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可道(增补本)

茶可道(增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向黎 著
图书标签:
  • 茶文化
  • 茶道
  • 生活美学
  • 传统文化
  • 哲学
  • 品味
  • 修身养性
  • 增补本
  • 文化艺术
  • 慢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992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0559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精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0
字数:158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喝茶,很多人都喜欢。茶之道,却不是人人尽知。作者讲茶道,不讲茶,先讲水;龙井、碧螺春、香片、铁观音等名茶尽出东南,然茶却诞生在西南之云南,茶业、茶文化的摇篮却是巴蜀之地;茶之“芳名”,或因形得名,如珍眉、瓜片,或因地得名,如龙井,均名如其茶,可谓二美具,但“龙井43”就让人想到了满是试管的实验室。读者还可以跟着作者去品尝碧螺春、老君眉、铁观音、白毫,去看见识茶礼、茶规、茶宴、茶会,去欣赏名目繁多的茶具。当一杯香在手时,读茶诗,读茶人茶事……看作者道有关茶的各种道道儿,真好像是被茶醉得飘飘欲仙,那您就真的得道了。

作者简介

潘向黎,写作者,嗜茶,迷恋古诗词。
著有长篇小说《穿心莲》,小说集《白水青菜》《无梦相随》《十年杯》《轻触微温》《我爱小丸子》《女上司》《中国好小说·潘向黎》,散文集《纯真年代》《局部有时有完美》《无用是本心》《茶生涯》等多部。
专题随笔集《茶可道》和《看诗不分明》出版后均多次登上京、沪书店畅销排行榜单。
小说五次登上中国小说学会主办的中国小说排行榜,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等文学奖项。
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法、俄、日、韩、希腊等多国外语,并出版有英文小说集 White Michelia(《缅桂花》)。
新作品《万念》《如一》《茶可道》(增补本)《看诗不分明》(增补本)由三联书店出版。

目录

梅花上的雪
茶之初
花是花,茶是茶
一声“茶发芽”
敢问佳人芳名
鉴别力神话
茶之雅称、戏称和贬称
饮茶之宜
且慢骄傲,冷水在此
真香无敌
茶洗葫芦茶洗钱
香·味·韵
小娘子,叶底花
吃茶,真的吃?
如今到处乱定亲
何处天下第一泉
茶与饭
何物茶粥?
二娘子家书
千古清逸《苦笋帖》
一声渐儿茶,双泪落君前
茶人与茶鬼
……

