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為園藝和花藝愛好者的新寵,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玩味,用鮮花創作屬於自己風格的藝術作品。
壓花不僅可以作為成年人的業餘愛好,也可以作為親子遊戲,由媽媽引導孩子一步步完成。幫助你提高對生活的觀察力、開拓思想的創造力,不失為上班族的減壓良方,退休人群的消遣、兒童開啓藝術創造的鑰匙。
本書上篇的著重點是教授壓花手工藝術的基本技巧及案例,主要受眾為花藝/手工藝術DIY愛好者和對減壓養生有興趣的讀者;下篇的著重點是展示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理念和壓花藝術園得天獨厚的兒童智力訓練的理想環境,主要受眾為父母和兒童。
謝荔(Shelley Xie)
世界知名壓花藝術大師謝荔,十幾年如一日對落花的愛戀,使她變身為大自然的代言人,一片片普通的鮮花透過她的指尖,魔幻般地變成令人驚艷的藝術作品,讓人拍案叫絕。一幅幅化腐朽為神奇的創意作品傾述著她對大自然滿滿的愛,讓人在匆忙中駐足,靜下心來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和曼妙。一個個鮮活又短暫的生命(花葉)通過她靈巧的雙手獲得永生。
她的壓花藝術自成流派,既浪漫、灑脫,又時尚、優雅,其色彩之美讓人心動窒息,背後不乏感人的故事,她的獲奬作品無一不留給人們無限的暇想空間。
多年來,她的作品已走進韆傢萬戶,被視為珍品保存,讓人愛不釋手,也拉近瞭人們和大自然的距離。
目錄
前言
上篇
DIY壓花藝術手工篇
第一章 體驗壓花新派生活:壓花藝術欣賞 ‖2
壓花園裏的那些事 ‖3
壓花藝術作品欣賞 ‖5
第二章 壓花藝術基本知識 ‖11
壓花藝術簡介 ‖12
壓花藝術製作的基本步驟 ‖14
壓花藝術作品創作 ‖46
壓花作品的保存 ‖58
第三章 壓花藝術裝飾手工品的製作 ‖67
壓花書簽 ‖67
賀卡 ‖70
吉他 ‖76
浴簾環 ‖77
操辦聚會 ‖78
母親節禮物 ‖82
蠟燭 ‖83
扇子 ‖85
滴膠在壓花手工上的應用:壓花裝飾 ‖87
木質禮品盒 ‖100
插花器 ‖102
下篇
壓花園父母育兒篇:兒童創新思維訓練
第四章 兒童必備的創新技能 ‖106
觀察力 ‖110
想象力 ‖112
創造力 ‖115
耐力:一種永不言棄的能力 ‖115
第五章 為什麼在壓花園裏開發兒童智力 ‖122
探索廚房裏的秘密 ‖123
探索花園裏的秘密 ‖131
第六章 壓花園裏育兒實戰練習 ‖162
極限壓花構圖 ‖162
極限壓花圖形設計 ‖164
極限紙巾的用法 ‖166
極限紙巾盒的用法 ‖169
極限茶葉盒的用法 ‖177
動腦筋時間:物質減法的挑戰練習 ‖181
前言
壓花藝術是一個新興的,讓人們親近大自然的藝術錶現形式,基於它的平民化、娛樂性和易上手性而深得所有年齡段人們的喜愛。壓花是一個伸縮性很強的新藝術形式,壓花藝術園不僅給職業藝術傢提供瞭放飛想象力、啓示靈感、拓展視野的機會,也給業餘愛好者提供瞭零經驗、零失誤入門的可能,它是工作之餘減壓的消遣。
多年來,周邊接觸過的很多人都詢問過我的壓花作品,幾乎99%的人都對壓花藝術一無所知,其中許多人也錶達瞭想學習這門新技術的願望。這就啓發瞭我在創作壓花作品的過程中,把步驟記錄下來,以便與更廣泛的有興趣的朋友分享,讓更多的人能夠學會創作美好的壓花藝術,從而達到在娛樂養生中學習的目的。
獨特的壓花藝術園更是提供瞭一個理想的育兒環境,本書以壓花手工藝製作為道具,在精心設計的趣味案例中啓動孩子在野外求生存,最大限度地利用身邊資源的模式,變腐朽為神奇,通過反復不斷地強化實戰練習,使得觀察、想象和創造性思維成為孩子條件反射般的習慣,從而給父母一個嶄新的、舉一反三的萬能育兒工具, 教會父母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來正確識彆,抓住育兒的契機,順水推舟,因勢引導,把兒童創新智力開發的理念技巧融入其中,以達到訓練的目的,並實現靈活運用、自動駕馭的育兒效果。重點是把創新智力訓練生活化,而不是高消費課堂化。
對於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兒童和成人,也可以通過獨立閱讀本書的案例,實現創造性思維的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訓練。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傢人對我多年來與廚房裏的乾花葉共生存的耐心支持。
作為國際壓花協會的成員, 我還要感謝來自世界各地的兄弟姐妹多年來一起共享的靈感和友誼。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上篇的著重點是教授壓花手工藝術的基本技巧及案例,主要受眾為花藝/手工藝術DIY愛好者和對減壓養生有興趣的讀者;下篇的著重點是展示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理念和壓花藝術園得天獨厚的兒童智力訓練的理想環境,主要受眾為父母和兒童。
