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普魯塔剋(L.Mestrius Plutarch,約公元46年—120年),羅馬帝國時代的希臘作傢、哲學傢、曆史學傢,以《對比列傳》一書聞名後世。他的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受歡迎。《對比列傳》寫作時間約在公元96年到公元120年之間。已知的二十三捲對比列傳中有二十二捲存世。《對比列傳》的每一捲都含有一對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對比傳記,二者由一篇共同的導言和一篇總結性的比較連接起來。現存的《對比列傳》閤在一起,覆蓋瞭希臘與羅馬曆史很長的一段時間,從“神話”時期到希臘化時期及共和時代晚期。達夫著的這本《普魯塔剋的對比列傳——探詢德性與惡行》試圖探討普魯塔剋《對比列傳》的兩個相關方麵:它們的道德教誨意圖,以及經常作為普魯塔剋道德觀之中介的比較結構。
《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普魯塔剋集·普魯塔剋的《對比列傳》:探詢德性與惡行》將要考察的是《對比列傳》探詢是非、善惡問題的方式,以及它們促使我們質疑或理解我們世界的方式。
內頁插圖
目錄
題辭
序言
版本及縮略語
導言
第一部分 道德教誨方案
第一章 《列傳》的方案性陳述
第一節 《亞曆山大與凱撒傳》
第二節 《尼基阿斯與剋拉蘇傳》
第三節 《埃米利烏斯與提摩勒昂傳》
第四節 《伯利剋勒斯與法比烏斯傳》
第五節 《德米特裏烏斯與安東尼傳》
第六節 結語:普魯塔剋論曆史的價值
第二章 普魯塔剋《列傳》中的道德觀
第一節 贊揚與責備:正麵列傳與負麵列傳
第二節 模仿與探詢
第三章 普魯塔剋式英雄的靈魂
第一節 彼此衝突的理性與激情
第二節 抱負與怒氣
第三節 和諧與混閤的隱喻
第四節 性
第五節 結語:道德與成功
第二部分 探詢德性與惡行
第四章 皮洛士與馬略傳
第一節 倫理背景:不滿
第二節 皮洛士與馬略:普魯塔剋的診斷
第三節 《皮洛士傳》
第四節 《馬略傳》
第五節 《皮洛士與馬略傳》中的軍事德性
第六節 《皮洛士與馬略傳》中的悲劇模式
第七節 《皮洛士與馬略傳》中的對比
第五章 福基翁與小加圖傳
第一節 德性、惡行、成功與失敗
第二節 蘇格拉底的典範
第三節 福基翁
第四節 加圖
第五節 加圖與斯多亞主義
第六節 對比:普魯塔剋論伽爾巴皇帝
第六章 呂山德與蘇拉傳
第一節 呂山德的雕像
第二節 蘇拉的雕像
第三節 卡利剋拉提達斯的雕像
第四節 呂山德與卡利剋拉提達斯的比較
第五節 呂山德的撫養經曆與品性
第六節 呂山德和他的女兒們
第七節 呂山德的生涯:好還是壞?
第八節 蘇拉:更不道德但更成功?
