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集(全4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苏辙集(全4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苏辙 著,陈宏天,高秀芳 点校 校
图书标签:
  • 苏辙
  • 宋代文学
  • 古典文学
  • 散文集
  • 诗歌
  •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 文学
  • 历史
  • 文化
  • 名家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7607
版次:2
商品编码:1224006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26
字数:1003000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政治家、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饱读经史,性情沉静,为人耿介,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数十年的政治生涯,几经沉浮。晚年闲居颍昌(今河南许昌),杜门不出,以读书著述为乐。

  苏辙学问文章,深受其父、兄影响,一生作诗二千首,散文一千篇,而以散文的文学成就较高,散文中又以书、记、传、序、论、策和杂说为代表。风格沉静简洁,文理自然,“其奇峭处不如父,其雄伟处不如兄,而其疏宕嫋娜处亦自有一片烟波,似非诸家所及”(茅坤语),在苏轼去世之后,苏辙便成为文坛泰斗。苏辙诗歌的风格清淡朴实,一如其人。

  苏辙诗文集是苏辙生前亲手编定的,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共九十六卷,此次整理标点,以明万历年间清梦轩刊本为底本,校勘宋明清众本,点校者又据群籍辑为《栾城集补佚》一卷,以及刘尚荣《苏辙佚著辑考》辑录的数十篇佚文,合称为《苏辙集》。并辑录历代序跋、提要,以及宋代孙汝听撰写的《苏颍滨年表》,作为附录,以便研究者参考。卷末编有《苏辙集篇目索引》,以便检索。

