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看这本就够了

室内设计看这本就够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根 著
图书标签:
  • 室内设计
  • 家居装饰
  • 空间规划
  • 设计原理
  • 色彩搭配
  • 材料选择
  • 家具布置
  • 风格趋势
  • 装修指南
  • DIY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06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11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0
字数: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供从事室内设计等相关方面的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是人的基本需求,随着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室内装饰行业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各种设计理念和新材料也不断涌现。《室内设计看这本就够了》纤细介绍了经典的室内设计方法和典型案例,对于读者有很好的启迪价值,同时,读者也可以模仿精彩作品进行创作。

内容简介

本书紧扣当今室内设计学的热点、难点与重点,主要内容涵盖了广义室内设计所包括的室内设计概论、世界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室内空间的形态设计、室内色彩设计、室内光环境设计、家具与室内陈设设计、室内装饰材料设计、室内绿化设计、人体工程学与环境心理、新型办公空间模式、室内设计常见问题及当代室内设计新趋势共12个大方面的内容,全面介绍了室内设计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同时各个章节中精选了很多与理论紧密相关的图片和案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可供从事室内设计等相关方面的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陈根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北京大学特邀课程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导师;时任人民日报、第一财经、新浪、网易等多家媒体、期刊特邀专栏作家,曾任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特邀策划。
出版专著30余本,涉及金融、科技、地产、医疗、设计等多个领域,是前沿科技领域较有话语权的意见领袖。既有厚重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曾任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在战略规划、企业转型、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均有突出成就。

