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亲历者的角度还原朝鲜战争,不仅有自始至终的宏观记述,也有具体战役的细节描摹。
2. 区别于一般只描述战争的读物,本书从作者参军前一直记录到退役后,全面展现了一场战争对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3. 英军作为参战的“少数派”,其士兵的参战经历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本书对研究朝鲜战争,特别是对了解英军的参战情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英国军队在朝鲜战争(1950~1953)中所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要仰仗义务兵。这些人如同“中彩”一般脱离了平民生活,接受基础的军事训练之后,其中的一部分人——比如作者吉姆·雅各布斯,就志愿前往海外服兵役。当他们到达目的地后才恍然发现自己陷入了战争泥潭,而其酷烈和危险程度并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1951年3月到1952年6月,作者都待在一支由170人组成的独立迫击炮连队中,并参与了著名的临津江之战,在前线冲锋陷阵。他没有被俘虏或是被击毙,但很多战友却没有这样幸运。兵役结束后他回到了英国,但几个月后又志愿重返战场,加入了某高炮连。在此期间,他经历了1953年5月爆发的第三次钩子山之战,再次沐浴在猛烈的战火之中。很有可能只有他是经历过这两场战斗的义务兵。
在这本举重若轻的战争回忆录中,吉姆平静而生动地叙述了他从参军到训练的经历和感受、在运兵船上度过的时光,还有重要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发生的残酷而可怕的战争。
吉姆?雅各布斯1932年生于英国的苏瑟郡,1950年应召入伍,曾两度自愿赴朝作战。
第一章“在亚洲”的又一场战争
第二章 应征入伍
第三章 身临战场
第四章 临津江之战——一个炮兵的视角
第五章 日本幕间曲
第六章 静态战,高温、暴雨和泥泞
第七章 在詹姆斯敦线上的生活
第八章 归心似箭
第九章 履行职责
第十章 再次出征
第十一章 自由不是无代价的
前 言
在遥远的古代,当一个国家的领土遭到外来侵犯的时候,国王会亲自披挂上阵,率领军队驰骋沙场。而到了现代,如果出现了领土争端或者要推翻独裁者,那么做出战争决策的人往往远离战场;政客们围坐在环境舒适的会议桌旁边,做出如何让一些人为他们浴血拼杀的决策——这些人要以鲜血,甚至是生命为代价。
1950 年6 月25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队出其不意地突破了“三八线”这条人为划定的边境线,而在此之前朝鲜方面必然也召开了相关的会议。朝鲜人民军挑起了这场为时三年的战争,而最初这场战争被称为“警察行动”。
在持续了三年的朝鲜战争中,英国军队为了保卫韩国的独立投入了81 000人参战。这是西方国家为了对抗席卷亚洲的共产主义浪潮而爆发的第一场战争,也是唯一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进行的战争。今天,曾经在那片遥远的土地上参战的老兵将朝鲜战争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因为无论政客还是平民都选择性地无视了这场战争。
当时的英国人民刚刚经历了一场为期六年的大战,他们已经厌倦了。而英国的政治家也认为,这场战争会把大批英国军队牵制在东北亚地区,而当时英国真正的威胁是近在眼前的,也就是欧洲的苏联势力。
此后56 000 名英国军人冒着西伯利亚的朔风,顶着烈日和暴雨参加了朝鲜战场激烈的地面战斗。约25 000 名皇家海军和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军人在朝鲜半岛沿海参加战斗,并有一支海军陆战队突击队参加陆上战斗,另外还有少数皇家空军配合美国空军参战。前线参战部队有时候会在散兵坑或者肮脏的战壕里待上几个礼拜,而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再没有出现这样的场面了。参战部队每天都要遭到敌军的炮击,还要面对来自敌军步兵的凶猛攻势。
1950 年,英军在经历了“二战”的大规模动员之后,将军队员额缩减到42 万,总共下辖四个军种。英军中包括职业军人——很多人曾经参加过“二战”;此后又有一批预备役军人被动员重新入伍,一度参加了朝鲜战争;还有一种人被称为“K”志愿兵,也就是说虽然已经退伍,但是仍然志愿在韩国服役的军人,最长服役期为18 个月。另外军中也有履行国民义务兵役的义务兵,他们受过短期的军事训练。而如果没有这些义务兵,英国恐怕就无法介入世界各地的事务。到1953 年为止,英国陆军的总兵力中总共有70% 是义务兵,当时英军的总数增加到了443 000 人。
这本有关朝鲜战争经历的回忆录,就是献给这些战友的。他们中有职业军人、预备役、志愿兵和义务兵,他们为了国王、祖国和政治家尽心尽力;战争结束后老兵们最终归国——当然也有人永远不能回家了。很多战友都长眠在釜山的联合国军公墓里,有些人则死在了战俘营中。另外还有一批人的牺牲仍未得到承认,他们长眠在遥远的异乡,其中超过300 名牺牲士兵的家庭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政府的抚恤。
今天也有人借用当年的说法,称我们在阿富汗投入军队是“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而当年我们在朝鲜参战是否也是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呢?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我们是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参加了这场战争,而战争的结果只需看看今日的大韩民国就可以了。在英国朝鲜战争老兵协会,我们能够看到证明这场战争正义性的充足证据。韩国人民从未忘记所有为了保卫他们免遭共产主义统治的联合国军里的各国军人,尽管在战争中我们彻底摧毁了他们的城市、乡镇和村庄,但他们仍能原谅我们。