精彩书摘

  《茶可道(增补本)》:
  其次是因为总会想起他和茶有关的许多趣闻逸事。东坡梦泉:他梦见和诗僧参寥子饮茶作诗,九年后两人相见,发生了和梦中完全相同的一幕:参寥子用新凿得的泉水、钻新火、烹新茶来招待他。茶墨之辩——司马光故意为难苏东坡,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君何故同爱两物?”苏东坡回答:“名茶与妙墨俱香。”以诗索泉——在杭州任通判时,故人赠他新茶,为了烹制出合心意的茶汤,他写诗向当时在无锡为官的友人求赠惠山泉水,“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还因为他对茶的各种独到创见和贡献。他发明了茶汤漱口健齿法——“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确实大有道理;在宜兴看到提粱式的紫砂壶,都会想到这是苏东坡设计的,遥想他用这种壶烹茗论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心头都会感到一阵暖意;在杭州看到著名的对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会赞叹苏东坡这两个比喻之妙,流传之广,再赞叹绝世才华和西湖美景的珠联璧合……
  ……
茶之韵,道之境:一场涤荡心灵的感官之旅 在喧嚣的尘世中,总有一方宁静之地,等待着有缘之人驻足。那一隅,或许是山间一间古朴的茶室,窗外竹影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又或许是城市一隅,闹中取静,邀上三五好友,围炉煮茶,闲话家常。《茶可道(增补本)》所描绘的,正是这样一方精神家园,它并非一本详尽的泡茶技艺指南,也不是一本溯源古籍的史学著作,而是一部邀请读者进入茶的世界,体验茶之韵味,感悟茶中之道的随笔集。它以一种温润而细腻的笔触,串联起茶与生活、茶与艺术、茶与哲学之间的微妙联系,带领我们穿越纷繁的表象,抵达心灵深处的那份平和与澄明。 本书并非对某种特定茶叶的 exhaustive(详尽的)介绍,也非对茶道流派的 academic(学术性的)论述。它更多的是一种 “境” 的营造,一种 “意” 的传递。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将日常生活中与茶相关的种种场景、人物、情感,编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品茶,不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享受,而是上升为一种精神的仪式。每一次注水,每一次等待,每一次轻啜,都蕴含着对当下片刻的珍视,对生命细微之处的体悟。 翻开《茶可道(增补本)》,你不会找到精确到秒的冲泡时间表,也看不到复杂冗长的茶器分类。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令人心神荡漾的篇章:或许是一段关于雨前龙井初见的青翠欲滴,从茶芽的嫩滑,到杯中舒展的形态,再到入口回甘的清冽,无不透露着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那份对大自然馈赠的由衷赞叹。又或许是一段关于陈年普洱的醇厚,在岁月的沉淀中,茶汤呈现出红褐的深邃,入口是圆润的甘甜,伴随着一丝丝的木质香和药香,仿佛能品出时间的痕迹,以及那些被时光温柔抚过的故事。作者并非在罗列茶叶的chemical composition(化学成分),而是在唤醒我们身体和心灵对茶的感知,用一种 poetic(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不同茶叶所承载的独特气质和情感共鸣。 本书对茶的描绘,往往与 “人” 和 “境” 紧密相连。一杯茶,可以是一段故友重逢时的暖心慰藉,在氤氲的水汽中,回味着年少时的青涩与欢笑,茶香与友情交织,融化了时光的隔阂。一杯茶,可以是在独处时,与自我对话的静谧伴侣。当世界陷入沉寂,唯有手中茶的温度,以及袅袅升腾的茶烟,陪伴着思绪的流淌,在寂静中寻觅内心的答案。作者善于捕捉这些细腻的情感瞬间,通过对茶的描写,折射出人性的温暖、孤独、喜悦和失落,让读者在共鸣中,找到情感的寄托。 《茶可道(增补本)》更进一步,将茶的体验升华为一种 “道” 的探索。这里的“道”,并非玄奥的哲学理论,而是渗透在生活中的智慧。它是一种 “顺其自然” 的态度,正如茶叶在水中舒展,不过分干预,不强求,只是静静地等待它释放出最好的状态。这与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何尝不是一种启示?学会观察,学会等待,学会接受,在变化中找到平衡,在无为中体会至理。 书中对于茶与 “器” 的阐述,也非止于器物的实用功能,而是融入了美学与哲学。一个简单的紫砂壶,可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蕴含着对泥土的敬畏;一方素雅的茶席,布置得当,能营造出禅意的氛围,让身心得以安顿。作者在描写器物时,往往注重其材质的触感,造型的线条,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的是一种 “意境” 的营造,一种 “天人合一” 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欣赏,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推崇,一种返璞归真的追求。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茶与 “时节” 的关系。春天饮绿茶的鲜爽,夏天品花茶的清凉,秋天品乌龙的醇厚,冬天赏红茶的温暖,这些都并非 arbitrary(随意)的搭配,而是顺应自然规律,感受四季变化的智慧。作者通过对不同时节品茶体验的描绘,引导读者去感受自然的律动,去体味生命在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美。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和融入,正是“茶可道”精神的体现。 《茶可道(增补本)》的语言风格,如同其主题一样,是 “温润而有力量” 的。作者的文字,不矫揉造作,不华而不实,而是如同潺潺流水,自然流淌,却能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洞察和隽永的哲思。它不试图说教,不强加观点,而是以一种邀请的姿态,引导读者自行去体会,去感悟。阅读本书,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对坐,倾听他娓娓道来,在不经意间,触动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本书的“增补本”字样,更暗示了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对茶的理解和体验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拓展和丰富。或许是对更多地方茶文化的深入挖掘,或许是对茶与当代生活方式结合的更多思考,或许是对茶所蕴含的更广阔哲学意境的进一步探索。它表明,作者对茶的探索并非止步,而是在不断地学习和体悟中,持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为读者带来更全面、更深刻的体验。 总而言之,《茶可道(增补本)》是一部 “予人以静,予人以慧” 的作品。它不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泡茶高手,但它能让你在品味一杯茶的当下,获得心灵的宁静;它不提供解决人生难题的万能钥匙,但它能让你在茶香中,找到面对生活困境的智慧和勇气。它是一次感官的盛宴,更是一场灵魂的洗礼。如果你渴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觅一份闲适与从容,如果你希望在日常的琐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与真谛,那么,不妨捧起这本书,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走进那片名为“茶”的无限可能之地。在那里,你会发现,一杯茶,可以道尽世间万象;一碗水,可以映照出人生的真谛。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这是一本让我惊喜连连的书,“茶可道(增补本)”,它的内容之丰富,角度之刁钻,绝对超乎你的想象。我以为它只是讲茶道,没想到它还涉及到哲学、美学、历史,甚至心理学。作者将茶与人生百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品茶这个载体,探讨人生的意义,描绘生活的诗意。书中的语言非常精炼,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粹。尤其是关于“茶的意境”的阐述,让我对茶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升华。作者用极具想象力的比喻,将抽象的哲理具象化,让人在阅读中仿佛身临其境,体验到茶的甘甜、苦涩、回甘,以及其中蕴含的关于人生起伏的智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茶与时间”的探讨,它让我意识到,珍惜当下,慢品生活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仅是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是一个人生导师,在你迷茫时,在你懈怠时,都能给你带来启示和力量。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评分

