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师学压花

跟着大师学压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谢荔 著
图书标签:
  • 压花
  • 植物
  • 手工
  • DIY
  • 艺术
  • 花艺
  • 装饰
  • 创意
  • 园艺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477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197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亲子读者,幼儿家长。

已成为园艺和花艺爱好者的新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玩味,用鲜花创作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
压花不仅可以作为成年人的业余爱好,也可以作为亲子游戏,由妈妈引导孩子一步步完成。帮助你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开拓思想的创造力,不失为上班族的减压良方,退休人群的消遣、儿童开启艺术创造的钥匙。

内容简介

本书上篇的着重点是教授压花手工艺术的基本技巧及案例,主要受众为花艺/手工艺术DIY爱好者和对减压养生有兴趣的读者;下篇的着重点是展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理念和压花艺术园得天独厚的儿童智力训练的理想环境,主要受众为父母和儿童。

作者简介

谢荔(Shelley Xie) 

世界知名压花艺术大师谢荔,十几年如一日对落花的爱恋,使她变身为大自然的代言人,一片片普通的鲜花透过她的指尖,魔幻般地变成令人惊艳的艺术作品,让人拍案叫绝。一幅幅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意作品倾述着她对大自然满满的爱,让人在匆忙中驻足,静下心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曼妙。一个个鲜活又短暂的生命(花叶)通过她灵巧的双手获得永生。

她的压花艺术自成流派,既浪漫、洒脱,又时尚、优雅,其色彩之美让人心动窒息,背后不乏感人的故事,她的获奖作品无一不留给人们无限的暇想空间。

多年来,她的作品已走进千家万户,被视为珍品保存,让人爱不释手,也拉近了人们和大自然的距离。


目录

目录


前言

上篇

DIY压花艺术手工篇

第一章 体验压花新派生活:压花艺术欣赏 ‖2

压花园里的那些事 ‖3

压花艺术作品欣赏 ‖5

第二章 压花艺术基本知识 ‖11

压花艺术简介 ‖12

压花艺术制作的基本步骤 ‖14

压花艺术作品创作 ‖46

压花作品的保存 ‖58

第三章 压花艺术装饰手工品的制作 ‖67

压花书签 ‖67

贺卡 ‖70

吉他 ‖76

浴帘环 ‖77

操办聚会 ‖78

母亲节礼物 ‖82

蜡烛 ‖83

扇子 ‖85

滴胶在压花手工上的应用:压花装饰 ‖87

木质礼品盒 ‖100

插花器 ‖102

下篇

压花园父母育儿篇:儿童创新思维训练

第四章 儿童必备的创新技能 ‖106

观察力 ‖110

想象力 ‖112

创造力 ‖115

耐力:一种永不言弃的能力 ‖115

第五章 为什么在压花园里开发儿童智力 ‖122

探索厨房里的秘密 ‖123

探索花园里的秘密 ‖131

第六章 压花园里育儿实战练习 ‖162

极限压花构图 ‖162

极限压花图形设计 ‖164

极限纸巾的用法 ‖166

极限纸巾盒的用法 ‖169

极限茶叶盒的用法 ‖177

动脑筋时间:物质减法的挑战练习 ‖181


前言/序言

前言

压花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让人们亲近大自然的艺术表现形式,基于它的平民化、娱乐性和易上手性而深得所有年龄段人们的喜爱。压花是一个伸缩性很强的新艺术形式,压花艺术园不仅给职业艺术家提供了放飞想象力、启示灵感、拓展视野的机会,也给业余爱好者提供了零经验、零失误入门的可能,它是工作之余减压的消遣。

多年来,周边接触过的很多人都询问过我的压花作品,几乎99%的人都对压花艺术一无所知,其中许多人也表达了想学习这门新技术的愿望。这就启发了我在创作压花作品的过程中,把步骤记录下来,以便与更广泛的有兴趣的朋友分享,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会创作美好的压花艺术,从而达到在娱乐养生中学习的目的。

独特的压花艺术园更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育儿环境,本书以压花手工艺制作为道具,在精心设计的趣味案例中启动孩子在野外求生存,最大限度地利用身边资源的模式,变腐朽为神奇,通过反复不断地强化实战练习,使得观察、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成为孩子条件反射般的习惯,从而给父母一个崭新的、举一反三的万能育儿工具, 教会父母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来正确识别,抓住育儿的契机,顺水推舟,因势引导,把儿童创新智力开发的理念技巧融入其中,以达到训练的目的,并实现灵活运用、自动驾驭的育儿效果。重点是把创新智力训练生活化,而不是高消费课堂化。

对于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儿童和成人,也可以通过独立阅读本书的案例,实现创造性思维的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训练。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多年来与厨房里的干花叶共生存的耐心支持。

