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美文:闆橋雜記·續闆橋雜記

明清美文:闆橋雜記·續闆橋雜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餘懷,珠泉居士 著,譚鳳嬛 繪
圖書標籤:
  • 明清文學
  • 美文
  • 闆橋
  • 鄭燮
  • 雜記
  • 文學
  • 古典文學
  • 散文
  • 中國古典文學
  • 文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09586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8041
包裝:軟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50
字數:94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明清美文叢書收錄《青泥蓮花記》《憶語三種》《闆橋雜記·續闆橋雜記》《浮生六記》幾種,都是以女性為主角:有追憶伉儷情篤,有悼亡愛侶音容,有記敘名妓風采,還有將古今奇女子的事跡匯於一編。在這些或長篇或短劄,或明快或深情的文字中,各種女性的形象熠熠生輝,今天讀來仍觸動人心。本叢書選取優質的版本,加以簡潔的注釋,捲首還有來自學者、作傢的導讀與感悟,並有人物畫傢譚鳳嬛女士為叢書繪製精美的工筆彩圖,使書中的人物與場景更加生動直觀地呈現齣來。

  《闆橋雜記》著成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全書三捲,記述明朝末年南京秦淮妓院及諸名妓軼事,但非簡單的香艷冶遊之作,其中寄托瞭作者沉痛的亡國之恨,即“一代之興衰、韆鞦之感慨所係”。書中語言縴麗清雅,情緻沉鬱悱惻,後世仿作雖多,均不及也。《續闆橋雜記》為餘懷《闆橋雜記》續書,亦分三捲,記秦淮歌樓妓館及名妓軼事遺聞,筆風力摹原作,亦有可觀之處,但故國之思則遠遜前記。


目錄

目錄

懺悔心隨雲雨飛

——讀《闆橋雜記》劄記張宗子〇〇一

闆橋雜記餘懷〇〇一

序〇〇三

上捲雅遊〇〇七

中捲麗品〇一八

珠市名姬附見〇四五

下捲軼事〇四九

附錄一〇六四

附錄二〇六六

跋〇六八

續闆橋雜記珠泉居士〇七一

序黎鬆門〇七三

敘(一)青閣居士〇七五

敘(二)研香〇七九

弁言默堂主人〇八三

緣起〇八五

捲上雅遊〇八七

捲中麗品〇九三

捲下軼事一一二

識語玉生一二五


精彩書摘

  《闆橋雜記》選段:

  葛嫩

  葛嫩,字蕊芳。餘與桐城孫剋鹹(孫臨(1611—1646),字剋鹹,一字武公。安徽桐城人)交最善。剋鹹名臨,負文武纔略,倚馬(形容文思敏捷。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溫北徵,令袁宏倚馬前作露布文,袁宏“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韆言立就,能開五石弓,善左右射,短小精悍,自號“飛將軍”。欲投筆磨盾,封狼居胥(形容建立軍功。據《漢書·霍去病傳》,漢元狩四年(前119)大將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上積土以行封山儀式),又彆字曰“武公”。然好狹邪遊,縱酒高歌,其天性也。先昵珠市妓王月,月為勢傢奪去,抑鬱不自聊,與餘閑坐李十娘傢。十娘盛稱葛嫩纔藝無雙,即往訪之。闌入(擅入)臥室,值嫩梳頭,長發委地,雙腕如藕,麵色微黃,眉如遠山,瞳人點漆(形容眼珠烏黑明亮。瞳人:瞳仁)。教請坐,剋鹹曰:“此溫柔鄉(喻美色迷人之境。漢伶玄《趙飛燕外傳》:“是夜進閤德,帝大悅,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為溫柔鄉。”)也,吾老是鄉矣!”是夕定情,一月不齣,後竟納之閑房。甲申之變(指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兵攻戰北京,推翻明朝),移傢雲間(鬆江(今上海鬆江區)之古稱)。間道(僻道,小路)入閩,授監中丞楊文驄(字龍友,貴陽人。曾任江寜知縣、唐王兵部右侍郎等。順治三年(1646)七月,奉命援守衢州,兵敗退至浦城,被俘不屈而死)軍事。兵敗被執,並縛嫩。主將欲犯之,嫩大罵,嚼舌碎,含血噴其麵,將手刃之。剋鹹見嫩抗節死,乃大笑曰:“孫三今日登仙矣!”亦被殺,中丞父子三人同日殉難。

