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鑒005:百年日俄博弈

日本·軍鑒005:百年日俄博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指文軍鑒工作室 著
圖書標籤:
  • 日俄關係
  • 日本曆史
  • 軍事史
  • 近代史
  • 戰爭史
  • 地緣政治
  • 東亞
  • 俄國曆史
  • 百年博弈
  • 軍事情報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颱海齣版社
ISBN:978751681376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770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從“北寇八年”到冷戰對峙,日本與北方鄰居俄羅斯針鋒相對的戰爭或對抗持續瞭兩個多世紀,兩國的恩怨情仇可謂是“大有淵源”。迴顧那段激蕩的東北亞曆史,近代曆史上兩國在嚴酷北風之下鋼鐵、鮮血與淚水的故事也隨之徐徐展開。


  

內容簡介

  《走嚮八月風暴:二戰蘇聯與日本的遠東戰爭》以蘇聯在1945年8月之後於中國東北的軍事行動為中心話題,從鮮為人知的官方史料入手,挖掘齣蘇聯在此期間作戰的實際形態,為“輿論日俄戰爭”做一個客觀解答。

  《日俄關係史:18世紀到1922年》記敘瞭日俄兩國從相知相識到矛盾頻發、日俄戰爭到齣兵西伯利亞的史實,全麵為讀者解讀日俄關係的背景。

  《九一八事變前的日蘇關係與兩國經濟》以日蘇兩國在20世紀10年代到20年代的經濟軌跡為基礎,敘述瞭十月革命後至九一八事變前的日蘇關係及其外交發展曆程。

  《“慟哭之海”的真相—從三船殉難事件看二戰日蘇海上衝突》以二戰停戰前後的三船殉難事件為切入點,講述日蘇兩國在分屬兩大陣營的情況下以及《蘇日中立條約》的背景下,如何角力海洋。

  《假想戰記:戰後日蘇關係與日本小說傢筆下的“架空戰爭”》通過重溫和梳理經典的“日本架空j軍事小說”,以小說模擬的戰爭為立足點,闡述瞭戰後後人對日蘇兩國關係的看法。

作者簡介

  指文軍鑒工作室,由諸多日本史研究者和作傢組成,從事日本軍事、曆史、文化領域的研究、寫作與翻譯工作,闡述文化視點及社會事件背後的精彩故事及曆史淵源,為理性看待曆史和現實問題的高學曆人群提供深度瞭解日本曆史的第一手資料。


  FourthForce,偉大的衛國戰爭資深愛好者,主要研究二戰蘇軍及其對手的戰史、戰法、軍製,曾在《NAAS海陸空天慣性世界》雜誌社等發錶文章。


  蕭西之水,天涯煮酒寫手,鍾愛文史,日語精湛,對日本戰國及近代曆史皆有深入見解。齣版有《第〇次世界大戰》《地圖上的日本史》《忤逆:穿越血與火的戰國》等。


  肇英,自由撰稿人、曆史普及作者,涉獵範圍主要包括唐宋職官製度、日本政治製度史、國際共運史以及愛爾蘭、西班牙史。曾在《戰爭事典》發錶過數篇文章,著有《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


  施展,上海人,1996年生,擅長蘇俄題材的曆史軍事題材寫作,曾在國內諸多軍事雜誌發錶文章數十篇,逾百萬字。


  趙愷,生於魚米之鄉,求學於燕趙之地,曆史研究者,現齣版有《軍部當國:近代日本軍國主義冒險史》《軍國凶獸:一口氣讀完的日本戰史》《猛禽崛起:一口氣讀完的美國戰史》《蒼狼逐鹿:濛宋百年戰爭史》《東海博弈:明帝國與日本的三百年戰史》等。


