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奇迹

东盟奇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加坡] 马凯硕,孙合记 著
图书标签:
  • 东盟
  • 东南亚
  • 经济发展
  • 区域合作
  • 投资
  • 贸易
  • 政治
  • 文化
  • 中国关系
  • 新兴市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52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048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20
字数:23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东盟奇迹》作者马凯硕为资深外交家,在世界上享有知名度,被称为史上强悍的亚洲崛起代言人。
  2017年为东盟成立50周年,《东盟奇迹》即为献礼之作。
  本书语言通俗,读来引人入胜。

内容简介

  诞生于1967年的东南亚国家联盟,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奇迹,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聚在一起,共商和平与发展。东盟发展至今,已成功维持了东南亚地区50年的和平与安全,在促进世界和平、增加地区稳定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东盟奇迹》作者从大历史的视角,全面回顾了东盟的创设和发展历史,并就东盟所面临的当前挑战和机遇展开分析,对相关各方国际力量也予以精辟陈述,并穿插他所亲身经历的外交谈判往事,兼有学术性和可读性。这本书既是向东盟成立50周年的献礼,也为读者重新认识东盟的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著名国际问题学者,亚洲问题研究专家,著有多部影响广泛的作品,如《走出纯真年代》《亚洲人会思考吗?》《新亚洲半球》等,在中国读者中有一定影响力。
  孙合记(Jeffery Sng),作家,曾担任新加坡驻曼谷外交官。

精彩书评

  东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而这本书则将此阐述得非常好。
  ——劳伦斯·萨默斯,美国前财政部长
  
  这本书对于全球的政策决策者来说是必读之物。
  ——帕斯卡尔·拉米,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

目录

致谢/ 1
序/ 5
前言/ 9
一 四次浪潮/ 2
印度浪潮/ 6
中国浪潮/ 13
穆斯林浪潮/ 18
西方浪潮/ 24
二 和平生态/ 40
因素一:对共产主义的恐惧/ 45
因素二:政治强人的作用/ 53
因素三:地缘政治上的运气/ 60
因素四: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 63
因素五:以东盟为基础的地区网络/ 69
三 大国共舞/ 72
东盟与美国/ 80
东盟与中国/ 97
东盟与欧盟/ 115
东盟与印度/ 125
东盟与日本/ 132
四 各国前景/ 144
文莱/ 147
柬埔寨/ 150
印度尼西亚/ 153
老挝/ 157
马来西亚/ 160
缅甸/ 166
菲律宾/ 171
新加坡/ 176
泰国/ 181
越南/ 185
五 未来态势/ 190
优势/ 193
劣势/ 199
威胁/ 206
机遇/ 213
结论/ 223
六 诺贝尔奖/ 226
三个大胆的建议/ 244
参考文献/ 259