  王月

  王月,字微波。母胞生三女:長即月,次節,次滿,並有殊色。月尤慧妍,善自修飾,頎身玉立,皓齒明眸,異常妖冶,名動公卿。桐城孫武公(孫臨[1611—1646],字剋鹹,一字武公。安徽桐城人)昵之,擁至棲霞山下雪洞中,經月不齣。己卯歲牛女渡河之夕(崇禎十二年[1639]。牛女渡河之夕:即七夕),集諸姬於方密之(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號曼公。安徽桐城人。明末著名四公子之一。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甲申之變流寓嶺南,後避難為僧,法名弘智。)僑居水閣,四方賢豪,車騎盈閭巷。梨園子弟,三班駢演,閣外環列舟航如堵牆。品藻花案,設立層颱,以坐狀元。二十馀人中,考微波第一,登颱奏樂,進金屈卮。南麯諸姬皆色沮,漸逸去。天明始罷酒。次日,各賦詩紀其事。餘詩所雲“月中仙子花中王,第一姮娥第一香”者是也。微波綉之於帨巾不去手。武公益婉孌,欲置為側室。會有貴陽蔡香君名如蘅,強有力,以三韆金啖其父,奪以歸。武公悒悒,遂娶葛嫩也。香君後為安廬兵備道,攜月赴任,寵專房。崇禎十五年五月,大盜張獻忠破廬州府,知府鄭履祥死節,香君被擒。搜其傢,得月,留營中,寵壓一寨。偶以事忤獻忠,斷其頭,蒸置於盤,以享群賊。嗟乎!等死也,月不及嫩矣。悲夫!

  《續闆橋雜記》選段:

  二湯

  秦淮名姝,首推二湯。二湯者,本郡人,以九、十行稱,孿生姊妹也。態度則楊柳晚風,容華若芙蕖(荷花的彆名)曉日。並翠眉而玉頰,各盧(黑色)瞳而頳(紅色)唇。乍見者如一對璧人,無分伯仲。注目凝睇,覺九姬靨輔(頰邊微窩,俗稱酒窩。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微圓,左手背有黑痣一小點,可識彆也。早墮風塵,從良未遂。闔戶數十指,惟賴二姬作生涯。雖車馬盈門,不乏貴遊投贈,而纏頭到手輒盡。居新橋之牛市,臨流數椽,湫隘已甚。餘曾於辛醜夏初邂逅一晤,今鞦往訪,適為勢傢招去侑觴(勸酒,佐助飲興),不復謀麵。聞之桐城孫楚儂雲,二姬窮愁日甚,雖年纔二紀,而消瘦容光,較初破瓜時,已十減六七矣。然三分豐韻,尚堪領袖秦淮也。嗟乎!人美如玉,命薄於雲,如二姬者,殆以奇姿遭造

  物之妒歟!楚儂又語餘雲,桐邑楊米人(字、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清高宗乾隆中前後在世。安徽桐城人。工作麯,嘗譜秦淮名妓湯氏二姝事,為《雙珠記》傳奇)曾為二姬作《雙珠記》傳奇,情文並茂,惜尚秘之枕函,餘未得而讀之。

  ……


前言/序言

  前言

  懺悔心隨雲雨飛(節選)

  ——讀《闆橋雜記》劄記

  張宗子

  董說的《西遊補》中,冒充虞姬的孫悟空,混入一群青史上大名鼎鼎的後宮美女的小圈子聚會,耐性強忍,聽她們沒完沒瞭地拿床笫間的事互相調笑取樂,偏偏酒酣之際還要對詩。輪到猴子,被逼無奈,生生憋齣一句:懺悔心隨雲雨飛。惹來女纔子們的一陣哄笑。

  這句本來不通的詩其實意思頗深,關鍵的是其中的兩個詞,“懺悔”和“雲雨”。照理說,懺悔應是針對雲雨而言,可惜此處孫猴子雖然頂瞭虞美人的“善詩”之名,西天路上也曾無數次用“通俗歌行體”自述生平,歸根結底還是個江湖粗人,更何況,超級童男子的齊天大聖從未有過桑間濮上的體驗,懺悔又從哪裏說起?結果就莫名其妙地誕生瞭上麵的“名句”。

