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品类管理:使企业盈利最大化的战略方法及实施流程(第3版)

采购品类管理:使企业盈利最大化的战略方法及实施流程(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Jonathan,O'Brien(乔纳森.奥布赖恩) 著,蒋先锋 译
图书标签:
  • 采购管理
  • 品类管理
  • 战略采购
  • 供应链管理
  • 成本控制
  • 企业盈利
  • 采购流程
  • 采购策略
  • 运营管理
  • 管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1542
版次:3
商品编码:121855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52
字数: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品类管理是了解市场、分析消费、制定采购决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书介绍了品类管理的概念、核心要素,为读者提供了企业将品类管理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实施时的一步步流程及相应的指导、可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也阐述了如何将品类管理与其他方法如供应商关系管理等相结合,从而帮助读者迅速分析复杂的资源环境,开发创新、找出解决方案。本书图文表并茂,并穿插有案例和实例。本书通过真实的公司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各种工具,可以快速明白地分析复杂的采购情景,从而制订出革新性的,创造性的采购方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乔纳森.奥布赖恩是一家从事国际采购咨询和培训服务的公司,积极采购有限公司(Positive Purchasing Ltd.)的CEO。他有超过25年的采购工作经验。

郑越,英文翻译。翻译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朴实。文字表达流利,翻译经验丰富,对文字认真雕琢。与我方多次合作。

目录

目录
导读 1
如何使用本书 1
战略采购三部曲 2
第1章 采购品类管理介绍 4
采购品类管理今日之重要性 7
一切都是关于价值 12
确定品类 17
可能获得的效益 23
小结 28
第2章 采购品类管理原则 29
采购品类管理的三个基石 29
采购品类管理的四大支柱 40
公共部门的采购品类管理 47
零售领域的采购品类管理 50
小结 51
第3章 打好成功的基础 52
开始之前 52
5I――采购品类管理流程的五个阶段 60
采购品类管理流程的实施 66
小结 68
第4章 第一阶段:启动 69
启动工具包 69
启动采购品类管理流程 70
规划项目 77
早期洞察力和方向设定 89
小结 108
第5章 第二阶段:市场洞悉 110
数据收集的介绍 111
价格和成本分析 124
理解外部环境 135
决定战略方向 149
小结 167
第6章 第三阶段:创新 169
生成采购战略 171
采购战略的完成 181
小结 192
第7章 第四阶段:实施 194
执行计划 196
项目实施 205
签订合同 224
小结 232
第8章 第五阶段:改进提高 234
捕捉收获 237
供应商关系管理 238
从新开始 265
小结 266
第9章 实现采购品类管理 268
5P治理方式介绍 271
5P治理:人员 272
5P治理:精通 276
5P治理:推广 280
5P治理:回报 283
5P治理:项目系列 288
建立5P治理 290
小结 291
第10章 确保现在和未来的成功 293
两个鼓舞人心的成功案例 293
采购品类管理成功因素与思考 299
未来把握什么 305
小结 310
附录A 工具和模板 311
词汇表 337

前言/序言

译者序

2016 年春节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刘社长向我介绍了乔纳森·奥布赖恩(JonathanO’Brien)的《采购品类管理》,我阅读后,感觉这本书非常有价值,总结介绍了国际上近十几年来针对战略采购和采购品类管理方面的先行实践、相关理论及流程工具包,弥补了国内采购品类管理和供应商管理领域里的空白。因此和北京凌越峰科技有限公司的几位采购品类管理专家一起决定,把这本书翻译出来,希望对从事采购品类管理和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蒋先锋博士和庄莉女士一起翻译了这本书,国内资深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家陆莹女士从专业角度对整本书提出了很多建议。边学民、李毅、张琳、王一、彭涛、王平平、智慧、柳明仪、李乔、蒋建峰、任路胜、张晓玲等朋友对本书的翻译出版提供了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还有出版社刘淑敏经理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代表翻译组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郑越 品类管理专家。在北京凌越峰科技、宝洁中国、中美施贵宝、罗兰贝格、TNS 和太平洋邓禄普从事基于购物者洞察的品类管理和供应链方面的工作。

