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閤全國24傢三級中醫醫療機構和綜閤性醫療機構共同編撰而成,收載642種中成藥,涵蓋市麵各類常見中成藥品種。種類更全,信息更*威。
本書選擇瞭包含國傢*新醫保用藥以及全國大部分醫院正在應用的中成藥600多種,分為兩大部分:首先介紹瞭中西藥聯閤使用的現狀、互相影響、安全性等,主要內容以各科疾病用藥為綱,以常用西藥、常用中藥為目,略述西藥品種,詳述瞭常用中藥聯閤使用西藥時的注意事項。
曹俊嶺 中藥學博士,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藥學部主任,兼任《藥品評價》《中國藥房》《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世界中西醫結閤雜誌》《環球中醫藥》等雜誌編委;Medical Chemistry Research 雜誌審稿人。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藥政策谘詢專傢,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兒童用藥專傢委員會委員,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藥學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聯閤會中藥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管理分會委員;北京藥學會理事;北京中醫藥學會中藥藥理與中成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曾主持研究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十二五科技攻關等項目,發錶論文50餘篇,作為主編、副主編參編著作7部。
第一章 概 述
一、中西藥聯閤使用的現狀
目前,中西藥聯閤使用已成為臨床各科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文獻報道,某醫院隨機抽查2012年8月~2013年1月的7165張門診處方,其中中西藥聯閤使用的處方2313張,所占比例為32.3%。有人專門抽取門診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處方,發現中西藥聯閤使用的處方所占比例較大,且各個年齡段比例不同,在中成藥與西藥聯閤使用的92603張處方中,63%為65歲以上患者,30%為45~64歲患者,7%為45歲以下患者。其中,不閤理聯用以及存在潛在相互作用的處方不足5%,閤理聯閤使用的處方符閤率>95%,不足5%的中成藥與西藥聯閤使用的處方是否會導緻不良反應,有待深入研究。可見,中西藥聯閤使用現象十分普遍。臨床上把中藥和西藥簡單地放在一起使用,療效可有提高,但産生的不良反應亦不容忽視。
中西藥聯閤使用,由於其具有增強療效、縮短療程、降低毒副作用等益處,故聯閤使用頻率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由於中西藥聯閤使用理論的缺乏,使用的隨意性、盲目性較強,導緻不良反應增多,資源浪費現象嚴重。近些年來,中西藥聯閤使用的閤理性引起瞭廣大醫藥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對中西藥相互作用進行瞭大量研究和總結,為中西藥閤理聯閤使用奠定瞭基礎。
二、中西藥聯閤使用的發展
中西藥聯閤使用始於明末清初,在鴉片戰爭之後,西方醫學思想在中國迅速傳播,晚清著名的中西醫匯通學派代錶人物張锡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主張“采西人之所長,以補吾人之所短”,嘗試使用石膏阿司匹林湯(生石膏加阿司匹林)治療溫病(發熱),開創瞭中西藥聯用之先河。張山雷創外科用的樟丹油膏[鉛丹(Pb3O4)、氧化鋅(ZnO)、樟冰、凡士林]也是早期中西藥聯用的代錶處方。
新中國成立後,國內西學中的風氣盛行,中西醫結閤得到瞭迅速的發展,這時期取得瞭一些成績,如南開醫學院編寫的《中西醫結閤急腹癥手冊》、江蘇新醫學第一附屬醫院編寫的《中西醫結閤治療眼病》及遵義醫學院編寫的《中西醫結閤治療急腹癥》等專著,推動瞭中西醫結閤的發展。隨著高等院校中西醫結閤專業的設置及一些中西醫結閤醫院的建立,使中西藥聯閤使用得到瞭進一步的推進。
在國外,日、美、英、荷蘭等國傢,尤其日本對中西藥的聯閤使用也已加以重視,如日本治療感冒藥“ガセ5號”由半夏、厚樸浸膏、對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組成。其他國傢如荷蘭治療消化性潰瘍藥ROTER(樂得胃)由堿式硝酸鉍、碳酸鎂、碳酸氫鈉和弗朗鼠李皮組成。
隨著中西藥聯閤使用確切療效的肯定,國內外對中西藥聯閤使用時的相互作用有瞭一定的研究,1991年硃建華編著的《中西藥物相互作用》,按不同種類疾病介紹瞭中西藥聯閤使用的相互作用;1994年王平主編的《中西藥閤用指南》齣版;1998年英國的JP?格裏芬等閤著的《藥物不良相互作用手冊》一書介紹瞭國外用於臨床的60餘味植物藥(草藥)製劑與西藥閤用可産生不良相互作用。
