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共讀:宋詞選 宋畫插圖版

詩畫共讀:宋詞選 宋畫插圖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信美術館 著
圖書標籤:
  • 宋詞
  • 宋畫
  • 詩詞
  • 文學
  • 藝術
  • 中國古典詩詞
  • 插圖
  • 文化
  • 審美
  • 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集團 ,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8050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5507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24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針對大眾讀者的詩詞和藝術欣賞的普及讀物。
2. 世界各國收藏傢趨之若鶩的宋畫,到底好在哪裏?
宋代繪畫如何影響瞭我們的今天?
宋詞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跟隨宋詞的腳步,在綫條、花木、峭壁與孤舟的宋畫中,
重迴浪漫嫻靜的傳統中國,看宋畫的可愛之處。
3.圖片高清,圖文並茂,觀賞性佳。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部分宋詞和宋畫,以期共享宋詞與宋畫之美。宋代是“中國的*次文藝復興”。在宋畫中“自然與藝術取得瞭完美的平衡”,有反應現實生活的人物畫,有描繪壯麗河山的山水畫以及富麗緊簇的花鳥畫。宋畫之美,正如宋詞的韻律優美,意境幽遠,意味深長。

作者簡介

中信齣版集團旗下子品牌。緻力於藝術生活普及與美學通識教育,以主題策劃與內容、故事資源為驅動,聚焦於“紙上展覽”(圖書)、“移動展覽”(互聯網課程)、“迷你展覽”(書店微型展覽)。中信美術館希望與讀者同行,在視覺的森林中,尋找美學的黃金葉子。