  猴子的鬍扯到這裏變得富有深意,原因無他,是因為餘懷的《闆橋雜記》。

  一

  《闆橋雜記》三百年來久負盛名。在有關明季復社名士和秦淮名妓之浪漫傳奇的浩如煙海的詩文集中,《闆橋雜記》蔚為風行,也為方傢稱道。年輕時翻閱過一遍,印象不深,覺得還是三袁、李贄等更有意思。劉斯奮的《白門柳》初齣,正趕上迷曆史小說,讀過之後很喜歡,其中寫冒襄和董小宛的部分,頗為細膩傳神。此後苦等《白門柳》後兩部問世,一等就是二十年。等到在紐約圖書館的書架上發現厚厚的兩本續集,始而驚喜,繼而漠然,搬迴傢去,卻再也提不起精神讀下去瞭。

  迴過頭來,想曆史上的這些雜事,還是直接讀當時的原始資料有味道。後世的學人,不乏爬羅剔抉之功,可是每人的品味不同,見解更是相差萬裏,再精闢的議論,也代替不瞭曆史的真實。

  《闆橋雜記》分“雅遊”、“麗品”和“佚事”三捲。“雅遊”以由遠及近的推鏡頭的手法,從“欲界仙都”的金陵講起,一直深入到南麯名姬、上廳行首雲集的舊院和珠市,寫到妓傢的屋宇布置、迎客禮俗、賓主稱謂,佳麗們的歌舞訓練、衣裳裝束,以及秦淮燈船之盛和裙屐少年的紛紜笑謔。這一部分是研究民俗的好資料,餘懷寫得精細而饒有趣味。如“舊院”條寫上等妓院:

  舊院人稱麯中……妓傢鱗次,比屋而居。屋宇精潔,花木蕭疏,迥非塵境。到門則銅環半啓,珠箔低垂;升階則猧兒吠客,鸚哥喚茶;登堂則假母肅迎,分賓抗禮;進軒則丫鬟畢妝,捧艷而齣;坐久則水陸備至,絲肉競陳;定情則目眺心挑,綢繆宛轉。紈袴少年,綉腸纔子,無不魂迷色陣,氣盡雌風矣。妓傢,僕婢稱之曰“娘”,外人呼之曰“小娘”,假母傳聲曰“娘兒”。有客,稱客曰“姐夫”,客稱假母曰“外婆”。

  “麗品”記下瞭二十馀位名姝的趣聞軼事,是《雜記》的精華,單說描寫人物的技巧和風緻,猶有《世說新語》的遺韻。這裏隻抄一則短小的,如“劉元”:

  劉元,齒亦不少,而佻達輕盈,目睛閃閃,注射四筵。曾有一過江名士與之同寢,元轉麵嚮裏帷,不與之接。拍其肩曰:“汝不知我為名士耶?”元轉麵曰:“名士是何物?值幾文錢耶?”相傳以為笑。

  “佚事”捲寫狎客和同人的雅集,可看作“麗品”捲的補充。“張卯”、“張魁”、“萊陽薑如須”,或幽默,或沉鬱,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字。

  二

  餘懷的“麗品”,寫李大娘、李十娘,寫卞賽、葛嫩、董小宛,皆十分用力,顧眉尤其受到重視,在書中獨占兩則。較早的人物,如徐翩翩、馬湘蘭等,餘懷未及得見,故而不論。我沒弄明白的一點是,餘懷為何漏瞭名氣最大的陳圓圓和柳如是?是其中有需要諱飾之處,抑或彆的隱衷?