作为国际压花协会的成员, 我还要感谢来自世界各地的兄弟姐妹多年来一起共享的灵感和友谊。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上篇的着重点是教授压花手工艺术的基本技巧及案例,主要受众为花艺/手工艺术DIY爱好者和对减压养生有兴趣的读者;下篇的着重点是展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理念和压花艺术园得天独厚的儿童智力训练的理想环境,主要受众为父母和儿童。


花之秘境:自然形态的永恒定格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索植物形态艺术,专注于捕捉与重现自然界中花卉与叶片生命瞬间的艺术实践指南。它并非简单地教授如何“压制”花朵,而是将植物视为一种媒介,引导读者理解并运用光影、纹理、色彩的微妙变化,将转瞬即逝的自然美转化为持久的艺术作品。 第一部分:植物的语言与形态学基础 本章着重于对植物个体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理解,这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基石。我们探讨的不是园艺知识,而是如何“阅读”一株植物的结构,并将其转化为可供艺术处理的素材。 花材的生命周期诊断: 学习识别不同花卉在“最佳采摘点”的状态。这包括对花瓣厚度、蜡质层、水分饱和度的非专业性但高度实用的判断标准。例如,玫瑰在初开与盛开时期的细胞结构差异如何影响其干燥后的平整度和颜色保留度;蕨类植物的孢子囊成熟阶段对整体质感的影响。 叶脉的建筑美学: 深入剖析不同植物叶片(如菩提叶、梧桐叶、芭蕉叶的幼叶)的脉络结构。讲解如何通过特定的预处理方法(如浸泡与轻微的酶化作用,而非化学腐蚀)来分离叶肉,突出其精细的骨架,这些叶脉骨架是构成抽象背景纹理的宝贵资源。 色彩的内在光谱: 探讨植物天然色素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在不同pH值环境(通过微量天然物质调节)下的稳定性和迁移性。提供一套识别“易褪色”与“耐光性强”植物种类的实用手册,帮助创作者预估最终成品色泽的持久性。 第二部分:形态定格的物理与化学基础 本部分超越了传统工具的使用,深入到影响植物组织稳定的核心物理条件,旨在精确控制干燥和塑形的物理过程。 微气候控制与吸湿平衡: 详细阐述不同吸湿材料(如硅胶、无酸纸、特定矿物粉末)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如何影响水分迁移速率。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构建一个“慢速干燥”环境,以防止细胞壁在水分骤失时塌陷,从而保留三维立体感,尤其适用于多肉植物或厚实的花苞。 重力与压力下的塑形记忆: 探讨压制过程中的“形变张力”。介绍如何使用非平面、具有透气性的支撑结构(如细麻布或定制网格)来引导花瓣的自然舒展方向,避免死板的扁平化。讨论“温压结合”技术——在温和加热的环境下施加定向压力,以实现更均匀的纤维重组。 介质的无痕嫁接技术: 阐述如何选择与植物组织折射率相近的透明固定介质(如高品质树脂或特殊胶膜),以减少视觉上的“浮起感”或“浸泡感”。重点教授如何处理介质与植物交界处的空气隔离,确保长期保存的清晰度。 第三部分:三维空间叙事与光影的构建 艺术的更高层次在于叙事。本章聚焦于如何运用已定格的植物形态,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和情感张力的场景。 层次堆叠与景深错觉: 讲解“多层压制法”,即将不同厚度、不同干燥程度的植物元素进行叠加。例如,利用干燥后的花蕊或细小叶柄作为前景的锚点,而将大片花瓣置于中景,通过光线投射的微小阴影差异,制造出人眼可感知的景深,使画面“呼吸”起来。 纹理的韵律与对比: 引导读者进行“硬与软”、“粗糙与光滑”的并置练习。将纹理粗粝的树皮碎片或干燥的豆荚与细腻的天竺葵花瓣并置,利用触觉上的反差来增强视觉冲击力。讨论如何使用负空间(留白)来衬托核心形态的精致。 光线的解构与重构: 探讨在完成压制艺术品后,光线如何与之互动。分析不同角度的自然光或定向光源如何突出叶脉的透明度,或增强花瓣边缘的半透明效果。提供设计装裱结构时,预留光导空间的技巧,使作品在不同时间点呈现不同的光影表情。 第四部分:跨媒介的形态融合与长期展示 本书的最后部分探讨了压花形态艺术如何与其他材料进行优雅的结合,以及如何确保这些自然遗产的持久性。 纤维媒介的共生: 探索将压花元素融入手工纸浆、丝绸织物或亚麻布中的技术。重点在于介质的预处理,确保植物的酸碱度不会腐蚀纤维基底,以及如何在纸浆成型过程中实现植物形态的嵌入而非压碎。 微观细节的放大展示: 介绍一种“局部特写装裱法”,即使用高倍放大镜片或定制的凸透镜框,将原本在整体画面中被忽略的微小元素(如昆虫翅膀的碎片、苔藓的孢子头)提升为视觉焦点,从而创造出宏观与微观并存的艺术体验。 自然遗产的档案管理: 提供一套针对高价值压花作品的长期保存方案,包括无酸背板的选择、湿度控制的建议,以及应对紫外线侵蚀的物理防护措施。核心在于将每一件作品视为一个定格的生态样本,进行科学化的对待。 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从“手工制作”的层面,提升到“形态学研究”与“光影雕塑”的艺术高度,使每一片被定格的叶子和花瓣,都能讲述一个关于生命、结构与永恒的深刻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初学者,很多手工艺品我都是浅尝辄止,因为一旦遇到挫折,我就很容易放弃。然而,这本关于花卉定型的书籍,却出乎意料地激发了我的耐心。它最棒的一点是,它把那些看似复杂、高精度的技术,分解成了极其生活化的小技巧。比如说,书中提到如何利用家里的旧报纸和熨斗来控制温度和湿度,而不是动辄要求你购买昂贵的专业设备。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的是如何处理那些“脾气古怪”的厚实花瓣,比如多肉植物或者比较肥厚的秋海棠。作者没有回避这些难点,反而把失败的案例也拿出来分析,让我们知道“错在哪里”,而不是只展示成功的光鲜面。这种坦诚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极大地缓解了我对“搞砸了怎么办”的焦虑。每次遇到技术瓶颈时,我都会翻回那几页,感觉就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我身边,轻轻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慢慢来,你已经很接近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图片质量简直可以用“奢华”来形容。我手里拿的这本,纸张的质感特别好,那种略带哑光的纹理,完美地衬托了书中那些色彩斑斓的压花成品。很多教程书的图片都是那种冷冰冰的、标准化的俯拍图,看了让人提不起精神。但这里不一样,每一张成品图都像是精心布置的微型场景,旁边可能放着它最初的“原型”,或者是几件搭配的文创小物,营造出一种非常舒适的“生活美学”氛围。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花材的色彩记忆”的探讨。作者研究了不同光照环境下,同一种花材在干燥过程中颜色的微小变化,并给出了一份详尽的“色彩衰减图表”。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手工技巧,上升到了色彩理论和视觉艺术的层面。我甚至觉得,就算我不动手做压花,光是欣赏这些摄影作品和阅读那些关于色彩的见解,也是一种享受。

