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为园艺和花艺爱好者的新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玩味,用鲜花创作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
压花不仅可以作为成年人的业余爱好,也可以作为亲子游戏,由妈妈引导孩子一步步完成。帮助你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开拓思想的创造力,不失为上班族的减压良方,退休人群的消遣、儿童开启艺术创造的钥匙。
本书上篇的着重点是教授压花手工艺术的基本技巧及案例,主要受众为花艺/手工艺术DIY爱好者和对减压养生有兴趣的读者;下篇的着重点是展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理念和压花艺术园得天独厚的儿童智力训练的理想环境,主要受众为父母和儿童。
谢荔(Shelley Xie)
世界知名压花艺术大师谢荔,十几年如一日对落花的爱恋,使她变身为大自然的代言人,一片片普通的鲜花透过她的指尖,魔幻般地变成令人惊艳的艺术作品,让人拍案叫绝。一幅幅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意作品倾述着她对大自然满满的爱,让人在匆忙中驻足,静下心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曼妙。一个个鲜活又短暂的生命(花叶)通过她灵巧的双手获得永生。
她的压花艺术自成流派,既浪漫、洒脱,又时尚、优雅,其色彩之美让人心动窒息,背后不乏感人的故事,她的获奖作品无一不留给人们无限的暇想空间。
多年来,她的作品已走进千家万户,被视为珍品保存,让人爱不释手,也拉近了人们和大自然的距离。
目录
前言
上篇
DIY压花艺术手工篇
第一章 体验压花新派生活:压花艺术欣赏 ‖2
压花园里的那些事 ‖3
压花艺术作品欣赏 ‖5
第二章 压花艺术基本知识 ‖11
压花艺术简介 ‖12
压花艺术制作的基本步骤 ‖14
压花艺术作品创作 ‖46
压花作品的保存 ‖58
第三章 压花艺术装饰手工品的制作 ‖67
压花书签 ‖67
贺卡 ‖70
吉他 ‖76
浴帘环 ‖77
操办聚会 ‖78
母亲节礼物 ‖82
蜡烛 ‖83
扇子 ‖85
滴胶在压花手工上的应用:压花装饰 ‖87
木质礼品盒 ‖100
插花器 ‖102
下篇
压花园父母育儿篇:儿童创新思维训练
第四章 儿童必备的创新技能 ‖106
观察力 ‖110
想象力 ‖112
创造力 ‖115
耐力:一种永不言弃的能力 ‖115
第五章 为什么在压花园里开发儿童智力 ‖122
探索厨房里的秘密 ‖123
探索花园里的秘密 ‖131
第六章 压花园里育儿实战练习 ‖162
极限压花构图 ‖162
极限压花图形设计 ‖164
极限纸巾的用法 ‖166
极限纸巾盒的用法 ‖169
极限茶叶盒的用法 ‖177
动脑筋时间:物质减法的挑战练习 ‖181
前言
压花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让人们亲近大自然的艺术表现形式,基于它的平民化、娱乐性和易上手性而深得所有年龄段人们的喜爱。压花是一个伸缩性很强的新艺术形式,压花艺术园不仅给职业艺术家提供了放飞想象力、启示灵感、拓展视野的机会,也给业余爱好者提供了零经验、零失误入门的可能,它是工作之余减压的消遣。
多年来,周边接触过的很多人都询问过我的压花作品,几乎99%的人都对压花艺术一无所知,其中许多人也表达了想学习这门新技术的愿望。这就启发了我在创作压花作品的过程中,把步骤记录下来,以便与更广泛的有兴趣的朋友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会创作美好的压花艺术,从而达到在娱乐养生中学习的目的。
独特的压花艺术园更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育儿环境,本书以压花手工艺制作为道具,在精心设计的趣味案例中启动孩子在野外求生存,最大限度地利用身边资源的模式,变腐朽为神奇,通过反复不断地强化实战练习,使得观察、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成为孩子条件反射般的习惯,从而给父母一个崭新的、举一反三的万能育儿工具, 教会父母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来正确识别,抓住育儿的契机,顺水推舟,因势引导,把儿童创新智力开发的理念技巧融入其中,以达到训练的目的,并实现灵活运用、自动驾驭的育儿效果。重点是把创新智力训练生活化,而不是高消费课堂化。
对于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儿童和成人,也可以通过独立阅读本书的案例,实现创造性思维的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训练。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多年来与厨房里的干花叶共生存的耐心支持。
作为国际压花协会的成员, 我还要感谢来自世界各地的兄弟姐妹多年来一起共享的灵感和友谊。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上篇的着重点是教授压花手工艺术的基本技巧及案例,主要受众为花艺/手工艺术DIY爱好者和对减压养生有兴趣的读者;下篇的着重点是展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理念和压花艺术园得天独厚的儿童智力训练的理想环境,主要受众为父母和儿童。
