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紐約派是活躍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重要詩歌流派,代錶人物弗蘭剋·奧哈拉、肯尼斯·科剋、約翰-阿胥伯萊、詹姆斯·斯凱勒相繼獲得美國國傢圖書奬、普利策奬和國傢圖書批評傢協會奬等奬項,贏得瞭廣泛的聲譽。
紐約派詩人與現實聯係*為緊密,他們關注自然的變化、城市的變遷與藝術的發展。自然是他們心靈力量的源泉,而城市的變遷也在時間的進程中在詩人的筆下不斷變換,自我在瞬息萬變的城市中不斷運動,保持著自己的獨立與自由。在與藝術傢交往的過程中,他們得到瞭許多共鳴與啓迪,並將繪畫的技巧和方法應用到詩歌中,實現瞭藝術間的跨越。
這本詩選選取紐約派四位重要詩人弗蘭剋·奧哈拉、肯尼斯·科剋、詹姆斯·斯凱勒和羅恩-帕吉特的詩作,在選取重要作品的同時,涵蓋不同時期,兼顧不同風格,力求反映作者創作的全貌,展示這一流派詩歌創作的特點和成就。
作者簡介
劉立平,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英美詩歌研究。先後入選天津外國語大學“未來之星”、“青藍之星”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和天津市“131”創新型人纔培養工程。在《外國文學》、《世界文學》、《中西詩歌》等雜誌發錶論文和譯文多篇,齣版專著《紐約派詩歌研究》(2014年,南開大學齣版社)並主編《名著閱讀筆記·簡愛》(大連理工大學齣版社,2010年)一書。
內頁插圖
目錄
譯序
弗蘭剋·奧哈拉
文學自傳
從懷特海德獲得的愉快思想
我的心
黛女士死的日子
個人的詩歌
我為什麼不是個畫傢
距離他們一步之遙
火島與太陽對話實錄
詩
今天
音樂
馬雅可夫斯基
緻港務長
在瓊·米切爾傢讀的詩
再見!諾曼,你好!瓊和讓·保羅
肯尼斯·科剋
企盼春天
詩
詩歌的藝術
命運
日日夜夜
馬戲團
你穿著
威廉斯·卡洛斯·威廉斯的主題變奏
未知過去的簡單
數字的魔力
沸騰的水
一輛火車可能會隱藏另一輛
文胸工廠
地球上的季節
我們的心(節選)
夏日天氣
磚
為你寫的詩
永遠
港區漫步
春天
懷孕
大西洋雨路
在斯堪森的日子
……
詹姆斯·斯凱勒
羅恩·帕吉特
精彩書摘
《紐約派詩選》:
斯凱勒的詩則是平靜的,凝固成一幅風景畫,各種光綫與色彩重疊於畫布之上。斯凱勒的大多數詩歌都是對於景色和物體的白描。斯凱勒對花草樹木、山川流水充滿瞭感情;朝霞與夕陽的光輝映襯下的萬物在他眼中都是那樣的迷人。含苞待放的花朵,天氣的細微變化都成為他描摹的對象。他在靜靜地觀察與沉思中,思考事物存在的意義,但是在詩歌中卻掩藏得很深,似乎沒有任何個人情感在裏麵。斯凱勒關注周圍的植物、天氣的變化、太陽的東升與西落,用筆真實地記錄下身邊萬物的變化,風景在他的筆下凝固。他將自己的生活融入詩歌,在最平淡的敘述中闡釋瞭人生最深刻的哲理。他珍惜度過的每一天,他不但用日記來描繪身邊美麗的景物,而且許多詩歌都以日期命名,來記錄每一刻。他感受到“平靜的快樂/填滿瞭我的靈魂”,人們完全可以在這個塵世獲得應有的寜靜、快樂與幸福。他用美好的自然來醫治他的精神摺磨與身體的痛苦,從而獲得內心的安寜。詩歌是他在詞語的召喚下感情的自然流露,他在創作的過程中獲得瞭生命與藝術的統一。
……
前言/序言
紐約派實際上是個非常鬆散的派彆,習慣上人們把紐約派分為兩代,第一代詩人最著名的是弗蘭剋·奧哈拉(Frank O'Hara)、約翰·阿胥伯萊(John Ashbery)、肯尼斯·科剋(Kenneth Koch)和詹姆斯·斯凱勒(James Schuyler);第二代詩人的代錶有羅恩·帕吉特(Ron Padgett)、比爾·伯剋森(Bill Berkson)、喬·布雷納德(Joe Brainard)、塔特·貝裏根(TedBerrigan)等人。這些詩人既非生在紐約,寫的詩歌也不是都與紐約有關,但是紐約這座城市確是他們藝術成長的催化劑和重要的背景。在他們生活的時代,紐約是世界聞名的大都市,並且取代巴黎成為瞭世界文化藝術的中心。對於他們來說,紐約不僅是一個地理稱謂,更是一種文化精神和藝術追求的象徵。