第九節 “正式的”比較
第七章 科瑞歐拉努斯與阿爾喀比亞德傳
第一節 被強化的道德規範:科瑞歐拉努斯
第二節 被強化的道德規範:阿爾喀比亞德
第三節 “大善與大惡”:普魯塔剋與阿爾喀比亞德傳統
第四節 混亂的道德規範:阿爾喀比亞德
第三部分 以對比手法寫作
第八章 《對比列傳》中的對比與多重對比
第一節 “對比”:文學背景
第二節 普魯塔剋的“對比”:《倫語》
第三節 普魯塔剋的“對比”:《對比列傳》
第四節 “正式的”“對比”
第五節 輪流討論一件事:“正式的”“對比”中的平衡
第六節 結尾的不和諧:“對比”與列傳之間的矛盾
第九章 對比主義的政治學
第一節 普魯塔剋與羅馬:政治準則
第二節 以對比方式寫作:《倫語》
第三節 以對比方式寫作:《對比列傳》
附錄一 普魯塔剋與祖先
附錄二 普魯塔剋與年代學
參考文獻
希臘詞索引
名詞索引
現代作者索引
主題索引
前言/序言
[ix]本書是我的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論文的修訂版,該論文於1994年6月在Richard Hunter的指導下完成。我衷心地感謝他的指導與鼓勵。也要感謝Paul Cartledge和Christopher Pelling,他們讀過的本書手稿比他們可能記得的還要多,並提齣瞭富有洞見的批評。當然,書中存在的任何錯誤或不當思考均由本人負責。
感謝支持這部著作的學院機構。學位論文是我在基督學院就讀研究生期間完成的,我在那裏又度過瞭兩個夏天以完成本書。感謝學院現任、前任院長以及學院院士們那時的盛情。也要感謝劍橋大學古典學係的成員與工作人員,因為我一直使用其獨一無二的圖書館。感謝英國科學院、德國學術交流總署、劍橋大學傑布基金(the Jebb Fund)的支持。特彆感謝我父母的支持。感謝我在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古典學係的同事們給我時間來完成這項課題。關於普魯塔剋《對比列傳》(Parallel Lives)的最近的一部英文專著(Wardman 1974)齣自我在雷丁的一位前輩之手,這是一個普魯塔剋或許也會喜歡的(參《塞多留傳》1.1-8)、令人愉快的巧閤。
最後,感謝那些閱讀瞭本書部分或全部章節並提供建議和幫助的人士:感謝Christopher Kelly與Tim Whitmarsh,我不斷地受益於他們尖銳的批評和明智的建議;也要感謝John Moles與Jan Opsomer;感謝Tao-Tao Huang,他校讀過我的論文;感謝Jeremy Duff、Anthea Harris、Pantelis Michelakis以及Rebecca Preston,他們校讀瞭本書並提齣建議;還要感謝另外一些人,特彆是Maria Stella Aloupie、Maria Antoniou、Peter Clarke與Rebecca Clarke、Rosemary Evetts、Yuri Hara、Amalia Karamitrou、Maria Kiniari、Brent[x]Kinman、Hwa-YongLee、Helen Raphtopoulos、Vicky Sgardoni、Marina Terkourafi以及Yan-Jing Wang。要是沒有他們,本書的寫作將不會如此愉快。
第六章和第七章較早的縮略版分彆發錶在Mossman(1997)第169-187頁和Fernandez Delgardo與Pordomingo Pardo(1996)第333-349頁(參頁352)。第八章的一個早期版本發錶於L.Vander Stockt主編的《普魯塔剋作品中的修辭理論與實踐》(Rhetorical Theory and Praxisin Plutarch(經典研究文庫[Collection d'etudes Classiques])。在所有情況下,本書的版本均為首選。
《希臘往事:英雄的榮光與凡人的掙紮》 在遙遠的愛琴海之畔,古希臘的土地上,曾湧現齣無數叱吒風雲的偉丈夫,他們的名字至今仍響徹曆史的長廊。他們的生平,如同史詩般的篇章,交織著榮耀與犧牲,智慧與愚勇,德性與罪惡。然而,這些英雄的形象,在歲月的洪流中,往往被簡化或神化,他們的真實麵貌,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的成敗得失,究竟是怎樣的呢? 《希臘往事:英雄的榮光與凡人的掙紮》,並非一本空泛的英雄贊歌,也不是一本枯燥的曆史教科書。它是一次深入肌理的探尋,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對人類精神深處最動人部分的凝視。本書精選瞭多位古希臘最具代錶性的曆史人物,以獨特的視角,剖析他們跌宕起伏的人生,解讀他們性格中的光輝與陰影,揭示驅動他們走嚮輝煌或深淵的力量。 我們將在書中跟隨雅典的領袖伯裏剋利,感受他運籌帷幄的政治智慧,體驗他帶領雅典走嚮黃金時代的宏偉藍圖。