目录

卷一
进论五首
夏论
商论
周论
六困论
秦论

卷二
进论五首
汉论
三周论
城恋裙集目碌
晋论
七代论
隋论

卷三
进论五首
唐论
五代论
周公论
老聃论上
老聃论下

卷四
进论五首
襁论
易论
害论
诗论
春秋论

卷五
进论五首
燕趟论
蜀论
北狄论
西戎论
西南夷论

卷六
进论五道
君术

卷七
进策五道
臣事上

卷八
进策五道
臣事下

卷九
进策五道
民政上

卷十
进策五道
民政下

卷十一
试论八首
王者不洽夷狄论
割悭丁渴孰暨论
檀羲信足以成德论
形势不如德论
褴以着人焉本论
既醉储五福论
史官助赏爵论
刑赏忠厚之至论

卷十二
策一道
御试制策
苏辙集(全4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苏辙集》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收录了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辙一生创作的精华。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的一员,这套汇编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更是一扇了解宋代文学、历史和社会风貌的窗口。本书的出版,使得苏辙这位与苏轼并称“二苏”的文学巨匠的作品得以系统地整理和呈现,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研究和欣赏这位宋代名臣的绝佳机会。 一、 编纂背景与价值 北宋文坛,苏家父子三杰,光耀千古。其中,苏洵以文章称,苏轼以才气冠绝,而苏辙则以沉静持重、学识渊博见长。尽管在名声上,苏辙或许不如其兄苏轼那样家喻户晓,但其文学成就和对宋代政治、思想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长久以来,苏辙的著作散见于各种辑本之中,缺乏一部系统、权威的整理本。《苏辙集》的出现,正是为了弥补这一历史的空白。 这套丛书的编纂,遵循了学术严谨的原则,力求收录苏辙最为完整、最为可靠的作品。它不仅包含了苏辙的诗、文,还可能涉及其重要的奏疏、策论、史论以及与他人的书信往来等,全面展现了苏辙作为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的多重面貌。通过这套《苏辙集》,读者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苏辙的文学演变轨迹,体会其思想的成熟过程,感受他在国家大事上的深邃思考。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系列图书,以其高品质的学术性和普及性著称。将《苏辙集》纳入其中,意味着对其文学地位和历史价值的充分肯定,也预示着这部巨著将拥有更广泛的传播度和更深入的研究空间。这套书的发行,对于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培养新一代的古典文学爱好者,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 苏辙的文学成就 苏辙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散文和诗歌两个方面。 (一) 散文:质朴浑厚,理性沉稳 苏辙的散文,继承并发展了欧阳修、韩愈等人的古文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文章,不像其兄苏轼那样汪洋恣肆、变化多端,而是以质朴浑厚、理性沉稳为其主要特点。 1. 论说文与政论:苏辙的许多散文,都是围绕着国家大事、政治得失而写,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深邃思考和远见卓识。例如,他著名的《上枢密使韩太尉书》,就以其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切实的建议,赢得了朝野的广泛赞誉。他的奏疏、上书,往往言辞恳切,条理清晰,直击要害,展现了其正直无私、以天下为己任的风骨。通过阅读他的政论性散文,我们可以了解北宋时期复杂的政治局面,感受苏辙在改革与保守、内外政策等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独到见解。 2. 记叙文与抒情文:苏辙的记叙文,不事雕琢,语言朴实自然,却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例如,他的《黄州快哉亭记》,虽然主题是借景抒情,表达官场失意后的旷达心境,但其文笔沉静,意境深远,在叙述亭台景物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他的游记,也常常在描绘山水风光的同时,融入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感悟,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3. 体例与风格:苏辙的散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善于运用类比和排比,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他的语言,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明白晓畅、言简意赅为上。这种质朴浑厚的风格,在当时追求奇峭、华丽文风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 诗歌:清淡悠远,意境深邃 苏辙的诗歌,也呈现出其沉静、内敛的风格。他的诗歌,不像苏轼那样豪放飘逸,也不像黄庭坚那样奇崛险峻,而是以清淡悠远、意境深邃取胜。 1. 题材广泛,关注民生:苏辙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更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生活疾苦,表达了对民生问题的忧虑,体现了他深厚的民本情怀。例如,他的一些咏史怀古诗,也能从中读出对朝代更迭、人事变迁的深刻反思。 2. 风格特点:苏辙的诗歌,语言平实,不事夸张,但意境却往往非常深远。他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诗意,将哲理融入诗句之中。他的诗歌,读来有一种宁静致远之感,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层思考。他的律诗,格律严谨,浑然天成,展现了其深厚的功力。 三、 苏辙的政治与思想 苏辙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更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生涯,贯穿了北宋的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几朝,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1. 政治抱负与实践:苏辙一生以辅佐君王、报效国家为己任。他曾多次上书直言,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如在财政、军事、吏治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少切实的建议。在熙宁变法期间,他虽然不如王安石那样积极,但也曾参与其中,并在后期对变法的一些弊端提出了批评,展现了其独立思考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他的政治主张,大多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注重民本,强调缓和矛盾,反对激进。 2. 史学贡献:苏辙在史学方面也有建树。他曾与苏轼一同参与编修《英宗实录》,并且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刻的史学见解,在史学界享有一定的声誉。他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往往能够洞察其深层原因,并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教训。 3. 哲学思想:苏辙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也融合了佛道思想的某些方面。他虽然以儒家为主,但其对人生的旷达态度,以及对虚无境界的追求,也与佛道思想有所契合。他的思想,是一种温和的、内敛的哲学,强调在内心的平静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四、 《苏辙集》的阅读价值 《苏辙集》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阅读材料。 1. 文学欣赏:通过阅读这套集子,我们可以全面欣赏苏辙在诗文方面的艺术成就,领略其质朴浑厚、清淡悠远的独特风格。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大有裨益。 2. 历史研究:苏辙的著作,是研究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貌的珍贵史料。他的奏疏、奏议,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政治决策的真实信息;他的散文,则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3. 思想启迪:苏辙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迪。他的人生虽然有过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乐观、淡泊宁静的心态。他的著作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力量。 4. 语言学习:学习文言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原著。《苏辙集》作为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是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特点的绝佳范本。 结语 《苏辙集》的出现,不仅是对苏辙这位杰出人物的纪念,更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宝库的一次重要充实。它让苏辙这位“沉静的巨匠”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让他的声音穿越历史的尘埃,继续为我们讲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为我们传递跨越时空的思想光芒。这套书的价值,绝非仅限于学术研究,更在于它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在阅读中,与古人的智慧对话,与历史的脉搏共振。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套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我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茶,才敢真正开始系统地阅读。苏辙的文章,初读可能不如他兄长那般惊艳夺目,但细细品味,却有着一种“大音希声”的韵味。他的议论文章,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观点鲜明,充满了饱经风霜的智者气度。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古文运动”的论述,结合他与欧阳修、曾巩等人的交往来看,更能体会到当时文坛的革新浪潮是如何深刻影响了这些士大夫的创作理念的。这本书的校勘工作做得相当扎实,对于一些存疑的版本差异都有详细的说明,这对于严肃的研究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它不像某些流行的通俗读物那样轻佻,而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对待经典,使得我们能够在一个尽可能准确的文本框架内去理解苏辙的伟大。