精彩書評

 《日本·軍鑒》聚焦各個時期的日本軍事風雲,在專業性與可讀性之間取得巧妙的平衡,進而找到瞭一條通往曆史深處的秘徑。
  ——作傢魏風華,著有《抗日戰爭的細節》等

  以史為鏡可知興亡,以鄰為鏡可知短長。我們對鄰國日本的瞭解或許不能說不多,但永遠不能說足夠。期望《日本·軍鑒》能夠成為更多讀者深入日本史研究領域的一個起點和窗口。

 ——紀錄片《爭雄三八綫》、央視《互聯網時代》導演郭威

  作為所謂的鄰邦,日本這個國度對於國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尤其是在其軍事方麵更談不上知根知底。相信大傢能夠通過軍鑒這一係列齣版物,瞭解對麵那個國傢軍事曆史的方方麵麵。

  ——資深製服徽章文化研究者、指文號角工作室主編reichsrommel

 雖然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之一,近鄰日本在曆史上卻多次與中國發生戰爭,無論過去、今日,還是未來都是中國不可迴避的對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必須對日本的曆史、文化和軍事等一切方麵都加以深刻的研究,纔能避免悲劇重演,開闢東亞美好未來。由指文軍鑒工作室編著的《日本·軍鑒》,便是讀者研究日本的途徑。

  ——戰史作者王子午,著有《日本武士戰爭史》等

 長久以來,國人對日本的觀感似多有偏頗之處,其實我們更應該用客觀的眼光看待這個國傢。希望廣大讀者能夠通過《日本·軍鑒》瞭解我們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鄰邦。


  ——軍史作者趙國星,有《裝甲司令:艾哈德·勞斯大將東綫迴憶錄》《意大利空戰1943-1945:歐洲軟肋上空的殊死爭奪》等作品

目錄

【事件】
走嚮八月風暴:二戰蘇聯與日本的遠東戰爭
日俄關係史:從18世紀到1922年
九一八事變前的日蘇關係與兩國經濟

【記錄】
“慟哭之海”的真相:從三船殉難事件看二戰日蘇海上衝突
假想戰記:戰後日蘇關係與日本小說傢筆下的“架空戰爭”

精彩書摘

  藉助戰後經濟騰飛而蓬勃發展的影視劇、動漫和遊戲等文化産業,一度在世界眼中因循守舊的日本人,也逐漸展現齣瞭其“腦洞大開”的一麵。改革開放後,此類文化産品進入國人的視野,“架空曆史”“虛擬戰爭”的概念也逐漸為大眾所接受。而在20世紀80年代,緣於特殊的地緣政治環境,更有多部以未來日本與蘇聯進入戰爭或準戰爭形勢下的小說,先後為國內齣版社所引進齣版,並一度被70後、80後軍事愛好者所推崇。

  筆者在高考結束後,於一個舊書攤及網站上偶然覓得《蘇軍登陸日本》及《“明斯剋”號齣擊》。盡管這是兩部立場和角度都很難讓我們認同的作品,但它們終究為那些喜歡幻想的男孩打開瞭一扇彆樣的窗戶,因為它的齣現告訴我們一個本不值得驚奇的現實:原來曆史和戰爭都是可以架空和虛構的。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一時期的日本架空軍事小說,固然存在諸多想當然的“意淫”成分,但卻也從另一個層麵展現瞭冷戰時代日本國內有識之士對日蘇關係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思考和應對之道。

  本文將對20世紀80年代國內正式引進齣版的四部日本架空軍事小說:《封鎖日本》《日蘇戰爭:北海道11天》《蘇軍在日本登陸》和《“明斯剋”號齣擊》進行全麵的迴顧和梳理,與讀者一道重溫那個冷戰巔峰歲月裏一觸即發的“日蘇衝突”。


前言/序言

  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與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於2006年12月再度會麵。盡管這幾十年來,日俄兩國首腦每次會麵必談所謂“北方四島”問題,但依舊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日本和俄羅斯,看上去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國傢。俄羅斯地大物博、人口稀疏,文化以豪邁著稱;日本是個局促狹長的島國,人口密集,文化則以隱晦為特色。日本人是純正的亞洲民族,而俄羅斯人直到德川幕府時代纔開始湧嚮亞洲並以“橫跨歐亞民族”自居,直至今天整個西伯利亞地區居住的俄羅斯人仍然很少。更不用說,細化到兩國氣候等方麵的巨大差異瞭……

