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

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国平 著
图书标签:
  • 周国平
  • 古典诗词
  • 古词曲
  • 文化
  • 文学
  • 传统文化
  • 人生哲理
  • 审美
  • 解读
  • 名家讲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14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3487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8
字数:1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是周国平先生关于宋词、元曲及古代文人作品的随笔及点评。文字延续了作者写作的一贯风格——唯美、哲理。第一部分品宋词,是作者为《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宋人弦歌》所写的序和台词。第二部分品元曲,由作者亲自选定篇目,评论的文字不仅仅着眼于文学,多是随想式的借题发挥,由此组成一集子。本书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周先生的文品。在点评古文作品的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生活、感情、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观点。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著有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安静的位置》,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等。

目录

第一辑 唯美的欢娱——宋人弦歌 1

序 3

闹灯 6

青玉案 7

生查子 8

问春 9

木兰花 10

青玉案 11

一剪梅`舟过吴江 12

武陵春 13

鹧鸪天`代人赋 15

叹花 16

暗香 17

卜算子`咏梅 18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19

邀月 20

点绛唇 21

眉妩`新月 21

水调歌头 23

悲秋 25

唐多令 26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7

醉花阴 28

八声甘州 29

伤别 30

八六子 31

雨霖铃 32

钗头凤 34

钗头凤 34

相见欢 35

相思 36

一剪梅 37

清平乐 37

玉楼春 38

鹊桥仙 39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40

记梦 41

浪淘沙 42

虞美人 42

昭君怨`咏荷上雨 44

蝶恋花 4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5

醉酒 46

西江月`遣兴 47

鹧鸪天`西都作 48

一剪梅 49

咏史 50

念奴娇`赤壁怀古 51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52

抒怀 53

酹江月`驿中言别 54

念奴娇`过洞庭 55

沁园春`问杜鹃 56

满江红 57

第二辑 断肠人在天涯——读元曲随想 59

序 61

【仙吕】绿窗愁 64

【双调】潘妃曲 64

【双调】潘妃曲(二首) 65

【仙吕】赚尾 66

【中吕】山坡羊 66

【仙吕】一半儿`题情(二首) 67

【南吕】四块玉`闲适(二首) 68

【双调】沉醉东风 69

【双调】大德歌 69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70

【中吕】阳春曲`题情(二首) 71

【中吕】阳春曲`题情(二首) 72

【中吕】阳春曲`知己 73

【双调】庆东原 73

【越调】凭阑人 74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74

【南吕】四块玉`巫山庙 75

【南吕】四块玉`叹世 75

【越调】天净沙`秋思 76

【双调】寿阳曲(三首) 77

【双调】寿阳曲 78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78

【双调】寿阳曲`烟寺晚钟 79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80

【双调】寿阳曲 80

【正宫】小梁州 81

【中吕】红绣鞋 82

【中吕】红绣鞋 82

【中吕】醉高歌过喜春来`题情 83

【双调】清江引`知足 83

【双调】殿前欢 84

【双调】殿前欢 85

