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章太炎,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学者。作为学者,章太炎是一位国学大师,被视作乾嘉汉学的殿军,也是近代新学术的开创者。他撰著宏富,留存下来的文字涉及经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医学、佛学、西学等各个领域,且都有精深的研究,为文字学、经学史、文化史等的研究奠定了方向。他的弟子如黄侃、钱玄同、鲁迅、周作人、许寿裳、吴承仕、朱希祖、姜亮夫、王仲荦等,都是各自领域的一流学者。而胡适、刘师培、钱穆等近代著名学者也都不同程度受到他的影响。他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梳理、剖析,已经成为后来学术研究进一步推进的基础,至今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内容简介
本卷作为全集的其中一种,以2012年齐鲁书社出版的、罗志欢主编的《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为主要底本,再另外补充散落其他各处的太炎题跋批语,合为一卷,较大程度地搜罗了目前太炎先生关于医学、史学、佛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广泛批语。
目录
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録 1
章太炎诗文题跋批注 429
二程全书校评 491
前言/序言
走近大师藏书——章太炎藏书及题跋批注学术评议(代序)罗志欢易淑琼
章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後改名绦,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在学术上,他涉猎甚广,在经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深湛造诣。章先生一生着述颇丰,被尊经学大师。着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外,部分遗稿刊入《章氏丛书三编》。自1982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章太炎全集》,网罗繁富,是目前收録太炎先生遗文较齐备的集子。太炎先生生前丰富的藏书从未公开,亦未编制目録。据太炎先生後人赠送暨南大学的藏书20世纪80年代初,承着名史学家、暨南大学陈乐素教授引荐,章氏後人将太炎先生藏书分批捐赠暨南大学,以永久收藏。统计,凡290种,3930册。按四部计,则经部49种(批注6种),832册;史部54种(批注5种),1173册;子部110种(批注25种),611册;集部62种(批注9种),408册。另有丛书15种(批注子目19种),906册。
章太炎先生藏书内容丰富,四部悉备,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图书资料体系。其所藏多通行之书,可见其收藏图书但求裨於实用,非斤斤於版本。据太炎先生遗嘱:“余所有书籍,虽未精美,亦略足备用,其中明版书十余部,且弗轻视。”章太炎:《遗嘱》,见傅杰:《自述与印象:章太炎》,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9页。在暨南大学图书馆所藏太炎先生藏书中即有《百川学海》等11部明刻本,加之清乾隆以前的刻本,属善本范围者凡28种。而散落於藏书中尚未公开发表的太炎先生之题跋、批注等遗文尤珍贵,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学术价值。仅见章太炎先生之弟子沈延国有《章太炎先生手批《二林居集》辑録》,收入钱仲联主编《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文前説明:“《二林居集》手批本,久藏苏州章氏故居,公子孟匡倩抄一卷。”此手批本现暨南大学图书馆收藏。