有关朝鲜战争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而首次为人们描述战争故事的是那些新闻记者,在战争初期世界各国的报纸上都能够看到有关战局的报道。不过我记得,到1951 年年中的时候,媒体对朝鲜的报道已经不多了。朝鲜战争已不再是关注的焦点,除非有家人在朝鲜参战,否则一般读者都不会太关心朝鲜战争。某些周报会刊出些廉价的头条新闻,来自所谓“本报驻远东记者”,而这些记者一般不是躲在仰光的海滨酒店里,就是在香港的半岛酒店里。还
有些待在东京丸之内酒店里的记者借助近水楼台的优势,更容易搜罗第一手材料,通过美国空军前往汉城(今称首尔)的飞行路线判断是否是有价值的新闻。当然,各个媒体的总部也希望这些记者能搞到爆炸性新闻,而不仅仅是给自己寄来报销的账单。
某些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的团级军官曾经写过有关某部队的战史,以便让那些入伍的新兵了解自己的前辈曾经创造的光辉战绩。其他一些高级军官的回忆录中可能有一个章节写的是他们在30 岁以前作为年轻军官参加朝鲜战争的经历。军事和政治史学家可能主要关注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进程中一些细节的争论,以及战争对南北双方平民的影响。我的不少战友——普通的士兵,也曾经写过一些个人的参战经历。而本人正是这一光荣集体中的一员。然而时至今日,仍没有一本以皇家炮兵团中级别最低的军人——炮兵列兵——为视角,全面展现英军在朝鲜参加的主要战斗的书。
我们这些应征入伍的青年当时根本不会考虑什么军事问题,至于政治问题则想得更少了。这些不谙世事的青年在参军之后,大大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他们是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家乡,看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也让这些小伙子重返家乡的时候不再安于现状。他们曾经应征入伍,也曾经浴血奋战,最终荣归故里,而他们认为自己从此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本回忆录就是如此,我本人18 岁的时候参军,经过25 周紧张的军事训练后走上了战场。我的作品并不是一本有关朝鲜战争的战史,而仅仅介绍了我所经历的那一小部分的战斗——只是一个经历了战火的年轻人的故事。有些内容比较轻松,而有的则比较沉重,但书中所记录的都是我的真实经历。我试图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唤起同龄人已经遗忘的记忆——而有时许多老兵已经厌倦了这些记忆——当然,其中也掺杂了血腥可怖的战争带来的荒谬、恐惧和惊骇的情绪。据说朝鲜战争应该是最后一场在战壕和地堡之间展开、偶尔还会爆发近距离肉搏战的战争,这种场面曾经在“一战”期间的比利时和法国出现过。
我可以向读者保证,书中并没有吹嘘本人的英雄式壮举。不少朋友和战友在看过书稿之后,发现我在书中未曾提到他们所在部队在朝鲜战争中的闪光点。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真挚的歉意。而且我也承认,本人的文笔并不精妙。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只是想向大家介绍在20 世纪中叶英国军队在朝鲜参加的两场主要战斗。
回顾往昔,特别是在多年之后,再回首当年的出生入死,最初并不容易。不过接下来令人惊讶的是,记忆深处的很多细节慢慢地在脑海中浮现。看来这些回忆并没有被真正遗忘,而只是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吉姆·雅各布斯
费勒姆,2013 年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朝鲜战争的画面,但都来自电影、纪录片或是教科书上的标准叙事。我一直觉得,历史的温度往往隐藏在最平凡的个体生命里。《一个英国炮兵眼中的朝鲜战争》这个书名,就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小窗,透过这扇窗,我希望能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朝鲜战争。这位英国炮兵的身份,让我感到新奇。他的视角,是冷峻的观察者,还是充满情感的参与者?他是否会带着英国特有的幽默感,或是沉重的宿命感来审视这场战争?我尤其好奇,在那个东西方意识形态激烈碰撞的背景下,一个来自自由世界的士兵,会如何理解和评价他所看到的,他所经历的一切?这本书是否会充斥着宏大的战略分析,还是更专注于士兵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恐惧、希望、以及在异国土地上建立的短暂联系?我期待着作者能够捕捉到那些细腻的情感,那些在炮火间隙流露出的真实人性,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故事。