  按照當時有幸親近芳澤的圈內人的說法,晚明的藝妓,無論姿容體態,還是性情纔藝,陳圓圓當數第一。冒闢疆在《影梅庵憶語》中迴憶他初見陳圓圓時的印象:“其人淡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鸞之在煙霧。”不僅如此,陳圓圓的歌藝同樣人間少有:“是日演弋腔《紅梅》,以燕俗之劇,咿呀啁哳之調,乃齣自陳姬身口,如雲齣岫,如珠在盤,令人欲仙欲死。”

  《影梅庵憶語》本為悼念董小宛而作,情深意切而兼文辭華美,被認為是悼亡文學的傑作。但即使沉浸在與董小宛八年繾綣生活的痛苦迴憶之中,這位多情公子依然忘不瞭“陳姬”淡黃衣衫的輕柔身影,而且隱約流露齣對數十年前那段未能成就的好姻緣的惆悵。

  陳維崧在《婦人集》中說得更明確:“姑蘇女子圓圓,色藝擅一時,如皋冒先生常言:‘婦人以姿緻為主,色次之,碌碌雙鬟,難其選也。薰心紈質,淡秀天然,生平所覯,則獨有圓圓耳。’”

  唯其如此,陳圓圓在明末清初的曆史上,掀起瞭比她任何一位姊妹都更加驚人的滔天狂瀾——至少在文人筆下如此。你看,被外戚田氏仗勢強奪的陳圓圓,沒來得及入宮獻給崇禎帝享用,就在田府迷倒瞭當時最有前途的“青年將領”吳三桂。可憐三桂好夢沒做幾天,“農民革命傢”李自成殺進瞭北京。陳圓圓艷名遠播,即使是革命傢也懂得往溫柔鄉裏跑。圓圓被闖王搜齣,攜歸“紅色司令部”,成瞭他的革命禁臠。

  李老前輩橫刀奪愛,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顔”,降瞭清兵,滿清的鐵騎長驅直入,剿滅瞭李、張不說,順手把殘明也收拾瞭。清朝定鼎北京,吳三桂鎮守雲南,陳圓圓跟隨前去,年久失寵,離開平西王府,削發為尼。吳三桂反清失敗,身死長沙,陳圓圓自沉於五華山華國寺的蓮花池。

  假如曆史上真有紅顔禍水這迴事,陳圓圓就是最好的例子:硃由檢連點腥味都沒聞到,隻因有納之為寵的可能,就落個身掛歪脖樹的下場;李自成百萬大軍,本來有做明太祖第二的希望,結果到死還是個流寇;吳三桂被滅族,而且永久戴上瞭漢奸的帽子。想想看,從妲己、褒姒到張麗華、楊玉環,誰有她“禍害”的人多!

  曾經想和卞玉京唱一麯啼笑姻緣的大詩人吳偉業,無論為人還是政治大節,在同輩中都算是乾淨老實的。吳偉業的《圓圓麯》,氣韻風度直追白居易,在清詩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一例。像“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顔”,像“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傢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這樣的句子,很難想象齣自清初人之手。陳圓圓的女性魅力,陳圓圓的離奇遭際,竟能刺激一個詩人作如此發揮,不僅超越瞭他的個人纔能,甚至超越瞭八百多年的時代局限。

  後世文人當然不會放過陳圓圓,魯迅所說的那種“吊膀子”的詩詞,收集起來一定洋洋大觀。陳圓圓故事的演義,在個人的閱讀範圍,也碰到過幾種,其中最不堪的,卻是《鹿鼎記》。

  《鹿鼎記》中,陳圓圓深居平西王府,心中惦念的情郎,卻是所謂“大難不死、落發為僧”的李自成。要知道,明末名妓的文學藝術修養,斷乎不是如今的所謂“美女作傢”所能望其項背的,論色論藝,也非等閑的歌星明星可比。見過無數貴介公子、風流名士的陳圓圓,能和大字不識、殺人如麻的李闖王擦齣“愛情的火花”,那可真是活見鬼瞭呢。

  魯迅評《紅樓夢》有一句名言:賈府的焦大,是不會愛上林妹妹的。為什麼?階級地位社會地位不同。其實這句話大錯特錯,要反過來說纔對:林妹妹決不會愛上焦大,焦大卻可以“愛”上林妹妹,而且隻要可能,他會不擇手段一定要把林妹妹“搞”到手。癩蛤蟆可以吃上天鵝肉,因為時代總會給焦大們一些機會:造反之後,起義成功——哪怕是暫時成功——之後,所有的人世變遷,運動……

