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 2017中文版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SolidWorks 2017中文版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罘,杨晓晋,赵楠 著
图书标签:
  • SolidWorks
  • 机械设计
  • CAD
  • 工程制图
  • 入门
  • 教程
  • 2017
  • 中文版
  • SolidWorks教程
  • 机械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8149
版次:01
商品编码:12177744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页数:51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本书功能讲解齐全,包含了Solidworks的重要功能;
2.实例丰富,以典型机械结构为主,增加专业性;
3.可读性强:精心设计的排版方式增强了可读性,书中实例经典,案例不复杂但是利于理解和掌握,此外作者按照本书的特点提供多媒体教学光盘,给出实例录像、图形源文件、结果文件和学习要点,让读者抓住要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4. 本书获得solidworks官方推荐,图书光盘提供官方视频教学及白皮书。

内容简介

SolidWorks是专门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的三维CAD软件,该软件以参数化特征造型为基础,具有功能强大、易学易用等特点。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SolidWorks 2017中文版软件在草图绘制、三维建模、装配体设计、工程图设计和仿真分析等方面的功能。本书每章的前半部分介绍软件的基础知识,后半部分利用一个内容较全面的范例介绍具体的操作步骤,引领读者一步步完成模型的创建,使读者能够快速而深入地理解SolidWorks软件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功能。
本书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SolidWorks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参考用书。本书所附光盘包含书中的实例文件、操作视频录像文件和每章的PPT演示文件。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赵罘是SolidWorks公司官方认证的培训师,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系教师。赵罘老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计算机仿真研究,参加科研12项,其中“九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项,校级4项;发表科技论文46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EI检索18篇,出版图书40部。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

