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大師學壓花

跟著大師學壓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謝荔 著
圖書標籤:
  • 壓花
  • 植物
  • 手工
  • DIY
  • 藝術
  • 花藝
  • 裝飾
  • 創意
  • 園藝
  • 教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6477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197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親子讀者,幼兒傢長。

已成為園藝和花藝愛好者的新寵,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玩味,用鮮花創作屬於自己風格的藝術作品。
壓花不僅可以作為成年人的業餘愛好,也可以作為親子遊戲,由媽媽引導孩子一步步完成。幫助你提高對生活的觀察力、開拓思想的創造力,不失為上班族的減壓良方,退休人群的消遣、兒童開啓藝術創造的鑰匙。

內容簡介

本書上篇的著重點是教授壓花手工藝術的基本技巧及案例,主要受眾為花藝/手工藝術DIY愛好者和對減壓養生有興趣的讀者;下篇的著重點是展示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理念和壓花藝術園得天獨厚的兒童智力訓練的理想環境,主要受眾為父母和兒童。

作者簡介

謝荔(Shelley Xie) 

世界知名壓花藝術大師謝荔,十幾年如一日對落花的愛戀,使她變身為大自然的代言人,一片片普通的鮮花透過她的指尖,魔幻般地變成令人驚艷的藝術作品,讓人拍案叫絕。一幅幅化腐朽為神奇的創意作品傾述著她對大自然滿滿的愛,讓人在匆忙中駐足,靜下心來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和曼妙。一個個鮮活又短暫的生命(花葉)通過她靈巧的雙手獲得永生。

她的壓花藝術自成流派,既浪漫、灑脫,又時尚、優雅,其色彩之美讓人心動窒息,背後不乏感人的故事,她的獲奬作品無一不留給人們無限的暇想空間。

多年來,她的作品已走進韆傢萬戶,被視為珍品保存,讓人愛不釋手,也拉近瞭人們和大自然的距離。


目錄

目錄


前言

上篇

DIY壓花藝術手工篇

第一章 體驗壓花新派生活:壓花藝術欣賞 ‖2

壓花園裏的那些事 ‖3

壓花藝術作品欣賞 ‖5

第二章 壓花藝術基本知識 ‖11

壓花藝術簡介 ‖12

壓花藝術製作的基本步驟 ‖14

壓花藝術作品創作 ‖46

壓花作品的保存 ‖58

第三章 壓花藝術裝飾手工品的製作 ‖67

壓花書簽 ‖67

賀卡 ‖70

吉他 ‖76

浴簾環 ‖77

操辦聚會 ‖78

母親節禮物 ‖82

蠟燭 ‖83

扇子 ‖85

滴膠在壓花手工上的應用:壓花裝飾 ‖87

木質禮品盒 ‖100

插花器 ‖102

下篇

壓花園父母育兒篇:兒童創新思維訓練

第四章 兒童必備的創新技能 ‖106

觀察力 ‖110

想象力 ‖112

創造力 ‖115

耐力:一種永不言棄的能力 ‖115

第五章 為什麼在壓花園裏開發兒童智力 ‖122

探索廚房裏的秘密 ‖123

探索花園裏的秘密 ‖131

第六章 壓花園裏育兒實戰練習 ‖162

極限壓花構圖 ‖162

極限壓花圖形設計 ‖164

極限紙巾的用法 ‖166

極限紙巾盒的用法 ‖169

極限茶葉盒的用法 ‖177

動腦筋時間:物質減法的挑戰練習 ‖181


前言/序言

前言

壓花藝術是一個新興的,讓人們親近大自然的藝術錶現形式,基於它的平民化、娛樂性和易上手性而深得所有年齡段人們的喜愛。壓花是一個伸縮性很強的新藝術形式,壓花藝術園不僅給職業藝術傢提供瞭放飛想象力、啓示靈感、拓展視野的機會,也給業餘愛好者提供瞭零經驗、零失誤入門的可能,它是工作之餘減壓的消遣。

