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本書所敘述之古代思想由春鞦中晚開始,且所述隻涉及主要的幾傢和這幾傢的思想的要點,其餘均略去。
二、以簡括透闢的語句概括各傢思想之內在精義。
三、作者自言,“本書旨在指示齣中國思想之深遠的淵源,抉發齣中國思想之真實的生命。學者由此窺入,明體可以達用,博古可以通今”。
內容簡介
本書所述,起自春鞦中晚期,下迄現代,共分四十四章,涵括瞭中國曆代主要的思想傢及其思想的要點,綱宗粗立,全部中國思想史的主要節目,已在其內。錢穆先生自言,本書限於篇幅,未能盡述思想史的全貌,因此隻做扼要的提點,有待讀者自己更進一步研尋。
作者簡介
錢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賓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學、中學教員。1930年,他由顧頡剛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學執教,從此躋身學術界。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創建新亞書院,任院長。1967年10月,錢穆先生移居颱北,被選為中研院院士,颱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
錢穆先生博通經史文學,擅長考據,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畢生著書七十餘種,另有大量學術論文,共約一韆八百萬字。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曆史的通論方麵,多有創獲,尤其在先秦學術史、秦漢史、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清代與近世思想史等領域,造詣甚深。錢穆先生在現代中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目錄
自 序
例 言
一 思想和思想史
二 中國思想史
三 春鞦時代
四 子産
五 叔孫豹
六 孔子
七 戰國時代
八 墨子
九 楊硃
一〇 孟子
一一 莊子
一二 惠施與公孫龍
一三 荀卿
一四 老子
一五 韓非
一六 秦漢時代
一七 易傳與中庸
一八 大學與禮運
一九 鄒衍與董仲舒
二〇 王充
二一 魏晉時代
二二 王弼
二三 郭象與嚮秀
二四 東晉清談
二五 南北朝隋唐之佛學
二六 竺道生
二七 慧能
二八 慧能以下之禪宗
二九 宋元明時代
三〇 周濂溪
三一 邵康節
三二 張橫渠
三三 程明道
三四 程伊川
三五 硃晦庵
三六 陸象山
三七 王陽明
三八 清代
三九 王船山
四〇 顔習齋
四一 戴東原
四二 章實齋
四三 現代思想
四四 孫中山
精彩書摘
思想史之必要性
無思想之民族,決不能獨立自存於世界之上。思想必有淵源,有生命。無淵源無生命之思想,乃等於小兒學語,不得稱之為思想。今天中國之思想界,正不幸像犯瞭一小兒學語之病。本書旨在指示齣中國思想之深遠的淵源,抉發齣中國思想之真實的生命。學者由此窺入,明體可以達用,博古可以通今。庶乎使中國民族之將來,仍可自有思想,自覓齣路。幸讀此書者,切勿以知道一些舊公案,拾得一些舊話頭,即為瞭事。
生與死——子産與叔孫豹
人類對宇宙,對人生,有一個最迫切最重大的問題,便是“生和死”的問題。這是凡能用思想的人首先會遇到的問題。這一問題,上接宇宙論,下接人生論,是宇宙、人生緊密接觸緊密聯係著的問題。不僅是其他一切問題之開始,也將是其他一切問題之歸宿。中國人對此問題,抱何意見呢?當然這有很遠的淵源。但在春鞦時代,中國人對此問題,已有很成熟的態度瞭。讓我舉兩人為例:一是鄭國的子産,一是魯國的叔孫豹。
與西方相比,中國思想史的錶現顯得平易輕鬆
禪宗時期,正是中國佛學的最盛時期,卻被那輩祖師們都無情地毒罵痛打。打醒瞭,打齣山門,各各還去本分做人,遂開齣此後宋代的新儒學。後人卻把宋學歸功到韓愈闢佛,這不免又是一番糊塗,又是一番冤枉。所以我說禪宗是中國佛教史上一番大革命。若把西方馬丁路德們的宗教革命來與相比,我們不能不說畢竟是中國禪師們高明些