目錄

點絳唇 王禹偁 2
酒泉子 潘閬 4
江南春 寇準 7
玉樓春 錢惟演 8
長相思 林逋 10
雨霖鈴 柳永 12
定風波 柳永 14
望海潮 柳永 16
夜半樂 柳永 18
傾杯 柳永 20
破陣樂 柳永 22
一寸金?小石調 柳永 27
蘇幕遮 範仲淹 28
漁傢傲 範仲淹 30
天仙子 張先 34
踏莎行 晏殊 36
蝶戀花 晏殊 38
破陣子 晏殊 41
離亭燕 張昪 42
采桑子 歐陽修 44
蝶戀花 歐陽修 46
漁傢傲 歐陽修 48
桂枝香 王安石 50
少年遊 蘇軾 53
前調?密州齣獵 蘇軾 54
永遇樂 蘇軾 56
水調歌頭 蘇軾 58
前調?中鞦 蘇軾 60
前調 蘇軾 62
浣溪沙 蘇軾 65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67
浣溪沙 蘇軾 68
賀新郎 蘇軾 70
鷓鴣天 晏幾道 73
采桑子 晏幾道 74
水調歌頭 黃庭堅 76
蔔算子 李之儀 78
滿庭芳 秦觀 80
鵲橋仙 秦觀 82
前調 秦觀 84
南柯子 僧仲殊 88
浣溪沙 僧仲殊 90
踏莎行 賀鑄 93
青玉案 賀鑄 94
摸魚兒?東皋寓居 晁補之 96
蘭陵王?柳 周邦彥 98
蘇幕遮 周邦彥 103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周邦彥 104
西河?金陵懷古 周邦彥 106
虞美人 周邦彥 108
菩薩蠻?梅雪 周邦彥 110
九張機?其四 無名氏 112
前調?其二 無名氏 114
前調?其九 無名氏 116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 蔣興祖女 118
水調歌頭?建炎庚戌題吳江
無名氏 120
前調 葉夢得 123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趙佶 124
前調 李清照 126
醉花陰 李清照 128
漁傢傲 李清照 130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陳與義 132
滿江紅?自豫章阻風吳城山作
張元幹 136
好事近 呂渭老 138
好事近 鬍銓 143
滿江紅 嶽飛 144
霜天曉角?題采石蛾眉亭 韓元吉 146
水調歌頭?九日 韓元吉 148
南鄉子 紹興太學生 150
驀山溪?九日 曹冠 152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 陸遊 154
漁傢傲?寄仲高 陸遊 156
蔔算子?詠梅 陸遊 159
六州歌頭 張孝祥 160
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辛棄疾 162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 165
八聲甘州 辛棄疾 167
鷓鴣天 ?代人賦 辛棄疾 169
賀新郎 辛棄疾 170
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 172
一枝花?醉中戲作 辛棄疾 174
鷓鴣天?祝良顯傢牡丹一本百朵
辛棄疾 176
揚州慢 薑夔 178
淡黃柳 薑夔 180
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 薑夔 182
洞仙歌 戴復古 184
雙雙燕 ?詠燕 史達祖 186
霜天曉角?儀真江上夜泊 黃機 188
玉樓春?戲林推 劉剋莊 191
蔔算子 劉剋莊 192
滿江紅 劉剋莊 194
水調歌頭?八月上浣解印彆同官席上賦
劉剋莊 196
賀新郎?其四 劉剋莊 198
賀新涼?遊西湖有感 文及翁 201
滿江紅?題驛壁 王清惠 202
柳梢青?春感 劉辰翁 204
寶鼎現?春月 劉辰翁 206
一剪梅?舟過吳江 蔣捷 209
高陽颱?西湖春感 張炎 210
甘州 張炎 212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一本名為《詩畫共讀:宋詞選 宋畫插圖版》的書籍的“不包含此書內容”的詳細圖書簡介,內容將圍繞詩詞、宋畫、文化交流等主題展開,並力求自然流暢,不顯人工智能痕跡。 --- 《風雅宋韻:中國古典文學與視覺藝術的對話》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對宋代詩詞進行選本編纂,亦非專注於宋代繪畫的圖冊匯編。相反,《風雅宋韻:中國古典文學與視覺藝術的對話》旨在探討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唐宋以後的詩詞)與同期或相鄰時代視覺藝術(涵蓋書法、雕塑、工藝美術等多個門類)之間深刻而復雜的互動關係。我們試圖跳齣傳統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簡單互證模式,深入挖掘藝術形式之間的內在邏輯、情感共鳴與時代精神的投射。 第一部分:文心與畫眼——文學的視覺意象構建 本書的首章將聚焦於文學作品中“可見性”的構建。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敘事性較強的詩歌和散文,往往在文字層麵就為後世的畫傢提供瞭明確的視覺藍圖。我們不會僅僅羅列哪些詩句被入畫,而是分析不同文體如何塑造瞭固定的“景觀原型”。例如,山水詩中“雲深不知處”的意境,如何在不同時期的畫傢手中被賦予瞭各自的時代筆觸和審美傾嚮。我們會探討唐代詩歌的雄渾與宋代詞作的婉約在視覺語言上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如何反過來影響瞭文學想象的邊界。 此外,我們還將引入“留白”的概念。文學中的“虛寫”與繪畫中的“計白當黑”,兩者在美學追求上有著異麯同工之妙。本章將通過分析唐人絕句與五代山水畫中對空間和時間的處理方式,闡釋中國古典藝術對“未盡之意”的共同偏愛。 第二部分:非繪畫藝術中的“詩意”探尋 傳統的“詩畫關係”研究往往將焦點集中於文人畫。然而,《風雅宋韻》將視野拓寬,深入考察其他視覺藝術形式如何承載和錶達文學意蘊。 碑刻與書法:字裏行間的節奏 書法,作為中國藝術的基石,本身就是一種極具節奏感和錶現力的視覺語言。本書將選取曆代重要碑刻文本(如鍾鼎文、魏碑及唐楷)進行分析,探討其結構布局與特定時代文學思潮的關聯。例如,某些時期的書法追求法度森嚴,這與當時官方文風的趨同性有何內在聯係?而行草書的自由奔放,又在何種程度上呼應瞭民間或邊緣文人的情感宣泄?我們將討論,字體形態本身是否可以被視為一種“視覺詩體”。 陶瓷與工藝美術:器物上的無聲敘事 在工藝美術領域,我們重點考察瓷器紋飾與文學母題的交融。例如,宋代定窯或汝窯的素雅色澤,其背後的審美哲學與宋代理學思潮之間的隱秘聯係。再如,元明清時期,青花瓷上常見的三友圖、高士圖等題材,其流行並非偶然,而是對特定文學主題(如隱逸、友誼、堅貞)的物質化錶達。本書將深入剖析這些器物如何在實用功能之外,成為承載文化記憶的“三維文本”。 第三部分:跨媒介的審美轉換與誤讀 藝術之間的交流並非總是和諧一緻的。本部分將審視文學意象嚮視覺藝術轉換過程中産生的“失真”與“重構”。 詞牌與麯牌的視覺化睏境 相較於格律相對固定的近體詩,宋詞的格律更為自由,其音樂性強,情感細膩多變。當詞的意境被強行轉化為定格的畫麵時,往往會損失其流動的音樂美感。我們將選取一些著名的婉約詞篇,分析它們在被畫傢(或後世的插圖設計師)處理時,是如何取捨、強化或扭麯瞭原有的情感層次。這種轉換過程本身,揭示瞭不同藝術媒介在敘事效率上的差異。 時代錯置的“重訪” 藝術史的長河中,後世的藝術傢常常“重訪”前代的經典文本。本書將分析明清畫壇如何重新詮釋唐詩宋詞的經典主題。例如,明代晚期的復古思潮對魏晉風度的再現,與他們自身麵對的社會現實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張力?這種跨越時代的“對話”,實質上是後人以其時代的筆觸,對古典文本進行的再一次闡釋和定位。 結論:從獨立藝術到共同的文化語境 《風雅宋韻》最終意在強調,中國古典文學與視覺藝術並非相互依附的附屬品,而是根植於同一文化土壤,共享一套復雜的審美規範和文化符號係統的孿生兄弟。通過對不同媒介的交叉審視,我們可以更全麵地理解中國古代士人階層構建其精神世界的復雜圖景,領略文化生命力如何在不同材料與形式之間,得以生生不息的傳承與發展。本書提供瞭一種審視古典藝術的新視角,它要求讀者不僅要“看懂畫”,更要“讀懂物”,從而在更廣闊的文化語境中,體會藝術的真正魅力。 ---

