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主题阅读,有利于读者阅读和教学开展。
☆有导学与翻译,便于读者理解《论语》。
☆标注拼音,便于诵读。
☆知识点阐述准确、严谨。
《〈论语〉分主题精读(诵读版)》精选了《论语》中的经典章句,分为十四个学习主题,以便学习者能全面领悟孔子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教育原则和政治主张。每个主题均有“导学”部分,这是对主题学习的内容作一个引导性的说明。每个主题分若干节,便于教师和一般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主题和安排时间。每一节选取若干原文章句,并在右侧配有浅易的翻译。为照顾儿童的心智和趣味,还插入了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图文并茂。全部章句标注了汉语拼音,便于诵读。
第一主题 与孔子初相识
第一节 万世楷模………………………………………2
第二节 文化巨人………………………………………6
第三节 人文主义者……………………………………9
第二主题 动人的师生情谊
第一节 孔子与子路,亲密无间…………………… 14
第二节 孔子与颜回,心灵相通…………………… 19
第三节 至诚和谐,爱的赞歌……………………… 23
第三主题 孔门弟子群像
第一节 吾党之小子狂简…………………………… 30
第二节 孔门众生像………………………………… 34
第三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0
第四主题 百善孝为先
第一节 孝顺与孝敬………………………………… 45
第二节 以孝治天下………………………………… 49
第五主题 修身为君子
第一节 君子文质彬彬……………………………… 54
第二节 君子与义比肩……………………………… 57
第三节 君子见贤思齐……………………………… 61
第四节 君子与小人………………………………… 64
第六主题 仁以为己任
第一节 弟子问仁…………………………………… 69
第二节 仁为何者…………………………………… 73
第七主题 学而不厌
第一节 学而知之…………………………………… 78
第二节 择善而学…………………………………… 83
第八主题 诲人不倦
第一节 博文约礼…………………………………… 89
第二节 有教无类…………………………………… 91
第三节 因材施教…………………………………… 93
第九主题 知人与自知
第一节 知人辩证法………………………………… 98
第二节 观其过,知其人……………………………102
第十主题 处世哲学
第一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7
第二节 过犹不及……………………………………110
第三节 言忠信,行笃敬……………………………113
第十一主题 交友之道
第一节 以友辅仁……………………………………117
第二节 益者三友……………………………………121
第十二主题 礼乐治天下
第一节 礼之节,乐之和……………………………125
第二节 礼乐兴,教化成……………………………129
第十三主题 为政以德
第一节 为政以德,近悦远来………………………134
第二节 藏富于民,以道事君………………………137
第三节 以身作则,不令而行………………………141
第四节 诚信待民,名正言顺………………………145
第五节 尊五美,摒四恶……………………………149
第十四主题 兴于诗,成于乐……………………………152
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似江河流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使中华民族如巨人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令世人仰望。《论语》,便是这一伟大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凝聚着儒家思想的精髓,彰显着中华民族崇高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圣人孔子传播的仁、义、礼、智、信,既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也在国际上被誉为能在21世纪拯救人类的思想之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任务。《论语》在中华文化中尊崇无两的地位,独特而深厚的人文价值,无论是对健全人格的培养,还是对民族精神的重建,无论是对教学资源的发掘利用,还是对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奠基时期,因此,引导他们读《论语》,以经典文化滋养之,用民族精神陶冶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学校、老师、家长的职责与义务。基于此,作者开创了“《论语》分主题精读”课程,并著此《〈论语〉分主题精读(诵读版)》为教材,是希望能帮助到有志于把《论语》这本伟大经典嵌入小学或者更低幼段的课程的广大教师,解决《论语》原书主题无序以致不利于教学开展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课堂教学用书。同时,此书可以作为家长与孩子共读《论语》的浅显读本,也可以作为社会大众读者有条理有次序地自读《论语》的参考书。
作者以为,孔子全面传承了在他之前的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文化,开创了儒家学派,从而奠基了在他之后的两千五百多年的中华主流文化。《论语》博大精深,可供后人挖掘学习的内涵丰富多彩,绝非功能单一的人格建构读本。所以,作者在著此书时,秉持了以下三个理念:
首先,读《论语》,必先读孔子。《论语》以孔子为主角,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读古代经典,从读人开始,才能读得鲜活而趣味、深刻而立体。更重要的是,了解孔子的事迹,进入他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才能透过《论语》,真切而深入地领悟中华文化的本源。基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原理,在读一本古代文化经典前期,认识其核心人物,对其主要事迹、性格和行事特点、对人类文化的重要贡献方面有具体生动的认识,有助于学习者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论语》分主题精读”课程既是一门独立公共传统文化课,又可以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成为某学科的拓展课程,为提升学生各学科的能力和素养服务。例如,“《论语》分主题精读”课程作为语文学科的辅助课程,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事实上,作为文本精华的《论语》,具有非常丰富的语文教育功能。譬如,它言简意丰且非凡独特的语言表现力,它轻灵简便的直录式体裁,以及它栩栩如生的人物表现手法,都堪称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上好教材。“《论语》分主题精读”课程如果与历史学科相结合,可以达到让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相关大事件与儒家文化之关系有明晰认识的目标。当然,“《论语》分主题精读”课程本来是天然的德育教材,对儿童起着养育心智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而且,“《论语》分主题精读”课程同时也是心理学科的上好辅助课程。
第三,贯彻“《论语》分主题精读”课程必须注重学习心理规律。《〈论语〉分主题精读(诵读版)》的内容体例依循学习科学的规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和诉求,力图减轻其心理负担,使学习者既能认识《论语》的基本要义,又能增强阅读经典文化著作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人文素养和核心语文素养。
本书精选了《论语》中的经典章句,分为十四个学习主题。前三个主题侧重了解孔子和弟子以及他们之间动人的师生情谊;第四至十四主题,则从个人修身和家庭关系出发,逐渐向立身处世、经世济民展开,以便学习者能全面领悟孔子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教育原则和政治主张。