评价二 这本“茶可道(增补本)”完全颠覆了我对“茶”的认知。我原本以为,这大概就是一本介绍不同茶叶种类、冲泡技巧的书籍,结果它却是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精神世界的窗户。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佳,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雕琢,仿佛一颗颗饱满的茶籽,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书中对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哲学内涵的解读,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关于喝茶,更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茶与寂静”的论述,它将茶的品饮过程升华为一种与内心对话的方式,强调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如何通过一杯茶来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安宁。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茶室,眼前是袅袅升起的茶烟,耳边是低语的流水声,手中是温润的茶盏。作者用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茶在不同季节、不同心境下的风味变化,让人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味蕾上的奇妙体验。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评分

评价一 最近沉迷于一款名为“茶可道(增补本)”的书籍,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沉浸感太强了。一开始是被它封面那种淡淡的古朴气息吸引,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茶艺指南,没想到它更像是一场关于“道”的修行之旅。书中的文字,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画面感和生活气息。作者似乎将自己置身于氤氲的茶香之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每一片茶叶的生长,每一滴茶水的沉浮,以及每一次冲泡背后所蕴含的哲思。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静心”的部分,它不是简单的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仿佛亲身经历了那种在纷扰世界中寻觅一方宁静的心境。读到某个章节时,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茶香,感受到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茶盏上的温暖。这本书不只是告诉你“如何泡一杯好茶”,更是在引导你“如何过一种更有韵味的生活”。它教会我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去体会平凡中的不凡。每次阅读,都像是在和一位智者对话,虽然没有直接的教诲,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智慧,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我的心灵。这已经是我第二次翻阅这本书了,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就像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

评分

评价五 “茶可道(增补本)”这本书,着实给我带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一直对茶有所耳闻,但从未深入了解。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茶道并非只是简单的冲泡技艺,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一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不仅仅是描绘茶的色香味,更是将茶与人的情感、生活、哲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书中的故事,或感人,或引人深思,都围绕着茶展开,却又远不止于茶。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茶的修行”的论述,它让我看到,即使是最平凡的茶,也能成为通往智慧和宁静的道路。作者用一种非常平缓、沉静的语调,引导读者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参加一场无声的茶会,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说教,只有真诚的分享和深刻的感悟。它教会我如何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如何从一杯茶中品味出人生的真谛。这本书,值得你放慢脚步,细细品读,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评价三 “茶可道(增补本)”,我只能说,这是一本有“灵魂”的书。它不像许多速食读物那样,看完就忘,而是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让你时不时地回味,并在生活中实践。书中关于茶的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从山间的清泉,到茶叶的采摘,再到冲泡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和敬意。作者并不是在教你多么复杂的技巧,而是让你体会到一种“用心”的态度。当你读到关于“以茶会友”的章节时,你会发现,原来一杯茶,可以承载如此多的情谊和交流。它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将真诚和温暖传递。我尤其喜欢书中提到的,如何根据不同的心境选择不同的茶,如何通过一杯茶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这让我意识到,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的情趣,一种自我关怀的方式。作者的文字充满了诗意,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茶的关系,也重新审视自己与生活的关系。这本书,值得你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细细体会。

评分

非常好,很滿意,值得推薦

评分

包装很棒,内容也很好,常喝茶,却不晓得茶,所以买来看看

评分

423读书日又买了一大堆好书,优惠力度不错;三联的封面设计真心喜欢,简洁大方;本书是关于茶的一些散文逸趣,很不错的,值得购买。

评分

速度快,质量好,京东送货速度一流

评分

一直想买,京东满百送五十下的单,质量好,就是不晓得何时能读完

评分

已经买了第2本,内容是关于茶的随笔。很有意思

评分

还行

评分

不错,很好,性价比很高,还会再来光顾的。

评分

老师要求买的,正版,方便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