用戶評價

評分

總體而言,這本《詩畫共讀》的裝幀設計也極為考究,紙張的選擇偏嚮於啞光質感,既能很好地承載宋畫那種內斂的墨色和層次感,又不至於反光影響閱讀體驗,這是很多“影印版”書籍經常忽略的一點。它的開本設計得當,既方便攜帶,又能保證畫作的細節得以充分展現,不像一些大開本的書籍那樣笨重,但又比袖珍版多瞭幾分莊重感。這本書真正做到瞭“賞心悅目”,每一次翻動都像是在拂去曆史的塵埃,與古人進行一次親密的、跨越時空的對話。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橋梁,讓現代讀者能夠以一種更加直觀、沉浸式的方式去理解宋代的文化精髓。我感覺自己不隻是在讀一本選集,更像是在收藏一部微型的宋代藝術史。對於那些追求高品質閱讀體驗、同時對中國古典審美有著執著追求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常置案頭的珍品。它提供的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一種文化氣息的熏陶。

評分

我通常閱讀文學書籍時會比較關注注釋的詳略和選篇的廣度,而這本《詩畫共讀:宋詞選 宋畫插圖版》在兼顧美學體驗的同時,也保持瞭相當高的學術水準。選取的宋詞,既有傢喻戶曉的大傢名篇,也穿插瞭一些風格獨特、但流傳度稍遜的佳作,這對於拓寬視野非常有益。更讓我驚喜的是,每組詞與畫的搭配之後,通常會有一小段非常精煉的導讀文字,它巧妙地引導讀者去觀察畫中的細節如何呼應瞭詞中的意象。比如,講解柳永的都市詞時,插圖往往選取瞭《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市井百態的局部特寫,那種“人煙稠密”的氛圍感,一下子讓柳永筆下那種身處繁華卻又難掩孤獨的“都市情結”變得鮮活可感。這比純粹的文字批注更具現場感。我個人對宋詞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這種具象化的方式加深瞭。它成功地避免瞭宋畫常見的“氣韻生動”而“細節模糊”的問題,因為文字的精準性彌補瞭純繪畫的敘事限製。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書籍,真正實現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深度對話,而不是簡單的“圖文並茂”。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古典藝術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最難得之處在於,它成功地將“格物緻知”的宋代理學精神,通過詩畫結閤的形式,直觀地呈現瞭齣來。宋人的世界觀是講究秩序、精微和天人閤一的,這種氣質在他們的藝術創作中錶現得淋灕盡緻。翻閱這本書,你會發現,即便是寫離愁彆緒,宋人也往往不會將情感完全外放,而是將其內化於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之中,而書中的宋畫正是這種內斂美學的最佳載體。例如,在處理周邦彥那種繁復精緻、節奏感極強的詞時,配圖往往是工筆細膩、構圖嚴謹的界畫或花鳥小品,而非氣勢恢宏的山水。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對應——將詞的結構之美,投射到畫的結構之美上。這讓我對“格律”的理解,從純粹的音韻格律,延伸到瞭視覺構圖的“格律”層麵。這本書不隻是教你讀詞,更是在教你“看”宋代的美學思維是如何構建的。它引導我不再隻是停留在“這首詞很美”的感性認知上,而是開始探究“為什麼它在那個時代會被認為美”的內在邏輯。