  《鹿鼎記》讓陳圓圓愛上李自成——不是迫於權勢的順從,是發自內心的愛——荒唐一如讓林妹妹自願愛上焦大。清高的林妹妹躺上焦大的床,當然不是絕對不可能:要麼是焦大發瞭失心瘋,綁架瞭她;要麼是有朝一日焦大做瞭《白兔記》中的劉知遠。

  不特如此,對陳圓圓,《鹿鼎記》還要直搗黃龍,非讓她生個孩子不可。這個和母親同樣美麗的女兒生下之後,金大俠纔算從激動緊張中鬆瞭口氣。

  ……

  在一些特殊的時代,我們總能看見,纔智之士如何把畢生心血耗在一些今天看來不太容易理解的題目上。清朝考據學的發達,前人已經把原因講得很明白瞭。近代學術大師陳寅恪,晚年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寫齣八十多萬字的《柳如是彆傳》,是他學術著作中篇幅最長者。陳寅恪自述寫作之緣起:“夫三戶亡秦之誌,九章哀郢之辭,即發自當日之士大夫,猶應珍惜引申,以錶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況齣於婉孌倚門之少女,綢繆鼓瑟之小婦,而又為當時迂腐者所深詆,後世輕薄者所厚誣之人哉!”

  這是大的動機,此外還有一個非常個人的理由:陳先生自述在一個賣舊書的人傢意外得到一枚錢謙益常熟故園中紅豆樹所結子實一粒,從此“遂重讀錢集,不僅藉以溫舊夢,寄遐思,亦欲自驗所學之深淺也”。更因為“披尋錢柳之篇什於殘闕毀禁之馀,往往窺見其孤懷遺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

  可見學術著作中,像這樣不尋常的篇章,是可以當作“詠懷”一樣的文學創作來看待的。作者果然論的是錢文柳詩和錢柳姻緣麼?當然不是,錢柳之一切,不過著者澆心中塊壘之杯酒罷瞭,所有引證和發揮,都是特殊時代特殊環境中發明心跡的特殊手段。

  正因為如此,《柳如是彆傳》中的一些考證,我們最好不要太認真。比如考齣柳如是原名“楊愛”,就很像偵探小說中的故事推理,好玩而已。在柳如是身上,陳先生看見的是從民族大節的忠貞,加上曠代大學問傢眼中的紅顔知己;在錢謙益身上,看見的是易代之際一個知識分子的選擇的痛苦。就此而言,陳先生遠比餘懷更有曆史感,也更沉重。

  陳先生的“著書惟剩頌紅妝”就是這麼來的。柳如是之前,還有陳端生。餘懷也好,陳寅恪也好,一個人的無限情思,從“記一代之興衰”,到錶彰“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落到隻能藉秦淮艷史、巾幗裙釵來抒發,不亦悲乎!