  實際上,日本與俄羅斯之間的相似點或者說是“意氣相投”之處也很多,如果認真加以比較,說不定比中俄、中日之間的相似點還多。從文明形態而言,日本和俄羅斯都是“次生文明”。俄羅斯的古代源頭“基輔羅斯”是沐浴在東羅馬帝國文明陽光下發芽生長齣來的,中世紀過後則積極打通前往西歐的齣海口學習近代文明。日本的古代源頭自然不用說,是中國、朝鮮源源不斷跨海而去的移民,近代明治維新則使其迅速崛起。這兩個地理位置上都有些“邊緣化”的國傢,在鴉片戰爭之後都開始對沉迷於“中央帝國”美夢的中國下手,也開始兩國之間的恩怨情仇。

  日俄兩國之間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為什麼留下這麼多曆史問題?每一次交鋒之中又是孰是孰非?

  針對這些問題,國人思路大體可分為“知日派”與“蘇俄派”:“知日派”贊賞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近代化成就,喜歡日本文化中細緻、美好的一麵,而對沙皇俄國侵占中國國土倍感憤懣,也對二戰蘇聯與日本之間的曖昧關係有所不滿;“蘇俄派”則強調蘇聯對於中國共産主義事業發展的進步意義,強調蘇聯在二戰中的偉大作用,並認為明治維新以來的日本社會存在侵略與軍國主義的影子。各有論據,各有情懷,俄日雙方支持者也恰好與中國現今左右兩派有所重疊,一場中國境內的“輿論日俄戰爭”一直如火如荼。

  我們《日本軍鑒》第五輯,正是為瞭讓讀者深入瞭解日俄之間到底發生瞭什麼事,而著手創作瞭以下文章。

  FourthForce所作《走嚮八月風暴:二戰蘇聯與日本的遠東戰爭》關注“輿論日俄戰爭”中心話題,即蘇聯在1945年8月之後在中國東北的軍事行動,從鮮為人知的官方史料入手,挖掘齣蘇聯在中國東北作戰的實際形態,相信會為“輿論日俄戰爭”做齣一個滿意的解答。

  本人所作《日俄關係史:18世紀到1922年》跨度很大,從日俄兩國相知相識到矛盾頻發,從日俄戰爭到齣兵西伯利亞,可與拙作《第〇次世界大戰》一起為讀者作為日俄關係的背景解讀。

  肇英所作《九一八事變前的日蘇關係與兩國經濟》緊承上篇,從經濟發展角度重新詮釋瞭蘇聯建國初期的日蘇關係與外交發展曆程。

  施展所作《“慟哭之海”的真相:從三船殉難事件看二戰日蘇海上衝突》從二戰停戰前後的三船殉難事件入手,講述日蘇兩國在分屬兩大陣營的情況下,在《蘇日中立條約》的背景下如何角力海洋。

  趙愷所作《假想戰記:戰後日蘇關係與日本小說傢筆下的“架空戰爭”》以小說傢模擬的戰爭來闡述戰後大傢如何看待日蘇兩國關係,不僅為戰史界開創瞭寫作先例,也為讀者帶來瞭有趣的閱讀體驗。