坦白講,我買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想學點東西賣給朋友,做一些小小的商業嘗試。因此,我非常關注書中關於“創意應用”和“商業化潛力”的部分。讓我意外的是,它並沒有給我一堆死闆的模闆,而是提供瞭一套“創意發散”的方法論。比如,它鼓勵我們將壓花作品與不同的載體進行結閤——不隻是卡片和相框,還包括瞭定製香氛蠟燭的頂層、手工皮具的內襯,甚至是電子産品保護殼的紋理設計。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分析瞭“市場對自然元素的情感需求”,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解釋瞭為什麼人們會青睞這種“永恒定格的自然美”。這種深層次的洞察,讓我對自己的項目有瞭更清晰的定位。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復製彆人的成功,而是如何基於對花朵的理解,去創造齣獨一無二、能引發情感共鳴的産品。
評分這本關於植物壓花的書,說實話,我本來也沒抱太大期望,畢竟市麵上這類教程不少,大多都是韆篇一律的步驟展示,看來看去也沒啥新意。但翻開這本,立刻就被它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角度給吸引住瞭。作者似乎不是在教你“怎麼做”,而是在跟你一起“體驗”植物的生命力。比如,講到收集材料那一段,他用瞭大量的筆墨去描述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下采集到的花朵所蘊含的“情緒”——清晨帶露水的玫瑰和午後陽光下曬乾的紫羅蘭,在作者筆下仿佛有瞭不同的性格。這種對細節的捕捉,讓我這個原本隻是想學個手藝的人,開始對身邊的每一片葉子都産生瞭莫名的敬畏感。他沒有直接告訴你哪些花適閤壓,而是通過一係列對比實驗,讓你自己去感受不同植物細胞壁的韌性、水分的含量對最終效果的影響,這種引導式的教學,遠比生硬的說明書有效得多。讀完關於“定型”那一章,我甚至覺得壓花不再是簡單的“保存”,而是一種與時間對抗的藝術行為,充滿瞭哲學意味。
評分我對藝術史和傳統工藝比較感興趣,所以常常會去追溯一些技法的“源頭”。這本書在追溯壓花曆史這部分做得非常紮實,而且處理得非常巧妙,沒有讓人感到枯燥的曆史說教。它將不同曆史時期(從維多利亞時代的植物標本收藏熱潮到現代的立體藝術創作)的壓花風格進行瞭對比分析,比如早期偏嚮於標本式的精確記錄,而現代則更傾嚮於寫意和抽象的錶現。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穿插瞭幾篇對當代著名壓花藝術傢的訪談錄。這些訪談的內容非常有啓發性,他們談論的更多是如何在“剋製”與“錶達”之間找到平衡點,如何讓被壓製的花朵在二維平麵上重新獲得“生命力”。這些藝術傢的觀點,將這本書的層次一下子拔高瞭,它不再是一本“工具書”,而更像是一本“藝術對話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植物標本的眼光都變得不一樣瞭,充滿瞭對工藝傳承和個體創新的尊重。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圖片質量簡直可以用“奢華”來形容。我手裏拿的這本,紙張的質感特彆好,那種略帶啞光的紋理,完美地襯托瞭書中那些色彩斑斕的壓花成品。很多教程書的圖片都是那種冷冰冰的、標準化的俯拍圖,看瞭讓人提不起精神。但這裏不一樣,每一張成品圖都像是精心布置的微型場景,旁邊可能放著它最初的“原型”,或者是幾件搭配的文創小物,營造齣一種非常舒適的“生活美學”氛圍。更讓我驚喜的是,它有一部分內容是關於“花材的色彩記憶”的探討。作者研究瞭不同光照環境下,同一種花材在乾燥過程中顔色的微小變化,並給齣瞭一份詳盡的“色彩衰減圖錶”。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手工技巧,上升到瞭色彩理論和視覺藝術的層麵。我甚至覺得,就算我不動手做壓花,光是欣賞這些攝影作品和閱讀那些關於色彩的見解,也是一種享受。
評分我是一個動手能力比較差的初學者,很多手工藝品我都是淺嘗輒止,因為一旦遇到挫摺,我就很容易放棄。然而,這本關於花卉定型的書籍,卻齣乎意料地激發瞭我的耐心。它最棒的一點是,它把那些看似復雜、高精度的技術,分解成瞭極其生活化的小技巧。比如說,書中提到如何利用傢裏的舊報紙和熨鬥來控製溫度和濕度,而不是動輒要求你購買昂貴的專業設備。我記得有一個章節,專門講的是如何處理那些“脾氣古怪”的厚實花瓣,比如多肉植物或者比較肥厚的鞦海棠。作者沒有迴避這些難點,反而把失敗的案例也拿齣來分析,讓我們知道“錯在哪裏”,而不是隻展示成功的光鮮麵。這種坦誠和實事求是的態度,極大地緩解瞭我對“搞砸瞭怎麼辦”的焦慮。每次遇到技術瓶頸時,我都會翻迴那幾頁,感覺就像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坐在我身邊,輕輕拍著我的肩膀,告訴我“慢慢來,你已經很接近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