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文學名作欣賞》為“跟著名傢讀經典”叢書“兩漢文學”分冊。
本書是一部名傢賞析兩漢文學經典著作的文學普及讀物,詳細解讀瞭兩漢文學中具代錶性的作傢及其經典作品,包括司馬遷、劉邦、揚雄、張衡、劉歆、班彪、謝莊、蕭綱、賈誼以及漢樂府代錶作等。
作者均為專力於文學研究與欣賞的學術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程世和、韓兆琦、俞樟華、邵璧華、季鎮淮、屠岸、潘慎、何沛雄、吳小如、周絢隆、王運熙、王富仁等。
所輯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響力,曾得到廣泛好評的優秀賞析文章,被賞析文章,亦為公認的名篇,引導讀者從更寬泛的背景、更專業的角度欣賞文學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瞭解、欣賞兩漢文學的普及讀物。
吳小如(1922—2014),北京大學中文係、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著名的古典文學專傢、戲麯評論傢。
王運熙, 194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1952年後,曆任復旦大學教授、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專於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學理論批評,尤長於六朝、唐代文學和《文心雕龍》的研究。
季鎮淮(1913—1997),古典文學研究傢,著名文學評論傢。1941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閤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曆任清華大學中文係助教、副教授,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
王富仁(1941—2017),著名學者,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者。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
韓兆琦,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文學方嚮博士生導師。
屠岸,文學翻譯傢、作傢、編輯。原名蔣壁厚。1946年開始寫作並翻譯外國詩歌。1948年翻譯齣版瞭惠特曼詩選集《鼓聲》。1949年翻譯齣版瞭《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1973年以後,曆任人民文學齣版社現代文學編輯室副主任、主任,總編輯。
潘慎,1929年生,著名書法傢,以女書文字的創作,享譽於世。
何沛雄,牛津大學文科哲學博士,颱北“中華學術院”高級院士,英國皇傢藝術學院院士、英國語文學院院士。曆任香港大學名譽教授、珠海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所長、香港作傢聯會理事、國際儒傢聯閤會理事等職。
周絢隆,人民文學齣版社編審,古典編輯部主任。
邵璧華,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1992年任山西師範大學副校長。
【程世和】一個偉大狂惑者的自白——司馬遷《報任安書》賞析
【韓兆琦】辭情抑揚 悠遊唱嘆——讀《史記?遊俠列傳》
【俞樟華】文淺情深 韻味悠長 ——《李將軍列傳》藝術論
【邵璧華】是大行不顧細謹,還是刊刻參差? ——試為太史公一改《鴻門宴》
【季鎮淮】側麵用筆 匠心獨運——司馬遷傳記文釋例
【屠 岸】雄渾慷慨 博大宏渾 ——《大風歌》賞析
【潘 慎】“橫絕四海 又可奈何” ——劉邦《楚歌》究竟是為誰而發
【何沛雄】淋灕盡緻而又餘味無窮——試談《古詩十九首》的修辭技巧
【吳小如】澄澈的人生觀照 坦率的心靈控訴——《古詩十九首》二題
【周絢隆】熾烈而深沉的歲暮獨白——兼談《行行重行行》的結構
【王富仁】魚:自由的象徵——漢代樂府詩《江南》賞析
【張永鑫】因形換步 隨類賦彩 ——《陌上桑》談 藝
【楊誌學】秦羅敷:漢代那最美的女子——我讀《陌上桑》
【吳小如】飽含濃厚感傷情緒的憤激之詞——說古詩《冉冉孤生竹》和《迴車駕言邁》
【皇甫修文】荒誕形式與悲劇內涵的有機融閤——漢樂府《十五從軍徵》結構分析
【張永鑫】愛的呐喊 情的咆哮——漢詩《上邪》《青青河畔草》賞美
【周絢隆】比喻生動 過渡自然——《明月皎夜光》中的情感轉換
【周絢隆】妙在飄忽有無間 ——談《西北有高樓》中的以實寫虛
【王敦洲】無可奈何的絕望呼號 典型情緒的雙嚮張力——談《公無渡河》的審美價值
【王運熙】一篇戲劇色彩濃厚的敘事長詩——《焦仲卿妻》賞析
【王富仁】主題的重建 語言的精妙——讀《孔雀東南飛》
【譚學純】未經雕琢的自然形式 顯示著人性美的真諦——《孔雀東南飛》《木蘭詩》比較賞析
【王 永】是英雄,還是孝女? ——《木蘭詩》思想傾嚮新探
【羅執廷】民間立場與反戰傾嚮——《木蘭詩》解讀
【燕 筠】人生歲月 永恒價值 ——《鞦風辭》與《雁丘詞》對讀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漢代文學並非遙不可及,它所錶達的情感和思考,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那些文人的悲歡離閤、傢國情懷、人生哲思,跨越瞭韆年的時光,依然能夠觸動我們的心靈。我尤其對其中對漢賦的解讀印象深刻,原本以為賦體隻是華麗辭藻的堆砌,但通過作者的解讀,我纔領略到,漢賦中蘊含的宏大敘事、豐富的想象以及對人生際遇的獨特體悟。它不僅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我們認識那個時代社會風貌、思想潮流的重要窗口。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一步步走進漢代的精神世界,讓我對那個偉大的時代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它讓我明白,閱讀經典,不僅僅是為瞭獲得知識,更是為瞭與古人對話,汲取他們的智慧,豐富我們自己的精神世界,讓我們的生命因此而更加厚重和有意義。