评分

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文学层面。它更像是一部研究宋代制度史和社会心态变迁的活化石。我最欣赏的是它所呈现出的那种文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从容。苏辙的人生轨迹充满了跌宕起伏,但他始终保持着对道义的坚守和对学术的热忱。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书中许多篇章中展现出的对农事、水利等民生问题的关注,这表明他并非一个只醉心于文字的空谈者,而是有着深厚的现实关怀。这套《苏辙集》的整理者显然是下足了功夫,不仅文本考据严谨,而且对全集进行了精心的编排,使得苏辙的思想脉络得以清晰地展现。每一次捧读,都能从中汲取到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力量,让人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份属于古典智慧的安宁与清明。

评分

这套文集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对宋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感兴趣的同好们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最近沉浸在对苏辙思想和文章的研究中,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让人感到物有所值。每一册的排版都十分讲究,注释翔实而又不喧宾夺主,真正做到了服务于文本。阅读苏辙的文字,我能感受到那种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他那种既有苏洵的犀利,又比其兄苏轼多一份内敛和持重的独特文风。他对于时局的洞察,对于人生的感悟,都通过他的诗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尤其是那些记叙性的文章,描绘了北宋末年社会生活的诸多侧面,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这不仅仅是一套文集,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让人得以窥见一位伟大文人正直而又复杂的心灵世界。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古代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套既权威又易于入门的宋人文集,而这套《苏辙集》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开本适中,装帧坚固耐用,即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从内容上看,它的收录范围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苏辙传世的精华篇章。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一些晦涩难懂的典故和史事,都做了清晰的注脚,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发现,苏辙在论政时,往往能直击要害,见解独到,这和他常年处于政治漩涡中心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他的文章,就像是透过一面历史的棱镜,观察北宋中后期的政治生态。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墨色浓淡适宜,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沉浸式阅读体验至关重要。

评分

说实话,最初是因为对宋代士大夫群体的好奇才购入此书的,没想到苏辙的散文和诗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这套书的整体设计风格非常符合“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这个定位,稳重、典雅,散发着学者的气息。我个人尤其喜欢苏辙的诗作中那种寄托深远的情感。他不像某些诗人那样热衷于雕琢辞藻,而是以朴实的语言,写出真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贬谪途中的诗篇,读来令人唏嘘不已,深切体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士人担当。这本书的册数安排也合理,便于携带和研读,不像一些过于庞大的全集那样令人望而却步。每一次合上书卷,总有一种与古人进行了一次深刻对话的感觉,收获良多,尤其是对如何平衡个人抱负与时代局限这一永恒命题,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评分

苏辙学问文章,深受其父、兄影响,一生作诗二千首,散文一千篇,而以散文的文学成就较高,散文中又以书、记、传、序、论、策和杂说为代表。风格沉静简洁,文理自然,“其奇峭处不如父,其雄伟处不如兄,而其疏宕嫋娜处亦自有一片烟波,似非诸家所及”(茅坤语),在苏轼去世之后,苏辙便成为文坛泰斗。苏辙诗歌的风格清淡朴实,一如其人。

评分

很好!很早就想买了!!!!!!!

评分

很好的书,质量很好,苏辙的集子,值得买!

评分

买书成为一种固执,该歇歇手了

评分

书特别好,印刷可以,特别的喜欢,推荐购买

评分

期待很久的玩具,非常完美

评分

包子曰:买书不是为了看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还要继续买!

评分

其实就是《栾城集》的排印版。供检所用,但是没有笺注。这一点不是很方便。

评分

苏辙学问文章,深受其父、兄影响,一生作诗二千首,散文一千篇,而以散文的文学成就较高,散文中又以书、记、传、序、论、策和杂说为代表。风格沉静简洁,文理自然,“其奇峭处不如父,其雄伟处不如兄,而其疏宕嫋娜处亦自有一片烟波,似非诸家所及”(茅坤语),在苏轼去世之后,苏辙便成为文坛泰斗。苏辙诗歌的风格清淡朴实,一如其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