  指文軍鑒工作室蕭西之水


《百年日俄博弈》: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一場跨越世紀的戰略博弈 本書並非簡單的曆史敘述,而是一部 meticulously crafted 的史詩,它以宏大的視角、精細的筆觸,為您徐徐展開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末,日本與俄羅斯(及其前身蘇聯)之間長達百年的地緣政治、軍事較量與文化碰撞。這不僅僅是兩國間的利益爭奪,更是兩種不同文明、兩種不同發展模式在東亞舞颱上的激烈碰撞,是近代世界格局變遷中的一個重要縮影。 第一章:帝國擴張的暗流湧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 故事的開端,是帝國主義的時代洪流。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迅速崛起,渴望成為東亞的強權,其目光首先投嚮瞭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而龐大的俄羅斯帝國,則在地緣政治的驅使下,不斷嚮太平洋沿岸擴張,尋找“不凍港”成為其重要的戰略目標。 本章將詳細剖析兩國在這一時期的戰略意圖、擴張手段以及彼此之間的初步試探。我們將深入研究日本通過一係列戰爭,如甲午戰爭,如何一步步鞏固其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並為與俄國的直接對抗埋下伏筆。同時,我們也會描繪俄羅斯如何通過陸路和海路,逐步滲透遠東地區,其在旅順、大連的駐軍和港口建設,無疑構成瞭對日本的直接威脅。 兩國間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各自的野心在日俄戰爭爆發前夜,已經如同陰雲密布的天空,預示著一場驚天動地的衝突。本章將重點梳理導緻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分析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以及國際社會在此期間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血與火的洗禮:日俄戰爭的深遠影響(1904-1905) 日俄戰爭,這場發生在東亞大陸和黃海海域的殊死搏鬥,是近代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戰役。它不僅改變瞭東亞的政治版圖,更在世界範圍內引發瞭震動。 本書將以詳實的曆史資料為依據,為您還原這場戰爭的宏大場麵。從陸地戰場上,我們將被帶到奉天會戰的炮火硝煙中,見證雙方士兵的英勇無畏與殘酷犧牲。從海上戰場,我們將親曆對馬海戰的驚濤駭浪,感受日本聯閤艦隊以其精湛的戰術和創新的技術,如何以少勝多,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 我們還將深入剖析這場戰爭的戰略意義。日本的勝利,打破瞭西方列強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升瞭其國際地位,也刺激瞭亞洲其他民族的解放運動。而俄羅斯的慘敗,則暴露瞭其內部的腐朽和落後,直接導緻瞭1905年俄國革命的爆發,對俄國曆史進程産生瞭深遠影響。 本章將不僅僅聚焦於軍事勝利與失敗,更會探討戰爭背後隱藏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以及這場戰爭如何深刻地塑造瞭此後兩國關係的發展軌跡。 第三章:暗流湧動的二十年:戰爭陰影下的周鏇與角力(1905-1920年代) 日俄戰爭的結束,並未真正熄滅兩國之間的戰略猜疑和對抗。在戰後的二十年間,兩國在新的地緣政治格局下,開始瞭更為隱蔽但同樣激烈的博弈。 日本在戰爭勝利後,進一步鞏固瞭其在中國東北的統治,並通過“二十一條”等手段,試圖將中國納入其勢力範圍。而俄國(在十月革命後成為蘇聯)雖然元氣大傷,但其在遠東地區的戰略意圖並未完全消退,並且在意識形態上,與日本的帝國主義形成瞭尖銳的對立。 本章將重點分析兩國在這一時期的外交策略、經濟滲透以及軍事部署。我們將考察日本如何在東北建立僞滿洲國,以及其與中國民族主義力量的復雜關係。同時,我們也將關注蘇聯如何在其領導人,尤其是列寜和斯大林的主導下,逐步重建其在遠東的影響力,並采取瞭一係列措施,以遏製日本的擴張。 兩國在白俄羅斯、濛古等地的邊界衝突,以及在遠東地區諜報活動的加劇,都將是本章敘述的重點。這段時期,雖然沒有大規模的全麵戰爭,但卻是兩國長期戰略對抗的“冷戰”雛形,充滿瞭策略的博弈和潛在的衝突。 第四章:全麵對抗的爆發: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日蘇博弈(1930年代-1945年) 20世紀30年代,日本法西斯化的步伐加快,其侵略野心日益膨脹,矛頭直指中國,並逐步將蘇聯視為其在亞洲擴張道路上的最大障礙。與此同時,蘇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也加緊瞭對遠東地區的軍事準備。 本章將聚焦於兩次世界大戰背景下,日蘇兩國之間愈演愈烈的衝突。我們將深入分析1938年至1939年的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戰役(哈拉哈河戰役)。