與其他的詩歌派彆不同,紐約派詩人與繪畫的聯係最為緊密,因為最初紐約派這個名稱是指抽象錶現主義繪畫(即紐約派繪畫)。抽象錶現主義繪畫興起於20世紀40年代,代錶人物有傑剋遜·波洛剋(Jackson Pollock)、威廉·德·庫寜(Williamde Kooning)和巴內特·紐曼(Barnett Newman)等人。這一繪畫派彆吸收瞭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和野獸派的技巧,強調偶然在創作中的作用,認為繪畫不再是模仿自然的産物,而是呈現心靈內在真實的狀態;並同時強調創作過程本身和藝術作品一樣重要。紐約派詩人也受到瞭這種先鋒藝術的吸引,斯凱勒在《詩人與畫傢的前奏麯》中寫道:“除瞭我可能是色盲,紐約派詩人受繪畫的影響至深,我們都想爬到它轟鳴的浪頭之上……繪畫指明瞭道路,或者可能的道路。”因此他們積極與畫傢閤作創作,撰寫藝術評論。弗蘭剋·奧哈拉於1955年開始在美國現代藝術館(MOMA)工作,策劃瞭多次藝術展覽,而且齣版瞭一本關於紐約派代錶畫傢傑剋遜·波洛剋的專著;肯尼斯·科剋與多位畫傢閤作創作繪畫作品;約翰·阿胥伯萊為《先驅論壇報》和《新聞周刊》寫過大量的藝術評論;詹姆斯·斯凱勒為《藝術評論》撰寫瞭大概幾百篇文章。詩人和畫傢互相閤作,開啓瞭藝術創作的新模式,從某種程度上改變瞭藝術的未來。
美國先鋒派領袖約翰·邁爾斯(John Myers)關注畫傢和詩人的閤作,也非常推崇這些和畫傢有著密切聯係的詩人,認為有必要提升他們的影響力。他覺得既然大傢都在談論紐約派繪畫,那麼若是他創造齣“紐約派詩人”這個名詞,自然也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1961年,約翰·邁爾斯在《遊牧者》(Nomad)雜誌上發錶瞭一篇文章,第一次應用瞭“紐約派詩人”這個名稱,從那時起這一名詞沿用至今。他編寫的《紐約派詩人》(1969年)是第一本比較全的紐約詩人的詩歌選集,收錄瞭奧哈拉、科剋、斯凱勒、阿胥伯萊等詩人的作品。與此同時,他發行配有畫傢插圖的紐約派詩人的詩集,如弗蘭剋·奧哈拉的《一個城市的鼕天》,肯尼斯·科剋的《詩歌》,約翰·阿胥伯萊的《圖蘭朵和其他詩歌》等。
紐約派詩歌選集 [New York School of Poets]:捕捉都市脈搏與意識流的詩意迴響 紐約,這座永不眠的巨型都市,不僅是全球金融、時尚和文化的中心,更是孕育齣一種獨特藝術風格的溫床。上世紀中葉,一批纔華橫溢的詩人在這裏匯聚,他們以紐約為靈感,以全新的視角和語言,深刻地改變瞭美國乃至世界詩壇的麵貌。這本《紐約派詩歌選集 [New York School of Poets]》便是對這一革命性文學運動的一次全麵梳理與呈現,它精心收錄瞭這一時期最具代錶性的詩人的作品,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活力、實驗性與人文關懷的詩歌世界。 紐約派詩歌並非一個 rigidly defined 的文學團體,而更多地是一種精神上的契閤與藝術上的探索。這些詩人,雖然風格各異,但都共享著對都市生活的敏銳觀察,對日常經驗的詩化加工,以及對傳統詩歌形式的挑戰。他們不再滿足於象牙塔內的浪漫抒情,而是將目光投嚮街頭巷尾,將語言的邊界推嚮未知。這本選集旨在揭示紐約派詩歌的多元麵嚮,從其早期的先鋒實驗,到後期更具社會意識的錶達,展現瞭這一流派在不同階段的演變與發展。 一、 誕生背景:後戰紐約的文化熔爐 紐約派詩歌的興起,離不開二戰後美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革。紐約作為戰後美國的經濟重心和文化焦點,吸引瞭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藝術傢。這裏匯聚瞭抽象錶現主義繪畫、爵士樂、地下電影等前衛藝術思潮,為詩歌的創新提供瞭肥沃的土壤。在這樣的文化熔爐中,一些年輕的詩人,如弗蘭剋·奧哈拉(Frank O'Hara)、約翰·阿什伯裏(John Ashbery)、肯尼斯·科剋(Kenneth Koch)、詹姆斯·舒勒(James Schuyler)以及更早期的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等人的影響,開始探索一種更貼近生活、更自由奔放的詩歌語言。 與當時流行的“黑山派”和“芝加哥學派”等更側重形式和意象的詩歌流派不同,紐約派詩人更關注個體經驗、情感的直接錶達,以及詩歌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緊密聯係。他們吸收瞭現代主義的自由精神,卻又擺脫瞭其部分精英主義的色彩,將日常對話、街頭俚語、流行文化等元素融入詩中,打破瞭詩歌與非詩歌的界限。 二、 核心特徵:都市生活、自由精神與個人化錶達 紐約派詩歌最鮮明的特徵之一,便是對都市生活的描繪。紐約這座城市,以其密集的人口、復雜的關係、快速的節奏和多元的文化,成為詩人靈感的源泉。他們筆下的紐約,並非簡單的景物描摹,而是充滿瞭活力、偶然性、甚至混亂與疏離感。 日常的詩意化: 紐約派詩人擅長將日常瑣事、個人經曆、人際交往、甚至簡單的觀光遊覽,轉化為具有詩意的瞬間。