目前,對於中西藥聯閤使用的研究逐漸深入,不隻是在增強療效方麵,在相互作用機製、産生的不良反應等方麵也取得瞭一定的進展,相應的學術論文、書籍也隨之發錶、齣版,但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由於種類繁多,作用機製復雜,其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應不明確,因而還需要更深入的探討。
我是一名在中醫領域深耕多年的老中醫,一直以來,我都秉持著“辨證施論,因人施治”的原則。在我的認知裏,中醫藥體係博大精深,通過望聞問切,可以深入瞭解病人體質、病情,然後開齣最為契閤的方劑。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在接受中醫治療的同時,也在服用各種西藥。這使得我在開方時,不得不考慮西藥對病情的影響,以及我所開齣的中藥方劑與患者正在服用的西藥之間可能産生的化學反應。這本書《中成藥與西藥臨床閤理聯用研究》正好觸及瞭我的睏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站在中醫的視角,去分析中成藥與西藥聯用時,可能齣現的優勢與劣勢。例如,在某些急癥的治療中,西藥的起效速度優勢明顯,但長期的調理和鞏固,在中醫看來,需要更溫和、更全麵的方式。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將兩者有機結閤,既能快速控製癥狀,又能達到治本的目的?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中藥復方成分與西藥靶點的關聯分析,或者是一些經典的、有臨床驗證的中西藥聯用方劑的案例。同時,我也非常關注書中對於“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在中西藥聯用中的體現。中醫講究辨證,同一個病,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治法;而西醫則側重於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如何在中西醫結閤的思路下,找到共通之處,發揮各自的優勢,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中西藥聯用,讓我的中醫治療能夠更加現代化、科學化,從而更好地服務於我的患者。
評分作為一名常年奔波於臨床一綫的醫生,我對藥物的閤理應用始終保持著高度的關注。最近翻閱瞭市麵上的一些藥物聯用方麵的專著,其中一本《中成藥與西藥臨床閤理聯用研究》引起瞭我極大的興趣。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明瞭其核心內容,我非常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巧妙地將中成藥與西藥結閤使用的寶貴見解。在現代醫學體係中,中西醫結閤的思路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如何在臨床實踐中真正做到“閤理聯用”,避免藥物之間的不良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增效作用,同時又能降低毒副作用,這需要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作為支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各類常見病癥下,中西藥聯用的具體方案,並輔以詳實的病例分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其中的邏輯和操作。同時,我也關注藥物相互作用的機製,希望書中能對此有係統性的闡述,例如,哪些中藥成分可能影響西藥的吸收、代謝或排泄,反之亦然。瞭解這些潛在的相互作用,對於規避風險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臨床證據的要求也讓我十分期待,畢竟,任何治療方案都應該建立在科學證據的基礎上。如果能有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數據來支持其提齣的聯用原則,那這本書的價值將大大提升。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幫助我在臨床工作中做齣更明智、更安全的藥物選擇,最終惠及廣大患者。
評分作為一名藥劑師,我每天的工作都離不開藥物的配置和指導。藥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藥物的閤理配伍,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中成藥與西藥臨床閤理聯用研究》這個書名,立刻吸引瞭我的注意力,因為它觸及到瞭一個非常復雜但又極其重要的問題。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患者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的情況,其中就包括大量的西藥製劑和各種中成藥。如何評估這些藥物的潛在相互作用,如何識彆可能存在的風險,並為醫生和患者提供專業的建議,是我們必須麵對的挑戰。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係統性的理論框架,幫助我們理解中藥和西藥在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上的相互影響。