藏书中多有章太炎先生题签手迹,包括眉批、封面题签、书中夹条、篇章句读等形式。太炎先生长於书法,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书家。所藏《白沙子全集》、《二林居集》、《李翰林集》、《浪语集》(以上小篆)、《唐荆川先生文集》、《徐灵胎医书》、《伤寒明理论》、《增注类证活人书》、《金匮要略心典》、《问心堂温病条辨》、《世説新语》、《思辨録辑要》、《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以上行草)等书之封面都有其亲笔题签,数量占全部藏书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多钤有“太炎”、“章炳麟”、“章炳麟印”、“余杭章氏藏书”、“菿汉老子藏书”诸印。行楷、行草、篆书等各体皆精,从中可以看出太炎先生藏书之源流以及他对印章的要求和眼光。杭州章太炎纪念馆藏有章太炎先生印章十余枚。太炎先生之小篆取法《説文解字》,点画位置率真稚拙,形成了其篆书的风格特徵。太炎先生之行书喜作狭长形,古意盎然,亦以率真主要特徵。鲁迅书法中亦可见章书的痕迹,欣赏价值甚高。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藏书中还有少量与太炎先生交往的名人手迹,如所藏《王临川全集》中有梁啓超朱笔校语,《等不等观杂録》封面有章氏门生吴承仕“奉语章先生”等题赠笔迹。
在经部藏书中,除《易》、《礼》、《毛诗》、《春秋》、“四书”外,小学(文字、音韵)类图书如《尔雅义疏》、《释名疏证》、《説文徐氏新补附考证》、《説文外编》、《广韵》、《集韵》、《经典释文》以及日人冈井慎吾《五经文字笺正》等共有20种,约占所藏经部文献的41%。而在史部藏书中,更多的是诸如《小学考》、《筠清馆金石文字》、《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古籀拾遗》以及大量的古泉、钱谱等书。这类文献正是太炎先生早年治学的着力点。太炎先生不以治史主,但其史学根底深厚,在20世纪初,他是对“近世”史学颇有造诣的学者。太炎先生收藏史籍凡1100多册,然所作批注仅见《汉书补注》、《水道提纲》等三五部,批语十余则。子部藏书则广涉老子、庄子、列子、墨子等着作,尤以医学和佛教典籍大宗,这两类文献数量超过了子部全部藏书的60%,可见太炎先生对医学和佛学研究用功甚勤。
不重天文,这是太炎先生读书的一贯特点,所以其藏书中有历算而没有天文类图书。其《説新文化与旧文化》一文谈及读书门径:《资治通监》和《通典》、《通考》,却合起来,不过六七百卷,可以读完的。不过这个裏面,也有许多不可以读的,如五行、天文等类,用处很少。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17页。在所藏《思辨録辑要》中,针对陆世仪开列的包括天文、地理类的读书书目,太炎先生批注云:“天文书习之何用?”章太炎所藏《思辨録辑要》卷四,第4页。其鲜明的閲读倾向於此可见。又如太炎先生藏书中无戏剧类书。而小説类书中仅有《世説新语》和《閲微草堂笔记》,前者可归轶事类,後者可归神怪类,还称不上如《聊斋志异》、《金瓶梅》类严格意义上的小説。就是在这仅有的两种宽泛意义上的小説批注中,太炎先生也是透过小説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去做历史、哲学、医学方面的考察,表明太炎先生以学者和思想家而不是以文学家的眼光去读小説,或者,即算以文学家的身份读小説,也是以诗词文赋传统文学之正统来衡量的。
太炎先生是以清代朴学的承传人和发扬者自我期许而开始他的学术和民族革命生涯的。其早年标举“实事求是”之学,等视九流诸子,不独尊儒学。他中年援佛证庄,体验到了建构自己哲学世界过程的高度精神愉悦,并进而以《齐物论释》枢机,以庄证孔,以不齐齐,开始坦然面对诸多思想体系的同时并存,重新认识新旧儒学的价值。太炎先生晚年对儒学浓重的现实精神感召多有认同。参见章炳麟:《自述学术次第》、《自述思想迁变之迹》,傅杰:《自述与印象:章太炎》,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17、18—20页。太炎先生之藏书中,虽然没有明确标记何书得於何时何地,但一般而言,有治学研究的需要才有购买收藏的动机,藏书大体囊括了太炎先生早、中、晚年学术研究所需的主要参考文献,我们可从侧面进一步了解太炎先生的读书兴趣、治学门径、学术渊源、学术观点、书法风格及其思想嬗变轨迹等。
将太炎先生藏书体系构成与其学术取向联系起来考察,无疑可以太炎先生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确证资料。
太炎先生博通经史百家,收藏书籍之目的在於“备用”,故其藏书封面、书眉、卷首末空白处亦多有批注、序跋、题记等手迹。所书评语、题记,长则百余字,少则寥寥数语,悉庄重不苟。批语内容或发疑,或正误,或解惑,或纠谬,随手之间,颇多精义,反映出太炎先生学问的渊博、识断、精审及学术思想之流变。据统计,藏书中经太炎先生批注、句读、题签的书籍有60余种、600余册,批语、序跋、题记近800条。
从太炎先生藏书批注内容上考察,可见其学术思想触角及於经学、文字学、音韵学、哲学、史学、诸子、佛学、文学、医学等诸多领域。批注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揭示了太炎先生之学术渊源及其思想嬗变轨迹,读者提供了一个认识章太炎先生的全新的、独特的、更宽广的视域。这里,我们结合章太炎儒学、医学、佛学藏书的批注,从学术角度评议如次。