目录

第1章 室内设计概论 001
1.1 设计与室内设计概念 002
1.1.1 设计 002
1.1.2 室内设计 003
1.2 现代室内设计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005
1.3 室内设计的要素 007
1.3.1 空间要素 007
1.3.2 调整要素 007
1.3.3 设备要素 008
1.4 室内设计的依据 009
1.5 室内设计的原则 011
1.5.1 空间性 011
1.5.2 功能性 012
1.5.3 经济性 012
1.5.4 创造性 013
1.5.5 技术性 013
1.6 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和职业划分 014
1.6.1 按设计深度 014
1.6.2 按设计内容 014
1.6.3 按设计空间性质 014
1.6.4 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015
1.7 室内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015
1.7.1 室内设计的方法 015
1.7.2 室内设计的步骤 017
案例 曼谷Saatchi & Saatchi广告公司办公室设计 018
第2章 世界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 020
2.1 世界室内设计风格 021
2.1.1 传统中式风格 021
2.1.2 新中式风格 022
2.1.3 欧式风格 023
2.1.4 地中海风格 024
2.1.5 东南亚风格 025
2.1.6 现代简约风格 026
2.1.7 美式田园风格 026
2.2 世界室内设计流派 027
2.2.1 高技派 027
2.2.2 光亮派 029
2.2.3 白色派 030
2.2.4 风格派 030
2.2.5 超现实派 031
2.2.6 装饰艺术派 031
2.2.7 新洛可可派 032
2.2.8 解构主义 032
案例 包豪斯风格的精致呈现——洛杉矶NeueHouse办公空间 032
第3章 室内空间的形态设计 035
3.1 四大基本元素 036
3.1.1 点 036
3.1.2 线 036
3.1.3 面 037
3.1.4 体 038
3.2 形的心理效应 038
3.3 室内设计形式美法则 040
3.3.1 对比与统一 040
3.3.2 均衡和稳定 041
3.3.3 比例与尺度 042
3.3.4 主从与重点 043
3.3.5 韵律和节奏 044
案例 哥伦比亚93/4书店咖啡馆空间设计 045
第4章 室内色彩设计 047
4.1 色彩的本质及属性 048
4.1.1 色彩的本质 048
4.1.2 色彩的属性 049
4.2 色彩的心理感受 053
4.2.1 色彩的温度感 054
4.2.2 色彩的轻重感 055
4.2.3 色彩的软硬感 056
4.2.4 色彩的距离感 056
4.2.5 色彩的强弱感 057
4.2.6 色彩的舒适与疲劳感 057
4.2.7 色彩的沉静与兴奋感 058
4.2.8 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 059
4.2.9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 059
4.2.10 色彩的积极与消极感 060
4.2.11 色彩的季节感 060
4.2.12 色彩的味觉感 061
4.2.13 色彩的音感 062
4.2.14 色彩的形状感 064
4.3 色彩与空间 064
4.3.1 色彩与空间的关系 064
4.3.2 空间配色设计 067
4.4 室内色彩设计风格 070
4.4.1 明亮活泼 070
4.4.2 温柔浪漫 070
4.4.3 复古典雅 071
4.4.4 高贵华丽 071
4.4.5 质朴优雅 072
4.4.6 稳重大方 073
案例 里昂Euronews欧洲新闻电视台总部大楼 073
第5章 室内光环境设计 075
5.1 照明方式 076
5.2 照明设计的原则 077
5.2.1 舒适性 077
5.2.2 艺术性 080
5.2.3 节能性 082
5.2.4 经济性 082
5.2.5 统一性 083
5.2.6 安全性 083
5.3 照明设计的种类 083
5.3.1 按照明目标分类 083
5.3.2 按灯具散光方式分类 084
5.4 照明设计的运用 086
5.4.1 根据活动需要选择光源色温 086
5.4.2 用光线勾勒空间造型 086
5.4.3 利用光源位置高度营造不同心理感受 087
5.4.4 将光与空间材质相结合营造特殊氛围 087
案例 开放优雅的东京意大利餐厅 087
第6章 家具与室内陈设设计 089
6.1 家具设计概论 090
6.1.1 家具设计的概念 090
6.1.2 家具的分类 091
6.1.3 家具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097
6.1.4 家具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100
6.1.5 家具的选择与布置 105
6.2 室内陈设设计 106
6.2.1 室内陈设的作用 106
6.2.2 常用的室内陈设种类 107
6.2.3 室内陈设的布置原则 112
6.2.4 室内陈设的布置位置 113
6.2.5 陈设设计流程 115
案例 东京传统画具商店“Pigment”室内设计 117
第7章 室内装饰材料设计 119
7.1 常规室内装饰材料 120
7.1.1 木材 120
7.1.2 塑料 121
7.1.3 金属 122
7.1.4 玻璃 123
7.1.5 石材 124
7.1.6 陶瓷 125
7.1.7 织物 125
7.1.8 涂料 126
7.1.9 龙骨 127
案例 新加坡Greja透亮的玻璃别墅设计 128
7.2 装饰材料的选用原则 129
7.2.1 环保性 129
7.2.2 实用性 129
7.2.3 经济性 130
7.2.4 创新性 130
7.3 装饰材料的质感和运用手法 130
7.3.1 装饰材料的质感 130
7.3.2 装饰材料的运用手法 132
7.4 绿色材料的使用 134
7.4.1 纸质材料 134
7.4.2 硅藻泥 135
7.4.3 低辐射镀膜玻璃 136
案例 马德里面包店室内设计 137
第8章 室内绿化设计 139
8.1 绿化设计的作用 141
8.1.1 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 141
8.1.2 组织和引导空间 142
8.1.3 深化空间和增添生气 143
8.1.4 美化环境和陶冶情操 143
8.1.5 抒发情怀和创造氛围 144
8.2 绿化的布置方式 144
8.2.1 重点装饰与边角点缀 145
8.2.2 结合家具和陈设 145
8.2.3 与背景成对比 146
8.2.4 垂直布置 146
8.2.5 沿窗布置 146
案例 Avanto Architects绿色小屋 147
第9章 人体工程学与环境心理 148
9.1 人体工程学的概念 149
9.2 人的身体尺度 150
9.2.1 概述 150
9.2.2 人体基本动作尺度 152
9.3 材质与空间感知 154
9.3.1 温度感 155
9.3.2 稳定感 155
9.3.3 重量感 155
9.3.4 亲切感 155
9.4 空间尺度 156
9.4.1 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要求 156
9.4.2 合理把握空间尺度的要素 158
9.5 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159
9.5.1 人的行为习性 159
9.5.2 人的行为模式 162
案例 Treehouse的舒适与私密 163
第10章 新型办公空间模式 165
10.1 众创空间 166
10.1.1 众创空间的概念 166
10.1.2 众创空间的发展演进 166
10.1.3 众创空间在中国的发展及案例 167
10.1.4 众创空间在国外的发展及案例 173
10.2 联合办公模式 179
10.2.1 SOHO中国 180
10.2.2 毛大庆的“优客工场” 184
10.2.3 万科的“云工坊” 188
第11章 室内设计常见问题 190
11.1 片面追求豪华 191
11.2 大量使用人工合成化学材料 191
11.3 把室内设计仅仅看成是装饰材料运用 192
11.4 忽视使用功能 192
11.5 室内空间分割布局不合理 192
11.6 生态环保意识相对淡薄 193
11.7 缺少人性化关爱 194
第12章 当代室内设计的新趋势 195
12.1 可持续发展 196
12.2 以人为本 197
12.3 多元并存 199
12.4 注重环境的整体性 199
12.5 旧建筑的重塑新生 201
12.6 尊重历史 203
12.7 极少主义 204
12.8 新技术的应用 204
12.9 交互设计 206
案例 产业工人宿舍改造成的青年旅社 207
参考文献 210