蒋先锋 博士、过程控制专家。在北京凌越峰科技、宝洁中国、诺华制药、纳贝斯克和太平洋邓禄普从事供应链和过程控制方面的工作。

庄莉 供应链专家。曾经在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艾科泰电子有限公司从事供应链方面的工作。

采购品类管理如果有效实施的话,可以通过优化利用供应链的各种价值,为组织机构带来很多的效益。采购品类管理还为组织的采购工作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架构。品类管理的工作方式是从全公司的视角对待各项支出, 这不仅使关键利益相关各方能够接受采购战略,还有助于采购战略的实施,从而为组织带来各种效益。

《采购品类管理》一书为读者全面了解采购品类管理的原则和应用提供了一个书面机会。


肯?詹姆斯

采购和供应特许学院前CEO


前言

在研究和撰写本书时,我吃惊地发现与采购品类管理相关的文章非常稀少。我发现大量的关于营销和销售,关于“如何抓住你的顾客”的文章。相对地,关于战略性采购,旨在帮助采购群体应对挑战的优秀书籍只有少许,大多数还是20年前或者30年前写的。这些书籍的再版和重印中,也有一些泛泛的更新,但完全不能反映当今的采购环境。本书的目标就是填补这个空缺。

为了避免混淆,本书通篇将使用“采购”和“品类管理”两个词汇,因为这两个词汇也是普遍使用和接受的。本书讨论的课题似乎没有一个全球都采用的词汇,应该是“购买”(buying)或“采购”(purchasing),或“采买”(procurement)或“寻源”(sourcing),或“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战略性采购”(strategic purchasing),抑或是“战略性采买”(strategic procurement),还是“战略性寻源”(strategic sourcing)。

很多组织不使用“采购”(purchasing)一词,因为它们觉得这个词汇不够高大上。很多组织也不使用“采买”(procurement)这个词语,因为初级员工或者非办公室人员不了解这个词语。还有人认为采买(procurement)指的是操作运营,而采购(purchasing)则包含了更多的战略性行为,可又有人的看法正好相反。为了避免这种混乱,有些人倾向使用寻源(sourcing)一词。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称谓,或者标签实际上取决于各自的国家、当地、个人和组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有各地出版物使用的用词造句。

品类管理亦是如此。有的组织想将采购品类管理与营销品类管理相区分,有的想将品类管理这一方法特殊化,所以有各式说法。常用的叫法有“战略性寻源流程”(strategic sourcing process)、“采购品类管理”(purchasing category management)、“采购改进流程”(purchasing improvement process),“ACME 公司战略性寻源流程”,或者“寻源群管理”(sourcing group management)等。


关于作者




乔纳森?奥布赖恩(Jonathan O’Brien)是积极采购有限公司 (Positive Purchasing Ltd.,PPL)(www.positivepurchasing.com) 的CEO。PPL是一家从事国际采购咨询和培训的公司。他有超过25年的采购工作经验。他的工作遍布世界各地,通过培训、教育、与从业人员和高管层的直接工作推动品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谈判技巧和其他战略性采购方法的应用,从而提升这些全球性组织的采购能力。

乔纳森是一个电气工程师,但最后从事采购工作。他作为工程师的职业道路先是转移到了供应商质量保证。经过数百次的供应商审核,期间涉及对业务实践和流程的详细考查,这使乔纳森对组织如何运转有了一个坚实的了解,然后开始了他帮助其他公司进行改善的工作。他然后转到一个大型通用事业公司担任高级采购人员,这使得他的侧重点转移到采购的商务方面,他的职业生涯的最高点是一个航空业公司的全球品类采购总裁。然后乔纳森的角色转换为企业内部提供咨询,并领导了一系列重大的组织变革项目。他随后转到主流的咨询行业,一开始在一个大型的全球采购咨询公司,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乔纳森得以和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的大型公司合作提高它们的采购能力,并获得了很多相应的经验。