目录

第1章 认识SolidWorks 1
1.1 SolidWorks概述 2
1.1.1 软件背景 2
1.1.2 软件主要特点 2
1.1.3 启动SolidWorks 3
1.1.4 界面功能介绍 4
1.1.5 Feature Manager设计树 9
1.2 SolidWorks的文件操作 10
1.2.1 新建文件 10
1.2.2 打开文件 11
1.2.3 保存文件 13
1.3 常用工具命令 14
1.3.1 标准工具栏 14
1.3.2 特征工具栏 14
1.3.3 草图工具栏 16
1.3.4 装配体工具栏 17
1.3.5 尺寸/几何关系工具栏 17
1.3.6 工程图工具栏 18
1.3.7 视图工具栏 18
1.3.8 插件工具栏 19
1.4 操作环境设置 20
1.4.1 工具栏的设置 20
1.4.2 鼠标常用方法 21
1.5 参考坐标系 22
1.5.1 原点 22
1.5.2 参考坐标系的属性设置 22
1.5.3 修改和显示参考坐标系 23
1.6 参考基准轴 23
1.6.1 临时轴 23
1.6.2 参考基准轴的属性设置 23
1.6.3 显示参考基准轴 24
1.7 参考基准面 24
1.8 参考点 25
1.9 SolidWorks2017新增功能概述 26
1.9.1 草图绘制新功能 26
1.9.2 特征新功能 26
1.9.3 工程图新功能 27
1.9.4 装配体新功能 28
1.10 范例 29
1.10.1 生成参考坐标系 29
1.10.2 生成参考基准轴 30
1.10.3 生成参考基准面 30
1.10.4 生成配合参考 31
1.10.5 生成网格系统 31
1.10.6 生成活动剖切面 32
第2章 草图绘制 33
2.1 基础知识 34
2.1.1 进入草图绘制状态 34
2.1.2 退出草图状态 34
2.1.3 光标 35
2.2 草图命令 36
2.2.1 绘制点 36
2.2.2 绘制直线 37
2.2.3 绘制中心线 38
2.2.4 绘制圆 38
2.2.5 绘制圆弧 39
2.2.6 绘制矩形 41
2.2.7 绘制多边形 42
2.2.8 绘制椭圆与部分椭圆 43
2.2.9 绘制抛物线 43
2.2.10 绘制草图文字 44
2.3 草图编辑 45
2.3.1 绘制圆角 45
2.3.2 绘制倒角 46
2.3.3 转折线 47
2.3.4 剪裁草图实体 47
2.3.5 延伸草图实体 48
2.3.6 分割草图实体 49
2.3.7 镜向草图实体 49
2.3.8 线性阵列草图实体 50
2.3.9 圆周阵列草图实体 52
2.3.10 等距实体 53
2.3.11 转换实体引用 54
2.4 3D草图 54
2.4.1 空间控标 54
2.4.2 3D直线 55
2.4.3 3D点 56
2.4.4 3D样条曲线 57
2.4.5 3D草图尺寸类型 58
2.5 尺寸标注 59
2.5.1 线性尺寸 59
2.5.2 角度尺寸 59
2.5.3 圆形尺寸 60
2.5.4 修改尺寸 60
2.6 几何关系 60
2.6.1 添加几何关系 61
2.6.2 显示/删除几何关系 61
2.7 复合草图实例操作 62
2.7.1 进入草图绘制状态 62
2.7.2 绘制草图基本图形 62
2.7.3 绘制圆弧和样条曲线 63
2.7.4 绘制矩形 65
2.7.5 生成文字及改变字体 67
2.7.6 绘制基准面 69
2.7.7 绘制草图基本图形 69
2.7.8 绘制圆及改变实体 71
2.7.9 绘制槽口及圆锥和抛物线 74
第3章 实体建模 78
3.1 拉伸凸台/基体特征 79
3.1.1 拉伸凸台/基体特征的属性设置 79
3.1.2 生成拉伸凸台/基体特征的操作
方法 80
3.2 拉伸切除特征 81
3.2.1 拉伸切除特征的属性设置 81
3.2.2 生成拉伸切除特征的操作方法 81
3.3 旋转凸台/基体特征 82
3.3.1 旋转凸台/基体特征的属性设置 82
3.3.2 生成旋转凸台/基体特征的操作
方法 83
3.4 扫描特征 83
3.4.1 扫描特征的属性设置 83
3.4.2 生成扫描特征的操作方法 85
3.5 放样特征 86
3.5.1 放样特征的属性设置 86
3.5.2 生成放样特征的操作方法 87
3.6 筋特征 88
3.6.1 筋特征的属性设置 88
3.6.2 生成筋特征的操作方法 89
3.7 孔特征 90
3.7.1 孔特征的属性设置 90
3.7.2 生成孔特征的操作方法 92
3.8 本章范例 93
3.8.1 生成把手部分 93
3.8.2 生成其余部分 96
第4章 实体特征编辑 100
4.1 圆角特征 101
4.1.1 圆角特征属性管理器 101
4.1.2 生成圆角特征的操作方法 105
4.2 倒角特征 106
4.2.1 倒角特征属性管理器 106
4.2.2 生成倒角特征的操作步骤 107
4.3 抽壳特征 107
4.3.1 抽壳特征属性管理器 107
4.3.2 生成抽壳特征的操作步骤 108
4.4 特征阵列 109
4.4.1 特征线性阵列 109
4.4.2 特征圆周阵列 111
4.4.3 表格驱动的阵列 112
4.4.4 草图驱动的阵列 113
4.4.5 曲线驱动的阵列 114
4.4.6 填充阵列 115
4.5 镜向 119
4.5.1 镜向特征的属性设置 119
4.5.2 生成镜向特征的操作方法 120
4.6 压凹特征 120
4.6.1 压凹特征的属性设置 120
4.6.2 生成压凹特征的操作方法 121
4.7 圆顶特征 121
4.7.1 圆顶特征的属性设置 121
4.7.2 生成圆顶特征的操作方法 121
4.8 变形特征 122
4.8.1 变形特征的属性设置 122
4.8.2 生成变形特征的操作方法 125
4.9 弯曲特征 126
4.9.1 弯曲特征的属性设置 126
4.9.2 生成弯曲特征的操作方法 127
4.10 边界凸台/基体特征 128
4.10.1 边界凸台/基体特征的属性
设置 128
4.10.2 生成边界凸台/基体特征的
操作方法 130
4.11 拔模特征 130
4.11.1 拔模特征的属性设置 130
4.11.2 生成拔模特征的操作方法 132
4.12 轮毂三维建模范例 133
4.12.1 建立基础部分 133
4.12.2 建立其余部分 135
4.13 旋钮三维建模范例 140
4.13.1 建立基础部分 141
4.13.2 建立外围部分 143
4.13.3 建立内侧部分 145
第5章 曲线与曲面设计 151
5.1 生成曲线 152
5.1.1 分割线 152
5.1.2 投影曲线 155
5.1.3 组合曲线 158
5.1.4 通过XYZ点的曲线 159
5.1.5 通过参考点的曲线 160
5.1.6 螺旋线和涡状线 161
5.2 生成曲面 165
5.2.1 拉伸曲面 165
5.2.2 旋转曲面 168
5.2.3 扫描曲面 170
5.2.4 放样曲面 172
5.3 编辑曲面 174