【双调】殿前欢 85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 86

【中吕】山坡羊`述怀 87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88

【中吕】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88

【双调】胡十八 89

【双调】雁儿落兼清江引 90

【中吕】朝天曲 91

【中吕】朱履曲 92

【越调】天净沙`闲居 92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中闻杜鹃 93

【中吕】红绣鞋`风情 94

【中吕】喜春来`闺怨 94

【正宫】叨叨令`自叹 95

【正宫】叨叨令`四景 96

【正宫】叨叨令`悲秋 97

【越调】寨儿令 98

【双调】风入松`忆旧(二首) 99

【正宫】绿幺遍`自述 99

【中吕】红绣鞋`书所见 100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忆别 100

……

第三辑 圣人与闲人 133

经典和我们 135

孔子的洒脱 139

另一个韩愈 142

诗人的执着和超脱 145

  ——夜读苏东坡 145

人生贵在行胸臆 150

  ——读《袁中郎全集》 150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159

阮籍与尼采 162

做一个终身读者 203

精彩书摘

闹灯

元宵节,中国古代的狂欢节,以闹灯为中心,又称灯节。宋代其况最盛,正月十五前后,五昼夜狂欢不止,满城张灯结彩,鼓吹喧天,人潮如涌,热闹非凡。家家“倾巢出动”,看花灯、看焰火、看百戏,总而言之是看热闹,而看热闹的实质是人看人。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元宵节的人看人又别有一番情趣。彩灯明月诚然可观,最可观的却正是那观灯赏月之人。平日幽居深院的闺秀仕女,此时暂获开禁,三五成群出游,成为节日最亮丽的风景。于是,在热闹的掩护下,或眉目传情,或私定幽会,或暗结同心,演出了无数爱情的喜剧和悲剧。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节庆热闹而欢腾,可是,有谁知道热闹反衬下的寂寞,欢腾映照下的孤独?眼看花枝招展的游女们嬉笑着走过,一队队都消失在灯火辉煌的背景中了,那个寻找了一百次、一千次的人仍然没有出现。无意中回头,却发现那个人茕茕孑立,站在灯火最冷清的地方。

那个人是谁?有人说,是作者的意中人,一位脱俗的女子。有人说,是作者自况,寄寓了高洁的怀抱。其实,无论哪一说成立,作品的意蕴是一致的,都是对孤高人品的赞美。我们也许可以引申说,不管人世多么热闹,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一个内在的宁静的“自我”,这个“自我”是永远值得“众里寻他千百度”的。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是北宋名臣,学富五车,可是,你看他这首小令写得多么清新朴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如此美丽清朗的意境,如此自然天成的句子,叫人看了怎么忘得了,怎么会不流传为千古名句。

全词写一段失落的恋情,景物依旧,欢爱不再,使人不由得伤心落泪。爱情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它无比甜美,带给人的却常是无奈、惆怅、苦恼和忧伤。不过,这些痛苦的体验又何尝不是爱情的丰厚赠礼,一份首先属于心灵、然后属于艺术的宝贵财富,古今中外大诗人的作品就是证明。


问春


春来春去,花开花落,原是自然界的现象,似乎不足悲喜。然而,偏是在春季,物象的变化最丰富也最微妙,生命的节奏最热烈也最急促。诗人的心,天下一切敏感的心,就不免会发生感应了。心中一团朦胧的情绪,似甜却苦,乍喜还悲,说不清道不明,我们的古人称之为“愁”。细究起来,这“愁”又是因人因境而异,由不同的成分交织成的。触景生情,仿佛起了思念,却没有思念的具体对象,是笼统的春愁。有思念的对象,但山河阻隔,是离愁。孤身漂泊,睹景思乡,是旅愁和乡愁。因季节变迁而悲年华的虚度或平生的不得志,是闲愁。因季节变迁而悲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常,便是短暂人生的万古大愁了。

我们不要讥笑古人多愁善感,倒不妨扪心自问,在匆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心情与自然的物候之间还能否有如此密切的感应,我们的心肠是否已经太硬,对于自然界的生命节奏是否已经太麻木?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个“闹”字,用得出人意料,却又极其贴切,把春天蓬勃的生机一下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因为这一个“闹”字,宋祁当年一举成名,后世备受评家赞誉。