精彩书摘

四次浪潮
为什么东南亚是我们地球上最具文化多样性的地区?
答案很简单,可能是因为东南亚是唯一一个受到四种不同文化浪潮影响的地区。东南亚一直与这四种伟大的普世文化和文明密切相关,并深涉其中。这四种文化(文明)分别是: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也许将这些文明的影响视为“浪潮”还有些保守。鉴于它们的长期影响,应将其称为“海啸”。然而,除了西方文明,其他外来文明与东南亚的“相遇”大多是和平的,所以我们用“浪潮”这个词可能更合适。重要的是在这里应该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一如杨荣文所言,“东盟只是东南亚在历史意义上的延续”。
我们在本章起始还应该强调的一点是,“浪潮”一词是一种比喻说法。这四种不同文明的到来及其对东南亚的影响太过迥异。然而,使东南亚真正独特的正是它对不同文明的吸纳度。“四次浪潮”的表述是为了突出东南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东南亚成为历史研究的天然的人类实验室。本章的目的就是探究该地区在历史上如此迷人的原因。
然而,在一开始,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这四次文明到来之前东南亚有哪些历史?20世纪初,历史学家通常会回答“不是很多”。1941年,印度民族主义历史学家马宗达宣称:“印度殖民者将他们的整个文化和文明移植到了一个尚未摆脱原始野蛮状态的地区。”法国学者乔治·克代斯在同一时期做出过相似的判断。
但是相对近期的历史学家完全颠覆了马宗达和克代斯的论断。另外,新的研究也表明,在亚洲长距离的海运贸易中,东南亚国家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印度教和梵语语言在东南亚开始流行的约500年前,东南亚船只就已经在印度洋上进行贸易活动了。
近年来,历史学家们突出强调了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共性,通过这些共性可以解释外来的宗教、宫廷礼乐等大的思想潮流对该地区的影响。著名的历史学家安东尼·里德这么认为:东南亚地区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语言、文化和宗教,以及该地区对外来水运贸易的历史开放性,乍一看很难让人对这一地区一语概括。然而,如果我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宫廷政治和宗教的那些“伟大传统”,而是东南亚普通人民的民间信仰和社会实践,那么东南亚的共性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了。东南亚的深层文化多样性反映在其语言网图上: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具语言多样性的地区之一。然而,数百种东南亚语言和方言可以归入若干语系,每种语系又包括由同根语种构成的诸多语族。东南亚的语言分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大多数语种,以及夏威夷和新西兰使用的波利尼西亚语族的几种语种)、南亚语系(包括高棉语和越南语)和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泰语和老挝语,以及藏缅语族的缅语)。地理和文化上的一致性强化了该地区的基本分区:东南亚大陆上的主要语言是南亚语系以及汉藏语系中的泰语和缅语,诸群岛则以南岛语系为主。受到四种文化浪潮的影响,比如通过借鉴梵语和其他印度语言、阿拉伯语、汉语、葡萄牙语、荷兰语、英语等,东南亚地区的语言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和调整。
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统治海岸和海洋的人都属于南岛语系,其文化以水为本。他们是第一批在东亚、印度洋甚至太平洋开拓海上贸易、探险以及定居的。他们的开拓史要远胜于传说中的地中海盆地的腓尼基人。南岛语系的航海员技术娴熟,从非洲海岸的马达加斯加到位于太平洋深海地区的新西兰和夏威夷,他们对于公海中的危险无所畏惧。
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一群生活在马六甲海峡和爪哇海岸的南岛语系的人充分发挥了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即被中国游人称为季风结束的地方。早期的印度尼西亚人就得益于这一大范围海上商业的战略地位。位于东北和西南季风交汇处的马六甲海峡是人员、思想和贸易货物流通的十字路口。得益于南海和印度洋的盛行风类型,从中国出发向西南行驶以及从印度或波斯出发向东南行驶的船只得以在马六甲海峡和马来半岛交汇,并在那里进行货物交易。当风向逆转时,它们就开始返航。由于其占据马六甲海峡这一战略要塞,早期马来—印尼航海人员在中国贸易和印度洋贸易中占据统治地位。印度尼西亚人“在公元前500年与印度交易,在公元前400年与中国交易,在公元纪年开始之际,他们在中印之间运送商品”。公元3世纪,那时50多米长、能够乘载600—700人和600吨货物的大型多桅船让当时的一位中国观察家印象深刻。.
随着中国和印度重回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阵营,东南亚与中印之间被几个世纪的西方殖民统治阻断了的密切联系自然会得以恢复。这就是现代东南亚应该更多地了解该地区与欧洲、南亚、中东和东亚深刻历史联系的另一个原因。即使我们试图去理解这些文化浪潮对东南亚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应牢记,东南亚人不只是外来影响的被动接受者。相反,他们也在探索外部世界,利用外来的思想为自己服务。这可能解释了1927年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访问东南亚时所作的比较隐晦的评论。他说,他看到印度在东南亚的影响无处不在,但是东南亚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印度文化已经被他们消化吸收并融入本土文化中了。
《东盟奇迹》 简介 《东盟奇迹》并非一本仅仅罗列数字、分析宏观经济数据的枯燥报告,更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区域发展概览。它是一部深入肌理、触及灵魂的史诗,它揭示了东南亚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间,如何从一个充满挑战、发展滞后的区域,蜕变成全球经济格局中不可忽视的璀璨新星。本书以史诗般的叙事,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鲜活的案例分析以及细致入微的社会观察,立体地勾勒出这一“奇迹”的形成过程,并对其内在逻辑、关键驱动因素以及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本书并非基于预设的某个理论框架,而是以一种“发现式”的写作手法,跟随历史的脉络,与那些塑造了东南亚命运的关键人物和事件进行对话。它跨越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力求呈现一个全面、真实、富有层次感的区域画卷。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一次跨越地理与时间的思想旅程,带领读者亲身感受东南亚人民的奋斗、智慧与坚韧。 核心内容与深度解析 《东盟奇迹》并非简单地将东盟十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列,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这些增长背后错综复杂的力量。本书的叙事并非线性,而是通过精巧的结构,将不同时期的关键节点、典型案例以及代表性人物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连贯而引人入胜的故事。 历史的底色与变革的序章: 在探讨“奇迹”之前,本书花费了大量篇幅,勾勒出东南亚在20世纪中叶的时代背景。那些饱受殖民主义创伤、经历了独立初期的动荡与贫困的画面,为理解后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纵深。本书不会回避区域内部长期存在的民族、宗教、政治体制的复杂性,而是将其视为理解后续发展轨迹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读者将看到,正是这些看似错综的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独特的区域合作模式和发展路径。 经济奇迹的驱动引擎——不止于开放: 许多关于经济发展的论述,常常将焦点集中在贸易自由化和吸引外资。然而,《东盟奇迹》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精细的剖析。本书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关键驱动因素: “后发优势”的精准运用: 东南亚国家如何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同时,规避其潜在的陷阱?本书通过对不同国家在技术引进、产业升级、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具体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后发优势”并非天然存在,而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政策和战略来加以激活。例如,本书会详细分析新加坡如何从一个港口城市迅速崛起为全球金融和科技中心,以及越南如何在改革开放后,通过吸引全球产业链转移,实现惊人的经济增长。 区域一体化的深层逻辑: 东盟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典范,其内部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是本书重点关注的。本书不只是简单介绍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等协议,而是深入探究这些协议如何真正地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读者将看到,东盟各国在互信、包容和务实的基础上,如何逐步克服了主权、利益等方面的分歧,构建起一个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经济网络。