乔纳森有普利茅斯商学院MBA学位、营销专业的学位证书以及电气方面的国家高等合格证书,是特许采购学院的成员、NLP实战大师以及质量管理系统的前注册评估师。

乔纳森和积极采购有限公司的同事们开发建立了5i品类管理流程、供应商关系管理乐队,包括SA战略合作关系流程,以及红纸谈判工具,这个工具已经成为许多个人和公司的谈判方法。

乔纳森是一位获奖的作者,本书是他的第五部作品。其中三部作品非常畅销,在世界各地以各种语言文字出版发行。他也是一个知名的播音人,和他的家人住在英国的普利茅斯。

你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乔纳森,地址joanthan@jonathanobrien.co.uk。



《供应链韧性:在不确定时代构建弹性与敏捷的运作体系》 引领企业穿越风险迷雾,构筑持续竞争优势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地缘政治的紧张、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技术变革的加速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这些因素共同编织了一张复杂的风险网络,随时可能冲击企业的稳定运作。传统的效率至上、成本驱动的供应链模型,在这样的不确定性面前显得尤为脆弱。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中断,整个价值链都可能陷入停滞,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品牌声誉受损,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供应链韧性:在不确定时代构建弹性与敏捷的运作体系》正是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而生。本书并非仅仅是对“风险管理”的陈述,而是深入探讨如何系统性地构建一种能够主动适应、快速恢复并持续创新的供应链运作体系。它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帮助企业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不仅能够生存,更能茁壮成长,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和长远的竞争优势。 核心理念: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构建韧性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供应链韧性并非偶然的幸运,而是需要通过战略规划、组织设计和技术赋能来主动构建的。它强调的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首先识别最坏的可能性,然后设计出能够抵御和快速从中恢复的机制。这与传统的风险规避策略有所不同,后者往往侧重于防止风险的发生,而前者则更关注风险发生后的应对和恢复能力。 韧性供应链的构建,需要企业具备以下关键能力: 预见性与洞察力: 能够识别潜在的风险信号,理解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潜在影响,并据此做出前瞻性决策。 适应性与灵活性: 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调整运营策略、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抓住机遇,规避危机。 恢复力与弹性: 能够在遭受冲击后,迅速恢复正常运作,最小化中断带来的损失,并可能从中学习和改进。 协同性与网络化: 能够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共享信息,共同应对风险,构建强大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深度解析:构建韧性供应链的五大支柱 本书将韧性供应链的构建分解为五个相互关联、相互强化的核心支柱: 第一支柱:战略可见性与风险情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建立对整个供应链的端到端可见性是构建韧性的第一步。这不仅仅是关于物流追踪,更是要深入理解供应商的供应商(N-tier suppliers),识别关键节点、潜在瓶颈和单一来源的风险。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可视化工具以及第三方风险评估机构,构建实时、动态的供应链风险地图。更重要的是,它将指导读者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 actionable intelligence(可行动的情报),从而能够提前预警,进行主动干预,避免潜在的灾难。 关键内容包括: 端到端供应链可视化技术与最佳实践。 供应商风险评估模型与多层级风险识别。 地理政治、环境、经济、技术等多种风险的识别与量化。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风险预警系统。 情景分析与“黑天鹅”事件的规划。 第二支柱:网络设计与多样化 单一来源、集中生产的模式在稳定性上存在固有的缺陷。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供应链网络的设计,实现多元化的布局,从而分散风险。这包括但不限于: 供应商多元化: 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寻找具有替代能力的供应商,并在不同地区建立供应基地。 生产基地多元化: 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设施,避免过度集中于高风险区域,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中断情况快速切换生产。 物流路径多元化: 建立多条物流通道,拥有备选的运输方式和仓储网络,以应对港口拥堵、运输中断等问题。 本书将提供详细的案例分析,展示企业如何通过战略性的网络重构,显著提升供应链的韧性。 关键内容包括: 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与工具。 战略选址与区域布局的风险考量。 “近岸化”、“友岸化”等新兴趋势的评估与实践。 多模式运输与仓储策略的组合。 建立灵活的生产切换能力。 第三支柱:敏捷运营与弹性流程 在不确定性面前,速度和灵活性至关重要。本书将重点介绍如何将敏捷思维融入供应链的日常运营,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突发事件。这包括: 需求预测与补货策略的优化: 利用更先进的预测模型,缩短响应周期,减少缺货和过剩的风险。 库存管理策略的创新: 实施智能库存管理,如战略性缓冲库存、动态安全库存以及分布式库存,确保关键物料的可获得性。 