面对灿烂的春光,作者的感悟是:在短暂的人生中,真正值得珍惜的不是金钱,而是快乐。对于今天看重财富的时代,这不失为一个提醒。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个想象中的单身美人,和我无缘相会,她自己也在虚度青春年华。这首词的主题正是闲愁,用情场的寂寞喻仕途的寂寞。妙处在最后三句,用春天的三种景物形容闲愁之浓烈,如同遍地青草,满城柳絮,下不完的黄梅雨,充斥在天地之间,充斥在胸襟之间。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文字和音韵都异常优美,是描写春愁的名篇。从内容看,短小的篇幅,把春天的几种愁都写到了。第一层,风雨中乘舟漂泊,过了以两个歌女的名字命名的地点,正待上岸去借酒浇愁,这是笼统的春愁,也是旅愁。第二层,盼望归家,想念着会给自己洗衣、调笙、烧香的妻子,这是离愁。第三层,“流光容易把人抛”,这是人生的大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色彩多么鲜丽!时光成全了植物,反衬出了它对人的无情。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若要推中国古今第一才女,大约非李清照莫属。她的大部分作品已散失,流传下来的只有几十首词和诗,郑振铎先生曾感叹道:“这个损失不亚于希腊失去了女诗人萨福的大部分作品。”不过,流传下来的几乎都是精品,已经足够我们为她举办一台专场朗诵音乐会了。

李清照的词以大手笔写小女子情态,清丽又大气,在两宋词坛上独具一格。最好的抒情词人,第一情感真实,绝不无病呻吟;第二语言质朴,绝不刻意雕琢。李清照正是这样,善于用口语化的寻常语言表达深刻的人生感受。在这一点上,能和她媲美的词人,也就李煜、苏轼、辛弃疾三人而已。

生活在两宋之交的这位贵族女子,一生被靖康之变斩为两截,前半生是天堂,后半生是地狱。人到中年,她接连遭遇北方家国沦陷、恩爱丈夫病故、珍贵收藏尽失的灾难,由名门才女沦落为乱世流民,从此凄凉而孤单地消度残年。然而,正是在人生的逆境中,她的创作进入了最佳状态。比如这一首《武陵春》,我们所看到的,完全不是一个词人在遣词造句,而是一个尝尽人世辛酸的女人在自言自语,句句都从心底里流出来。面对狂风后的满地落花,她心灰意懒、了无生趣。她生命中的花朵也已经被狂风打尽,她的余生似乎注定不会有新的花朵开放了。她的境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这个哀伤的旋律贯穿在她后期的全部作品之中。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作品正是她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会永远开放在人类艺术的花园里。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首《鹧鸪天·代人赋》是辛弃疾乡居田园词的代表,把乡村景物写得细致真实,历历在目。

请注意最后两句。春的源头在乡村,而不在城市。英国诗人库柏也曾写道:“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在今天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毁掉了上帝的作品,截断了春的源头?