弗蘭剋·奧哈拉的《Lunch Poems》(午餐詩)便是其中的典範,他將寫作視為一種即時性的記錄,捕捉他對周圍環境、朋友、藝術作品的即時反應,使得詩歌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這種“即時性”和“偶然性”是紐約派詩歌的重要標誌,它要求詩人對當下保持高度的敏感,並用坦誠、不做作的語言將其記錄下來。 自由的語匯與形式: 紐約派詩人擁抱語言的自由,他們大膽地藉鑒口語、俚語、非正式的錶達方式,甚至混閤不同語種的詞匯。詩歌的句法結構也變得更加靈活,打破瞭傳統詩歌的押韻和格律束縛,呈現齣一種自然的、自由流動的狀態。這種語言的實驗性,使得他們的詩歌充滿瞭新意和驚喜,也更具時代感。 個人化的視角與情感: 盡管描繪的是都市景象,但紐約派詩歌的核心始終是個體經驗。詩人們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坦誠地錶達自己的情感、思想、欲望與睏惑。他們的詩歌常常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充滿瞭幽默、自嘲、甚至尖銳的批判。這種個人化錶達,使得他們的詩歌具有瞭深刻的人文關懷,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 對藝術的關注與互動: 許多紐約派詩人本身也是藝術傢、評論傢、策展人,他們與當時的繪畫、音樂、戲劇等藝術領域有著密切的聯係。他們的詩歌中常常齣現對其他藝術傢作品的評論、對藝術展覽的描繪,以及對藝術創作過程的思考。這種跨領域的互動,豐富瞭紐約派詩歌的內涵,使其成為一個與時代藝術思潮緊密相連的文學現象。 三、 代錶人物及其風格掠影 本選集將深入呈現紐約派詩歌的多樣性,通過收錄不同詩人的代錶作,展現他們各自獨特的藝術追求。 弗蘭剋·奧哈拉(Frank O'Hara): 作為紐約派的核心人物,奧哈拉以其“即興”的寫作風格和對日常生活的詩意捕捉而聞名。他的詩歌充滿瞭活力的口語、幽默感和對紐約街頭景象的生動描繪。他將寫作視為一種“行動”,一種對當下世界的即時迴應,使得他的作品至今仍顯得格外鮮活。 約翰·阿什伯裏(John Ashbery): 阿什伯裏是紐約派中最具實驗性和哲學深度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語言極其豐富,常常在抽象與具象之間遊走,充滿瞭多層次的解讀空間。他的作品探討瞭語言的局限性、意識的流動以及個體在現代社會中的存在狀態,展現瞭高度的智識性和藝術技巧。 肯尼斯·科剋(Kenneth Koch): 科剋以其幽默、戲謔和富有想象力的詩歌風格而著稱。他的作品常常充滿童趣和遊戲精神,將荒誕的意象與日常的場景結閤,創造齣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的效果。他也是一位傑齣的教育傢,對推廣詩歌創作和激發年輕人的創造力做齣瞭重要貢獻。 詹姆斯·舒勒(James Schuyler): 舒勒的詩歌以其精緻的觀察、細膩的情感和對日常細節的關注而著稱。他的作品常常流露齣一種溫和的憂傷和對生活的熱愛,以平和而又深刻的筆觸描繪人物、風景和內心的波動。 其他重要詩人: 選集還將包含其他對紐約派詩歌發展做齣貢獻的重要詩人,例如:芭芭拉·格雷(Barbara Guest),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對語言的精巧運用著稱;羅納德·約翰遜(Ronald Johnson),他的作品充滿瞭神秘的想象力和對自然元素的關注;以及受到紐約派影響的更廣泛的詩人,共同構建瞭這一豐富而多元的詩歌圖景。 四、 傳承與影響:超越時代的詩歌力量 紐約派詩歌在20世紀後半葉對美國詩壇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其自由的精神、對日常的關注以及語言的實驗性,激勵瞭後來的許多詩人。時至今日,我們仍能從許多當代詩人的作品中看到紐約派詩歌的影子,無論是對都市生活的描繪,還是對個人情感的真摯錶達,亦或是對語言邊界的不斷探索。 這本《紐約派詩歌選集 [New York School of Poets]》不僅僅是對一個文學流派的迴顧,更是對一種持續活力的詩歌精神的緻敬。它邀請讀者走進紐約這座城市的詩意空間,感受那些自由、真誠、充滿生命力的詩歌迴響。通過閱讀這些作品,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20世紀美國詩歌的發展脈絡,更深刻地體會到詩歌如何與時代、與生活、與個體經驗緊密相連,並從中汲取關於生活、關於情感、關於錶達的無盡靈感。它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充滿創造力與生命力的時代,感受那些超越時空的詩意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