特别是在应对外部经济冲击时,东盟内部的协调与合作所展现出的韧性,是本书希望重点呈现的内容。 人力资本的巨大潜能释放: 许多对东南亚的分析,常常忽略了其庞大而年轻的人口结构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东盟奇迹》则将目光聚焦于东南亚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教育的重视。本书通过对一些成功的教育改革案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介绍,以及对新兴中产阶级消费潜力的描绘,展现了人力资本如何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同时,本书也不会回避区域内依然存在的贫富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并探讨这些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投资: 从港口、机场到信息通信网络,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石。《东盟奇迹》将详细分析东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战略性投资,以及这些投资如何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降低了贸易成本,并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投资。本书会穿插一些具体项目的故事,例如马六甲海峡周边港口的升级,以及泛亚铁路网的建设,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基础设施投资的巨大效应。 超越经济的社会文化转型: “奇迹”的含义远不止于经济增长数字的攀升。《东盟奇迹》还深刻地描绘了东南亚社会文化层面的深刻转型。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东南亚是世界上文化最为多元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宗教、语言和民族传统。本书将展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这些多元文化并非被同质化,而是以一种充满活力的姿态相互融合、碰撞,并催生出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生活方式。从街头巷尾的美食,到现代艺术的设计,再到流行音乐的创作,本书将挖掘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故事,展现东南亚人民在保留自身独特性的同时,如何拥抱世界。 中产阶级的崛起与社会变迁: 经济的繁荣催生了一个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他们不仅是消费的主力军,更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东盟奇迹》将深入探讨中产阶级的崛起对社会结构、消费模式、政治诉求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读者将看到,他们对教育、健康、环境保护、公平正义等问题的关注,正在重塑着东南亚的社会图景。 挑战与韧性并存: 任何“奇迹”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东盟奇迹》同样不会回避东南亚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的博弈、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某些地区依然存在的治理难题。本书将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呈现这些挑战,并重点分析东南亚国家如何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在应对危机、调整政策、寻求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方面所做的努力。 人物的温度与时代的脉搏: 《东盟奇迹》之所以引人入胜,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并非冰冷的宏观叙事,而是充满了人物的温度。本书将通过对一些关键人物的访谈、传记片段的穿插,来展现“奇迹”背后的故事。这些人可能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一位致力于教育改革的学者,一位推动区域合作的外交官,或者是一位在城市化进程中努力奋斗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奋斗,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 独特的叙事风格与阅读体验 《东盟奇迹》采用了一种非线性、多视角的叙事手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故事化的呈现: 本书将大量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将枯燥的数据和复杂的分析融入到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之中。读者将跟随故事的起伏,感受历史的变迁,体悟发展的逻辑。 跨学科的融合: 本书并非局限于某个单一学科的视角,而是融合了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力求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来理解东南亚的“奇迹”。 视觉化的想象: 尽管是一本文字作品,但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生动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唤起读者的视觉想象。读者仿佛可以亲身置身于东南亚繁忙的港口,感受街头巷尾的热闹,体味咖啡馆里的闲谈,甚至感受到热带雨林的潮湿空气。 思想的启发: 最终,《东盟奇迹》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于发展、合作、文化以及人类自身潜能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东南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启示录。 《东盟奇迹》是一部厚重而富有洞察力的作品,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之旅,去发现一个充满活力、韧性和无限潜能的东南亚。它将告诉你,所谓“奇迹”,并非偶然,而是无数个体奋斗、集体智慧与历史机遇交织而成的必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分析非常有深度,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事实,而是能够触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政治议题。作者对于东盟内部的政治体制、治理模式以及区域合作机制的探讨,让我对这个地区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民主化进程、社会公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的讨论很感兴趣,这让我思考,经济的“奇迹”是否能够真正惠及到所有民众,以及它在长远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东盟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比如气候变化、贫困问题、以及地区安全等方面的策略和经验。我希望作者能够呈现一个全面且客观的视角,既看到东盟的成就,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难。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理解东盟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政治分析融入到叙事之中,并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国际关系和区域治理的宝贵见解。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仿佛在讲述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画面感,让我能够清晰地想象出东盟各国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的部分,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多元且充满活力的地区。作者似乎不仅仅关注经济层面,还将文化、历史、社会变迁等多个维度融为一体,展现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元素是如何影响和塑造了东盟的“奇迹”的,比如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以及民族性格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东盟人民的独特魅力,他们的热情好客,他们的坚韧不拔,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开始思考,一个地区的发展,除了经济指标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够保留和发扬自身的文化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文化自信与国家发展的思考?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描绘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并期待它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对这个地区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评分