5.3.1 等距曲面 174
5.3.2 延展曲面 175
5.3.3 圆角曲面 176
5.3.4 填充曲面 178
5.3.5 中面 179
5.3.6 延伸曲面 180
5.3.7 剪裁曲面 181
5.3.8 替换面 183
5.3.9 删除面 184
5.4 叶片三维建模范例 185
5.4.1 生成轮毂部分 186
5.4.2 生成叶片部分 186
5.5 水桶三维模型范例 190
5.5.1 生成轮毂部分 191
5.5.2 生成瓶口部分 193
5.5.3 生成把手部分 195
5.5.4 生成其他部分 201
5.5.5 生成瓶嘴部分 208
第6章 钣金设计 212
6.1 基础知识 213
6.1.1 折弯系数 213
6.1.2 K因子 213
6.1.3 折弯扣除 213
6.2 钣金生成特征 213
6.2.1 基体法兰 214
6.2.2 边线法兰 215
6.2.3 斜接法兰 217
6.2.4 绘制的折弯 218
6.2.5 断开边角 219
6.2.6 褶边 220
6.2.7 转折 222
6.2.8 闭合角 224
6.3 钣金编辑特征 225
6.3.1 折叠 225
6.3.2 展开 226
6.3.3 放样折弯 227
6.3.4 切口 228
6.4 范例 228
6.4.1 生成基础部分 229
6.4.2 生成辅助部分 231
第7章 焊件设计 237
7.1 结构件 238
7.2 剪裁/延伸 239
7.3 圆角焊缝 241
7.4 子焊件 242
7.5 自定义焊件轮廓 242
7.6 自定义属性 243
7.7 本章范例 243
7.7.1 生成一侧桁架 244
7.7.2 生成其他部分 251
第8章 模具设计 257
8.1 模具设计 258
8.1.1 基础知识 258
8.1.2 拔模分析功能 258
8.1.3 底切分析功能 259
8.1.4 分型线功能 259
8.1.5 关闭曲面功能 260
8.1.6 分型面功能 260
8.1.7 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261
8.2 范例 261
8.2.1 打开模型 262
8.2.2 插入装配凸台 262
8.2.3 检查拔模 263
8.2.4 添加拔模 264
8.2.5 添加比例缩放 265
8.2.6 生成分型线 266
8.2.7 创建分型面 266
8.2.8 准备切削分割 267
8.2.9 应用切削分割 267
8.2.10 将型心移离型腔 268
8.2.11 生成切削装配体 269
第9章 装配体设计 272
9.1 装配体概述 273
9.1.1 插入零部件 273
9.1.2 建立装配体的方法 273
9.2 建立配合 274
9.2.1 配合概述 274
9.2.2 配合属性管理器 274
9.2.3 【配合】分析标签 276
9.2.4 最佳配合方法 277
9.3 干涉检查 277
9.3.1 菜单命令启动 278
9.3.2 属性管理器选项说明 278
9.3.3 干涉检查的操作方法 279
9.4 装配体统计 280
9.4.1 装配体统计的信息 280
9.4.2 生成装配体统计的操作方法 281
9.5 装配体中零部件的压缩状态 281
9.5.1 压缩状态的种类 282
9.5.2 压缩零件的方法 283
9.6 爆炸视图 283
9.6.1 爆炸视图命令启动 283
9.6.2 属性栏选项说明 284
9.6.3 生成爆炸视图的操作方法 284
9.7 轴测剖视图 285
9.7.1 菜单命令启动 285
9.7.2 属性栏选项说明 286
9.7.3 生成轴测视图的操作方法 286
9.8 万向联轴器装配范例 287
9.8.1 插入零件 287
9.8.2 设置配合 288
9.8.3 模拟运动 290
9.9 机械配合装配范例 292
9.9.1 插入机架 292
9.9.2 添加推杆 293
9.9.3 添加两个齿轮 294
9.9.4 添加齿条 296
9.9.5 添加铰链 298
9.9.6 添加万向节 298
9.9.7 添加凸轮配合 299
9.9.8 添加螺母 301
9.9.9 添加路径配合 302
第10章 动画设计 305
10.1 运动算例简介 306
10.1.1 时间线 306
10.1.2 键码点和键码属性 307
10.2 装配体爆炸动画 308
10.3 旋转动画 309
10.4 视像属性动画 310
10.5 距离或者角度配合动画 311
10.6 物理模拟动画 312
10.6.1 引力 312
10.6.2 线性马达和旋转马达 314
10.6.3 线性弹簧 316
10.7 产品介绍动画制作范例 317
10.7.1 设置相机和布景 318
10.7.2 设置零部件外观 320
10.7.3 制作动画 321
10.7.4 更改零部件透明度 323
10.7.5 播放动画 325
第11章 线路设计 326
11.1 线路模块(Routing)概述 327
11.1.1 激活SolidWorks Routing 327
11.1.2 步路模板 327
11.1.3 配合参考 327
11.1.4 使用连接点 328
11.1.5 维护库文件 328
11.2 连接点和线路点 328
11.2.1 线路点(RoutePoint) 328
11.2.2 连接点 329
11.3 管筒线路设计范例 330
11.3.1 创建第一条电力管筒线路 330
11.3.2 创建第二条电力管筒线路 333
11.3.3 创建其余电力管筒线路 336
11.3.4 保存装配体及线路装配体 337
11.4 管道线路设计范例 337
11.4.1 创建第一条管道线路 337
11.4.2 创建第二条管道线路 342
第12章 工程图设计 346
12.1 基本设置 347
12.1.1 图纸格式的设置 347
12.1.2 线型设置 348
12.1.3 图层设置 348
12.1.4 激活图纸 350
12.1.5 删除图纸 350
12.2 建立视图 350
12.2.1 标准三视图 350
12.2.2 投影视图 351
12.2.3 剖面视图 352
12.2.4 辅助视图 354
12.2.5 剪裁视图 355
12.2.6 局部视图 356
12.2.7 旋转剖视图 357
12.2.8 断裂视图 358
12.3 标注尺寸 360
12.3.1 绘制草图尺寸 360
12.3.2 添加尺寸标注的操作方法 360
12.4 添加注释 361
12.4.1 注释的属性设置 361
12.4.2 添加注释的操作方法 363
12.5 泵体零件图范例 364
12.5.1 建立工程图前准备工作 364
12.5.2 插入视图 366
12.5.3 绘制剖面图 366
12.5.4 绘制剖切视图 368
12.5.5 标注零件图尺寸 369
12.5.6 标注零件图的粗糙度 373
12.5.7 加注注释文字 374
12.5.8 保存 374
12.6 定滑轮装配图范例 375
