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纽约派是活跃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重要诗歌流派,代表人物弗兰克·奥哈拉、肯尼斯·科克、约翰-阿胥伯莱、詹姆斯·斯凯勒相继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批评家协会奖等奖项,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纽约派诗人与现实联系*为紧密,他们关注自然的变化、城市的变迁与艺术的发展。自然是他们心灵力量的源泉,而城市的变迁也在时间的进程中在诗人的笔下不断变换,自我在瞬息万变的城市中不断运动,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与自由。在与艺术家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许多共鸣与启迪,并将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应用到诗歌中,实现了艺术间的跨越。
这本诗选选取纽约派四位重要诗人弗兰克·奥哈拉、肯尼斯·科克、詹姆斯·斯凯勒和罗恩-帕吉特的诗作,在选取重要作品的同时,涵盖不同时期,兼顾不同风格,力求反映作者创作的全貌,展示这一流派诗歌创作的特点和成就。
作者简介
刘立平,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英美诗歌研究。先后入选天津外国语大学“未来之星”、“青蓝之星”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在《外国文学》、《世界文学》、《中西诗歌》等杂志发表论文和译文多篇,出版专著《纽约派诗歌研究》(2014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并主编《名著阅读笔记·简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一书。
内页插图
目录
译序
弗兰克·奥哈拉
文学自传
从怀特海德获得的愉快思想
我的心
黛女士死的日子
个人的诗歌
我为什么不是个画家
距离他们一步之遥
火岛与太阳对话实录
诗
今天
音乐
马雅可夫斯基
致港务长
在琼·米切尔家读的诗
再见!诺曼,你好!琼和让·保罗
肯尼斯·科克
企盼春天
诗
诗歌的艺术
命运
日日夜夜
马戏团
你穿着
威廉斯·卡洛斯·威廉斯的主题变奏
未知过去的简单
数字的魔力
沸腾的水
一辆火车可能会隐藏另一辆
文胸工厂
地球上的季节
我们的心(节选)
夏日天气
砖
为你写的诗
永远
港区漫步
春天
怀孕
大西洋雨路
在斯堪森的日子
……
詹姆斯·斯凯勒
罗恩·帕吉特
精彩书摘
《纽约派诗选》:
斯凯勒的诗则是平静的,凝固成一幅风景画,各种光线与色彩重叠于画布之上。斯凯勒的大多数诗歌都是对于景色和物体的白描。斯凯勒对花草树木、山川流水充满了感情;朝霞与夕阳的光辉映衬下的万物在他眼中都是那样的迷人。含苞待放的花朵,天气的细微变化都成为他描摹的对象。他在静静地观察与沉思中,思考事物存在的意义,但是在诗歌中却掩藏得很深,似乎没有任何个人情感在里面。斯凯勒关注周围的植物、天气的变化、太阳的东升与西落,用笔真实地记录下身边万物的变化,风景在他的笔下凝固。他将自己的生活融入诗歌,在最平淡的叙述中阐释了人生最深刻的哲理。他珍惜度过的每一天,他不但用日记来描绘身边美丽的景物,而且许多诗歌都以日期命名,来记录每一刻。他感受到“平静的快乐/填满了我的灵魂”,人们完全可以在这个尘世获得应有的宁静、快乐与幸福。他用美好的自然来医治他的精神折磨与身体的痛苦,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诗歌是他在词语的召唤下感情的自然流露,他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得了生命与艺术的统一。
……
前言/序言
纽约派实际上是个非常松散的派别,习惯上人们把纽约派分为两代,第一代诗人最著名的是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约翰·阿胥伯莱(John Ashbery)、肯尼斯·科克(Kenneth Koch)和詹姆斯·斯凯勒(James Schuyler);第二代诗人的代表有罗恩·帕吉特(Ron Padgett)、比尔·伯克森(Bill Berkson)、乔·布雷纳德(Joe Brainard)、塔特·贝里根(TedBerrigan)等人。这些诗人既非生在纽约,写的诗歌也不是都与纽约有关,但是纽约这座城市确是他们艺术成长的催化剂和重要的背景。在他们生活的时代,纽约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并且取代巴黎成为了世界文化艺术的中心。对于他们来说,纽约不仅是一个地理称谓,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艺术追求的象征。
