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日本东京大学Kavli数学物理学联合宇宙研究机构研究主任大栗博司教授
日本数学启蒙名作
让喜欢数学的人更喜欢数学
让恐惧、厌恶数学的人开始喜欢数学
日本神户大学文理综合素养课程选定数学读物
日本《每日新闻》《钻石周刊》推荐图书
突破传统数学教育教学顺序、方式/以“语言思维”讲解数学核心概念、原理/回归“基本原理”重新认识数学本质
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为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大栗博司先生写给女儿的数学启蒙书,书中以用“数学语言”解读自然为线索,突破传统数学教育的顺序和教学方式,用历史事件、生动故事以及比喻直接讲解数学核心概念的原理与相关体系,并且讲解了把数学作为一门“语言”、用数学探索自然不可见结构的思维方式,是重新认识和理解数学的科普佳作。
大栗博司,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讲席教授,理论物理研究所(burkeinstitute.caltech.edu)所长,日本东京大学Kavli数学物理学联合宇宙研究机构(KavliIPMU)研究主任。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发现了量子场论与超弦理论的深层数学构造,其研究曾获得美国数学学会大奖(2008年)、德国洪堡研究奖(2009年)、日本仁科纪念奖(2009年)、日本数学学会詹姆斯?西蒙斯奖(2012年),《超弦理论:探究时间、空间及宇宙的本原》获得2014年日本第30届日本讲谈社科学出版奖。著有前沿物理科普三部曲《引力是什么》《强力与弱力》《超弦理论》,数学入门科普《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等。
第1章 从不确定的信息中作出判断 1
序 欧 杰 辛普森审判与德肖维茨教授的辩护主张 1
1.先来掷骰子 3
2.赌博中的不败之法 4
3.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定理 8
4.乳腺癌检查是否没有意义? 10
5.用数学来“学习经验” 13
6.核电站重大事故再次发生的概率 15
7.欧?杰?辛普森真的杀害了妻子吗? 18
第2章 回归基本原理 21
序创新与创造的必要条件 21
1.加法、乘法与运算三定律 22
2.减法与0的发现 25
3.(.1)×(.1) 为何等于1 ? 29
4.分数与无限分割 32
5.假分数→带分数→连分数 33
6.用连分数制作历法 35
7.过去不被认可的无理数 37
8.二次方程的华丽历史 43
第3章 大数字并不恐怖 49
序最初的原子弹爆炸实验与“费米问题” 49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究竟增加了多少 51
1.1 人类消耗了多少能量 51
1.2 人类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 52
2.遇到大数字不必慌张 53
3.让天文学家寿命倍增的秘密武器 56
4.复利最大化的存款方法 59
5.让银行存款翻倍需要多少年 61
6.用对数透视自然法则 64
第4章 不可思议的素数 69
序纯粹数学的精华 69
1.埃拉托斯特尼筛法与素数的发现 72
2.素数有无穷个 74
3.素数的分布存在规律 77
4.用素数判定“帕斯卡三角形” 79
5.通过费马检测就是素数? 82
6.保护通信秘密的“公钥密码” 85
7.公钥密码的钥匙,欧拉定理 87
8.信用卡卡号SSL传输的原理 90
第5章 无限世界与不完备性定理 97
序欢迎来到加州旅馆! 97
11=0.99999...让人难以接受? 107
2.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110
3.“我正在说谎” 112
4.“不在场证明”与“反证法” 114
5.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 115
第6章 测量宇宙的形状 121
序古希腊人如何测量地球周长? 121
1.基础中的基础,三角形的性质 125
1.1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127
1.2 让人终生难忘的“勾股定理”证明 130
2.笛卡儿坐标与划时代的创想 134
3.六维、九维、十维 138
4.欧几里得公理不成立的世界 140
5.唯独平行公理不成立的世界 142
6.不用外部观测即可得知形状的“神奇定理” 145
7.画一个边长为100亿光年的三角形 148
第7章 微分源于积分 153
序来自阿基米德的书信 153
1.为何先从积分开始? 155
2.面积究竟如何计算 156
3.任何形状都OK,阿基米德的夹逼定理 158
4.积分究竟计算什么 160
5.积分与函数 164
6.飞矢不动? 167
7.微分是积分的逆运算 169
8.指数函数的微分与积分 171
第8章 真实存在的“假想数字” 175
序假想的朋友,假想的数字 175
1.平方为负的奇怪数字 176
2.从一维的实数到二维的复数 179
3.复数的乘法运算“旋转与伸长” 185
4.从加法导出的加法定理 189
5.用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191
6.三角函数、指数函数与欧拉公式 195
第9章 测量“难”与“美” 201
序伽罗瓦,20年的生涯与不灭功绩 201
1.图形的对称性是什么 206
2.“群”的发现 210
3.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秘密 214
4.三次方程为何可解 218
5.方程可解是什么意思 224
6.五次方程与正二十面体 227
7.伽罗瓦最后的书信 229
8.方程的“难度”与图形的“美” 230
9.拥有第二个灵魂 233
后记 237
坦白讲,我之前对“纯粹数学”抱有一种天然的疏离感,觉得那和我现实生活毫无关联,但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偏见。它以一种近乎艺术欣赏的姿态,展示了数学结构本身的美感——那种完美的对称性、无懈可击的逻辑自洽。书中探讨的群论基础,被描绘成构建一切对称性的“积木”,这种描述的画面感极强。作者对“美”的定义是极具洞察力的,他让读者明白,数学的优雅并非偶然,而是自然界和逻辑结构深层和谐的体现。我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由数字和图形构筑的宏伟教堂,被那些精妙的结构所震撼。这种体验是高度精神性的,它超越了功利主义的学习目标,直接触及了人类对秩序和真理的终极追求。对于那些寻求心灵慰藉和智力挑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精神食粮是极其丰盛的。
