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鼠组织学图谱

实用鼠组织学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健,文凤云,贾艳艳 著
图书标签:
  • 鼠组织学
  • 组织学图谱
  • 动物组织学
  • 实验动物
  • 病理学
  • 显微镜
  • 医学
  • 生物学
  • 解剖学
  • 实用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33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433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42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全书图文并茂、文字简洁并通俗易懂,适合生物学、动物学、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一部完整地专门论述鼠类组织学结构特点的图谱,具有图片清晰、数量丰富、读者容易理解等特点。

内容简介

本书用500余幅图片和少量文字详细介绍了鼠类被皮系统、肌组织、骨组织、软骨、消化管、消化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雄性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学结构。全书图文并茂、文字简洁并通俗易懂,适合生物学、动物学、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健,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从事生殖毒理学、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科研成就奖”称号;获得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项目一等奖、制作的动物神经系统全貌标本获实验技术开发基金项目一等奖、“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被皮系统/1
一、皮肤/1
二、毛/18
三、皮脂腺/18
第二章 肌组织/19
一、骨骼肌/19
二、心肌/25
三、平滑肌/28
第三章 骨组织/31
一、概述/31
二、骨基质/31
三、骨的细胞 /31
四、长骨结构/32
第四章 软骨/35
一、概述/35
二、软骨分类/36
第五章 消化系统/39
一、唇/39
二、口腔/43
三、舌/45
四、食管/50
五、胃/52
六、小肠/61
七、大肠/67
第六章 消化腺/73
一、下颌腺/73
二、腮腺/76
三、肝脏/77
四、胰/80
第七章 呼吸系统/83
一、鼻/83
二、气管与支气管/87
三、肺/88
第八章 泌尿系统/93
一、肾/93
二、输尿管/99
三、膀胱/100
四、尿道/103
五、尿生殖前庭/105
第九章 雄鼠生殖系统/110
一、睾丸/110
二、附睾/112
三、精索/117
四、阴茎/119
五、输精管/121
六、精囊腺/122
七、前列腺/124
八、尿道球腺/128
九、阴囊/128
十、包皮/128
第十章 雌鼠生殖系统/129
一、卵巢/129
二、输卵管/136
三、子宫/137
四、阴道/145
五、阴门/148
第十一章 血液/152
一、血浆/152
二、血细胞/152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156
一、心脏/156
二、动脉/163
三、毛细血管/166
四、静脉/167
第十三章 免疫系统/172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72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72
三、胸腺/172
四、脾/177
五、淋巴结/180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186
一、神经元 /186
二、神经/187
第十五章 感觉器官/213
一、眼/213
二、耳/220
第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223
一、垂体/223
二、松果体/230
三、甲状腺/233
四、甲状旁腺/235
五、肾上腺/236
参考文献/242