12.6.1 设置图纸格式 375
12.6.2 添加主视图 376
12.6.3 添加左视图和俯视图 377
12.6.4 添加各视图中心线 377
12.6.5 添加断开的剖视图 378
12.6.6 标注尺寸 381
12.6.7 添加零件序号 385
12.6.8 添加技术要求 386
12.6.9 添加材料明细表 386
第13章 配置与系列零件表 391
13.1 配置项目 392
13.1.1 零件的配置项目 392
13.1.2 装配体的配置项目 392
13.2 设置配置 393
13.2.1 手动生成配置 393
13.2.2 激活配置 393
13.2.3 编辑配置 394
13.2.4 删除配置 395
13.3 零件设计表 395
13.3.1 插入设计表 395
13.3.2 插入外部Microsoft Excel文件为
设计表 397
13.3.3 编辑设计表 397
13.3.4 保存设计表 397
13.4 套筒系列零件范例 398
13.4.1 创建表格 398
13.4.2 插入设计表 399
第14章 仿真分析 402
14.1 公差分析(TolAnalyst) 403
14.1.1 测量目标面 403
14.1.2 装配体顺序 403
14.1.3 装配体约束 404
14.1.4 分析结果 405
14.1.5 公差分析范例 405
14.2 有限元分析(SimulationXpress) 408
14.2.1 添加夹具 409
14.2.2 施加载荷 409
14.2.3 定义材质 411
14.2.4 运行分析 411
14.2.5 查看结果 412
14.2.6 有限元分析范例 412
14.3 流体分析(FloXpress) 417
14.3.1 检查几何体 417
14.3.2 选择流体 418
14.3.3 设定边界条件 418
14.3.4 求解模型 419
14.3.5 查看结果 419
14.3.6 流体分析范例 420
14.4 数控加工(DFMXpress) 423
14.4.1 规则说明 423
14.4.2 配置规则 424
14.4.3 数控加工范例 424
14.5 注塑模分析(Plastics) 426
14.5.1 SolidWorks Plastics简介 426
14.5.2 SolidWorks Plastics组成 426
14.5.3 注塑模分析实例 426
第15章 标准零件库 439
15.1 SolidWorks Toolbox概述 440
15.1.1 Toolbox概述 440
15.1.2 SolidWorks Toolbox管理 440
15.1.3 安装Toolbox 441
15.1.4 配置Toolbox 441
15.1.5 生成零件 443
15.1.6 将零件添加到装配体 443
15.1.7 管理员操纵Toolbox 443
15.1.8 能够自动调整大小的Toolbox
零部件(智能零件) 444
15.2 凹槽 445
15.2.1 生成凹槽 445
15.2.2 【O-环凹槽】属性设置 446
15.2.3 【固定环凹槽】属性设置 446
15.3 凸轮 447
15.3.1 生成凸轮 447
15.3.2 凸轮属性的设置 448
15.3.3 凸轮运动的设置 450
15.3.4 凸轮生成的设置 451
15.3.5 收藏凸轮 452
15.4 其他工具 453
15.4.1 钢梁计算器 453
15.4.2 轴承计算器 455
15.4.3 结构钢 456
15.5 智能零件范例 457
15.5.1 设置配合参考 458
15.5.2 添加配置 458
15.5.3 制作智能零部件 461
15.5.4 应用智能零部件 463
第16章 特征识别 466
16.1 FeatureWorks选项设置 467
16.1.1 FeatureWorks选项 467
16.1.2 特征识别的步骤 468
16.1.3 中级阶段属性管理器 468
16.2 FeatureWorks识别类型 469
16.2.1 自动/交互的特征识别 469
16.2.2 交互特征识别类型 470
16.2.3 逐步识别 473
16.3 识别不同实体 473
16.3.1 放样特征识别 473
16.3.2 阵列特征识别 474
16.3.3 扫描特征识别 476
16.4 诊断错误信息 476
16.4.1 拉伸的错误诊断 477
16.4.2 旋转的错误诊断 478
16.4.3 倒角的错误诊断 478
16.4.4 圆角的错误诊断 479
16.5 减速器箱体特征识别范例 480
16.5.1 识别特征前的准备工作 481
16.5.2 交互特征识别 482
第17章 二次开发 488
17.1 SolidWorks二次开发概述 489
17.1.1 SolidWorks二次开发体系 489
17.1.2 SolidWorks的二次开发接口 490
17.1.3 SolidWorks API函数 490
17.1.4 SolidWorks二次开发方法 490
17.1.5 SolidWorks二次开发工具 491
17.2 减速器建模二次开发范例 491
17.2.1 建立基础模型 491
17.2.2 VB.net二次开发界面 492
17.2.3 VB.net应用程序代码 494
第18章 渲染输出 498
18.1 布景 499
18.2 光源 500
18.2.1 线光源 500
18.2.2 点光源 501
18.2.3 聚光源 501
18.3 外观 502
18.4 贴图 504
18.5 输出图像 505
18.5.1 PhotoView整合预览 505
18.5.2 PhotoView预览窗口 505
18.5.3 PhotoView选项 506
18.6 渲染实例 507
18.6.1 打开文件 507
18.6.2 设置模型外观 508
18.6.3 设置模型贴图 511
18.6.4 设置外部环境 512
18.6.5 设置光源与照相机 512
18.6.6 输出图像 517