然而,我們也將審視他在戰爭年代所做齣的艱難抉擇,探究他麵對外部威脅和內部紛爭時的內心掙紮。他那卓越的演講纔能,是凝聚民心、激發鬥誌的利器,還是煽動狂熱、掩蓋真相的工具?本書將試圖拂去曆史的塵埃,呈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伯裏剋利。 我們將走進斯巴達的國王裏昂提斯,一位以其嚴苛的軍事訓練和不屈的戰鬥精神聞名於世的戰士。他的“斯巴達300勇士”的故事,早已成為傳奇。但是,在這份傳奇背後,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他甘願血灑溫泉關?他的軍事理念,僅僅是殘酷的紀律和無畏的犧牲嗎?我們還將探究他在國傢存亡之際,如何平衡軍事需求與公民的生存,如何在集體榮譽與個人情感之間做齣取捨。 本書還將帶我們重溫阿爾西比阿德斯的故事。這位曾經風度翩翩、纔華橫溢的雅典青年貴族,以其卓越的軍事纔能和齣色的辯纔,在政治舞颱上翻雲覆雨。然而,他亦是一位充滿爭議的人物,頻繁的背叛和多變的立場,讓他成為命運多舛的代名詞。他究竟是野心勃勃的野心傢,還是被時代裹挾的悲劇人物?本書將深入分析他復雜的性格,探究他行為背後的動機,以及他每一次選擇對雅典命運造成的深遠影響。 我們還將聚焦希臘的賢哲蘇格拉底,他以其獨特的辯論方式和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啓發瞭一代又一代人。然而,他最終卻因“褻瀆神明”和“蠱惑青年”的罪名被判處死刑。是什麼樣的思想,讓他甘願在牢獄中飲下毒堇?他的哲學,是顛覆傳統的危險之舉,還是引領人類走嚮更高精神境界的啓示?本書將透過他的言行,理解他的智慧,也理解他所處的時代對他的誤解與恐懼。 《希臘往事》並非僅僅是羅列這些偉大人物的生平事跡,而是更側重於對他們德性與惡行的細緻剖析。我們試圖解答,在麵對權力、財富、戰爭、榮譽時,人類的德性將如何顯現?又會在怎樣的誘惑和壓力下,走嚮墮落與罪惡? 書中,我們將審視勇氣的界限。是毫不畏懼的獻身,還是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持?當勇氣變成魯莽,當決絕化為固執,又會帶來怎樣的結局? 我們將探討智慧的運用。是運籌帷幄、縱橫捭闔的政治智慧,還是洞察人性的深刻理解?當智慧被用於詭詐和操縱,是否依舊能夠稱之為智慧? 我們將反思節製的價值。在一個充滿欲望和誘惑的時代,如何保持內心的平衡?當欲望失控,個人和國傢又會走嚮怎樣的深淵? 我們將思考公正的含義。是在戰場上的公平較量,還是在政治舞颱上的平等對待?當權力淩駕於公正之上,又會引發怎樣的悲劇? 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迴避這些曆史人物身上的瑕疵與過錯。我們同樣會關注他們的嫉妒、他們的貪婪、他們的虛榮、他們的殘忍。正是這些不完美,纔使得他們更加真實,更加貼近我們普通人的情感與掙紮。他們並非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有著血肉之軀、喜怒哀樂的凡人,隻不過他們的命運被曆史放大瞭,他們的選擇被時代刻印得更加深刻。 《希臘往事》還將深入探究這些人物的言行與思想,力求呈現他們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他們的哲學思考,他們的政治抱負,他們對人性的洞察,都將成為本書分析的重點。例如,我們會從伯裏剋利的演說中,理解他對民主製度的理解;我們會從蘇格拉底的追問中,感受他對真理的執著。 本書的敘述風格,力求生動形象,引人入勝。我們並非枯燥地陳述史實,而是試圖用充滿畫麵感的語言,將讀者帶迴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們將在宏大的曆史背景下,捕捉人物細微的情感波動,還原他們真實的內心世界。我們會通過精彩的細節描寫,讓那些古老的麵孔再次鮮活起來,讓那些塵封的故事再次講述。 《希臘往事》的最終目的,並非僅僅是對古希臘曆史人物的簡單迴顧,而是希望通過他們的經曆,引發我們對當下的思考。在現代社會,我們依然麵臨著權力、欲望、道德、衝突等種種挑戰。當我們審視這些古代英雄的成敗得失,他們的選擇與代價,或許能夠為我們提供寶貴的鏡鑒。他們的故事,是人類共同經驗的濃縮,是普適人性的深刻體現。 這本書,是寫給每一個對曆史懷有好奇,對人性充滿探究,對自我成長有所追求的讀者。它邀請您一同踏上這段穿越古希臘的旅程,與那些偉大的靈魂相遇,在他們的榮光與掙紮中,發現我們自己。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與曆史對話,與自我對話的深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