我是一个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初学者,很多手工艺品我都是浅尝辄止,因为一旦遇到挫折,我就很容易放弃。然而,这本关于花卉定型的书籍,却出乎意料地激发了我的耐心。它最棒的一点是,它把那些看似复杂、高精度的技术,分解成了极其生活化的小技巧。比如说,书中提到如何利用家里的旧报纸和熨斗来控制温度和湿度,而不是动辄要求你购买昂贵的专业设备。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的是如何处理那些“脾气古怪”的厚实花瓣,比如多肉植物或者比较肥厚的秋海棠。作者没有回避这些难点,反而把失败的案例也拿出来分析,让我们知道“错在哪里”,而不是只展示成功的光鲜面。这种坦诚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极大地缓解了我对“搞砸了怎么办”的焦虑。每次遇到技术瓶颈时,我都会翻回那几页,感觉就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我身边,轻轻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慢慢来,你已经很接近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图片质量简直可以用“奢华”来形容。我手里拿的这本,纸张的质感特别好,那种略带哑光的纹理,完美地衬托了书中那些色彩斑斓的压花成品。很多教程书的图片都是那种冷冰冰的、标准化的俯拍图,看了让人提不起精神。但这里不一样,每一张成品图都像是精心布置的微型场景,旁边可能放着它最初的“原型”,或者是几件搭配的文创小物,营造出一种非常舒适的“生活美学”氛围。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花材的色彩记忆”的探讨。作者研究了不同光照环境下,同一种花材在干燥过程中颜色的微小变化,并给出了一份详尽的“色彩衰减图表”。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手工技巧,上升到了色彩理论和视觉艺术的层面。我甚至觉得,就算我不动手做压花,光是欣赏这些摄影作品和阅读那些关于色彩的见解,也是一种享受。
评分坦白讲,我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学点东西卖给朋友,做一些小小的商业尝试。因此,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创意应用”和“商业化潜力”的部分。让我意外的是,它并没有给我一堆死板的模板,而是提供了一套“创意发散”的方法论。比如,它鼓励我们将压花作品与不同的载体进行结合——不只是卡片和相框,还包括了定制香氛蜡烛的顶层、手工皮具的内衬,甚至是电子产品保护壳的纹理设计。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分析了“市场对自然元素的情感需求”,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青睐这种“永恒定格的自然美”。这种深层次的洞察,让我对自己的项目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如何基于对花朵的理解,去创造出独一无二、能引发情感共鸣的产品。
评分我对艺术史和传统工艺比较感兴趣,所以常常会去追溯一些技法的“源头”。这本书在追溯压花历史这部分做得非常扎实,而且处理得非常巧妙,没有让人感到枯燥的历史说教。它将不同历史时期(从维多利亚时代的植物标本收藏热潮到现代的立体艺术创作)的压花风格进行了对比分析,比如早期偏向于标本式的精确记录,而现代则更倾向于写意和抽象的表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穿插了几篇对当代著名压花艺术家的访谈录。这些访谈的内容非常有启发性,他们谈论的更多是如何在“克制”与“表达”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让被压制的花朵在二维平面上重新获得“生命力”。这些艺术家的观点,将这本书的层次一下子拔高了,它不再是一本“工具书”,而更像是一本“艺术对话录”。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植物标本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了,充满了对工艺传承和个体创新的尊重。
评分这本关于植物压花的书,说实话,我本来也没抱太大期望,毕竟市面上这类教程不少,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步骤展示,看来看去也没啥新意。但翻开这本,立刻就被它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角度给吸引住了。作者似乎不是在教你“怎么做”,而是在跟你一起“体验”植物的生命力。比如,讲到收集材料那一段,他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采集到的花朵所蕴含的“情绪”——清晨带露水的玫瑰和午后阳光下晒干的紫罗兰,在作者笔下仿佛有了不同的性格。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让我这个原本只是想学个手艺的人,开始对身边的每一片叶子都产生了莫名的敬畏感。他没有直接告诉你哪些花适合压,而是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让你自己去感受不同植物细胞壁的韧性、水分的含量对最终效果的影响,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远比生硬的说明书有效得多。读完关于“定型”那一章,我甚至觉得压花不再是简单的“保存”,而是一种与时间对抗的艺术行为,充满了哲学意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