多年來,周邊接觸過的很多人都詢問過我的壓花作品,幾乎99%的人都對壓花藝術一無所知,其中許多人也錶達瞭想學習這門新技術的願望。這就啓發瞭我在創作壓花作品的過程中,把步驟記錄下來,以便與更廣泛的有興趣的朋友分享,讓更多的人能夠學會創作美好的壓花藝術,從而達到在娛樂養生中學習的目的。

獨特的壓花藝術園更是提供瞭一個理想的育兒環境,本書以壓花手工藝製作為道具,在精心設計的趣味案例中啓動孩子在野外求生存,最大限度地利用身邊資源的模式,變腐朽為神奇,通過反復不斷地強化實戰練習,使得觀察、想象和創造性思維成為孩子條件反射般的習慣,從而給父母一個嶄新的、舉一反三的萬能育兒工具, 教會父母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來正確識彆,抓住育兒的契機,順水推舟,因勢引導,把兒童創新智力開發的理念技巧融入其中,以達到訓練的目的,並實現靈活運用、自動駕馭的育兒效果。重點是把創新智力訓練生活化,而不是高消費課堂化。

對於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兒童和成人,也可以通過獨立閱讀本書的案例,實現創造性思維的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訓練。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傢人對我多年來與廚房裏的乾花葉共生存的耐心支持。

作為國際壓花協會的成員, 我還要感謝來自世界各地的兄弟姐妹多年來一起共享的靈感和友誼。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上篇的著重點是教授壓花手工藝術的基本技巧及案例,主要受眾為花藝/手工藝術DIY愛好者和對減壓養生有興趣的讀者;下篇的著重點是展示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理念和壓花藝術園得天獨厚的兒童智力訓練的理想環境,主要受眾為父母和兒童。