  二〇〇四年五月二十日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九日改



浮生半日閑:品味明清文心之韻 在中國悠久燦爛的文學長河中,明清兩代無疑是思想活躍、文風迭變、名傢輩齣的黃金時代。這段時期,士人的生活情趣、社會風貌、人生哲思,都以豐富多樣的形式躍然紙上,留下瞭無數傳誦韆古的篇章。這些文字,或清新淡雅,如山澗清泉;或恣意汪洋,似海闊天空;或寄情山水,得天籟之音;或針砭時弊,發振聾之聵。它們不僅是語言的藝術,更是時代的烙印,是民族精神的縮影。 當我們翻開泛黃的古籍,仿佛穿越瞭時空的界限,與那些風雅的古人對坐,聽他們談笑風生,品味他們的人生百味。那些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是對天地萬物的敬畏,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對自由灑脫的嚮往,以及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從士大夫的雅集酬唱,到文人的隱逸生活;從市民階層的興盛,到市井百態的描繪;從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到對個體情感的抒發,明清文壇呈現齣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明代文壇:異軍突起,個性張揚 明代文學,尤其在小說、戲麯和散文方麵,取得瞭輝煌的成就。雖然“八股文”盛行,但民間文學和個人創作的活力卻未曾被 stifled。小說傢們以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生動傳神的筆觸,描繪瞭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三國演義》的恢弘壯闊,《水滸傳》的草莽英雄,《西遊記》的神魔世界,《金瓶梅》的世情百態,這些巨著不僅是中國小說的巔峰,更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們以其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對人性的復雜展現,對普通民眾生活的關注,贏得瞭無數讀者的喜愛。 在戲麯領域,明代更是百花齊放。昆麯的典雅精緻,雜劇的跌宕起伏,為舞颱藝術注入瞭新的生命力。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以其瑰麗的想象和深邃的情感,成為中國戲麯史上的不朽之作。這些戲劇作品,不僅是娛樂大眾的錶演,更是承載著道德教化、人生哲理的載體,深刻影響著當時的社會文化。 散文方麵,明代湧現齣不少名傢。如歸有光,他的散文深沉真摯,情感細膩,尤以《項脊軒誌》為代錶,寫盡瞭故居的興衰和人生的滄桑。公安派的“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更是打破瞭當時文壇的陳規,提倡自然率真的文風,對後世散文創作産生瞭深遠影響。他們筆下的文字,不事雕琢,卻飽含真情,讀來親切動人,如敘傢常,卻字字珠璣。 清代文壇:傳承創新,流派紛呈 清代文學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壯大,呈現齣更加多元化、精緻化的特點。雖然仍有八股文的束縛,但小說、戲麯、散文、詩歌等領域都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就。 小說的發展在清代達到瞭新的高峰,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更是將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成就推嚮瞭頂峰。曹雪芹以其百科全書式的筆觸,細膩入微地描繪瞭賈、史、王、薛四大傢族的興衰,塑造瞭林黛玉、薛寶釵等一係列鮮活的人物形象,展現瞭封建社會末期的種種弊病和人性的悲歡離閤。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思想深度和文化內涵,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和研究。此外,蒲鬆齡的《聊齋誌異》以其奇幻瑰麗的故事,展現瞭當時社會的種種現象,也為後人留下瞭豐富的文化遺産。 戲麯在清代也依然繁榮。京劇的形成和發展,融閤瞭南北戲麯的精華,成為中國戲麯的代錶。此外,昆麯、越劇、黃梅戲等地方戲麯也各有發展,滿足瞭不同地域觀眾的審美需求。清代戲麯作品,不僅在錶演形式上更加成熟,在劇本創作上也更加注重人物刻畫和情節跌宕。 散文方麵,清代名傢輩齣,文風多樣。袁枚的《隨園詩話》和《子不語》等作品,以其詼諧幽默的筆觸,記錄瞭文人雅士的生活,也錶達瞭對人生和藝術的獨特見解。他提倡“性靈說”,強調創作的個性化和情感的真實性,對後世散文創作産生瞭積極影響。王夫之的散文,則以其深刻的哲理和嚴謹的論證,展現瞭作為思想傢的深邃思考。此外,還有一批以記敘為主的散文傢,他們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山川風物,記錄民俗風情,為後人留下瞭寶貴的曆史資料。 詩歌方麵,清代詩壇也齣現瞭諸多流派。如以王士禎為代錶的神韻派,強調詩歌的意境和神韻;以袁枚為代錶的性靈派,主張詩歌應抒發個人真情實感;還有一些關注現實、反映民生疾苦的詩歌創作,展現瞭詩歌作為社會良知的力量。 闆橋雜記:曠世奇纔的性靈獨白 在明清文壇的璀璨星空中,鄭燮,這位被後人尊稱為“闆橋先生”的藝術傢,以其獨特的個性和非凡的纔華,留下瞭令人難忘的篇章。《闆橋雜記》便是他性靈流淌的真實寫照。這本書,不拘泥於體裁的限製,洋溢著作者真摯的情感和獨特的視角。它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復雜的情節,卻以其樸素的語言、生動的描繪,勾勒齣作者豐富而敏感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 閱讀《闆橋雜記》,就如同與一位睿智而有趣的老友促膝長談。他談笑風生,時而寄情山水,描繪筆下那栩栩如生的蘭竹鬆石,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竹葉的沙沙聲;時而關注民情,道齣底層百姓的疾苦,字裏行間流露齣他對弱者的同情與關懷。他的人生哲學,超脫世俗,又飽含人間煙火。他對“美”的理解,既體現在藝術創作的絕妙之處,也融入到對日常生活的感悟之中。 闆橋先生的文字,沒有斧鑿的痕跡,如同他筆下的蘭竹,自然而然,生機勃勃。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用最平實的語言,傳達最深刻的哲理。他或許會記錄一次與友人飲酒的暢快,或許會描繪一次偶遇的有趣之人,或許會抒發對當下世事的感慨。這些看似瑣碎的片段,在他筆下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蘊含著對生命的深刻理解。 他的作品,是那個時代文人心靈的一扇窗口,展現瞭他們在封建禮教束縛下,對自由、真誠、個性的追求。他敢於打破常規,以其獨特的視角審視世界,用其獨特的語言錶達思想。這種不羈的個性,這種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使得他的文字超越瞭時代,至今仍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品讀明清美文: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明清時期的文人,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思想觀念,他們的審美情趣,都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文字之中。品讀這些美文,不僅是語言的欣賞,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我們可以從中瞭解當時的社會風貌,體會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狀態,感受古人對自然、對人生、對情感的獨特理解。 這些作品,就像一座座寶藏,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它們提供瞭認識那個時代、認識中華文化的一把鑰匙。通過這些文字,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那些曆經歲月洗禮的文字,依然散發著迷人的魅力,觸動著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它們教會我們如何去觀察生活,如何去感受情感,如何去理解生命。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靜下心來,品讀這些古人的智慧與情懷,無疑是一種難得的慰藉和啓迪。 它們讓我們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寜靜;讓我們在紛繁的現象中,洞察人生的真諦。它們是中國文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永遠珍藏和傳承。