与其他的诗歌派别不同,纽约派诗人与绘画的联系最为紧密,因为最初纽约派这个名称是指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即纽约派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代表人物有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威廉·德·库宁(Williamde Kooning)和巴内特·纽曼(Barnett Newman)等人。这一绘画派别吸收了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野兽派的技巧,强调偶然在创作中的作用,认为绘画不再是模仿自然的产物,而是呈现心灵内在真实的状态;并同时强调创作过程本身和艺术作品一样重要。纽约派诗人也受到了这种先锋艺术的吸引,斯凯勒在《诗人与画家的前奏曲》中写道:“除了我可能是色盲,纽约派诗人受绘画的影响至深,我们都想爬到它轰鸣的浪头之上……绘画指明了道路,或者可能的道路。”因此他们积极与画家合作创作,撰写艺术评论。弗兰克·奥哈拉于1955年开始在美国现代艺术馆(MOMA)工作,策划了多次艺术展览,而且出版了一本关于纽约派代表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专著;肯尼斯·科克与多位画家合作创作绘画作品;约翰·阿胥伯莱为《先驱论坛报》和《新闻周刊》写过大量的艺术评论;詹姆斯·斯凯勒为《艺术评论》撰写了大概几百篇文章。诗人和画家互相合作,开启了艺术创作的新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艺术的未来。
美国先锋派领袖约翰·迈尔斯(John Myers)关注画家和诗人的合作,也非常推崇这些和画家有着密切联系的诗人,认为有必要提升他们的影响力。他觉得既然大家都在谈论纽约派绘画,那么若是他创造出“纽约派诗人”这个名词,自然也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1961年,约翰·迈尔斯在《游牧者》(Nomad)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第一次应用了“纽约派诗人”这个名称,从那时起这一名词沿用至今。他编写的《纽约派诗人》(1969年)是第一本比较全的纽约诗人的诗歌选集,收录了奥哈拉、科克、斯凯勒、阿胥伯莱等诗人的作品。与此同时,他发行配有画家插图的纽约派诗人的诗集,如弗兰克·奥哈拉的《一个城市的冬天》,肯尼斯·科克的《诗歌》,约翰·阿胥伯莱的《图兰朵和其他诗歌》等。
纽约派诗歌选集 [New York School of Poets]:捕捉都市脉搏与意识流的诗意回响 纽约,这座永不眠的巨型都市,不仅是全球金融、时尚和文化的中心,更是孕育出一种独特艺术风格的温床。上世纪中叶,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在这里汇聚,他们以纽约为灵感,以全新的视角和语言,深刻地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诗坛的面貌。这本《纽约派诗歌选集 [New York School of Poets]》便是对这一革命性文学运动的一次全面梳理与呈现,它精心收录了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活力、实验性与人文关怀的诗歌世界。 纽约派诗歌并非一个 rigidly defined 的文学团体,而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与艺术上的探索。这些诗人,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共享着对都市生活的敏锐观察,对日常经验的诗化加工,以及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挑战。他们不再满足于象牙塔内的浪漫抒情,而是将目光投向街头巷尾,将语言的边界推向未知。这本选集旨在揭示纽约派诗歌的多元面向,从其早期的先锋实验,到后期更具社会意识的表达,展现了这一流派在不同阶段的演变与发展。 一、 诞生背景:后战纽约的文化熔炉 纽约派诗歌的兴起,离不开二战后美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纽约作为战后美国的经济重心和文化焦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艺术家。这里汇聚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爵士乐、地下电影等前卫艺术思潮,为诗歌的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样的文化熔炉中,一些年轻的诗人,如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约翰·阿什伯里(John Ashbery)、肯尼斯·科克(Kenneth Koch)、詹姆斯·舒勒(James Schuyler)以及更早期的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等人的影响,开始探索一种更贴近生活、更自由奔放的诗歌语言。 与当时流行的“黑山派”和“芝加哥学派”等更侧重形式和意象的诗歌流派不同,纽约派诗人更关注个体经验、情感的直接表达,以及诗歌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吸收了现代主义的自由精神,却又摆脱了其部分精英主义的色彩,将日常对话、街头俚语、流行文化等元素融入诗中,打破了诗歌与非诗歌的界限。 二、 核心特征:都市生活、自由精神与个人化表达 纽约派诗歌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便是对都市生活的描绘。纽约这座城市,以其密集的人口、复杂的关系、快速的节奏和多元的文化,成为诗人灵感的源泉。他们笔下的纽约,并非简单的景物描摹,而是充满了活力、偶然性、甚至混乱与疏离感。 日常的诗意化: 纽约派诗人擅长将日常琐事、个人经历、人际交往、甚至简单的观光游览,转化为具有诗意的瞬间。弗兰克·奥哈拉的《Lunch Poems》(午餐诗)便是其中的典范,他将写作视为一种即时性的记录,捕捉他对周围环境、朋友、艺术作品的即时反应,使得诗歌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这种“即时性”和“偶然性”是纽约派诗歌的重要标志,它要求诗人对当下保持高度的敏感,并用坦诚、不做作的语言将其记录下来。 