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镜头前表演的奥秘》于1993年第1次出版。它另辟蹊径,阐述了镜头前的表演如何不同于舞台表演,那就是——表演的反应与时间的变化、时间的安排和空间的布局等都需要重新构思,还有画面中的比例也成为了衡量值。因此,导演必须要构想所有的画面,而演员必须要学会“适应”。
《镜头前表演的奥秘》以一种革命性的、非方法派的方式阐述了其中的道理:任何一个在镜头前工作的人——不管他是演员,还是主持人——部应该学会如何在镜头前做出精湛的表演。
《镜头前表演的奥秘》作者帕特里克·塔克(Patrick Tucker)阐述了演员不应该只是从现实出发,把现实情况照搬到镜头前,而是应该考虑到拍摄场景的具体情况,从拍摄的场景再返回到现实情况中。针对镜头前表演的各种因素,他为读者提供了步骤清晰的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意见来源于作者毕生所从事的表演工作,及其在实际工作中所获取的经验。其中包括了50个表演练习题,并列举了一些镜头前表演的具体实例。
《镜头前表演的奥秘》的第三版做了全面的更新,涵盖了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参考影片和新的观点。而且,对于每部影片都提供了电影剪辑的时间编码。不仅详细地说明了每个章节中所讨论的影片,也清楚地指明了每个例子的确切时间点。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教师,以及职业演员们,迅速且较为容易地找到相关的段落。
帕特里克·塔克是一个具有很高艺术造诣的舞台及影视导演。从1968年的第1部作品算起,他已经在各种不同的剧院导演了200多部作品。从那种每周上演的固定剧目到皇家莎士比亚剧院。他于1971年加入英国广播公司,并成为了电视导演。随后,他导演了超过150部电视剧。2014年,他完成了在里加(拉脱维亚共和国首都)导演的俄语情景喜剧。并且,他又受邀与拉脱维亚团队一起执导了一部俄语故事片。他将电视和电影表演艺术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同时,他还在全世界进行演讲与教学。
作者简介
许晓丹,现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演电影:《女人花》《玻璃是透明的》《梦断南洋》。主演电视剧:《香港故事〉《黑龙江三部曲》《控辩双方》《红楼丫头》《爱的代价》《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三部)等。主演话剧:《雷雨》《北京大爷》。导演话剧作品:《楼梯的故事》《苍蝇》。发表主要理论文章:《小品的构成要素》《角色塑造的深层把握》《斯氏“性格化”的再认识——论演员的性格化创作》《由斯式体系引发的——关于当下电影表演教学的思考》。专著《成为演员——素质、能力与技15》。2011年担任影片《金陵十三钗》表演艺术指导。2002年担任《非常6+1》节目策划和表演艺术指导。
目录
引言
1 镜头前表演与舞台表演之比较
2 不同的屏幕,不同的效果
3 画面
4 摄影机
5 反应与借助道具进行表演
6 声音和音量水平
7 类型选角
8 表演
9 试镜
10 排练和技术
11 指导镜头前的表演
12 接受采访和演讲的艺术
13 拍摄
14 剪辑师与剪辑
后记
著名影视表演范例列表
表演练习
影片索引
演员索引
精彩书摘
《镜头前表演的奥秘》:
话筒
在大部分影视剧拍摄的时候,录音师会随着镜头的大小来调整话筒和演员之间的距离,以确保作品有好的“声音的空间感”。简单地说,当我们看到演员在全景中,我们会期待他的声音来自于一定距离以外(最好还有回声和混响的效果)。而当我们看到一个特写镜头时,会觉得他的声音应该来自很近的地方,这种效果就是通过调整演员的嘴与话筒之间的距离来达成的。
记住第一条定律就是:如果你同一个人讲话,假设他离你的距离与话筒杆离你的距离类似,那么你就需要根据这个景别把声音放到正确的音量上。
多么简单,多么容易啊。
如果我说事实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你会感到惊讶吗?开始的时候,如果你用很低的音量(比如在大特写中),你会发现,你放慢了表演,减少了动作,面部缺乏生机,变得颓唐而消沉。于是,你必须一方面保证自己的能量和活力,但同时降低了实际的音量,事实上这并非易事,这的确看起来非常地不自然。但现在,你必须接受这样的观点:镜头前的表演不一定是让你感觉到正确,而是要让观众看起来是准确的。
一般来说,你说话越快,音量就会越高。(“你好大的胆子——滚出我的房间!”)如果你压低了自己的音量,你自然也会放慢讲话的速度。(“你好,陌生人,我可以请你喝杯饮料么?”)不调整语速地改变音量,是很奇怪的事情。也许你很难相信,事实上很多演员都是这么做的。现在可以放一段影片,或者打开电视调高音量,然后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一个人兴致高昂地大声说话,并且激情地挥舞着手臂,在影片中会显得过于舞台化。可如果他压低了音量,并依旧保持着热情的状态,那么他就完成了一个影视剧中所需要的人物状态。你仔细听一下就会发现,在影视剧里的特写镜头中语速非常快的角色,其实他并没有大喊大叫,而是低声说着台词——但,绝不是耳语!(同时参见第1章“镜头前表演与舞台表演之比较”和第3章“画面”,还有第4章“摄影机”里的“快点讲和慢点走”一节。)