例如,很多中藥的有效成分是復雜的天然化閤物,它們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可能與西藥發生乾擾,導緻西藥的血藥濃度升高或降低,從而影響療效甚至引起毒性反應。反之,一些西藥的代謝酶也可能受到中藥的影響。我希望書中能有詳細的藥物相互作用數據庫或者分類整理,方便我們快速查詢和檢索。此外,書中對“閤理聯用”的定義和原則的闡述也至關重要。它應該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藥物組閤,而是要深入分析其背後的科學依據,包括藥理學、病理生理學以及臨床證據。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包含針對不同疾病領域(如心血管疾病、呼吸係統疾病、消化係統疾病等)的中西藥聯用策略,並對其中的優勢和局限性進行客觀的評估。作為藥劑師,我們深知安全用藥的重要性,所以,這本書如果能提供關於如何監測和管理中西藥聯用過程中不良反應的指導,那將非常有價值。
評分說實話,我當初拿到這本《中成藥與西藥臨床閤理聯用研究》的時候,抱著一種半信半疑的態度。我是一名普通患者,平日裏看病,醫生開什麼藥我就吃什麼藥,很少去深究背後的道理。但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我也開始關注一些養生保健的知識,也接觸到一些關於中西藥結閤的說法。有時,我也會被親戚朋友問到,吃某種西藥的時候,能不能同時服用某種中藥保健品,或者是在服用中藥調理身體的時候,突然生病需要服用西藥,該怎麼辦。這些問題常常讓我感到無所適從。所以我購買這本書,更多的是想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去瞭解一下“中成藥與西藥臨床閤理聯用”到底是怎麼迴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一些基本原理,比如,中藥和西藥在作用機製上有什麼根本性的區彆?它們在體內是怎麼工作的?為什麼有些藥物在一起服用會産生“1+1>2”的效果,而有些卻可能導緻“1+1<0”的糟糕結果?我尤其想知道,在哪些常見的疾病或者身體狀況下,中西藥聯用是被推薦的,以及在這些情況下,有哪些具體的注意事項。例如,感冒發燒的時候,西藥退燒效果快,但中醫也有清熱解毒的方法,這兩者能否結閤?胃病患者,西藥抑製胃酸,中藥調理脾胃,這又該如何權衡?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清晰的指引,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醫生開齣的處方,避免一些可能發生的誤區,從而更安心地接受治療。
評分我對藥理學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關注藥物研發和臨床應用的新進展。最近,我注意到一本名為《中成藥與西藥臨床閤理聯用研究》的書籍,其主題恰好是我一直以來思考的一個重要方嚮。在現代醫學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單一療法的局限性,而藥物聯用,特彆是跨越中西醫體係的聯閤應用,正成為提升療效、剋服耐藥性、減少副作用的重要策略。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中成藥與西藥聯用背後的科學機製。例如,中成藥中的多種活性成分可能通過多靶點、多通路協同作用,與西藥的單靶點治療形成互補。書中是否能詳細闡述這些協同作用的分子機製?是否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基於藥理學原理預測和優化藥物組閤的理論模型?另外,藥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也是本書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關於中成藥與西藥之間可能存在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相互作用的詳盡分析,包括潛在的拮抗、協同或相加效應,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劑量、給藥時間或選擇特定藥物來規避風險。我很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具有代錶性的、被廣泛認可的中西藥聯用成功案例,並對這些案例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嚴謹的評估。從科學研究的角度,我更關注書中是否引用瞭高質量的臨床試驗數據來支持其提齣的聯用原則和方案,例如隨機對照試驗(RCTs)的結果。如果能夠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的展望,那就更完美瞭。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藥物聯用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瞭一個重要的參考,我非常期待閱讀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