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学名作欣赏》为“跟着名家读经典”丛书“两汉文学”分册。
本书是一部名家赏析两汉文学经典著作的文学普及读物,详细解读了两汉文学中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包括司马迁、刘邦、扬雄、张衡、刘歆、班彪、谢庄、萧纲、贾谊以及汉乐府代表作等。
作者均为专力于文学研究与欣赏的学术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程世和、韩兆琦、俞樟华、邵璧华、季镇淮、屠岸、潘慎、何沛雄、吴小如、周绚隆、王运熙、王富仁等。
所辑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响力,曾得到广泛好评的优秀赏析文章,被赏析文章,亦为公认的名篇,引导读者从更宽泛的背景、更专业的角度欣赏文学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赏两汉文学的普及读物。
吴小如(1922—2014),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戏曲评论家。
王运熙, 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52年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专于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学理论批评,尤长于六朝、唐代文学和《文心雕龙》的研究。
季镇淮(1913—1997),古典文学研究家,著名文学评论家。1941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助教、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富仁(1941—2017),著名学者,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兆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屠岸,文学翻译家、作家、编辑。原名蒋壁厚。1946年开始写作并翻译外国诗歌。1948年翻译出版了惠特曼诗选集《鼓声》。1949年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1973年以后,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总编辑。
潘慎,1929年生,著名书法家,以女书文字的创作,享誉于世。
何沛雄,牛津大学文科哲学博士,台北“中华学术院”高级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英国语文学院院士。历任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珠海书院中国文史研究所所长、香港作家联会理事、国际儒家联合会理事等职。
周绚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古典编辑部主任。
邵璧华,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2年任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程世和】一个伟大狂惑者的自白——司马迁《报任安书》赏析
【韩兆琦】辞情抑扬 悠游唱叹——读《史记?游侠列传》
【俞樟华】文浅情深 韵味悠长 ——《李将军列传》艺术论
【邵璧华】是大行不顾细谨,还是刊刻参差? ——试为太史公一改《鸿门宴》
【季镇淮】侧面用笔 匠心独运——司马迁传记文释例
【屠 岸】雄浑慷慨 博大宏浑 ——《大风歌》赏析
【潘 慎】“横绝四海 又可奈何” ——刘邦《楚歌》究竟是为谁而发
【何沛雄】淋漓尽致而又余味无穷——试谈《古诗十九首》的修辞技巧
【吴小如】澄澈的人生观照 坦率的心灵控诉——《古诗十九首》二题
【周绚隆】炽烈而深沉的岁暮独白——兼谈《行行重行行》的结构
【王富仁】鱼:自由的象征——汉代乐府诗《江南》赏析
【张永鑫】因形换步 随类赋彩 ——《陌上桑》谈 艺
【杨志学】秦罗敷:汉代那最美的女子——我读《陌上桑》
【吴小如】饱含浓厚感伤情绪的愤激之词——说古诗《冉冉孤生竹》和《回车驾言迈》
【皇甫修文】荒诞形式与悲剧内涵的有机融合——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结构分析
【张永鑫】爱的呐喊 情的咆哮——汉诗《上邪》《青青河畔草》赏美
【周绚隆】比喻生动 过渡自然——《明月皎夜光》中的情感转换
【周绚隆】妙在飘忽有无间 ——谈《西北有高楼》中的以实写虚
【王敦洲】无可奈何的绝望呼号 典型情绪的双向张力——谈《公无渡河》的审美价值
【王运熙】一篇戏剧色彩浓厚的叙事长诗——《焦仲卿妻》赏析
【王富仁】主题的重建 语言的精妙——读《孔雀东南飞》
【谭学纯】未经雕琢的自然形式 显示着人性美的真谛——《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比较赏析
【王 永】是英雄,还是孝女? ——《木兰诗》思想倾向新探
【罗执廷】民间立场与反战倾向——《木兰诗》解读
【燕 筠】人生岁月 永恒价值 ——《秋风辞》与《雁丘词》对读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味道,古朴的宣纸质感,配上行云流水的隶书,瞬间就让人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不像那些轻飘飘的快餐读物。我一直对汉代的历史和文化很感兴趣,总觉得那是一个充满英雄气概和文人风骨的时代。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仿佛能闻到古人的气息。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是触摸、翻阅这个过程,就已经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文字,会带给我怎样的震撼和启迪。书的装帧也很讲究,每一页的纸张都很好,印刷清晰,字迹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感受到了出版方和作者对这部作品的敬意,也让我对即将品读的内容更加信心满满。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从外在就足以吸引人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真正带领我走进汉代文学世界,并且让我这个“小白”也能读懂的入门读物。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愿望。它没有使用过于艰深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汉代文学的大门。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总能巧妙地将文学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让我明白,这些文字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那个时代的土壤之中。比如,在欣赏《汉书》的片段时,我才了解到,原来历史的记载背后,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叙事技巧和情感张力,让枯燥的史实变得鲜活起来。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收获颇丰,也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汉代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第一次接触到汉代文学,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简单地介绍了司马迁和《史记》,那时的感觉是枯燥而遥远的,只觉得是古老陈迹,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固有的印象。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篇章,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那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我尤其喜欢其中对《离骚》的解读,原本觉得屈原的诗歌太过晦涩难懂,读来令人沮丧,但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才明白了那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和执着,体会到了他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的深沉悲愤。那种心怀天下、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便放在今天,也依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抒发、思想的表达,是时代的回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古代文人的情怀,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持,这种触动是发自内心的,是长久而深刻的。
评分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汉代无疑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它既继承了先秦的磅礴大气,又孕育了后世的精致典雅。而这本书,恰如其分地将这个时期的精华呈现在我眼前。我发现,很多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都源自汉代,比如“卧薪尝胆”、“望梅止渴”等等,这些故事在书中得到了生动形象的阐释,让我对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相对冷门但同样精彩的作品,让我得以拓宽阅读的视野。作者的点评角度非常独特,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分析,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引导我们去感受文字中的温度和力量。通过阅读,我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古人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汉代文学并非遥不可及,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那些文人的悲欢离合、家国情怀、人生哲思,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我尤其对其中对汉赋的解读印象深刻,原本以为赋体只是华丽辞藻的堆砌,但通过作者的解读,我才领略到,汉赋中蕴含的宏大叙事、丰富的想象以及对人生际遇的独特体悟。它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社会风貌、思想潮流的重要窗口。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汉代的精神世界,让我对那个伟大的时代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它让我明白,阅读经典,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与古人对话,汲取他们的智慧,丰富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更加厚重和有意义。
评分读书节活动买的,划算,质量也好
评分送货上门,书质量好。
评分内容值得
评分好书,值得一看,好书。
评分两汉文学名作欣赏,好书,值得珍藏。
评分很棒的一套书,给孩子买的参考书,现在尽可能让孩子多阅读,语文对升学也好,对以后工作也好,包括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有帮助!
评分送货上门,书质量好。
评分内容丰富,大师点评,学习研究的典范
评分北大的这版书真是不错的,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