一、儒家典籍中的批注
许多学者研究後发现,章太炎先生对王阳明及其学説的评价前後是有歧异的。戊戌维新时期,章氏曾撰《兴浙会序》章炳麟:《兴浙会序》,朱维铮、姜义华:《章太炎选集》(注释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16页。一文,推许王阳明学术与事功兼优。20世纪初,章太炎先生对王阳明的评价逐渐低落,其《王学》认,阳明学説根本没有多少新义。太炎先生对王阳明学术成就的态度明显转向了否定。章炳麟:《王学》,《绦书》重订本,《章太炎全集》(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8-150页。这种转变,可在其所藏《王文成公全书》的批注中得到证实。
章太炎先生所藏《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民国八年(1919)浙江图书馆刻本,太炎先生收藏研读此书的时间当大约与《王文成公全书题辞》、《王文成公全书後序》撰写时间相近。此两文篇末署“中华民国十三年孟秋”。章炳麟:《太炎文録续编》卷二之上,《章太炎全集》(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5-119页。太炎先生对书里书外的许多问题发表了意见,批语共计206则,其中尤以《传习録》的批注最详赡,内容涉及哲学、儒、释、道和历史等方面,对王守仁及其门人弟子的学术思想评价全面而具体。值得注意的是,太炎先生批注的某些观点与《太炎文録补编》中的两篇议王文字有互相补充的作用。如《传习録》批语云:
(王阳明)先生发明“亲民”、“格物”之义,“亲民”之説尤确。然(朱子)误以“亲民”“新民”,其极至于异言异服,放弃礼法;误解“格物”穷至事物之理,其极至于玩物丧志,蔑视人理。在朱子时未必有此,而今正以此祸基,则诚所谓洪水猛兽也。先生苦心分辨,人终不信,如之何哉。章太炎所藏《王文成公全书》卷一,《语録一》,《传习録上》,第2页。
比照太炎先生之《王文成公全书後序》,二者几乎同出一辙。与太炎先生晚年的两篇议王文字比较,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出“五四”运动後太炎先生对王守仁的重新评价。较之其青年和中年时期发表的《王学》(《訄书》)、《遣王氏》(《民报》)、《议王》(《检论》)诸文,《王文成公全书》中的批注所涉更广,某些观点与其晚年公开发表的议王文字颇有出入。前後思想观点的变化,我们深入研究太炎先生对王守仁评价的转异,以及太炎先生本人晚年自藏锋芒的性格转向,提供了丰富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始材料,可补“五四”以後太炎先生学术思想研究资料之阙。
这种学术思想的嬗变轨迹,同样见於其他藏书批注及序跋题记中。太炎先生对所藏陈献章《白沙子全集》、王夫之《船山遗书》等儒家典籍分别撰写了序跋题记,於其思想观点均有较系统的反映,而且某些观点与已发表的着作有相抵牾之处。如《船山遗书》题记云:
《船山遗书》二百八十八种(卷),清两江总督曾国藩刻於江宁。先生(王夫之)秉乾元之德,值废兴之际,潜燿制作,纲维华夏。今之光复,自其《黄书》、《噩梦》出也。继大禹、尼父以後,盖一人耳。国藩生其乡里,而羯胡尽力,龛灭洪氏,始犹以保民自号,功成,乃悉心从逆而不辞。晚盖悔之,而刻是书。有以知先生绪言遗教,虽蛾贼凶悖可化也。此则文字记於章太炎先生所藏《船山遗书》封面页。太炎先生批注本清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曾国荃金陵刊本。
而已刊行的《书曾刻船山遗书後》则谓:
王而农着书,一意以攘胡本。曾国藩清爪牙,踣王氏以致中兴,遽刻其遗书,何也?衡湘间士大夫以国藩悔过之举,余终不敢信。……刻王氏遗书者,固以自道其志,非所谓悔过者也。章炳麟:《太炎文録续编》卷二之上,《章太炎全集》(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3页。
可见其评价前後两相矛盾。诸如此类,亦散见於各处批注中,反映出章太炎先生对包括王学在内的儒学由否定到肯定的学术思想倾向,可资研究参考者甚多。
二、医学典籍中的批注
有人问章太炎先生:你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太炎先生笑答:都不是,我是医学第一。郑逸梅:《名人小事谈》,《艺林散叶荟编》总第175期,第9159条,中华书局1995年版。太炎所言不虚。