CAD 软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地位与发展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从产品概念的诞生到最终成品的生产,CAD 软件贯穿了整个生命周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准确性和创新性。它不仅是工程师和设计师的“数字画板”,更是连接创意与现实的桥梁,推动着产业的革新与进步。 CAD 软件的发展历程 CAD 软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最初是为航空航天领域设计的,用于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CAD 软件的功能日益强大,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逐步扩展到汽车、机械、电子、建筑、模具、服装、动漫等几乎所有工业领域。 早期 CAD 软件主要以二维绘图为主,用户通过输入指令来绘制图形。随着技术的进步,三维建模技术逐渐成熟,用户可以通过直观的三维模型来创建和修改设计,这使得设计的可视化程度大大提高,也方便了工程师对产品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的融合,CAD 软件正朝着智能化、协同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基于云的 CAD 平台使得团队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协同工作,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进行设计优化和错误检查,VR/AR 技术则为产品的虚拟展示和交互提供了全新的体验。 CAD 软件在机械设计领域的核心作用 在机械设计领域,CAD 软件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绘图和设计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1. 提高设计效率和速度: 图形绘制自动化: CAD 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绘图工具和命令,能够快速准确地绘制出各种复杂的二维图形和三维模型,远超手工绘图的速度。 重复性任务自动化: 阵列、镜像、复制粘贴等功能可以轻松完成重复性的设计工作,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参数化设计: 许多现代 CAD 软件支持参数化设计,用户可以通过修改参数来快速调整模型的尺寸、形状和关系,无需重新绘制,从而加快了设计迭代的速度。 库和模板的应用: 软件内置或用户自定义的标准零件库、装配模板可以快速调用,加速了标准件的应用和装配流程。 2. 提升设计精度和质量: 精确的尺寸和约束: CAD 软件能够精确控制图形的尺寸、角度、位置和关系,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减少了设计中的误差。 三维建模的直观性: 三维模型提供了逼真的产品外观和结构展示,设计师可以在早期阶段发现潜在的设计冲突和干涉问题,从而避免了后期生产中的返工。 仿真分析集成: 许多 CAD 软件集成了有限元分析(FEA)、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等仿真分析工具,可以在设计阶段对产品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流体性能等进行预测和评估,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可制造性设计(DFM/DFA): 部分 CAD 软件能够辅助进行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分析,提前发现设计中可能存在的制造或装配难点,优化设计方案。 3. 促进产品创新和优化: 可视化设计: 三维模型使得设计师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产品形态,激发创新灵感,更容易进行创意表达和概念演进。 快速原型迭代: 通过 CAD 软件,设计师可以快速创建和修改设计模型,并结合 3D 打印等技术快速制作出物理原型,用于验证设计方案和用户反馈,加速了产品迭代和优化过程。 设计变体的探索: 参数化和模板化的设计方法,使得工程师可以轻松生成和比较多种设计变体,从而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装配和干涉检查: 在装配过程中,CAD 软件可以自动进行零件之间的干涉检查,确保所有零件能够正确地安装和协同工作,避免了物理原型制作后才发现的问题。 4. 实现设计数据的规范化和共享: 统一的设计语言: CAD 文件作为标准的设计数据格式,使得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消除了因图纸传递和理解偏差带来的问题。 数据管理和追溯: CAD 软件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集成,可以实现设计数据的集中管理、版本控制和权限管理,确保设计信息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协同设计: 现代 CAD 平台支持多用户协同工作,允许团队成员同时对同一项目进行设计,提高协作效率。 5. 为后续生产做好准备: 工程图输出: CAD 软件能够根据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符合标准的二维工程图,包含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必要信息,直接用于生产制造。 CAM 集成: CAD 模型可以直接导入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中,用于生成数控机床的加工路径,实现设计到制造的无缝对接。 DPM 集成: CAD 数据也可以用于数字模拟(DPM),例如机器人仿真、工厂布局仿真等,为生产线的规划和优化提供支持。 CAD 软件在机械设计流程中的具体应用 在实际的机械设计流程中,CAD 软件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各个阶段: 概念设计: 在项目初期,设计师利用 CAD 软件快速绘制草图、构建初步的三维模型,用于表达设计概念和初步构思。这一阶段注重快速迭代和可视化,以便与客户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 详细设计: 随着概念的明确,设计师开始利用 CAD 软件进行详细的建模。这包括创建零件的实体模型,定义其几何特征、尺寸和公差。对于复杂的零件,可能会采用曲面建模或扫描模型等高级技术。 装配设计: 将设计好的各个零件按照实际的连接关系进行装配,构建完整的装配模型。在装配过程中,CAD 软件能够进行碰撞检测和干涉检查,确保各零件能够正确地安装和配合。 工程图绘制: 基于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符合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二维工程图。