每个主题均有“导学”部分,这是对主题学习的内容作一个引导性的说明。每个主题分若干节,便于教师和一般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主题和安排时间。每一节选取若干原文章句,并在右侧配有浅易的翻译。为照顾儿童的心智和趣味,还插入了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图文并茂。全部章句标注了汉语拼音,便于诵读。
本书的母版为2013年7月在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分主题读本》。书中有重点字词注释和解说,以及一些思考练习题。2011年开创“《论语》分主题精读”课程时,只在初高中开设。后来一些小学也引进开设,很多小学低年段的老师们开课的积极性很高。为了方便小学老师们的教学开展,也为了低幼阶段的孩子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于是对《〈论语〉分主题读本》做了删减,还给每个汉字注上拼音。同时考虑到孩子们的视力保护问题,用了大字号来排版。对低幼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诵读和初步理解。如果授课老师们有教学需要或学生们有更深入学习的需要,可配上《〈论语〉分主题读本》来相互印证,深入学习。
《〈论语〉分主题读本》一书中还有几则附录:“《论语》分主题精读”课程标准、《论语》原文(全)、《史记`孔子世家》文白对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文白对译和拓展阅读《论语》的推荐书目。这些附录,是为执教“《论语》分主题精读”课程的教师提供课程参考,也为读者提供较为全面且便利的辅助参考资料。
为照顾儿童的心理特点,此书的导学部分也对《〈论语〉分主题读本》有适当改动。这项工作全部由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王兰老师承担。繁琐且严谨的注音、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小故事编写由王兰老师全局主持,并承担了其中的六个主题,其余八个主题由以下几位老师完成:深圳市龙岗区甘李学校魏秀英老师、深圳市盐田区盐港小学索曼莉校长、深圳市盐田区海涛小学彭秀清主任、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小学刘文祺老师。另外,盐田区海涛小学黄玲副校长、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小学黄朝霞老师、浙江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茅青云老师也参与了部分注音工作。在此,对这些老师们辛苦的付出表示感谢,并对他们在本课程的前期实践做出的贡献深深致敬!
作者在写作此书时参阅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身为后学,不尽感激!
杨玉英
2017年8月于子悦书房
从整体的实用价值来看,这本书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它打破了传统“精装书”只能供奉书架的尴尬境地。无论是放在案头随时翻阅,还是在旅途中作为精神伴侣,都非常适宜。我发现自己常常在工作间隙,随手翻开一页,就能捕捉到一句能够立刻平复心绪、调整状态的箴言。它的内容并非是高不可攀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对日常生活、人际交往、自我修养的切实指导。这种“即时疗愈”和“实时指导”的功能性,使得它超越了单纯的学术研究范畴,真正成为了一个触手可及的“人生指南”。它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启发思考的钥匙,引导读者在各自的生活情境中,去寻觅属于自己的“君子之道”。这种渗透性与普适性,才是衡量一本经典导读本是否成功的最高标准。
评分关于“诵读版”这一设计理念,我必须给予高度肯定。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很多经典读物都被电子化、碎片化了,失去了那种需要沉下心来、反复吟诵才能体会的韵味。这本书在设计时显然考虑到了声音与文字之间的互动关系。字体的选择、断句的处理,都似乎在无形中引导着读者的气息和节奏。我尝试着轻声朗读了几段,发现那种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古典美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这不仅仅是“读”,更是一种“入心”的过程。通过诵读,那些抽象的道德要求和人生哲理,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律动,更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对于传统文化教育而言,恢复诵读的仪式感,是传承精髓的有效途径,这本书完美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评分作为一名深度学习者,我特别关注工具书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和实用性。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的独到之处,着实让我惊叹。它没有采取那种平铺直叙、按章节堆砌的传统方式,而是似乎构建了一张精密的知识网络。从目录的设置就能看出,设计者显然是花费了大量心血去梳理和提炼那些看似零散的论述,并将其有机地串联起来。这种梳理方式,使得我们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篇章,而是能够在一个宏大的框架下理解孔子思想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脉络。当我尝试去查找某一特定主题时,能迅速定位,并且发现前后相关的论述被巧妙地汇集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主题精读”的思路,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将复杂的哲学思想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同时也为资深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感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封面那沉稳而不失雅致的配色,那种深邃的墨绿与烫金的字体搭配,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了一种庄重而又亲切的氛围。内页的纸张选用也十分考究,摸上去手感细腻光滑,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设计非常用心,字体的选择清晰易读,行距和字间距的把握恰到好处,让每一页的内容都显得井井有条,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读者的阅读舒适度。对于我这种对实体书有一定偏好的读者来说,这样的用心程度,无疑是提升阅读体验的关键。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制作者对经典的敬畏与热爱。这种对细节的打磨,充分体现了出版方在书籍制作上的匠心独裁,让人在捧读时,心中就已生出几分敬意。
评分这本书在注释和辅助解读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的典范。很多经典著作的难点就在于跨越时空的语言隔阂和文化背景差异。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没有采用那种长篇大论、打断阅读流畅性的脚注,而是将必要的解释融入到了版面的侧边或页眉页脚,既保证了原典的完整性,又提供了及时的指引。尤其是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选取的都是历代大家最精辟的见解,既有深度又不失准确性。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所做的细致辨析,这些小小的“点拨”,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引路灯,让我对原文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字面意思,而是能够触及到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这种兼顾学术严谨性与阅读体验的平衡把握,是很多同类出版物难以企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