流程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型: 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提高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并为快速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协作平台与信息共享: 建立与合作伙伴之间无缝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端到端的透明化,为协同决策提供基础。 关键内容包括: 精益与敏捷相结合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动态定价与需求管理。 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在库存与物流中的应用。 构建数字孪生(Digital Twin)以模拟与优化。 端到端流程的可视化与标准化。 第四支柱:伙伴关系与生态系统协同 单独的企业难以在复杂的风险环境中独立生存。本书强调构建强大、互信的供应链伙伴关系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供应商管理,而是要将供应商、客户、物流服务商、技术提供商等利益相关者,构建成一个协同作战的生态系统。 关键内容包括: 战略伙伴关系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共同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的制定。 信息共享与透明度的高度融合。 建立共享的危机应对机制与资源池。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第五支柱:人才与文化 技术的进步和流程的优化,最终都需要人的执行。本书将探讨如何培养具备韧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及如何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拥抱变化、鼓励学习的文化。 关键内容包括: 培养风险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的培训体系。 跨职能协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 领导力在应对不确定性中的作用。 建立学习型组织,从危机中汲取经验。 组织文化的重塑,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实践指南:从理论到落地 《供应链韧性:在不确定时代构建弹性与敏捷的运作体系》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和工具。书中包含大量真实的案例研究,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成功构建其韧性供应链。它还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框架、清单和评估工具,帮助企业系统性地评估自身的韧性水平,识别差距,并制定个性化的改进计划。 书中将包含: 供应链韧性评估框架与成熟度模型。 具体的风险评估与缓解工具。 情景规划与应急响应计划的模板。 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与最佳实践分享。 实施韧性供应链的路线图与时间表建议。 结语:迈向可持续繁荣的未来 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构建一个具有韧性的供应链,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书将成为您的必备指南,帮助您穿越风险迷雾,化挑战为机遇,构建一个能够应对一切风浪、持续创造价值的弹性供应链,最终引领您的企业走向可持续的繁荣。无论您是企业高管、供应链管理者、运营专家,还是对现代企业管理感兴趣的研究者,这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洞见和实用的工具,助您在充满变数的商业世界中,稳健前行,制胜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采购部门在企业中扮演更具战略性的角色,而《采购品类管理:使企业盈利最大化的战略方法及实施流程(第3版)》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它不仅仅是罗列理论,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供了详尽的“实施流程”,这对于想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书中关于“品类经理的角色与能力模型”的描述,帮助我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品类经理需要具备哪些核心技能,例如战略思维、数据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市场洞察力。我开始审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提升。书中关于“品类管理中的数字化转型”的章节,也让我看到了未来采购发展的方向。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提升采购效率、优化品类决策,将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推动采购品类管理工作的深化和升级,最终实现企业盈利的最大化。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叹为观止。我原本以为采购品类管理只是关于如何精打细算,如何在供应商之间斡旋。但《采购品类管理:使企业盈利最大化的战略方法及实施流程(第3版)》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将品类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战略维度,强调其如何直接驱动企业的盈利能力。书中对“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深刻洞察,让我认识到,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远比简单的价格博弈更能带来长远的利益。例如,书中关于“供应商能力发展”和“联合创新”的探讨,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我开始思考,如何从简单的“采购”行为,转变为与核心供应商共同成长,共同创造价值。此外,书中对“风险管理”的全面覆盖,也让我意识到了以往我们在采购中可能存在的盲点。从供应链中断风险到合规性风险,再到市场波动风险,本书都提供了相应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策略。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建立弹性供应链”的建议,这在当前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评分