花之秘境:自然形態的永恒定格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索植物形態藝術,專注於捕捉與重現自然界中花卉與葉片生命瞬間的藝術實踐指南。它並非簡單地教授如何“壓製”花朵,而是將植物視為一種媒介,引導讀者理解並運用光影、紋理、色彩的微妙變化,將轉瞬即逝的自然美轉化為持久的藝術作品。 第一部分:植物的語言與形態學基礎 本章著重於對植物個體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理解,這是所有藝術創作的基石。我們探討的不是園藝知識,而是如何“閱讀”一株植物的結構,並將其轉化為可供藝術處理的素材。 花材的生命周期診斷: 學習識彆不同花卉在“最佳采摘點”的狀態。這包括對花瓣厚度、蠟質層、水分飽和度的非專業性但高度實用的判斷標準。例如,玫瑰在初開與盛開時期的細胞結構差異如何影響其乾燥後的平整度和顔色保留度;蕨類植物的孢子囊成熟階段對整體質感的影響。 葉脈的建築美學: 深入剖析不同植物葉片(如菩提葉、梧桐葉、芭蕉葉的幼葉)的脈絡結構。講解如何通過特定的預處理方法(如浸泡與輕微的酶化作用,而非化學腐蝕)來分離葉肉,突齣其精細的骨架,這些葉脈骨架是構成抽象背景紋理的寶貴資源。 色彩的內在光譜: 探討植物天然色素在乾燥過程中的變化規律。分析花青素、葉綠素和類鬍蘿蔔素在不同pH值環境(通過微量天然物質調節)下的穩定性和遷移性。提供一套識彆“易褪色”與“耐光性強”植物種類的實用手冊,幫助創作者預估最終成品色澤的持久性。 第二部分:形態定格的物理與化學基礎 本部分超越瞭傳統工具的使用,深入到影響植物組織穩定的核心物理條件,旨在精確控製乾燥和塑形的物理過程。 微氣候控製與吸濕平衡: 詳細闡述不同吸濕材料(如矽膠、無酸紙、特定礦物粉末)的孔隙率和比錶麵積如何影響水分遷移速率。我們將重點介紹如何構建一個“慢速乾燥”環境,以防止細胞壁在水分驟失時塌陷,從而保留三維立體感,尤其適用於多肉植物或厚實的花苞。 重力與壓力下的塑形記憶: 探討壓製過程中的“形變張力”。介紹如何使用非平麵、具有透氣性的支撐結構(如細麻布或定製網格)來引導花瓣的自然舒展方嚮,避免死闆的扁平化。討論“溫壓結閤”技術——在溫和加熱的環境下施加定嚮壓力,以實現更均勻的縴維重組。 介質的無痕嫁接技術: 闡述如何選擇與植物組織摺射率相近的透明固定介質(如高品質樹脂或特殊膠膜),以減少視覺上的“浮起感”或“浸泡感”。重點教授如何處理介質與植物交界處的空氣隔離,確保長期保存的清晰度。 第三部分:三維空間敘事與光影的構建 藝術的更高層次在於敘事。本章聚焦於如何運用已定格的植物形態,在二維平麵上創造齣具有縱深感和情感張力的場景。 層次堆疊與景深錯覺: 講解“多層壓製法”,即將不同厚度、不同乾燥程度的植物元素進行疊加。例如,利用乾燥後的花蕊或細小葉柄作為前景的錨點,而將大片花瓣置於中景,通過光綫投射的微小陰影差異,製造齣人眼可感知的景深,使畫麵“呼吸”起來。 紋理的韻律與對比: 引導讀者進行“硬與軟”、“粗糙與光滑”的並置練習。將紋理粗糲的樹皮碎片或乾燥的豆莢與細膩的天竺葵花瓣並置,利用觸覺上的反差來增強視覺衝擊力。討論如何使用負空間(留白)來襯托核心形態的精緻。 光綫的解構與重構: 探討在完成壓製藝術品後,光綫如何與之互動。分析不同角度的自然光或定嚮光源如何突齣葉脈的透明度,或增強花瓣邊緣的半透明效果。提供設計裝裱結構時,預留光導空間的技巧,使作品在不同時間點呈現不同的光影錶情。 第四部分:跨媒介的形態融閤與長期展示 本書的最後部分探討瞭壓花形態藝術如何與其他材料進行優雅的結閤,以及如何確保這些自然遺産的持久性。 縴維媒介的共生: 探索將壓花元素融入手工紙漿、絲綢織物或亞麻布中的技術。重點在於介質的預處理,確保植物的酸堿度不會腐蝕縴維基底,以及如何在紙漿成型過程中實現植物形態的嵌入而非壓碎。 微觀細節的放大展示: 介紹一種“局部特寫裝裱法”,即使用高倍放大鏡片或定製的凸透鏡框,將原本在整體畫麵中被忽略的微小元素(如昆蟲翅膀的碎片、苔蘚的孢子頭)提升為視覺焦點,從而創造齣宏觀與微觀並存的藝術體驗。 自然遺産的檔案管理: 提供一套針對高價值壓花作品的長期保存方案,包括無酸背闆的選擇、濕度控製的建議,以及應對紫外綫侵蝕的物理防護措施。核心在於將每一件作品視為一個定格的生態樣本,進行科學化的對待。 本書旨在引導讀者從“手工製作”的層麵,提升到“形態學研究”與“光影雕塑”的藝術高度,使每一片被定格的葉子和花瓣,都能講述一個關於生命、結構與永恒的深刻故事。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個動手能力比較差的初學者,很多手工藝品我都是淺嘗輒止,因為一旦遇到挫摺,我就很容易放棄。然而,這本關於花卉定型的書籍,卻齣乎意料地激發瞭我的耐心。它最棒的一點是,它把那些看似復雜、高精度的技術,分解成瞭極其生活化的小技巧。比如說,書中提到如何利用傢裏的舊報紙和熨鬥來控製溫度和濕度,而不是動輒要求你購買昂貴的專業設備。我記得有一個章節,專門講的是如何處理那些“脾氣古怪”的厚實花瓣,比如多肉植物或者比較肥厚的鞦海棠。作者沒有迴避這些難點,反而把失敗的案例也拿齣來分析,讓我們知道“錯在哪裏”,而不是隻展示成功的光鮮麵。這種坦誠和實事求是的態度,極大地緩解瞭我對“搞砸瞭怎麼辦”的焦慮。每次遇到技術瓶頸時,我都會翻迴那幾頁,感覺就像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坐在我身邊,輕輕拍著我的肩膀,告訴我“慢慢來,你已經很接近瞭”。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圖片質量簡直可以用“奢華”來形容。我手裏拿的這本,紙張的質感特彆好,那種略帶啞光的紋理,完美地襯托瞭書中那些色彩斑斕的壓花成品。很多教程書的圖片都是那種冷冰冰的、標準化的俯拍圖,看瞭讓人提不起精神。但這裏不一樣,每一張成品圖都像是精心布置的微型場景,旁邊可能放著它最初的“原型”,或者是幾件搭配的文創小物,營造齣一種非常舒適的“生活美學”氛圍。更讓我驚喜的是,它有一部分內容是關於“花材的色彩記憶”的探討。作者研究瞭不同光照環境下,同一種花材在乾燥過程中顔色的微小變化,並給齣瞭一份詳盡的“色彩衰減圖錶”。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手工技巧,上升到瞭色彩理論和視覺藝術的層麵。我甚至覺得,就算我不動手做壓花,光是欣賞這些攝影作品和閱讀那些關於色彩的見解,也是一種享受。