前言/序言

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中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在稳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规模最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
供给侧改革和消费转型呼唤“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催生消费动力,消费动力助力企业成长动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涵养中国的现代制造文明,提炼中国制造的文化精髓,将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国迈向强国的转变。
而设计是什么呢?我们常常把“设计”两个字挂在嘴边,比如说那套房子装修的不错、这个网站的设计很有趣、那张椅子的设计真好、那栋建筑好另类……设计俨然已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词了。感觉上人们即使不懂设计,还是喜欢拿这两个字出来说一下。2015年10月,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在韩国召开第29届年度代表大会,沿用近60年的“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正式改名为“国际设计组织WDO”(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会上还发布了设计的最新定义。新的定义如下: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发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它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并将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视化,重新解构问题,并将其作为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网络的机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设计是通过其输出物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伦理方面问题的回应,旨在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设计体现了人与物的关系,它为人类生存的合理、舒适、环保等因素而设计,为人类的更高需求而设计,为人类设计出全新的生活方式。设计是人类本能的体现,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驱动,是人类进步与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生活质量的保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则不可缺少“工匠精神”。本系列图书基于“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这两对时代“热搜词”,洞悉该背景下的诸多设计领域新的价值主张,立足创新思维而出版,包括了《工业设计看这本就够了》、《平面设计看这本就够了》、《家具设计看这本就够了》、《商业设计看这本就够了》、《网店设计看这本就够了》、《环艺设计看这本就够了》、《建筑设计看这本就够了》、《室内设计看这本就够了》共8种。
现代室内室内设计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已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已存在。
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可谓流派众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从总体来看,大体上表现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多元并存、注重环境的整体性、旧建筑的重塑新生、尊重历史、极少主义、新技术的应用及交互设计这8种主要倾向。这些倾向不但反映出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而且对于当今的室内设计具有指导借鉴作用。
本书内容涵盖了室内设计的多个重要流程,在许多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可以帮助从业人员更深刻的了解室内设计这门专业;帮助提升室内装修、设计与开发企业的竞争力;指导和帮助欲进入室内设计行业者深入产业认识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另外,本书从实际出发,列举众多案例对理论进行通俗形象地解析,因此,还可作为高校学习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管理、环艺设计、建筑设计、商业设计等方面的师生的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由陈根编著。陈道双、陈道利、林恩许、陈小琴、陈银开、卢建德、张五妹、林道娒、李子慧、朱芋锭、周美丽等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及时间所限,书中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及专家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7年2月
《室内设计看这本就够了》 书籍概述: 这是一本旨在为读者提供系统性、全面性室内设计知识的指南。本书不拘泥于某一特定风格或仅关注装饰细节,而是从设计理念的源头出发,深入剖析了室内设计的核心原则、流程、方法与实践。它不仅仅是一本“照着做”的教程,更是一次关于空间美学、功能性考量以及居住者需求深度挖掘的探索之旅。无论你是初涉设计领域的新人,还是希望深化理论、拓展视野的在读学生,亦或是对家居空间改造抱有热情但缺乏专业指导的爱好者,《室内设计看这本就够了》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参考。 本书内容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宏观的“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逐步引导读者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再到具体的“如何做”,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分析。我们相信,真正优秀的设计源于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并以专业的设计语言将其转化为令人愉悦和舒适的空间体验。