这些工程图包含了所有必要的制造信息,如尺寸标注、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表面处理等。 仿真分析: 将设计的模型导入到仿真分析软件中,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热分析、流体分析等,以评估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 可制造性设计(DFM/DFA): 利用 CAD 软件提供的 DFM/DFA 工具,分析设计的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技术文档编写: CAD 模型可以作为技术手册、装配说明书、维修指南等文档的基础,提高文档的准确性和可视化程度。 原型制作: 将 CAD 模型输出为 STL 等格式,用于 3D 打印或数控加工,快速制作出产品原型,用于功能验证、外观评估和用户测试。 CAD 软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CAD 软件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和用户友好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AI 将在设计优化、参数生成、错误检测、材料推荐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甚至能够辅助进行部分设计任务。 云原生和协同设计: 基于云的 CAD 平台将更加普及,实现更高效的远程协同设计和数据管理。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的应用: AR/VR 技术将为产品设计、评审和展示提供更沉浸式的体验,例如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产品装配和用户体验模拟。 与其他工程软件的深度集成: CAD 软件将与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软件进行更紧密的集成,形成更完整的工程解决方案。 面向特定行业和应用: CAD 软件将根据不同行业和应用的需求,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定制化的功能模块,例如针对特定领域的结构设计、流体分析等。 可持续设计和仿真: 软件将更注重材料的环保性、能源消耗和生命周期评估,支持用户进行可持续性的设计。 总而言之,CAD 软件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基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AD 软件的功能将日益强大,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持续推动着机械设计以及整个制造业的向前发展。掌握 CAD 软件的使用,对于每一位从事机械设计、产品研发的专业人士来说,都至关重要。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数字化设计日益重要的今天,掌握一款强大的三维CAD软件是每个机械工程师的必备技能。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熟练运用SolidWorks 2017中文版的书籍,而《SolidWorks 2017中文版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系统学习的希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机械操作手册,而是能够真正帮助我建立起面向工程实践的设计能力。我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零件建模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装配体设计、工程图绘制,以及高级的仿真分析等领域。在讲解过程中,我希望它能提供丰富的实际案例,让我在模仿实践中学习,例如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机械装置,包括其各个零部件的详细建模和整体装配。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设计意图的表达和参数化驱动的理解,希望能够学到如何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使得模型能够灵活地进行修改和迭代。此外,如果书中还能介绍一些关于SolidWorks PDM(产品数据管理)等辅助工具的应用,以及一些行业内的最佳实践,那将使这本书更具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机械设计不久的新手,我非常期待能有一本能够系统引导我入门的书籍。在翻阅了市面上的一些SolidWorks教程后,我被这本《SolidWorks 2017中文版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深深吸引。从书名来看,它似乎涵盖了从最基础的概念到更高级的应用,这正是我迫切需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来讲解软件的操作技巧,而不是堆砌一堆枯燥的理论。比如,在讲解草图绘制时,我希望它能通过一些实际的零件案例,一步步地展示如何使用各种约束来保证草图的精确性,以及如何利用尺寸驱动来修改模型。同时,在零件建模方面,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各种特征的创建方法,如拉伸、旋转、扫描、放样等等,并解释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此外,书中对于装配体的讲解也是我关注的重点,希望能够清晰地阐述如何添加零部件、如何施加配合,以及如何进行干涉检查等,这些都是我以后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难题。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项目案例,让我们能够跟着书中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设计流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评分