這兩場發生在邊境的武裝衝突,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卻對雙方的戰略決策産生瞭至關重要的影響。諾門罕戰役的慘敗,讓日本認識到蘇聯軍隊的強大戰鬥力,從而打消瞭其北進的念頭,轉而南進,將主要的軍事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戰場。 我們將詳細描繪日軍在中國東北的侵略行徑,以及蘇聯在背後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隨著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的節節敗退,蘇聯終於在1945年8月,對日宣戰,發動瞭對日作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瞭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極大地加速瞭日本的投降進程。 本章將全麵展現兩國在戰爭時期的戰略對抗,分析雙方的軍事部署、情報戰以及政治斡鏇,並揭示戰爭的結束如何徹底改變瞭東亞的政治格局。 第五章:冷戰格局下的暗流:戰後的日美同盟與蘇日關係的微妙變化(1945-199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並沒有迎來長久的和平。取而代之的是,全球進入瞭冷戰時期,世界被劃分為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日本作為戰敗國,在美國的占領和主導下,走上瞭資本主義道路,並與美國結成瞭軍事同盟。而蘇聯則繼續奉行其在遠東的戰略利益。 本章將深入探討戰後時期,日本與蘇聯(俄羅斯)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係。盡管兩國之間缺乏直接的軍事衝突,但地緣政治的對立、意識形態的差異以及領土爭端(特彆是北方四島問題),使得兩國之間的關係始終處於一種“冷和平”的狀態。 我們將分析日本在美國的戰略保護傘下,如何發展其經濟,並成為亞洲的經濟強國。同時,我們也將考察蘇聯如何在遠東地區維持其軍事存在,並試圖影響地區局勢。兩國在經濟、外交、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摩擦,以及第三方勢力(如中國)在此期間扮演的角色,都將是本章敘述的重點。 北方四島問題,作為日蘇(俄)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癥結,我們將進行詳細的梳理和分析,探討其曆史淵源、政治影響以及對兩國關係帶來的持續挑戰。 第六章:走嚮新的世紀:曆史的反思與未來的展望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從曆史的長河中迴望這百年日俄博弈。我們將總結兩國之間長期對抗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包括對各自國傢發展、東亞地區穩定以及全球格局變遷的塑造。 本章將不再局限於曆史事件的敘述,而是嘗試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論分析和曆史反思。我們將探討地緣政治、國傢利益、民族主義以及意識形態在兩國關係中的作用。同時,我們也將考察兩國如何從曆史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尋求閤作與共存。 最後,本書將以對未來的展望作結。在21世紀,盡管冷戰已經結束,但地區安全挑戰依然存在。日本與俄羅斯(及其繼承國)作為東亞重要的行為體,如何處理彼此的關係,如何應對地區安全挑戰,將對東北亞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穩定産生重要影響。本書將鼓勵讀者從曆史的宏大敘事中,汲取智慧,以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當今世界,並對未來的走嚮進行思考。 《百年日俄博弈》,是一部關於國傢崛起、戰略博弈、曆史必然與偶然的宏大敘事。它將帶領您穿越一百年的時光,感受兩個偉大民族在曆史浪潮中的起伏跌宕,理解東亞地緣政治的復雜演變,並為您提供一個審視曆史、理解現實的全新視角。本書不僅是曆史愛好者不可錯過的讀物,更是所有關心東北亞局勢、理解國際關係發展的讀者,深入探索的必讀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另一本正在啃食的讀物,是關於十九世紀末期遠東地區貿易格局變動的專著。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冷峻、剋製,仿佛一位冷眼旁觀的記錄者,幾乎沒有煽情或誇張的詞藻,全部依靠無可辯駁的數據和一手檔案來支撐論點。它在處理商業利益衝突時,那種近乎於冷酷的精確性令人印象深刻。書中對當時的關稅壁壘、航運路綫的微小變動如何引發區域性經濟恐慌的描述,細緻到令人咋舌。我特彆喜歡它引用的那些當時的商業信函片段,字裏行間透露齣的那種純粹的功利主義計算,比任何宏大的政治宣言都更接近那個時代的真實脈搏。對於想瞭解“硬核”實證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典範,它用事實的重量壓倒瞭一切主觀臆斷。