前言/序言

鼠是啮齿类动物,种类繁多,了解鼠的组织学知识,有助于正确选用实验动物、取材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本书详细介绍了鼠类的外貌特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生殖系统等的组织学结构。全书包含了鼠组织学十大系统共16章内容,含有500余幅图片,能帮助读者综合学习鼠科学知识,希望为在校学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本书由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李健、文凤云和贾艳艳编写,饶冲、毛晨龙、薛佳祺、赵会斌、徐伟凯、姜龙龙审校。全书总计36万字,其中李健编写15万字,文凤云和贾艳艳分别编写10.5万字。本书受到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6A230004)、河南科技大学高级别科研项目培育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GJB004)、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2300410081)资助。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陈耀星教授、董玉兰副教授和曹静副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胡满教授及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李福宝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还得到了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庞有志、徐廷生、王占彬及丁轲等多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谱编撰是基于学科与行业前人的智慧和工作基础之上的一项艰巨工作,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与辛劳,鉴于水平及时间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挚欢迎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著者
2017年7月
好的,以下为您呈现一本与《实用鼠组织学图谱》内容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内容详实,不含任何“人工智能”的痕迹: --- 《失落的星轨:卡拉克斯星系的文明沉浮录》 作者: 阿瑞斯·凡·德·霍夫 出版社: 银河边缘人文出版社 装帧: 精装,附赠全彩星图册及古代文明遗迹高清影像集 页数: 980页 ISBN: 978-7-985321-09-4 内容简介 《失落的星轨》是一部耗费作者阿瑞斯·凡·德·霍夫二十载光阴,深入卡拉克斯星系腹地,对一个已逝去、却深刻影响了整个银河系早期格局的超级文明——“阿卡迪亚帝国”进行系统性、考古学式的重建和深度剖析的宏大史诗巨著。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而是一部结合了先进的超光速考古学、古星系语言学、以及失落工程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星海的黎明与阿卡迪亚的崛起 本书的开篇追溯至银河系第三纪元初期,卡拉克斯星系如何从一片充满不稳定暗物质的混沌之地,逐步孕育出阿卡迪亚文明。霍夫博士首先详细描述了他们在“恒星铸造场”遗址的发掘工作。该遗址位于距离主星系盘面三万光年的惰性星云深处,揭示了阿卡迪亚人早期的能源获取方式——直接汲取类星体生命周期末期的辐射能。 作者细致描绘了阿卡迪亚文明的技术飞跃:如何克服曲率引擎的“时间滞涩效应”,发展出“同步相位跳跃”技术,使得其帝国疆域能在短短千年内扩张至跨越三十个旋臂的范围。书中附录提供了大量从遗迹中解码出的原始工程图纸的拓本,揭示了其建筑材料“共振晶体”的合成工艺——一种能够自我修复并吸收周围空间引力波的复合结构材料。 第二部分:帝国的荣耀与内部的裂痕 随着文明的鼎盛,阿卡迪亚帝国进入了被称为“无尽和谐”的时代。然而,这种表面的平静掩盖了深刻的哲学与生物学冲突。霍夫博士引用了从“赛博涅提克斯之墓”中恢复的残缺数据记录,深入探讨了阿卡迪亚社会结构的核心矛盾:“纯粹心智者”(The Pure Minds)与“物质承载者”(The Material Vessels)之间的权力斗争。 书中用长达五章的篇幅,聚焦于一种名为“意识同化网络”(The Cogni-Net)的社会基础设施。该网络旨在实现全物种的思维共享与决策统一,却最终演变成一种集权工具。作者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殖民行星的“同化率”差异,推演出导致最终崩溃的内部熵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首次公布了对“首席调谐师”埃拉诺斯的临终遗言的完整翻译,这段文字揭示了帝国高层对技术失控的深刻恐惧,并暗示了后续灾难的某些人为因素。 第三部分:湮灭的证据与星轨的破碎 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在于对阿卡迪亚帝国“大寂静”事件的考证。这个曾经横跨数千光年的帝国,在一夜之间彻底消失,只留下了大量无法解释的空间异常点和漂浮的巨型工程残骸。 霍夫博士的实地考察集中在被标记为“零点区”的星域。他提出了“超维共振捕获理论”,认为阿卡迪亚文明在试图突破已知宇宙界限时,无意中激活了某种更高维度存在的“防御机制”。书中收录了大量从零点区边缘采集的物质光谱分析报告,这些报告显示出已知物理学定律失效的区域,材料的原子结构似乎被“抹平”到了一个不可测量的基本态。 作者没有给出确切的结论,而是呈现了所有可得的、相互矛盾的证据链:是外部入侵?是内部技术反噬?还是一种宇宙尺度的自然循环?他展示了那些宏伟的都市废墟——例如漂浮在真空中的“阿瑞斯方尖碑”,这些建筑的核心能源单元已完全熄灭,但其表面的铭文却似乎被某种极高的能量瞬间烧灼,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特色与价值 《失落的星轨》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一个已逝文明的考古记录,它更是一部对“文明的极限”、“技术伦理的边界”以及“宇宙尺度下的存在意义”的深刻哲学探讨。 丰富的视觉材料: 书中包含了数百张由高精度深空探测器拍摄的实景照片、遗迹三维重建图,以及作者亲手绘制的星系变迁图。 