《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并非一本单纯的文字堆砌,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深度探寻。本书以周国平先生一贯的温润而深刻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古词曲的世界,领略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学瑰宝。它不是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思想碰撞,是关于美、关于情、关于人生的智慧启迪。 一、 古词曲的温度与广度:超越时空的共鸣 周国平先生在书中,并没有将古词曲仅仅视为文学作品来解读,而是将其上升到一种精神滋养的高度。他着眼于古词曲背后所蕴含的普遍人性,那些在千年之后依然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无论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与旷达,还是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与沧桑,亦或是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细腻与哀愁,这些情感的洪流,都以最纯粹、最动人的方式,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与我们现代人的心境产生共鸣。 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古词曲并非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我们民族情感的集体记忆,是我们理解人情世故的宝贵财富。周国平先生以其独到的视角,将这些古老的诗篇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得古词曲的“力量”得以显现。这种力量,是审美的力量,是哲思的力量,更是生命的力量。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如何在失意时找到慰藉,如何在平凡中发现诗意。 二、 穿越时空的对话:周国平先生的独特视角 周国平先生作为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其在本书中的解读,最大的特点在于他始终带着一种哲人的目光,去审视和体悟古词曲。他不仅仅停留在对词句的分析和典故的考证,而是试图挖掘词曲背后所指向的生命意义和人生智慧。 他会带领我们去品味“羁旅之愁”如何转化为对故乡的深情;会让我们理解“离别之苦”如何升华为对人生的豁达;会让我们感悟“人生无常”如何催生对当下珍惜的觉悟。在他的笔下,那些关于“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感叹,不再仅仅是词人的个人际遇,而是对生命易逝、时光难留的普遍喟叹。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也跃升为一种积极面对生活、把握当下的生命态度。 周国平先生的解读,往往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个体的生命体验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哲学背景之下。他善于捕捉词曲中蕴含的哲学意味,比如关于“时间”的思考,关于“孤独”的理解,关于“欢愉”与“苦难”的辩证关系。通过他的引导,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韧性,也能够从中汲取应对当下挑战的力量。 三、 诗词的意境与人生:在字里行间寻觅生命的真谛 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古词曲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在意境的营造上。周国平先生擅长用精炼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难以言说的情感和意象,具象化、生动化。他会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中,去感受那种苍茫与辽阔;也会让我们在“枯藤老树昏鸦”的萧索中,体会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寥。 他不仅仅是描述这些意境,更重要的是,他会引导我们去思考,这些意境是如何与作者的情感相契合,又是如何触动我们共同的情感体验的。他会分析词人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摹,来抒发内心的孤寂、悲伤、喜悦或豪情。例如,他会细致地解读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仅是写景,更是写尽了诗人晚年的孤独、衰老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思。这种对意境的解读,上升到了对生命状态的理解。 更进一步,周国平先生将这种对意境的解读,延伸到对人生哲理的阐释。他认为,古词曲所描绘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更是人生百态。那些“寒蝉凄切”的秋景,可能映照着人生失意的凄凉;而“杨柳依依”的春景,则可能寄托着离别的不舍。他引导读者在字里行间,发现那些关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通过对古词曲的品读,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文学的美,更能获得关于如何面对人生起伏、如何安顿心灵的智慧。 四、 词曲的叙事与人生的跌宕:在韵律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本书也着重于对古词曲叙事性的分析,以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人生跌宕。不同于自由体诗歌,词曲的格律与韵律,使得作者在表达情感时,需要更加精炼和巧妙。周国平先生的解读,就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们穿梭于这些充满韵律的篇章之中。 他会让我们体会到,为何有些词句如此简洁,却能道尽千言万语;为何有些曲子如此跌宕起伏,却能恰到好处地抒发复杂的情感。他会从语言的运用、意象的选择、情感的铺陈等方面,深入剖析词曲的艺术技巧,但这一切分析,最终都服务于对其背后人生故事的理解。 例如,在解读那些描写离别、思念的词作时,他会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无奈,也可能体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这些都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情感体验,而古词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这些体验凝练成永恒的经典。周国平先生的解读,让我们看到,这些古老的文字,是如何承载着无数个体生命的跌宕起伏,又是如何从中提炼出普世的生命经验。 他会带领我们思考,为何文人墨客们在面对朝堂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情感的波折时,能够通过词曲来抒发胸臆,找到精神的出口。这种“借词抒怀”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量的体现。它表明,即使身处逆境,人们依然能够以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我,来寻找希望,来安顿灵魂。 五、 结语:在古韵中重塑自我,在智慧中汲取力量 《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并非一本让你“速成”的读物,而是一场沉浸式的精神洗礼。它以一种温文尔雅的方式,引导读者与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一次深度的对话。周国平先生的解读,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温度的思想启迪。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词曲的艺术价值,更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关乎如何理解孤独,如何面对离别,如何珍惜当下,如何安顿心灵。它让我们看到,在古老的诗词歌赋中,蕴藏着穿越时空的生命力量,这些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重塑一个更加丰盈、更加深刻的自我。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古老的经典,以现代人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在品味诗词之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那些穿越千年依然不灭的生命光辉。这股“古典的力量”,将会在字里行间,悄然地滋养我们的灵魂,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以更从容、更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这本书,我首先被其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古朴又不失大气的风格,恰如其分地烘托了书籍的主题。周国平先生的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庄重感和吸引力,他总是能够用最简洁、最深刻的语言,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一直很喜欢他的随笔,那些文字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反思自我,与世界和解。而当他将目光投向古词曲,我更加期待。我对唐诗宋词元曲并不陌生,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或是对某些名篇的浅层欣赏。我渴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底蕴,理解那些文人墨客在创作时的心境,理解他们在那个时代的生存状态。周国平先生的解读,我相信一定不是简单的考据和赏析,而是会融入他独有的哲学思考,将古老的诗词曲赋予现代的意义,让我们这些现代人能够从中找到共鸣,找到慰藉。我期待着,在先生的引领下,能够重新认识那些熟悉的文字,发现它们隐藏的更深层次的魅力,感受到它们穿越古今的力量。

