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棣 1917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金华。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1944年考取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鄂宛加州大学。先后当选“中研院”院士、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1975—1976年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重要著作有:《中国会馆史论》《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1368—1953》《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明清社会史论》《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等。
《何炳棣著作集》出版说明
何炳棣先生,著名历史学家。1917年4月6日出生于天津。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1944年考取第六届清华中美庚款留美公费生,1945年赴美。1946至194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修英国及西欧史博士课程,通过口试,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1948-196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1963-1987年)、美国鄂宛加州大学(1987-1990年)。1966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1975至1976年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1979年获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2012年6月7日,在美国加州家中去世。
何炳棣先生自幼在“亲老家衰”的自我压力下,发奋读书,力争上游。博士毕业后,即致力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其关于明清人口及明清社会阶层间流动的研究专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60年代末,何先生的研究兴趣转入中国农业的起源,并进而把研究对象扩展到中国文化的起源上。《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东方的摇篮》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80年代末、90年代初,何先生在深思熟虑后,决然投入先秦思想史领域,选择“攻坚”,研究中国思想史中最关键的基本课题,完成了一系列重要论文。
何炳棣先生一生治学,从不做“第二等”的题目,向来“扎硬寨,打死仗”,视野宏阔,博征史料,而著述则精要严谨,下笔必有建树,且数十年坚韧不拔,孜孜不倦,故成就卓著,贡献杰出。
何炳棣先生与中华书局交往密切,晚年拟将毕生著述加以修订,交付中华书局,以“何炳棣著作集”之名,系列出版。其主要学术著作,多用英文写作与首次发表,其中部分已被译为中文,皆应收入“著作集”中;未译为中文的,待译成后再行收入。而晚年有关思想史方面的系列论文,为何先生一生学术的“画龙点睛”之作,则均以中文写成,编为《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收入“著作集”中。遗憾的是,天不假年,何炳棣先生未能完成全部修订工作,更未能亲见“何炳棣著作集”的出版。好在,学术可以长存。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5年2月
可以说是对梁先生大著的补充。
评分何先生的书很好,这么说的设计很好,装真的很漂亮
评分书页面感觉很好。
评分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评分收齐这套何炳棣著作集要花不少银子啊
评分呦呦呦,想买很久了。
评分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说我现在,所研究的这样的话题或者很多,现在算是比较热门的,这样的一个研究,或是在西方的学术的语境当中来说的话,也是我的姓名是,我,尤其是在九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时候,他是一个大的北京是否,平衡运动运动的发展是有关的。
评分一直想买,收齐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