作为一名在快消品行业采购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采购品类管理:使企业盈利最大化的战略方法及实施流程(第3版)》为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我们更侧重于基于品类的“寻源”和“谈判”,追求的是短期的成本节约。但这本书从“盈利最大化”这个更为宏观的目标出发,为品类管理赋予了更深远的战略意义。书中关于“品类策略制定”的部分,详尽地阐述了从市场分析、竞争对手研究到风险评估的完整流程,并提供了多种实用的工具和框架,例如波特五力模型在品类战略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品类战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类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强调“实施流程”。它详细地分解了从品类识别、战略规划、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到绩效评估的每一个环节,并且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这一点对于我这样希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品类绩效管理”的章节,它提供了清晰的衡量指标和改进建议,让我能够持续地优化品类管理的效果。这本书就像一个全面的行动手册,指导我如何系统性地提升采购品类的战略价值。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在一家中型制造企业负责采购的经理,我一直深陷于日常琐碎的订单和供应商谈判中,很少有时间去思考更宏观的采购战略。当我拿到《采购品类管理:使企业盈利最大化的战略方法及实施流程(第3版)》这本书时,我几乎是带着一丝疲惫和一丝期待翻开的。一开始,我被书中清晰的逻辑框架所吸引,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企业盈利的本质出发,层层递进地阐述了品类管理的战略意义。书中关于如何识别和细分采购品类的章节,给了我全新的视角。我一直习惯于将所有原材料、辅料、设备耗材等一概而论,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不同的品类有着截然不同的市场动态、供应商格局和风险点,需要采取差异化的管理策略。特别是关于“战略品类”和“杠杆品类”的区分,让我茅塞顿开。我立刻联想到我们企业内部的几种关键原材料,过去我们只是简单地追求低价,却忽略了这些品类对我们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的深远影响。书中所提供的分析工具,例如SWOT分析在品类战略制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市场研究来理解品类需求,都非常具有实操性。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分析方法应用到我日常的工作中,去重新审视和规划我们企业的采购品类。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之前对采购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交易”层面,即找到合适的供应商,谈下有利的价格。但《采购品类管理:使企业盈利最大化的战略方法及实施流程(第3版)》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采购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让我看到了采购在企业整体价值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书中对于“价值驱动”的强调,让我开始思考,采购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更是为了创造价值。例如,书中关于“总拥有成本(TCO)”的详细讲解,以及如何将之纳入品类战略的考量中,让我认识到,仅仅看表面价格是多么的片面。我们可能因为一个价格极低的供应商,却在后续的运输、维护、报废处理等方面付出巨大的隐性成本。这本书还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如何建立强大的品类团队,以及如何与内部其他部门(如研发、生产、销售)进行有效协同。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跨职能协作模型”的描述,它让我意识到,孤军奋战的采购部门是无法真正实现品类管理价值的。书中提供的各种沟通工具和案例,为我如何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照自己公司的情况,思考如何将书中的理念落地,如何去推动内部的变革。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比较实用,还可以,自己学着做吧,为了京豆

评分

这个产品我非常喜欢

评分

比较实用,还可以,自己学着做吧,为了京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比较实用,还可以,自己学着做吧,为了京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好书,很多行业专家的案头助手:)

评分

好书,很多行业专家的案头助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