阅读这本书让我产生了很多关于未来发展的思考。作者在结尾部分似乎对东盟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一些展望,这让我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希望这些展望是基于扎实的分析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而不是空泛的预测。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技术创新、产业转型以及绿色发展等议题的讨论,这让我思考东盟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个更加清晰的东盟发展蓝图,以及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努力。这本书是否能启发我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发展路径的思考?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肯定成就的同时,也保持审慎的态度,并为东盟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希望它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感,让我在阅读结束时,不仅仅是满足于知识的获取,更能获得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行动的动力。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细致的图表和数据所吸引。虽然我不是经济学专业人士,但作者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了复杂的经济指标,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东盟经济的增长轨迹。从最初的贸易自由化到后来的产业升级,每一个阶段都仿佛有清晰的脉络可循。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部分很感兴趣,了解不同国家如何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下,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导致东盟经济“奇迹”的各种因素,比如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对外资的吸引力等等。这些分析让我开始思考,这些因素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是否也能复制,或者说,东盟的经验究竟有多大的普适性。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探讨这些“奇迹”背后的深层原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能够挖掘出更具洞察力的观点。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一些案例研究,通过具体的国家或地区的故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让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和可信。读到这里,我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关于东盟经济发展的模型,并期待这本书能够不断地为我的模型添砖加瓦,或者甚至推翻我原有的模型,带来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配色大胆而和谐,仿佛预示着一场精彩的阅读旅程即将展开。书名“东盟奇迹”四个字,带着一种神秘感和强烈的地域色彩,立刻勾起了我探索东南亚这片神奇土地的好奇心。我一直对这个地区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国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开东盟崛起的面纱,让我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驱动因素以及它对全球格局的影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无数个画面:繁华的都市夜景,古老的寺庙遗迹,充满活力的市场,以及那些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杰出人物。这本书能否触及这些我所想象的景象?它是否能让我感受到东盟人民的热情与韧性?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述,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故事性的作品,能够让我沉浸其中,如同亲身经历一般。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选择切入点来讲述这个宏大的主题的,是侧重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还是着眼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力量?亦或是聚焦于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打破我原有的认知框架,带来全新的启发。

评分

物流快快的还行

评分

物流快快的还行

评分

物流快快的还行

评分

还可以吧,可以作为书籍阅读一下。

评分

物流快快的还行

评分

物流快快的还行

评分

物流快快的还行

评分

物流快快的还行

评分

物流快快的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