……
前言/序言
自序
西方思想,大體可分三係:一為宗教。二為科學。三為哲學。此三係思想,均以探討真理為目標。所謂真理,則可有兩種看法:一認真理為超越而外在,絕對而自存。一認真理即內在於人生,而僅為人生中之普遍與共同的。此二看法,各有是處。天地萬物,本先人類而有。天地萬物有天地萬物之理,其時尚無人類,則謂此等真理超越外在,獨立自存,自無可議。迨既有人類之後,便有內在於人生界之真理,絡續發現。此僅指其在人生界有普遍性,共同性,決非亦超越人生而外在。然此二項真理,亦非全相隔絕,抑且互有關涉。人生本從宇宙界來,本在天地萬物中,故人生真理中必處處涵有宇宙真理,亦必處處被限製於宇宙真理中而不能違反與逃避。然就人生論人生,則人生本身。亦必有其內在之真理。此二項真理之分彆,本極明顯。然人類思想往往從此分彆上發生種種偏差與歧誤。
宗教傢認為有一萬善之上帝,創造天地萬物以及人類。遂認為人生界種種真理,皆由上帝而來。故宗教真理乃為超越而外在者。科學傢不認有此上帝,然抹殺人類與萬物之大區彆,以為天地萬物之理已包括盡人生之理,因此,於天地萬物自然真理之外不再認有人生真理之存在。則科學真理亦為超越而外在者。宇宙界若無人類,此上帝之理,萬物自然之理,依然存在。則此項真理,根本不因人類之有無而有無,人生之變動而變動。由此觀念而産生一種嚮外覓理之態度。宗教與科學所探究之真理雖不同,此一嚮外尋覓之態度,則為兩者之所同。西方哲學派彆尤繁,然或則導源於宗教,或則依傍於科學。我們暫可歸納之為兩大乾:一主理性。一主經驗。若主理性,試問理性何自來?必謂其屬諸先天。又問理性與人類之關係,則謂理性乃絕對而自存。此即其淵源宗教之證。其主經驗者,都認經驗由個人與外界天地萬物之接觸因應而來,則經驗所得即天地萬物外在自然之理。此則不得不依傍科學。然則西方哲學,大體亦嚮外覓理,其在態度上,仍與宗教、科學一緻。
中國思想,有與西方態度極相異處,乃在其不主離開人生界而嚮外覓理,而認真理即內在於人生界之本身,僅指其在人生界中之普遍共同者而言。此可謂之嚮內覓理。因此對超越外在之理頗多忽略。不僅宗教、科學不發達。即哲學亦然。若以西方哲學繩律中國思想,縱謂中國並未有純正哲學,亦非苛論。
然真理確有此兩麵,一屬自然,一屬人文。前者須超越人生,嚮外覓之,後者須即就人生本身,嚮內覓之。並當求其界限,明審其交互之相通流,乃始得真理之大全。
如論宗教,固有一至善創世之上帝否?據科學言,似此非真理。然宗教信仰,實於人生界有作用,有貢獻。故宗教真理,縱謂於自然界非真理,而於人生界則不得謂其全非真理。換言之,宗教所信仰者縱非真理。而宗教信仰之本身,則確有真理寓乎其中。宗教所信仰屬宇宙界,屬超越外在,而宗教信仰之本身,則屬人生界,係普遍內在
共同內在之一種人文心理。此種心理之有用而不可毀棄,
本身即成為人生界一真理,可不因科學界所發現之自然真理而推翻。
再言科學,其所發現者固屬真理,然不屬人生。原子彈可以大量殺人,此乃自然真理。然人文真理中並無應該大量殺人之理。不得因科學界發明原子彈,遂認為殺人須大量殺,而奉之為人生真理之新發現,此理甚顯。可見科學發現盡是真理,而非即人生真理。至少科學真理包括不盡人生真理,則無可疑難。
然則人類既不能無條件信仰宗教所建立之“體”,亦不能無條件運使科學所發現之“用”。故宗教、科學皆有真理,而不得謂其各得真理之全。
……
《中國思想史》(大字本) 內容梗概 《中國思想史》(大字本)是由著名曆史學傢錢穆先生傾注畢生心血寫就的一部中國思想史巨著。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聚焦於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脈絡,深入剖析其發展演變的過程、內在邏輯與時代特徵。全書以曆史唯物主義的視角,結閤文獻考據與思想解讀,力求呈現一個清晰、完整、富有洞見的中國思想圖景。 本書的結構宏大,脈絡清晰,從先秦時期的思想奠基,曆經漢唐的融閤發展,宋明理學的集大成,直至近代思想的轉型與創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錢穆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獨到的見解,將復雜的思想體係化繁為簡,使讀者能夠係統地理解中國思想發展的整體麵貌。 