法、家禽家畜养殖技术以及多种农产品的加工经验等,都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内容。其中,卷4、卷5的第31至第55篇中,属于林业的内容有23篇,占全书的25%。23篇中分为4类:第一类为栽种桑、柘、榆、白杨、棠、谷楮、漆、槐、柳、楸、梓、梧、柞和竹等;第二类为栽种枣、桃奈、樱桃、葡萄、李、梅、杏、梨、栗、奈、林檎、柿、安石榴、木瓜、椒、茱萸等果树;第三类为栽种蓝、紫草、红蓝花栀子等花开类植物;第四类为伐木类。从整体篇幅来看,有关林业的内容占全书四分之一左右,比较系统地记述了主要用材树种的习性、采种、育苗、种植、抚育、伐木技术、用途和效益,以及果树繁殖、栽培管理、果品采收技术。《齐民要术》的树木繁殖、果实储存、果树开花期防霜冻、大树移栽、育苗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一直延用至今。
《齐民要术》与林果栽培包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齐民要术》中的生态学知识、林木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四部分。
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方面,《齐民要术》指出了种树的重要性。在林业经济方面,通过引经据典,列举靠植树可以致富的事例,种树致富者“与千户侯等”,种树可以一劳永逸“其利十倍”,得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来说明种树的长期效益。在林业生态方面,引用《仲长子》的话“丛林之下,为仓庚之坻”来阐述森林对农作物的保护作用,另外森林还具有改良土壤、改善小气候、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保护环境的作用。
《齐民要术》具有丰富的生态学特征,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知识,认识到农业生产中要善于利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注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以保持生态平衡,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态学原理,具有现代生态学的一些普遍特征,对于当代农林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齐民要术》记载了枣、桃奈、樱桃、葡萄、李、梅、杏、梨、栗、榛、奈、林檎、柿、安石榴、木瓜、椒、茱萸等果树的栽培技术。记述桑、柘、榆、白杨、棠、谷楮、漆、槐、柳、楸、梓、梧、柞、竹等十余种林木,并伐木篇。比较系统地记述了主要果树及用材树种的生长习性、采种方式、育苗方式、种植技术、抚育模式、伐木技术,主要用途和经济效益,以及果树繁殖技术、果品采收技术等内容,结合《齐民要术》中的枣、桃奈、樱桃、葡萄、李、杏、梨、奈、林檎、柿、安石榴、椒等果树和林木种植技术,对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阐述了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管理、收获、收藏、加工等方面,是对《齐民要术》种植栽培技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齐民要术》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在育种栽培技术、经济产业发展、饮食保健、生态高效、加工等方面,对我国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的重要启示和意义,同时表明了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
悠悠农史,殷殷耕情:《齐民要术》与林果栽培研究 在中国浩瀚的农学典籍中,《齐民要术》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精深的农事智慧和详实的记录,为后世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这部伟大的农书背后,站着一位杰出的先行者——中华农圣贾思勰。本书《齐民要术》与林果栽培研究,便是对贾思勰思想的深刻传承,对《齐民要术》中关于林果栽培部分的精细解读与当代实践相结合的学术探索。 农,国之根本。自古以来,中国农业便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耕作经验著称于世。从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到精耕细作的封建社会,再到如今的科技化、集约化农业,《齐民要术》这部北魏时期的巨著,如同穿越时空的指南针,为我们指引了方向。它不仅是一部农学著作,更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人文关怀的史书。贾思勰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土地深厚的情感,将当时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齐鲁大地的农业生产实践,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总结。他所论述的耕作、育种、病虫害防治、农具使用等诸多方面,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齐民要术》的宏大体系中,林果栽培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贾思勰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详细记载了当时北方地区常见的果树种类,如梨、李、桃、杏、枣、栗等,并对它们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储藏等环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不仅告诉我们“如何种”,更重要的是“为何种”、“何时种”、“何地种”,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尊重和对作物生长特性的精准把握。 本书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齐民要术》中林果栽培部分的经典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我们并非简单地复述古籍,而是力求还原贾思勰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其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农事理念。通过对原文的逐字逐句的考究,对其中涉及的物种、技术、工具进行历史溯源,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例如,书中对于梨的嫁接技术,其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对砧木的选择,无不体现了当时先民在驯化和改良果树方面的卓越成就。对于桃的修剪方法,其强调的“疏密得当,通风透光”的原则,更是与现代果树整形修剪的理念不谋而合。 更重要的是,本书的研究并非止步于对历史文献的解读,而是着力于将《齐民要术》中的农学智慧与当代的林果栽培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我们深知,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新的品种、新的栽培模式、新的病虫害问题不断涌现。因此,我们并非将《齐民要术》奉为不可更改的圣典,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思想的源泉,一种方法论的启示。 本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多个维度: 原文解读与历史考证: 对《齐民要术》中关于林果栽培的原文进行细致的解读,考证其中涉及的植物学、园艺学知识,追溯其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例如,对于书中提到的“苹果”这一概念,我们将探讨其在古代的指代范围及其与现代苹果的渊源。对于一些古籍中记载的栽培方法,我们将尝试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验证和补充。 品种研究与性状分析: 深入研究《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古老果树品种,分析其在遗传特性、抗性、适应性等方面的优势,并与当今主流品种进行比较,探讨其在现代育种中的潜在价值。例如,书中对枣的记载,其提到的一些抗旱、耐瘠薄的特性,对于当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栽培技术传承与创新: 结合现代园艺学理论和实践,对《齐民要术》中提出的林果栽培技术进行梳理和评价。对于其中经典、有效的技术,如嫁接、繁殖、修剪、施肥等,我们将探讨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改良方案。例如,贾思勰关于梨树“剪枝开叶,使根得舒展”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其与现代的树形管理、水肥一体化技术相结合,形成更高效的栽培模式。 病虫害防治的古今对话: 深入研究《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果树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分析其历史上的有效性,并与现代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对比。我们希望能够从中发掘出一些基于自然、环保的传统防治智慧,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果树病虫害防控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例如,书中对一些植物源农药的记载,如“治桃树虫,取棘叶煎水洗”,其背后的原理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扬。 林果栽培的生态学视角: 探讨《齐民要术》中蕴含的朴素的生态学思想,如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农林复合等,并将其与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理念相结合。贾思勰在书中多次强调“因地而种”、“随其所宜”,这正是现代农业强调生态平衡、资源高效利用的精髓所在。 文化内涵与价值挖掘: 深入挖掘《齐民要术》中林果栽培部分的文化内涵,探讨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例如,对于书中关于果树种植的习俗、节日相关的果品记载,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本书的研究方法将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我们将运用历史学、文献学、农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力求从多角度、深层次地解读《齐民要术》与林果栽培的内在联系。我们也将积极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古老的果园,与经验丰富的果农交流,将书本知识与田间实践相结合,让研究更具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我们相信,通过对《齐民要术》中林果栽培部分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位伟大的农圣的思想遗产,更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林果业发展,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化,贡献一份力量。本书旨在搭建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让古老的农学智慧在新的时代焕发出生机,指导我们更好地耕耘土地,收获丰饶。我们期待,本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从事林果业的科研人员、生产者、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谱写中国林果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