作为一个希望将SolidWorks 2017中文版运用到实际项目中的设计人员,我关注的不仅仅是软件的表面功能,而是它如何帮助我解决实际设计难题。《SolidWorks 2017中文版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这个书名,给我一种想要探索更多实用技巧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如何利用SolidWorks进行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在概念设计阶段,我期待看到一些如何利用参数化建模和直接建模技术快速生成不同设计方案的案例。在详细设计阶段,我希望能看到如何进行结构优化,例如利用拓扑优化来减轻零件重量,同时保证强度。对于复杂零部件的设计,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高级建模技巧,比如扫描放样、混合扫描等,以及如何处理薄壁零件和异形孔。我尤其关注书中在可制造性设计(DFM)方面的介绍,希望能够学习如何设计出易于加工、装配和维护的产品。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BOM(物料清单)生成、图纸管理和协同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那将对我非常有帮助。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真正有价值的SolidWorks教程,应该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机械设计思维。我注意到《SolidWorks 2017中文版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这个书名,它传递出一种循序渐进、全面掌握的理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从零开始,逐步理解机械设计的核心原理,并将其与SolidWorks软件的功能紧密结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我期待它能清晰地解释为什么需要进行某些操作,而不仅仅是“怎么做”。例如,在讲到工程图时,我希望它能阐述不同视图的绘制规范,以及如何添加尺寸、公差和标注,这些都是确保图纸准确传达设计意图的关键。对于零件和装配体的管理,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文件组织、版本控制和图层管理等方面的建议,这对于大型项目的设计尤为重要。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一些关于设计规范和标准的介绍,例如ISO或GB标准,让我们在学习软件的同时,也能了解行业内的通用做法。如果书中还能提及一些常见的设计误区和避免方法,那将更加实用。