章家世传中医,太炎先生之祖、父及兄都精通医术。太炎先生治经之余,留心医事,欣赏古人“不良相,当良医”的名言,亦深通医道,极具中医功底。其早期即有论医文篇发表,晚年办过中医学校,出任苏州国医学校校长,创办中医杂志,与很多名医过从甚密,写过近百篇关於医学的论文、札记等,对祖国医学有过认真的研究。其藏书批注中的医论和药方对中医理论本身的丰富和完善作用自不待言,同时也研究太炎先生的医学思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章太炎先生所藏医书共有48种,包括《外台秘要》(唐王焘着)、《增注类证活人书》(宋朱肱着)、《仲景伤寒补亡论》(宋郭雍着)、《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着)、《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着)、《温疫论》(明吴有性着)、《医林指月》(清王琦辑)、《喻氏医书》(清喻昌着)、《徐灵胎医书》(清徐大椿着)、《伤寒论注来苏集》(清柯琴着)、《张仲景伤寒论贯珠集》(清尤怡着)、《金匮要略心典》(清尤怡集注)、《问心堂温病条辨》(清吴瑭着)、《张仲景金匮要略论注》(清徐彬着)等。其中24种医学典籍中有太炎先生的批注,对某些具体问题(如医案脉理等)分别作了评议。批注多达300余则,几占太炎先生藏书全部批注的三分之一。批语内容主要是医论(另有少量药方),或考订、或纠谬、或古今互证,充分反映出太炎先生的医学观点。
医学典籍中的批注,充分体现了太炎先生对伤寒、温病的关注以及对历代医家的评价。
章太炎先生作经典伤寒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藏书中的医学批注体现了“独尊仲景,赞扬柯尤,傚法陆氏,不信叶吴”黄兆强、刘家华:《章炳麟医学见解略评》,《浙江中医杂志》1999年第1期,第33-34页。的医学观点。
太炎先生崇奉仲景学説,尝曰:“医之圣者,莫如仲景。”对仲景所着的《伤寒论》一书推崇备至。又曰:“余於方书,独信《伤寒论》。”故太炎先生论医独以仲景宗师,尤其关注伤寒、温病的研究,所藏医籍亦以这种类型最多。其医学批注颇能疏通滞义,虽片辞单语却殊多卓见。
太炎先生批注伤寒典籍,对柯琴、尤怡等医家赞赏有加。其《伤寒论今释序》云:“自金以来,解《伤寒论》者多矣。……能卓然自立者,创通大义,莫如浙之柯氏;分擘条理,莫如吴之尤氏。噬乎!解《伤寒》者百余家,其能自立者不过二人。”章炳麟:《章校长太炎先生医学遗着特辑》,《苏州国医杂志》1936年第10期,第75页。其情其态,跃然纸上。
清人柯琴对《内经》、《伤寒论》研究精深,颇有心得,着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合称《伤寒来苏集》,伤寒学派的重要着作,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伤寒论注》。太炎先生藏书中有两部《伤寒来苏集》,均八卷,一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博古堂重刻本,一清扫叶山房刻本,批注凡45则,不少观点发前人所未发。如《伤寒论注》题记云:
《伤寒论》仲景亡後叔和所编,其条目或无次第,世多疑叔和改定。按,叔和于诸方有疑者,多自加按语。若小青龙汤:喘,去麻黄,加杏仁,则疑“麻黄治喘”,不当去。大柴胡汤无大黄,则疑“不加大黄恐不大柴胡汤”。其余方下注云“疑非仲景方者”,尚有数条皆见治平林校原本,成注已多去之。以此知叔和所见各本不同,故往往致其疑惑。夫据宋不同之本互相补苴成定本,自不能秩然就理,固非有意颠倒也。《痉湿暍篇》云“太阳所致痉、湿、暍等”,宜应别论。此则各本襍在《太阳篇》中,至叔和始特改编者,虽非仲景真本,以其自成条理,故後人无异言。今世改编《伤寒论》者,亦犹叔和之编《痉湿暍》耳。夫戴记述事无序而魏徵集类礼,左氏五十凡例因事着见,而杜预集释,例其在医经《素问》、《鍼经》旧有篇第,而皇甫谧、杨上善之流又各分科编次,凡以使人易晓而已。夫改编《伤寒》者亦然,若必诬谰叔和,自谓己所定者即仲景真本,只见其惑也。柯氏凡例云:“虽非仲景编次,或不失仲景心法。”视方、喻诸家慎。此则题记见於太炎先生所藏《伤寒论注》卷首自序末之空白处。
纠前人之所误,补前人之不足,实与柯氏之论相得益彰,啓迪後学。
所藏尤怡《张仲景伤寒论贯珠集》八卷,批注17则,对尤氏注释的未尽之处予以阐发,有误者给予补正,足见太炎先生对《伤寒论》研究之精深。《金匮要略心典》三卷,批注23则,或释义,或引据《千金》、《外台》以纠误,补尤氏书中之未备。
太炎先生在医学批注中,除柯琴、尤怡等少数医家外,对仲景以後的医家及其着作的评价均偏低。如在徐大椿《徐灵胎医书》的批注中,像“徐氏此论足破房劳伤寒用温补之惑”章太炎先生所藏《医学源流论》卷上,第29页。的肯定评语凤毛麟角,而像“岂有七窍出血,状如服毒,而病家不咎、医家自得者,此殆妄语”章太炎先生所藏《医学源流论》卷上,第64页。、“今人犹守洄谿之説,是亦不知天时者也”章太炎先生所藏《医学源流论》卷下,第6页。、“洄谿但知人参补中,乃陋见也”章太炎先生所藏《医学源流论》卷下,第19页。、“此説大谬!《伤寒论》称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不可发汗,非体虚及有旧病者制禁乎?”章太炎先生所藏《医学源流论》卷下,第23页。“洄谿以方不足取,真乡曲一孔之见!”章太炎先生所藏《兰台轨范》卷一《通治方》,第26页。“观洄谿各案,伤寒只大承气一案。盖善治杂病,短于伤寒。正孙思邈之支裔也。《兰台轨范》乃其用意纂述者,《伤寒类方》则随方编辑,而非有得于心也”、“此种妄称不知得自何书”章太炎先生所藏《洄溪医案》,第7页。等批评之语则俯拾皆是。