评分

坦白讲,我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学点东西卖给朋友,做一些小小的商业尝试。因此,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创意应用”和“商业化潜力”的部分。让我意外的是,它并没有给我一堆死板的模板,而是提供了一套“创意发散”的方法论。比如,它鼓励我们将压花作品与不同的载体进行结合——不只是卡片和相框,还包括了定制香氛蜡烛的顶层、手工皮具的内衬,甚至是电子产品保护壳的纹理设计。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分析了“市场对自然元素的情感需求”,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青睐这种“永恒定格的自然美”。这种深层次的洞察,让我对自己的项目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如何基于对花朵的理解,去创造出独一无二、能引发情感共鸣的产品。

评分

我对艺术史和传统工艺比较感兴趣,所以常常会去追溯一些技法的“源头”。这本书在追溯压花历史这部分做得非常扎实,而且处理得非常巧妙,没有让人感到枯燥的历史说教。它将不同历史时期(从维多利亚时代的植物标本收藏热潮到现代的立体艺术创作)的压花风格进行了对比分析,比如早期偏向于标本式的精确记录,而现代则更倾向于写意和抽象的表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穿插了几篇对当代著名压花艺术家的访谈录。这些访谈的内容非常有启发性,他们谈论的更多是如何在“克制”与“表达”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让被压制的花朵在二维平面上重新获得“生命力”。这些艺术家的观点,将这本书的层次一下子拔高了,它不再是一本“工具书”,而更像是一本“艺术对话录”。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植物标本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了,充满了对工艺传承和个体创新的尊重。

评分

这本关于植物压花的书,说实话,我本来也没抱太大期望,毕竟市面上这类教程不少,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步骤展示,看来看去也没啥新意。但翻开这本,立刻就被它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角度给吸引住了。作者似乎不是在教你“怎么做”,而是在跟你一起“体验”植物的生命力。比如,讲到收集材料那一段,他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采集到的花朵所蕴含的“情绪”——清晨带露水的玫瑰和午后阳光下晒干的紫罗兰,在作者笔下仿佛有了不同的性格。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让我这个原本只是想学个手艺的人,开始对身边的每一片叶子都产生了莫名的敬畏感。他没有直接告诉你哪些花适合压,而是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让你自己去感受不同植物细胞壁的韧性、水分的含量对最终效果的影响,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远比生硬的说明书有效得多。读完关于“定型”那一章,我甚至觉得压花不再是简单的“保存”,而是一种与时间对抗的艺术行为,充满了哲学意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