用戶評價

評分

整本書的語言風格我非常喜歡。它既有文言文的典雅,又不失口語化的生動。讀起來不會覺得生硬難懂,反而有一種行雲流水般的流暢感。鄭闆橋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錶達最深刻的情感。那些他對傢人、對朋友的關懷,對普通人的體恤,都通過他流暢的筆觸躍然紙上,令人動容。感覺他是一位真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

評分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好書。每次翻開,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它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又像是一位智者,循循善誘地引導我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學作品,更是一本人生指南。對於任何渴望在浮躁的世界中尋得一絲清淨、一點智慧的讀者來說,它都將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瑣事纏身,忽略瞭內心的寜靜。《闆橋雜記》恰恰提供瞭一個讓人放慢腳步、迴歸本真的契機。書中那些關於生活的小細節,比如如何品茗、如何賞花、如何與朋友相交,都充滿瞭智慧。他沒有擺齣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與讀者分享他的人生感悟。讀他的文字,就像在和一個老朋友聊天,溫暖而有力量。

評分

我尤其欣賞《續闆橋雜記》中更加多元化的內容。除瞭延續對自然和生活的觀察,還融入瞭更多的社會思考和對人性的洞察。闆橋先生並沒有迴避現實的復雜,但他總是能從中提煉齣積極樂觀的一麵。他對於那些不公和黑暗,也並非全然沉默,而是用一種含蓄而有力的方式錶達自己的看法。這種“大智若愚”的智慧,在當今社會更是難能可貴。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眼界開闊瞭不少,對人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評分

讀完這本《明清美文:闆橋雜記·續闆橋雜記》的作者鄭闆橋,真是讓我驚嘆於古人的智慧和文采。雖然書名聽起來似乎有些艱澀,但實際內容卻充滿瞭生活情趣和深刻哲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那種“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仿佛就在眼前。闆橋先生筆下的竹子,不是簡單的植物,而是他心性、品格的象徵,那“未齣土時先有節,及淩雲處尚虛心”的詩句,道齣瞭多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評分

深閨未識,淒淒夜殘風曉!

評分

一直在京東購物,多快好省!

評分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今蘇州)人瀋復著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內容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綫,描述瞭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傢生活和浪遊各地的所見所聞。文字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以深情直率的筆調敘述瞭夫妻“閨房燕昵之情意,傢庭米鹽之瑣屑”,寫齣瞭夫妻間至誠至愛。

評分

好書,印刷精美,彩圖多,可以收藏。

評分

書的封麵太美。好評

評分

再收最後一套,轉移下一個目標。

評分

和琅玡榜一起買的,剛纔倒是忘瞭給物流服務評價瞭。書很好,物流很快。

評分

一起買瞭很多書,每本都有塑封,不錯,這版很精美,文言文的

評分

書已經收到瞭,一如既往的好和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