医学是太炎先生学术思想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一生撰写各种医论百余篇,其藏书中的医学批注涉及大量中医文献考据、训诂、医史方面的内容,在古医籍的文字释诂、辨异、本草及医经考校等方面的贡献尤突出,学术价值甚高,值得整理研究。
三、佛教典籍中的批注
章太炎先生对佛学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早在1903年,太炎先生因“苏报案”与邹容一起被囚禁於上海西牢,即於狱中潜研佛教,朝夕研诵《瑜伽师地论》,对佛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尤其在对法相宗的研究中见解独到,造诣颇深。他评价佛教流派,倡言宗教改革,考证大乘源流,梳理佛教学説,此曾着有大量研究佛学的文章。据许寿裳回忆,鲁迅接触佛学是受章太炎的影响。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版,第46页。《瑜伽师地论》见於太炎先生藏书。
太炎先生藏书中,佛教经典多达55部,足可印证佛学在太炎先生思想中所占之重要地位。太炎先生《白沙子全集》题记云:“可谓豪杰贞固之士,於孔佛皆不尽也。”章太炎先生所藏《白沙子全集》封面题记,太炎批注本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何九畴刻本。另批注中多见对王学与佛儒异同阐幽发微的文字,这都説明近代中国儒佛思想交叉渗透对文人的影响。“自清之季,佛法不在缁衣,而流入居士长者间”(《支那内学院缘起》),近代佛教的“居士佛教”特性,文人研习佛教提供了更多便利。太炎於佛学“颇尝涉其樊杝者”(《支那内学院缘起》),他与近代一些着名佛教居士如杨文会、欧阳竟无、僧人太虚等有着很深的过往,其佛教类藏书中就有杨文会《等不等观杂録》和欧阳竟无《瑜伽师地论叙》等着作。在55种佛教类藏书中,“金陵刻经处”所刻多达25种。“金陵刻经处”由杨文会於清同治五年(1866)募资筹办,不仅从事佛经刻印、收藏、编校、流通的事业,还开展佛经的讲习和研究工作,梁啓超即在此研习过。1918年,太炎先生与欧阳竟无、梁啓超等人在金陵刻经处设立支那内学院筹备处,太炎之撰《支那内学院缘起》这篇文章不见於《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太炎文録续编》及新中国成立後出版的章太炎各种选集。全文见《玄奘哲学研究》,田光烈着,学林出版社1986年版,第182页。,刊布在《支那内学院简章》中。《缘起》极其精练地概括了太炎学佛之缘起、从入之途、唯识法相并一宗,以及学佛“治心”、“修己治人”等现实义,可以作研究太炎先生之佛学思想的重要材料。其後,太炎先生又与太虚、王一亭等居士在上海成立佛学团体“觉社”,创办着名佛学杂志《觉社丛书》(後改名《海潮音》)。
就章太炎先生佛教类藏书内容看,主要有如下几类:
第一,大乘佛教各部类的重要译经,如《妙法莲华经》、《大般涅盘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宝积经》、《维摩诘所説经卷》等。
第二,反映大乘佛教两大学派“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学説的经论等,如“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的着作《中论》、《十二门论》,“瑜伽行派”创始人无着、世亲的着作《摄大乘论》、《唯识二十论》等。
第三,佛教中国化(本土化)後反映各宗派学説的序、疏、解、赞等,包括华严宗、法相宗、禅宗、浄土宗等宗派,此外还有佛教音义方面的书,以及反映佛教名山祖庭肇始沿革的寺志和山志,寺志如《天童寺志》、《天童寺续志》,山志如《清凉山志》、《普陀洛迦新志》、《峨眉山志》,其他如《南岳总胜集》等。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太炎先生对於佛教各宗教义均能认真研习,从而较全面吸收其内核,不偏激或贬损某一宗派。1934年9月,太炎先生在《与欧阳竟无论禅宗传授书》中云
章太炎全集·眉批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章太炎全集·眉批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