因此,本书不会止步于提供冰冷的理论公式,而是注重引导读者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设计能力,让你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空间挑战时,能够游刃有余,创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充满个性的居住环境。 第一部分:设计哲学与基础理论 在开始任何具体的空间操作之前,理解室内设计为何存在、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部分内容将带你走进设计的哲学殿堂,探讨空间与人的关系,以及设计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 空间与人的对话: 我们将深入探讨人作为空间使用者的核心地位。什么构成了“宜居”的空间?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的围合,更是情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承载体。我们将分析不同人群(如单身贵族、年轻家庭、退休人士)在空间需求上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去回应这些需求。从空间心理学的角度,理解色彩、光线、材质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例如,哪些颜色能促进放松,哪些空间布局能提升工作效率。 设计原则的基石: 本章将详细阐述室内设计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组织原则。 尺度与比例: 学习如何理解和运用尺寸,确保家具、装饰品与空间的大小相匹配,避免出现过大或过小带来的失衡感。理解黄金分割等比例原理在空间构图中的应用。 平衡与对称: 探讨不同形式的平衡(对称性平衡、非对称性平衡)如何营造稳定或动态的空间感受。 韵律与重复: 分析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的重复和变化来创造视觉节奏和统一感的方法。 焦点与强调: 学习如何设置视觉焦点,引导视线,突出空间的亮点。 对比与和谐: 理解如何运用对比(如材质、色彩、形状的对比)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同时又要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 色彩与光影的魔术: 色彩是空间的情感语言,光影则是空间的灵魂。 色彩心理学与搭配: 深入解析色彩的物理属性和心理效应。学习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掌握冷暖色调、中性色、对比色、邻近色的运用技巧。提供不同空间(如卧室、客厅、书房)的经典色彩搭配方案,以及如何根据个人喜好和空间朝向选择合适的色彩。 自然光与人造光的巧妙运用: 分析自然光的特点和季节性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窗户设计、隔断等方式最大化利用自然光。详解不同类型人造光源(如环境光、任务光、重点光)的作用和组合方式,理解灯具的风格选择与空间整体风格的融合。学习如何运用灯光营造氛围,提升空间的功能性。 材质的肌理与触感: 材质是构成空间触觉和视觉感受的重要元素。 经典材质解析: 详细介绍木材、石材、金属、玻璃、织物、壁纸等常见室内装饰材料的特性、优点、缺点及适用范围。 材质的混搭与碰撞: 探索不同材质之间的搭配法则,如何通过材质的对比与和谐来丰富空间层次和质感。例如,温润的木材与冰冷的金属,柔软的织物与坚硬的石材,如何组合才能达到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享受。 第二部分:设计流程与实践方法 理论知识是基础,而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空间,则需要一套系统性的设计流程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部分将带领你一步步走进真实的设计现场。 从需求分析到概念生成: 深度访谈与用户洞察: 学习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准确捕捉客户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审美偏好以及功能需求。掌握提问的技巧,挖掘潜在的需求。 空间测绘与分析: 讲解基础的测量技巧,识别建筑结构的优缺点,分析空间的采光、通风、动线等关键因素。 确定设计风格与定位: 如何根据客户需求、空间特点和预算,确定最适合的设计风格(如现代简约、北欧、轻奢、新中式等),并形成清晰的设计定位。 概念板(Mood Board)的制作: 学习如何通过搜集图片、材质小样、色彩搭配等元素,制作直观的概念板,帮助客户理解设计方向,建立共识。 平面布局与空间规划: 动线设计: 详细解析厨房动线、睡眠动线、工作动线、休闲动线等,如何规划合理的流线,确保空间的便捷性和效率。 功能区域划分: 学习如何根据需求,灵活划分和组合不同的功能区域,例如开放式厨房与餐厅的联动,客卧与书房的兼顾。 家具的尺度与摆放: 掌握不同类型家具(沙发、床、餐桌、衣柜等)的常规尺寸,以及在不同空间布局下的最优摆放原则,确保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 收纳系统的设计: 强调收纳是室内设计的灵魂,提供各种巧妙的收纳解决方案,从嵌入式到独立式,从隐藏式到展示式,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深化设计与图纸表达: CAD图纸的解读与绘制: 讲解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等专业图纸的意义和基本绘制方法。理解图纸如何将二维的设计理念转化为三维的空间语言。 三维可视化(效果图)的重要性: 介绍效果图在展示设计方案、沟通细节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效果图评估设计效果。 材料清单与施工说明: 学习如何根据设计方案,编制详细的材料清单(包括规格、品牌、数量)和施工说明,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施工落地与细节把控: 项目管理基础: 了解设计项目在施工阶段的管理要点,如何与施工方有效沟通,解决现场问题。 工艺流程与质量监督: 讲解常见的装修工艺流程,如水电改造、泥瓦、木工、油漆等,并强调关键节点的质量把控。 软装搭配与陈设: 从硬装完成后,到软装的搭配过程,包括窗帘、地毯、灯具、挂画、绿植等,如何通过软装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品质和个性。 项目收尾与客户验收: 讲解项目完成后的收尾工作,以及如何进行最终的客户验收。 