第二条定律:话筒会被放置在镜头拍摄范围的边缘位置。在带机走戏时,录音师会不断来回尝试,寻找话筒的界限所在。如果你在画面里,突然看到一支穿帮的话筒,请不要急着责备录音师;有可能是摄影师的构图与走戏时的情况有所不同,或是演员站错了位置,从而破坏了摄影机、演员和话筒之间的空间布局。(详情请参见本章结尾处“时间码”之“低声说话”。)
导演和音量大小
我发现,很多导演对这个问题完全没有概念。当他们批评演员的表演“过于戏剧化”时,实际上他们应该批评是演员的音量太大了。他们甚至会说,某个演员的“面部表情太过夸张了”,可实际上是那个演员的音量过大的原因所造成的。
我和一个演员朋友提起过,她在上一部影片中的表现不是太好,原因就在于,她的音量比片中饰演她丈夫的演员的音量要高。她告诉我,他们在拍那部片子时,录音方面的确遇到诸多麻烦。在这部片子里,米兰达·理查森是非常难搞的——录音师总是要求她:“大点儿声说话。”而导演也要求她提高音量,但都被她拒绝了!“她看起来糟糕透了!”我看了那部片子,我认为片子里唯一的亮点就是米兰达·理查森。她显然懂得导演们所不清楚的事情,她的音量总能适应不同的景别拍摄,而不像我的朋友那样。
当我看一些电影或电视剧时,我注意到,演员对话时听者几乎根本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因为说话的人表现出非常真诚、亲切,并且音量都很轻。但是,似乎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这是因为,放大音量说话虽然听上去合乎情理,但在镜头前的表演中却是最不真实的一幕。我很少见到或听到,演员们谈论这个重要的问题,他们只会这么做,但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
如果你需要一些好的例子,可以看看《蓝丝绒》里凯尔·麦克拉克伦与劳拉·邓恩对话的场景。还有前面提到的《盗火线》里,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的对话,以及哈里森·福特在很多影片里的表现。以上任何一个例子中,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倾听者都不可能听到对方的谈话。但在影片中,就表现得很恰当。最近,奥斯卡奖颁给了安妮·海瑟薇。这完全归功于她用了一种我从未在电影里看到过的方式在演唱(歌手一般会热衷于用他们嘹亮而自信的嗓音让歌声充满整个画面),可她亲切的演唱风格非常具有个性化,且音也很准(这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也造就了她成功的表演。虽然在《悲惨世界》里有大量的演唱,但当有些角色说台词时,他们的声音依旧非常地轻柔。(详情请参见本章结尾处“时间码”之“低声说话”。)
……
前言/序言
《镜头前表演的奥秘》于1993年第一次出版。它另辟蹊径,阐述了镜头前的表演如何不同于舞台表演,那就是——表演的反应与时间的变化、时间的安排和空间的布局等都需要重新构思,还有画面中的比例也成为了衡量值。因此,导演必须要构想所有的画面,而演员必须要学会“适应”。本书以一种革命性的、非方法派的方式阐述了其中的道理:任何一个在镜头前工作的人——不管他是演员、还是主持人——都应该学会如何在镜头前做出精湛的表演。
本书作者帕特里克·塔克(Patrick Tucker)阐述了演员不应该只是从现实出发,把现实情况照搬到镜头前,而是应该考虑到拍摄场景的具体情况,从拍摄的场景再返回到现实情况中。针对镜头前表演的各种因素,他为读者提供了步骤清晰的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意见来源于作者毕生所从事的表演工作,及其在实际工作中所获取的经验。其中包括50多个表演练习题,并列举了一些镜头前表演的具体实例。
本书的第3版做了全面的更新,涵盖了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参考影片和新的观点。而且,对于每部影片都提供了电影剪辑的“时间码”。不仅详细地说明了每个章节中所讨论的影片,也清楚地指明了每个例子的确切时间点。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教师以及职业演员们迅速且较为容易地找到相关的段落。
帕特里克·塔克是一个有很高艺术造诣的舞台及影视导演。从1968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算起,他已经在各种不同的剧院导演了200多部作品,从那种每周上演的固定剧目到皇家莎士比亚剧院。他于1971年加入英国广播公司,并成为了电视导演。随后,他导演了超过150部电视剧。2014年,他完成了在里加(拉脱维亚共和国首都)导演的俄语情景喜剧。并且,他又受邀与拉脱维亚团队共同执导了一部俄语故事片。他将电视和电影表演艺术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同时,他还在全世界进行演讲与教学。
镜头前表演的奥秘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镜头前表演的奥秘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