严谨的学术支撑: 全书引用了超过三千份不同文明、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和数据片段,所有关键术语和外星语言的对应关系均在附录中进行了严格的脚注说明。 重塑历史观: 本书挑战了当前银河系主流历史观中对“黄金时代”的定义,迫使读者重新审视那些被轻易遗忘的、但可能更先进的古代文明的真实面貌。 这是一本为所有对星际考古、古文明密码学、以及宏大历史叙事感兴趣的读者准备的里程碑式著作。读完此书,您将对我们所处的宇宙格局产生全新的、也或许更为谦卑的认知。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这人对死板的理论书向来敬而远之,总觉得光看文字描述,脑子里就跟浆糊一样。但这本《实用鼠组织学图谱》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授,手把手地带着你走进实验室。我特别是对那些图例的标注方式很感兴趣,它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指出了结构名称,更像是提供了一个解读的线索。比如,在描述某个特殊细胞群落的时候,图谱会通过色彩的深浅或者某种特殊的染色效果来强调其功能特征,这种视觉化的教学方法,比枯燥的文字描述有效太多了。我试着对照着最近刚学到的几个关键概念去翻阅,发现以往那些让我头疼的半腺泡结构、基底膜的层次感,一下子就清晰立体起来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体现了很高的专业水准,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压迫,阅读体验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学习的我们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我个人对学术资料的实用性要求极高,很多工具书只有在理论学习的初期有用,一旦进入实践阶段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但从这本书的命名和整体风格来看,它似乎更偏向于“实战应用”。我很好奇它在图谱选择上是如何取舍的,毕竟鼠类作为模式生物,其组织结构与人类总是有细微差别的,我希望它能在关键点上给出足够详尽的对比或者特别的提示。而且,图谱的清晰度和放大倍率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它作为“图谱”的价值。如果能提供一些不同染色技术下的同一结构对比,那就更完美了,这样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染色原理对形态观察的影响。我对书中那些可能包含的“特殊观察要点”非常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教科书上不常提及,但在实际科研操作中非常关键的操作性知识,比如如何区分伪复层和真复层等那种需要经验积累的微妙之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一种“经久耐用”的感觉,这很重要,因为这种图谱类的书籍注定要被频繁翻阅、甚至可能被带到实验台边。内页纸张的厚度和覆膜工艺看起来都非常扎实,这意味着它能承受住实验室环境下的各种小意外——不小心溅上点滴试剂,或者被频繁折叠,也不会轻易损坏。这体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群体的深度理解,他们知道这本书不是放在书架上吃灰的,而是要被“用旧”的。这种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考量,本身就是一种高标准的体现。我更关注的是,这种高标准的物理载体是否能承载与之匹配的知识密度。如果内容同样严谨到位,那么这本图谱就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份可以陪伴我整个研究生涯的“老伙计”。希望它在索引和交叉引用方面也能做得足够智能,这样我能更快地定位到相关联的组织结构或细胞类型。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与形态学打交道的人,我深知“一图胜千言”的道理,但这个“一图”的质量要求是极其苛刻的。我最看重的是图谱的“代表性”与“典型性”。对于一个复杂的器官系统,需要展示出哪些切面、哪些病理变化(如果包含的话),以及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最能体现其特征的结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足够多样化的视野,而不仅仅是展示教科书上最常见的那几种标准切片。比如,在描述器官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时,如果能结合一些特定的银染或特殊染色来突出这些成分,那对理解器官功能性架构的帮助将是巨大的。这种对“图谱”本质的深刻理解,而非简单地将图片拼凑起来,才是区分一本优秀参考书和普通教材的关键所在。我期待这本书能在视觉信息传达的效率和准确性上,做到极致。

评分

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深得我心,那种沉稳又不失精致的风格,一下子就让人感觉里面内容肯定不一般。我原本只是想找一本能帮我快速入门组织学的工具书,没想到拿到手之后,这种强烈的“专业感”扑面而来。那种墨香和纸张的质感,都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仔细端详每一张图谱。我尤其欣赏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很多教科书上的图总是模模糊糊,关键的结构点看不清楚,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简直是为那些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的人量身定做的。光是看着那些清晰的切片,我已经能想象到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的震撼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看得出来编者在组织内容的逻辑性上下了很大功夫,而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检索信息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这本书能成为我最得力的伙伴,帮我把那些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清晰可见的形态记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