評分

這本《詩畫共讀:宋詞選 宋畫插圖版》簡直是為我這種既愛文字的婉約,又癡迷於古人筆墨的“視覺係”讀者量身定製的!我本以為宋詞的精妙,在韆百年的時光淘洗下,早已成為書頁上的固定符號,然而當我翻開這冊,那種撲麵而來的“活”的意境,真是讓人驚嘆。尤其是那些宋人特有的、那種不事雕琢卻韻味無窮的畫作,與詞句的融閤簡直是天作之閤。比如讀到蘇軾那闋豪放不羈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腦海中浮現的不再是抽象的長江大岸,而是畫捲中那隱約可見的蕭瑟寒江,以及三五點孤舟,瞬間就將我拉迴瞭那個氣勢磅礴的曆史現場。不同於市麵上那些隻是簡單配圖的選本,這裏的插圖似乎是詞的“影子”,每一個筆觸都像是詞人心中那一刻情緒的視覺化錶達。那些小橋流水的景象,搭配李清照的“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那份縴細入骨的愁緒,通過畫麵的留白和色彩的淡雅,被放大到瞭極緻。我甚至覺得,如果脫離瞭這些畫,這些詞的感染力或許會少去三分。它提供瞭一種多維度的閱讀體驗,讓枯燥的文字學習變成瞭一場穿越時空的藝術鑒賞之旅。這種將視覺藝術與文學經典深度捆綁的做法,極大地豐富瞭宋詞的解讀維度,讓原本有些高冷的文學殿堂變得觸手可及,非常適閤希望深入體驗宋代美學風格的同好們。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書時,是抱著一種“會不會又是徒有其錶”的警惕態度的,畢竟“詩畫共讀”聽起來美好,但真正能做到相得益彰的例子太少瞭。但這部作品的編排實在稱得上是匠心獨運。它不僅僅是把宋詞和宋畫簡單地並置,而是可以看到編者在選擇詞與畫的對應關係上,下瞭極大的苦心。比如,對於那些描寫季節更迭的詞作,選用的畫作往往是特定季節那種轉瞬即逝的“神韻”,而不是大景物的簡單描摹。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對留白的處理,那種深諳東方審美的留白藝術,使得原本密集的文字和圖像之間找到瞭一個呼吸的空間,讓讀者的眼睛和心靈都有喘息的餘地。這使得閱讀過程本身,就變成瞭一種修身養性的過程,而非簡單的信息輸入。那些描繪都市繁華或文人雅集的詞,配上當時士大夫階層生活場景的細緻描繪,讓我能更具體地想象齣那個時代的衣食住行與精神麵貌。對於長期浸淫於文學研究的朋友來說,這本選集提供瞭一個非常直觀的、從圖像學角度切入詞學研究的絕佳範本。它拓寬瞭我對宋代“意境”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邊界,讓我明白,在那個時代,藝術形式之間是何等緊密地相互滲透、彼此成就的。

評分

這套書真好看詩畫共讀:宋詞選宋畫插圖版

評分

很好很好很不錯哦

評分

這套書真好看詩畫共讀:宋詞選宋畫插圖版

評分

詩和畫完美結閤。

評分

圖文俱佳,好好欣賞……

評分

詩和畫完美結閤。

評分

很好很好很不錯哦

評分

詩和畫完美結閤。

評分

這套書真好看詩畫共讀:宋詞選宋畫插圖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