评分《一个英国炮兵眼中的朝鲜战争》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就像一份来自过去的密信,充满了神秘感和未知的吸引力。我一直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以及那些影响深远但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感到着迷。这本书的视角,选择了一个在很多人印象中相对“边缘”的参与者——一位英国炮兵,这本身就极具潜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观察角度,去审视那场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的朝鲜战争。这位炮兵会如何描述他所处的战场环境?是严酷的寒冬,还是泥泞的雨季?他对朝鲜人民的印象又是什么?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英国军队在朝鲜战场的具体任务和贡献,以及他们与其他盟军国家之间的互动?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军事战术的分析,更是作者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保持人性,如何与战友建立深厚的情谊,以及他对战争的道德困境和人生选择的思考。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那个国家,以及那个士兵所独有的经历和情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一个英国炮兵眼中的朝鲜战争》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不一样的东西了!”我们对朝鲜战争的认知,大多来自于宏大叙事和主要参战国的视角,而一个来自英国炮兵的亲身经历,无疑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更具微观视角和个体温度的解读。我非常好奇,这位英国士兵,是如何看待这场遥远战争的?他是否带着英国人特有的审慎和观察力,去记录他所看到的一切?这本书是否会包含大量关于炮兵作战的具体细节,例如火炮的型号、射击的计算、以及炮弹击中目标的瞬间?我更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战争是如何影响一个年轻人的内心世界。他的恐惧、他的困惑、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他在异国他乡所建立的友谊,这些都是构成真实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本书能否让我深入地理解,战争的残酷性不仅仅体现在宏大的战役中,更渗透在每一个士兵的日常生活中,在每一次炮火的轰鸣声里,以及在每一次对家人的思念中,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这本《一个英国炮兵眼中的朝鲜战争》的书名,瞬间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历史真实性的探求欲。我们通常接触到的朝鲜战争叙事,往往集中在主要参战国,而来自英国视角的故事,无疑是一块未被充分发掘的宝藏。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英国炮兵在朝鲜战场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他们是战线上的关键力量吗?他们的战术和装备与美军或其他盟友有何差异?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那些鲜为人知的战役细节,那些在宏大叙事中被忽略的局部冲突?我更关注的是,作者作为一个普通士兵,他如何在战火纷飞的朝鲜土地上,建立起自己对这场战争的认知和理解。他是否会反思战争的意义,他对敌人的看法,以及他对这场远征的感受?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场,感受炮火的轰鸣,聆听士兵的呼喊,甚至体会他们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这本书能否超越简单的军事记录,触及到战争对个体灵魂的深刻塑造,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一个英国炮兵眼中的朝鲜战争》,光是这个名字就让我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军事史,尤其是那些鲜为人知的视角,有着浓厚的兴趣。想象一下,一个来自遥远英伦的年轻人,身处那个动荡的年代,亲历那场刻骨铭心的战争,他的视角一定与那些主流叙事截然不同。这本书是否能带我深入其中,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他真挚的笔触,描绘出战火纷飞中的人间百态,不仅仅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更是战壕里的兄弟情谊,是异国他乡的孤独与思念,是普通士兵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这本书能否让我窥见英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具体行动?他们是如何与盟友协同作战的?他们的装备和战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展现战争对一个普通士兵心灵的深刻烙印?它会是严肃的历史分析,还是充满个人情感的战争回忆录?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那些构成宏大历史画卷的细小却重要的笔触。
评分书不错,活动时300减*买的,价格还算可以,书买的太多了,不知道哪一年才看的完啊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朝鲜战争,很不错。
评分印刷非常棒的书
评分书很好,品相不错,快递服务也很优秀,这是一本好书,谢谢京东了
评分看完之后,觉得当年的志愿军太艰难了。
评分非常精彩
评分内容精彩,配送迅速
评分送货上门,速度很快,方便实用
评分鞭辟入里,生动精彩,发人之未发,说人之想说,收获多多,满意@。确实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