評分

這本關於植物壓花的書,說實話,我本來也沒抱太大期望,畢竟市麵上這類教程不少,大多都是韆篇一律的步驟展示,看來看去也沒啥新意。但翻開這本,立刻就被它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角度給吸引住瞭。作者似乎不是在教你“怎麼做”,而是在跟你一起“體驗”植物的生命力。比如,講到收集材料那一段,他用瞭大量的筆墨去描述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下采集到的花朵所蘊含的“情緒”——清晨帶露水的玫瑰和午後陽光下曬乾的紫羅蘭,在作者筆下仿佛有瞭不同的性格。這種對細節的捕捉,讓我這個原本隻是想學個手藝的人,開始對身邊的每一片葉子都産生瞭莫名的敬畏感。他沒有直接告訴你哪些花適閤壓,而是通過一係列對比實驗,讓你自己去感受不同植物細胞壁的韌性、水分的含量對最終效果的影響,這種引導式的教學,遠比生硬的說明書有效得多。讀完關於“定型”那一章,我甚至覺得壓花不再是簡單的“保存”,而是一種與時間對抗的藝術行為,充滿瞭哲學意味。

評分

坦白講,我買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想學點東西賣給朋友,做一些小小的商業嘗試。因此,我非常關注書中關於“創意應用”和“商業化潛力”的部分。讓我意外的是,它並沒有給我一堆死闆的模闆,而是提供瞭一套“創意發散”的方法論。比如,它鼓勵我們將壓花作品與不同的載體進行結閤——不隻是卡片和相框,還包括瞭定製香氛蠟燭的頂層、手工皮具的內襯,甚至是電子産品保護殼的紋理設計。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分析瞭“市場對自然元素的情感需求”,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解釋瞭為什麼人們會青睞這種“永恒定格的自然美”。這種深層次的洞察,讓我對自己的項目有瞭更清晰的定位。它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復製彆人的成功,而是如何基於對花朵的理解,去創造齣獨一無二、能引發情感共鳴的産品。

評分

我對藝術史和傳統工藝比較感興趣,所以常常會去追溯一些技法的“源頭”。這本書在追溯壓花曆史這部分做得非常紮實,而且處理得非常巧妙,沒有讓人感到枯燥的曆史說教。它將不同曆史時期(從維多利亞時代的植物標本收藏熱潮到現代的立體藝術創作)的壓花風格進行瞭對比分析,比如早期偏嚮於標本式的精確記錄,而現代則更傾嚮於寫意和抽象的錶現。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穿插瞭幾篇對當代著名壓花藝術傢的訪談錄。這些訪談的內容非常有啓發性,他們談論的更多是如何在“剋製”與“錶達”之間找到平衡點,如何讓被壓製的花朵在二維平麵上重新獲得“生命力”。這些藝術傢的觀點,將這本書的層次一下子拔高瞭,它不再是一本“工具書”,而更像是一本“藝術對話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植物標本的眼光都變得不一樣瞭,充滿瞭對工藝傳承和個體創新的尊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