第三部分:设计风格的深度探索与应用 风格是设计的灵魂,它赋予空间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本部分将不再仅仅罗列风格名称,而是深入剖析每种风格的核心特质、演变脉络以及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经典风格的现代演绎: 现代简约: 强调“少即是多”的哲学,解析其对材质、线条、色彩的要求,以及如何避免过于冰冷,融入温暖和舒适感。 北欧风格: 聚焦于自然光、木材、柔和色彩和人性化设计,探究其如何在不同户型中实现轻松、舒适的生活氛围。 轻奢风格: 探讨其在经典元素基础上,融入现代感、精致感和适度华丽感的平衡之道,关注材质的选择与细节的打磨。 新中式风格: 解析传统中式美学与现代居住需求的融合,如何通过线条、色彩、材质的创新,演绎东方韵味。 融合与创新: 跨风格搭配的智慧: 学习如何在不同的风格之间找到连接点,实现和谐的混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个性空间。 地域性与文化融合: 探讨如何将地域特色、民族文化融入设计,赋予空间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潮流趋势与永恒经典: 分析当前流行设计趋势,同时引导读者理解何为经久不衰的经典设计。 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设计: 定制化设计的重要性: 强调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设计,只有最适合居住者的设计。 通过设计表达居住者品味: 如何将居住者的个人经历、情感、爱好转化为空间的设计元素,让家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第四部分:可持续设计与未来趋势 在日益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部分将探讨如何在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绿色环保材料的选择: 介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涂料、环保地板、回收材料等,以及如何识别和选择对环境友好的建材。 节能与智能化设计: 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空间布局、选择节能型灯具和电器、应用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节能减排,提升居住舒适度。 适应性与弹性空间: 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设计出能够适应未来需求的弹性空间,例如可拆卸隔墙、模块化家具等。 设计的社会责任: 思考设计在提升社会福祉、促进社区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结语: 《室内设计看这本就够了》并非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它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导师,引导你穿梭于设计的世界,从理论的宏大叙事到实践的细枝末节,再到风格的千变万化,最终帮助你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设计思维体系。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你不仅能“看懂”设计,更能“学会”设计,并最终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空间。从理解空间与人的深层关系,到掌握科学的设计流程,再到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各种设计语言,最终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完美平衡。这本书将是你通往卓越室内设计之路上的忠实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享受。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人,如果一本书内容再好,排版混乱或者纸张太薄,我都会立刻失去兴趣。但这本《室内设计看这本就够了》做到了内外兼修。纸张采用了略带米黄色的艺术纸,光线柔和,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疲劳。最让我称赞的是它的图文配比。很多设计书的图都像是从杂志上硬抠下来的,与文字毫无关联。但这本不一样,每一张插图、每一个剖面图,都是为了解释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精心绘制的。比如,在讨论空间层次感的营造时,书中配的不是几张最终效果图,而是不同视角下的透视草图,标注了视线引导线和焦点位置。这让我瞬间明白了“引导视线”这个抽象概念是如何通过图形语言实现的。书里还穿插了一些设计师的“手绘笔记”片段,那些潦草的线条和即时的灵感记录,一下子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私人的设计日记,充满了温度和真实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品味,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家居美学很感兴趣,但市面上那些设计类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堆砌华丽的样板房图片,看得人眼花缭乱却没什么实际操作性。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也没抱太大期望,心想可能又是“看图说话”的一类。谁知道一翻开,我立刻被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作者没有直接端出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分享他的“私房秘籍”。他从最基础的光源布局讲起,那种对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理解,简直是重新定义了我对“照明”的认知。比如,他详细解析了如何通过不同色温的光源来烘托空间的氛围,这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一本教你“买哪个牌子的射灯”的书都要实用得多。再往后看,关于色彩搭配的部分,简直是我的救星。我家的客厅一直纠结于刷什么颜色,试了好几种感觉都不对劲。这本书里,作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色彩情绪板”构建方法,让我明白了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选择,更是心理感受的投射。读完这部分,我豁然开朗,立马决定采用低饱和度的灰蓝色调,果然,整个空间瞬间变得宁静而有质感。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教你的不是“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么做”,让你真正理解设计的内核。