評分第一次接觸到漢代文學,是在學校的課堂上,老師簡單地介紹瞭司馬遷和《史記》,那時的感覺是枯燥而遙遠的,隻覺得是古老陳跡,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固有的印象。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篇章,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那些作品背後的故事和情感。我尤其喜歡其中對《離騷》的解讀,原本覺得屈原的詩歌太過晦澀難懂,讀來令人沮喪,但通過這本書的講解,我纔明白瞭那種“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定和執著,體會到瞭他報國無門、憂國憂民的深沉悲憤。那種心懷天下、不屈不撓的精神,即便放在今天,也依然能引起強烈的共鳴。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文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抒發、思想的錶達,是時代的迴響。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古代文人的情懷,感受到瞭他們在大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堅持,這種觸動是發自內心的,是長久而深刻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味道,古樸的宣紙質感,配上行雲流水的隸書,瞬間就讓人穿越迴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很有分量,不像那些輕飄飄的快餐讀物。我一直對漢代的曆史和文化很感興趣,總覺得那是一個充滿英雄氣概和文人風骨的時代。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仿佛能聞到古人的氣息。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僅是觸摸、翻閱這個過程,就已經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旅程充滿瞭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被時光打磨過的文字,會帶給我怎樣的震撼和啓迪。書的裝幀也很講究,每一頁的紙張都很好,印刷清晰,字跡大小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感受到瞭齣版方和作者對這部作品的敬意,也讓我對即將品讀的內容更加信心滿滿。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從外在就足以吸引人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真正帶領我走進漢代文學世界,並且讓我這個“小白”也能讀懂的入門讀物。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願望。它沒有使用過於艱深晦澀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漢代文學的大門。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講解過程中,總能巧妙地將文學作品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曆史事件聯係起來,讓我明白,這些文字並非憑空産生,而是深深植根於那個時代的土壤之中。比如,在欣賞《漢書》的片段時,我纔瞭解到,原來曆史的記載背後,也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敘事技巧和情感張力,讓枯燥的史實變得鮮活起來。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收獲頗豐,也為我進一步深入研究漢代文學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漢代無疑是一個承前啓後的重要時期,它既繼承瞭先秦的磅礴大氣,又孕育瞭後世的精緻典雅。而這本書,恰如其分地將這個時期的精華呈現在我眼前。我發現,很多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都源自漢代,比如“臥薪嘗膽”、“望梅止渴”等等,這些故事在書中得到瞭生動形象的闡釋,讓我對這些故事的來龍去脈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收錄瞭一些相對冷門但同樣精彩的作品,讓我得以拓寬閱讀的視野。作者的點評角度非常獨特,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理論分析,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能夠站在讀者的角度,引導我們去感受文字中的溫度和力量。通過閱讀,我不僅學習到瞭知識,更重要的是,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古人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評分送貨上門,書質量好。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北大齣品,必是精品!!!!!
評分送貨上門,書質量好。
評分包子曰:買書不是為瞭看書,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還要繼續買!
評分讀書節活動買的,劃算,質量也好
評分京東的書不錯,價錢也。閤適,還會再來買的。
評分好書一本。
評分送貨上門,書質量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