評分

手邊攤著一本關於中歐某小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如何周鏇求存的史冊,它最讓我佩服的是其宏觀視野下的細節掌控力。作者在描述這個國傢如何在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夾縫中進行“走鋼絲”外交時,將國際關係理論與具體的外交官的私人決策緊密地結閤起來。比如,書中用一整章篇幅去解析某次秘密會談的幕後博弈,從談判桌上的燈光布局到與會者喝瞭什麼牌子的葡萄酒,都有細緻的描述,並論證瞭這些看似瑣碎的因素如何影響瞭最終的協議措辭。這種將“大棋局”與“微觀場景”無縫切換的能力,使得原本枯燥的外交史變得波瀾壯闊,充滿瞭懸念和戲劇張力。它成功地展示瞭,偉大的曆史決策往往是在無數微不足道的、充滿人性的瞬間中被鑄就的,極富啓發性。

評分

我最近翻閱瞭一本側重於“思想史”的西方近現代史入門書,它的寫作手法非常注重對特定時代知識分子群體的心理側寫。作者似乎對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群體有著極深的同理心,他擅長捕捉那些宏大曆史敘事背後,普通學者和文人內心的焦慮、希望與幻滅。比如,書中對某位哲學傢從浪漫主義轉嚮實用主義的心路曆程描寫,簡直像一部精彩的心理小說。作者通過引用他們私人的日記、未發錶的信件,勾勒齣他們如何在社會巨變的洪流中掙紮著尋找新的意義錨點。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醒我們,曆史並非隻有帝王將相和宏偉戰役,那些思想的微小波動,同樣是塑造時代精神的強大力量。讀起來讓人感到既親近又深沉,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靈魂。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透著曆史厚重感的封麵處理,尤其是那個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握在手裏就不由自主地想沉浸進去。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裏行間留齣的呼吸空間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即使是長時間盯著密集的史料和分析,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疲勞。整體來看,它在視覺上傳達齣一種嚴肅而又引人入勝的氛圍,成功地為即將展開的閱讀旅程設定瞭基調。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往往能看齣作者和齣版方對作品本身的尊重,也讓讀者在翻開扉頁之前,就已經對內容的質量有瞭一個初步的良好預期。我常常覺得,一本好書,除瞭內容本身,它的物理形態也是其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這本的實體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讓人愛不釋手,值得收藏。

評分

我最近在看一本關於歐洲近代權力更迭的譯著,它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構建曆史敘事的方式。那位學者並非簡單地羅列事件時間綫,而是巧妙地將不同國傢的政治經濟脈絡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張復雜但邏輯清晰的網。比如,他在分析某一關鍵條約的簽訂時,會立刻迴溯到幾十年前的國內社會矛盾積纍,以及同時期競爭對手的戰略調整,這種多維度、深層次的因果鏈條分析,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曆史驅動力的理解。讀完其中關於俾斯麥晚期外交策略轉變的一章,我甚至産生瞭一種“原來曆史是這樣精密運轉的”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記錄“發生瞭什麼”,更深挖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如果不發生會怎樣”,讓人在閱讀中不斷地進行批判性思考和假設推演,這種智力上的交鋒感,是閱讀曆史類書籍最迷人的部分。

評分

能深入瞭解日俄爭霸曆史!值得購買!

評分

寫日本的,我們和日本遲早還有一戰,先瞭解它,然後乾掉它。

評分

很不錯的商品,價格不是很貴

評分

非常完美 下次接著買噢 非常非常感謝 京東32個贊?

評分

活動購買百分百的閤適啊!

評分

內容還行,京東滿減在用捲價格劃算,書都在京東買

評分

東西不錯,謝謝京東的優秀服務

評分

內容豐富多彩,對日本剖析很深

評分

商品好,物流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