评分

我周围的朋友们都在为装修的事情焦头烂额,买了一堆各种风格的画册,但真正能付诸实践的寥寥无几。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他们后,收到的反馈都非常积极,特别是那些之前完全不懂设计的“小白”。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客厅-卧室-厨房”的房间顺序来组织内容,而是按照“光线-色彩-材质-动线-收纳”的元素逻辑来展开。这种结构迫使用户去思考设计的底层逻辑,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表象。举个例子,它在讲解“纹理与触感”这一章时,详细对比了木材、石材、织物和金属在不同光照下的视觉变化和触觉反馈。这种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描述,让我对未来软装的选择有了更具象化的想象。我不再是凭感觉买沙发套,而是能思考这种亚麻材质在冬日阳光下会带来怎样的温暖感。这本书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它像一套工具箱,不仅给了你现成的方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你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去解决自己遇到的任何具体问题,让“设计”这件事变得可以被掌握和驾驭。

评分

我通常对这种“一本通吃”的书持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什么都讲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但这本书成功地颠覆了我的这种偏见。它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功能与美学平衡”的处理方式。很多设计师为了追求极简的美感,会牺牲掉实用的储物空间,导致家里东西堆积如山,反而显得杂乱。这本书则用大量的篇幅去探讨如何“藏起”生活痕迹。比如,它介绍了一种嵌入式储物系统的设计思路,如何将收纳空间巧妙地融入到墙体结构中,既不破坏整体立面,又能满足家庭日常所需。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隐藏式工作区”的讨论很感兴趣。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需要在家办公,但又不想让办公用品破坏客厅的温馨感。书中提供的那几种巧妙的折叠式书桌和垂直收纳方案,简直是为我这种小户型住户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它真正做到了“为人服务”,而不是让居住空间去迎合某种刻板的风格要求。这种务实主义的设计哲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普通的设计赏析类读物。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冲着它“够了”这个标题去的,带着一种“看看到底能牛到什么程度”的好奇心。但让我惊喜的是,它竟然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建筑规范和人体工程学知识,包装得像讲故事一样有趣。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厨房动线设计,通常这部分内容枯燥得让人想睡觉。可这本书里,作者用一个“厨师的一天”的场景模拟,把从备菜、烹饪到清洁的全过程拆解开来,清晰地展示了U型厨房和L型厨房在实际操作中的效率差异。他甚至细致到了橱柜拉手的材质对日常使用的影响,比如在潮湿环境下,不同材质拉手的使用寿命和清洁难度。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使用者体验的深度关怀,是很多设计师容易忽略的“硬核干货”。而且,书中对材料的选择也给出了极具前瞻性的指导。它不仅罗列了当前流行的环保材料,还深入分析了这些材料的耐久性、维护成本以及它们在不同气候带的表现。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可持续设计”的倡导,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给出了一套可落地的实施方案。读完这部分,我对未来准备装修的次卧,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材料清单和预算规划,感觉自己像完成了一次专业的设计师培训。

评分

印刷还可以,但愿开卷有益!!!!

评分

是本很不错的书,值得读。

评分

印刷还可以,但愿开卷有益!!!!

评分

11111111

评分

对于人的功能性需求和对设计美感的追求把握的很好,确实是开卷有益!

评分

对于人的功能性需求和对设计美感的追求把握的很好,确实是开卷有益!

评分

干货还是比较多的,对于室内设计中的细节点把握的很到位。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很喜欢这本书里对于照明设计的详细解读。现在的室内设计可能更多关注到了整体空间的风格化,但是对于照明这一块并没有很详细的解说,照明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室内的整体氛围也起着很重要的决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