自由的语汇与形式: 纽约派诗人拥抱语言的自由,他们大胆地借鉴口语、俚语、非正式的表达方式,甚至混合不同语种的词汇。诗歌的句法结构也变得更加灵活,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押韵和格律束缚,呈现出一种自然的、自由流动的状态。这种语言的实验性,使得他们的诗歌充满了新意和惊喜,也更具时代感。 个人化的视角与情感: 尽管描绘的是都市景象,但纽约派诗歌的核心始终是个体经验。诗人们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欲望与困惑。他们的诗歌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充满了幽默、自嘲、甚至尖锐的批判。这种个人化表达,使得他们的诗歌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对艺术的关注与互动: 许多纽约派诗人本身也是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他们与当时的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其他艺术家作品的评论、对艺术展览的描绘,以及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思考。这种跨领域的互动,丰富了纽约派诗歌的内涵,使其成为一个与时代艺术思潮紧密相连的文学现象。 三、 代表人物及其风格掠影 本选集将深入呈现纽约派诗歌的多样性,通过收录不同诗人的代表作,展现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追求。 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 作为纽约派的核心人物,奥哈拉以其“即兴”的写作风格和对日常生活的诗意捕捉而闻名。他的诗歌充满了活力的口语、幽默感和对纽约街头景象的生动描绘。他将写作视为一种“行动”,一种对当下世界的即时回应,使得他的作品至今仍显得格外鲜活。 约翰·阿什伯里(John Ashbery): 阿什伯里是纽约派中最具实验性和哲学深度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极其丰富,常常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游走,充满了多层次的解读空间。他的作品探讨了语言的局限性、意识的流动以及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展现了高度的智识性和艺术技巧。 肯尼斯·科克(Kenneth Koch): 科克以其幽默、戏谑和富有想象力的诗歌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充满童趣和游戏精神,将荒诞的意象与日常的场景结合,创造出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的效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对推广诗歌创作和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詹姆斯·舒勒(James Schuyler): 舒勒的诗歌以其精致的观察、细腻的情感和对日常细节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温和的忧伤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平和而又深刻的笔触描绘人物、风景和内心的波动。 其他重要诗人: 选集还将包含其他对纽约派诗歌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诗人,例如:芭芭拉·格雷(Barbara Guest),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语言的精巧运用著称;罗纳德·约翰逊(Ronald Johnson),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的想象力和对自然元素的关注;以及受到纽约派影响的更广泛的诗人,共同构建了这一丰富而多元的诗歌图景。 四、 传承与影响:超越时代的诗歌力量 纽约派诗歌在20世纪后半叶对美国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自由的精神、对日常的关注以及语言的实验性,激励了后来的许多诗人。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许多当代诗人的作品中看到纽约派诗歌的影子,无论是对都市生活的描绘,还是对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亦或是对语言边界的不断探索。 这本《纽约派诗歌选集 [New York School of Poets]》不仅仅是对一个文学流派的回顾,更是对一种持续活力的诗歌精神的致敬。它邀请读者走进纽约这座城市的诗意空间,感受那些自由、真诚、充满生命力的诗歌回响。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20世纪美国诗歌的发展脉络,更深刻地体会到诗歌如何与时代、与生活、与个体经验紧密相连,并从中汲取关于生活、关于情感、关于表达的无尽灵感。它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充满创造力与生命力的时代,感受那些超越时空的诗意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