评分

《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文学的读物,更像是一次关于人生哲学的探索。周国平先生的文章,总是能够轻易地将我带入一个沉思的空间,让我对生活、对自我、对存在有更深的理解。他对于古词曲的解读,我相信也会遵循这一脉络。我期待着,他能够从那些或婉约或豪放的词句中,提炼出关于人生无常的智慧,关于情感的真挚,关于理想的追求,以及关于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失落与遗憾。我尤其好奇,他会如何处理那些流传千古的悲伤情歌,是如何让人们在感叹古人命运的同时,也能够照见自己的内心。古典的词曲,往往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民族的情感记忆,而周国平先生的解读,无疑是将这些碎片化的情感和思想,重新串联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能够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思考的深度。

评分

周国平先生的《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这本书,我早已久闻其名,但真正拿到手中的那一刻,依旧是百感交集。一直以来,我对古词曲都怀揣着一份莫名的情愫,觉得它们像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瑰宝,虽然光辉依旧,却需要有人来轻轻拂去尘埃,重新揭示它们动人的篇章。周国平先生,这位以其深邃的哲学思辨和人文关怀著称的学者,究竟会如何解读这些古老的文字?他笔下的“古典的力量”,又会是怎样一种震撼人心的体验?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好奇他会如何从那些简短的诗句和曲调中,挖掘出深藏其中的哲学智慧,又是如何将现代人的视角巧妙地融入其中,让古老的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设想,这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可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时间冲刷得模糊的记忆,重新体味那些曾经激荡人心的情感。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窗户,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开它,去感受那里的悲欢离合,去领悟那里的豁达与无奈。

评分

对于《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这本书,我抱持着一种既有期待又略带审慎的心情。周国平先生的学识和思想深度毋庸置疑,他对于哲学和人生的洞察力,已经让他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精神导师。然而,古词曲的解读,是一门极其精深的学问,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积淀,更需要对古人情感世界的深刻理解。我希望周国平先生能够以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古词曲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挖掘出那些鲜为人知的创作背景,更重要的是,他能否用一种不失温度又不失深度的笔触,将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带到我们眼前,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它们不朽的生命力。我尤其期待,他能够跳脱出那些流俗的解读,找到那些能够引发我们当下思考的独特切入点。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我们揭示,古典的艺术,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蕴含着永恒的智慧。

评分

《古典的力量——周国平讲古词曲》这本书,在我心中,代表着一种对经典的致敬,一种对智慧的传承。周国平先生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早已在我心中树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他对古词曲的解读,我预感,绝不会是枯燥的学术研究,而更像是一场与古人的灵魂对话,一场关于生命、情感和哲学的深度交流。我期待着,在先生的引导下,能够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诗词曲,发现它们隐藏在字里行间更深层次的意义。他会如何解读那些慷慨激昂的边塞诗,又会如何描绘那些婉转凄美的爱情故事?他会从这些古老的文字中,提炼出怎样的生命哲学,又会用怎样的现代视角,连接起古与今的情感纽带?我深信,这本书将会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领略古典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找到面对当下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评分

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谢谢!

评分

好书 朋友介绍买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好书

评分

内容不是很丰富,引了原词再加上感悟

评分

内容充实,言简意赅,富有诗意。

评分

书不错,快递服务好。

评分

正版图书,很喜欢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