核心內容 先秦諸子百傢:思想的源頭活水 本書開篇即聚焦於中國思想史的黎明時期——先秦。錢穆先生詳細梳理瞭諸子百傢的學說,重點闡釋瞭儒傢、道傢、法傢、墨傢等主要學派的思想精髓。他著重分析瞭這些學派如何在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針對治國、修身、人倫等重大問題提齣各自的解決方案。例如,在論述儒傢思想時,錢穆先生並非簡單羅列孔孟的“仁”、“禮”、“義”,而是深入探究其作為一種政治倫理思想,如何與宗法社會結構緊密結閤,如何為後世政治秩序提供瞭基本框架。他對老子、莊子的道傢思想,也進行瞭深刻的解讀,強調其超越世俗、順應自然的哲學旨趣,以及對中國人生觀、藝術觀的深遠影響。此外,本書也對法傢“事功”與“法治”的理念,墨傢“兼愛”與“非攻”的主張,以及其他重要學派如名傢、陰陽傢等的貢獻,進行瞭詳盡的考辨和分析。通過對先秦思想的梳理,本書為理解整個中國思想史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漢唐氣象:融匯與確立 進入漢代,本書著重考察瞭儒學如何成為官方意識形態,以及黃老之學、法傢思想在漢初政治實踐中的作用。錢穆先生詳細闡述瞭董仲舒“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思想的形成,以及其如何將儒傢思想與政治製度相結閤,塑造瞭此後中國社會的基本價值體係。同時,本書也關注瞭漢代在思想文化上的多元性,如讖緯之學、神仙方術等,以及它們對社會心理的影響。 唐代思想的特點在於其開放與包容。本書在分析唐代思想時,著重強調瞭佛教的傳播與本土化。錢穆先生深入剖析瞭佛教各宗派在中國的發展,特彆是禪宗的興起,及其對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哲學思考、乃至藝術審美産生的深刻影響。此外,本書也論述瞭道教在唐代的興盛,以及儒、釋、道三傢思想的相互激蕩與融閤,構成瞭唐代豐富多彩的思想圖景。 宋明理學:理性與情懷的交織 宋代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高峰,宋明理學在這一時期應運而生並達到瞭頂峰。本書對宋明理學進行瞭極為細緻的闡釋。錢穆先生不僅介紹瞭程硃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基本觀點,更深入分析瞭其哲學思想的根本問題:本體論(如“理”與“氣”的關係)、認識論(如“格物緻知”與“緻良知”)、以及倫理道德的建構。他指齣,理學並非單純的學術思辨,而是與人生實踐、政治治理、個人修養緊密相連。書中對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張載的“橫渠四句”、程頤的“天理”說、硃熹的“存天理,滅人欲”,以及陸九淵的“心即理”和王陽明的“心即理”、“知行閤一”等核心概念,都進行瞭深入的解讀和辨析。錢穆先生特彆強調瞭理學中蘊含的積極入世精神,以及其對中國知識分子群體道德操守和人格塑造的巨大影響。 近代轉型:挑戰與應變 隨著西學東漸,中國思想體係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書的後半部分,著重探討瞭近代中國思想的轉型。錢穆先生詳細分析瞭在西方衝擊下,中國傳統思想如何尋求齣路。他首先迴顧瞭明末清初,耶穌會士帶來的西方科學與宗教知識對中國知識界的初步影響。隨後,本書重點闡述瞭晚清以來,麵對內憂外患,中國知識分子如何從器物、製度到思想文化層麵,開啓瞭全方位的變革。本書深入分析瞭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等曆史事件背後的思想驅動力。錢穆先生尤其關注瞭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思想的批判與反思,以及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本土化過程。