评分这本《用数学的语言看世界》简直是打开了我认知的一个全新维度。我一直以为数学是枯燥的公式和冰冷的计算,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给我灌输晦涩难懂的定理,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带着我深入浅出地探索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作者的文笔极为流畅,将原本抽象的概念,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场景进行阐释,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玩”数学。比如,书中对于概率论的讲解,完全跳脱了教科书那种刻板的定义,而是用精彩的博弈论案例来展现其魅力,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对随机事件的本质有了醍醐灌顶的理解。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还巧妙地融入了哲学思考,探讨了数学思维如何塑造我们的决策过程和对世界的整体判断。读完后,我走路看红绿灯的配时,点外卖时权衡性价比,甚至和朋友讨论某个社会现象,都会不自觉地套用书中的逻辑框架,感觉整个人都变得更加理性、有条理了。这种由内而外的思维升级,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对“不确定性”的探讨,可以说是全书的“点睛之笔”。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不确定性打交道,但很少有人能系统地去理解它。作者从贝叶斯定理到信息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不确定性管理”体系。他没有给出“保证成功的秘诀”,而是提供了一套“如何更好地评估风险和作出最优选择”的工具箱。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做出的某些重大决定,如果当初能有这样的数学视角,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任何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即便是涉及到复杂的统计模型,也能用最直白的比喻来解释其核心思想。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提供的是一套思考世界运行的底层算法,而不是一堆固定的答案。可以说,这本书是对现代信息社会中每一个思考者都极具价值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值得称赞,它避免了传统科普读物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留白恰到好处,图示也极其清晰精准,完全服务于内容的阐释,而非华而不实的装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脉络时的叙事手法。他没有将数学家们塑造成高高在上的天才,而是将他们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展示了那些伟大思想是如何在不断的争论、失败和顿悟中诞生的。这种“人情味”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立体而鲜活。比如,解析几何的出现,是如何解决了古代哲学家关于运动本质的困惑,这背后的思维转变过程,被描述得惊心动魄。这本书的节奏感掌握得非常好,时而深入挖掘某一分支的精髓,时而又跳脱出来,回顾全局,确保读者不会迷失在细节的海洋中。它教会我的不仅是数学公式,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和对知识构建过程的尊重。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厚度一开始让我有些望而却步,但一旦翻开第一页,那种强烈的求知欲就如同被点燃的火花,让我完全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它对于复杂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蝴蝶效应”和“混沌理论”的论述,作者用极为精炼的语言描述了微小扰动如何导致巨大后果的原理,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斐波那契数列。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是在炫耀知识的深度,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是如何互相交织的。它巧妙地将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生物种群的兴衰、乃至金融市场的波动,都统一在一个数学的框架下进行审视。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每一次读完一个章节,都像是在攀登一座新的高峰,视野瞬间开阔,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索下一个未知的领域。它不仅仅是数学读物,更像是一部关于宇宙运行法则的“解码手册”,对那些对宏大叙事和底层逻辑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1111111111111
评分内容引人入胜,适合有一定基础的
评分纸张很好,包装完好,非常喜欢。
评分看着玩
评分日本人写的书很有深度
评分比想象的要薄很多,一般般
评分全书确实覆盖了很多板块,只是感觉有不少地方都只给了结论没有说清楚。
评分非常适合教育孩子用
评分看着还可以,送人的,还没拆开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