评分

对于想要提升SolidWorks设计能力的工程师来说,选择一本好的参考书至关重要。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化我对SolidWorks 2017中文版理解的书籍,而《SolidWorks 2017中文版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进阶的可能性。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基础操作的层面,而是能够深入探讨一些更高级的设计理念和技巧。例如,在曲面设计方面,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创建复杂曲面,以及如何通过曲面组合来构建具有流线型外观的产品。对于钣金设计,我希望它能深入分析如何从2D图纸生成3D钣金件,并实现自动展开,这对于制造业的设计流程非常重要。另外,我特别关注书中在运动仿真和应力分析方面的介绍,希望能够看到如何利用SolidWorks的仿真模块来预测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这能够帮助我避免设计中的潜在风险。当然,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模具设计、焊接件设计等专业领域的案例,那将是锦上添花了。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优化设计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参数化设计来快速修改和更新模型,以及如何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可重用性。

评分

还不错,加入购物车好久了,终于把你抱回家了!

评分

老公买的,不知道怎么样 ,老公买的,不知道怎么样。

评分

很不错,讲解很清洗,物流很快!

评分

朋友手头有2016的,写的还不错,然后我就买了最新版的2017的,然而实际上我更想要2018的。

评分

SolidWorks 2017中文版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评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评分

很好用,很强大,还送的光盘,但是建议使用网盘储存

评分

SolidWorks2016中文版完全实战技术手册 快速入门进阶与精通sw 2016 机械设计产品设计模具设计钣金结构管道线路设计 光盘赠同步教学视频和案例文件 再送官方技术白皮书和视频资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