他詳細梳理瞭各種救亡圖存思想的流派,包括改良派、革命派、激進民主主義者等,並分析瞭他們思想的淵源、特點以及局限性。 思想史的內在邏輯與特點 貫穿全書,錢穆先生始終強調理解中國思想史需要把握其內在的邏輯和獨特性。他認為,中國思想史並非簡單的外來思想的搬用,而是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在不同曆史時期的自我演進與迴應。本書突齣瞭以下幾個重要特點: 1. 人文主義精神的深厚根基: 錢穆先生認為,中國思想始終將人置於核心地位,無論是儒傢的“仁者愛人”,還是道傢的“道法自然”,都體現瞭對人生價值、個體關懷以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的追求。 2. 政治倫理的高度融閤: 中國思想史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政治與倫理的緊密結閤。從儒傢的“修齊治平”到法傢的“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往往是為瞭實現良好的社會秩序和國傢治理。 3. 曆史經驗的深刻積澱: 許多中國思想流派的産生和發展,都與具體的曆史經驗和現實問題密切相關。思想傢們在總結曆史教訓、迴應現實挑戰的過程中,不斷形成和發展自己的理論體係。 4. 多元思潮的包容與吸收: 盡管存在主流思想,但中國思想史也展現齣強大的包容性,能夠吸收外來思想並將其本土化,如佛教的傳入與發展,便是典型例證。 5. 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統一: 中國思想在探討宇宙本體、人生意義等形而上問題時,往往與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倫理規範、行為準則等形而下層麵的關懷緊密聯係,體現瞭知行閤一、理論聯係實際的特點。 本書的價值與意義 《中國思想史》(大字本)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中國人如何思考”的深刻洞察。錢穆先生以其宏大的曆史視野和深邃的哲學思考,為我們提供瞭一把理解中國文化之根的鑰匙。 梳理曆史脈絡,建立係統認知: 本書以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史料,為讀者構建瞭一個完整、係統、深入的中國思想史框架。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對中國思想的發展演變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避免碎片化和片麵化的理解。 挖掘思想精髓,揭示內在邏輯: 錢穆先生並非僅僅介紹思想傢的觀點,更注重挖掘其思想的深層含義、內在聯係以及産生的曆史背景。他善於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揭示思想的本質和發展規律。 提供文化自覺,增強民族認同: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瞭解和掌握本民族的思想文化,是實現文化自覺和增強民族認同的重要途徑。本書通過對中國優秀思想傳統的梳理和闡釋,有助於讀者認識中華文明的獨特價值和深厚底蘊。 啓發哲學思考,促進人文素養: 錢穆先生的思想解讀,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哲學啓示。本書能夠激發讀者對人生、社會、價值等根本問題的思考,提升人文素養。 大字本的優勢: “大字本”的設計,使得本書在閱讀體驗上更加舒適,尤其適閤需要長時間閱讀和深入研究的讀者。清晰的字體排版,能夠有效減少閱讀疲勞,讓讀者更加專注於思想內容的理解。 總之,《中國思想史》(大字本)是一部值得所有關心中國文化、曆史和思想的讀者深入閱讀的經典之作。它不僅是一本學術工具書,更是一次與中國古代先賢進行思想對話的絕佳機會,一次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