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读本 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学经典
  • 启蒙教育
  • 传统文化
  • 儿童读物
  • 三字经
  • 百家姓
  • 千字文
  • 弟子规
  • 蒙学
  • 文白对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读书馆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576
商品编码:10071911573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576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宋)王应麟等,著,姚彦汝,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目 录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目录】

三字经

(南宋)王应麟 ……………… 005

百家姓

(北宋)佚名 ………………… 049

千字文

(南朝·梁)周兴嗣 ………… 101

弟子规

(清)李毓秀 ………………… 131


  作者介绍

《三字经》作者,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进士出身,是南宋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百家姓》作者,为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生平不详。《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约469 - 521)字思纂,陈郡项人。世居姑熟,博学善属文。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弟子规》作者,李毓秀(1662-1722),字子潜,号采三。清初学者、教育家。


  精彩书摘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人之初,性本善。①

性相近,习相远。②

【注释】

①初:初始。性:天性,指人天生就有的禀性。

②性:性情。习:幼习。

【译文】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

原本是相近的,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使得他们相

差甚远。

* * *

苟不教,性乃迁。①

教之道,贵以专。②

【注释】

①苟:如果。乃:于是。迁:变化。

②道:方法,道理。专:专一,专注。

【译文】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性情就会发生变化。教育

的方法,贵在专一。

* * *

昔孟母,择邻处。①

子不学,断机杼。②

【注释】

①择:选择。处:居住。

②子:即孟子。机杼:织布机上用于牵引纬线的梭子。

三字经

【译文】

从前,孟子的母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

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她看到孟子不努力学习,

就生气地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以此来教育、激励孟

子好好学习。

* * *

窦燕山,有义方。①

教五子,名俱扬。②

【注释】

①窦燕山:指五代末年的窦禹钧,他是蓟州(

津蓟县)人,邻近燕山(此指小燕山,位于天津北,

北京西南),所以称他为窦燕山。义方:这里指教育

子女的正确方法。

②俱:全,都。

【译文】

五代时燕山的窦禹钧,教子有方。他教养的五个

儿子相继都考中了进士,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美名

远扬。

* * *

养不教,父之过。①

教不严,师之惰。②

【注释】

①养:抚养。过:过失,过错。

②严:严格。惰:懈怠,这里指失职。

【译文】

生养儿女而不进行教育,这是做父的过错。对

学生进行教育,但不严格要求,这是做教师的失职。

* * *

子不学,非所宜。①

幼不学,老何为。②

【注释】

①宜:应当,适当。

②幼:年少时。何为:做什么。

【译文】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

好好学习,长大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 * *

玉不琢,不成器。①

人不学,不知义。②

【注释】

①玉:美玉。琢:打磨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器:

器物。

②义:义理,道理。

【译文】

玉石不经过雕琢、打磨,就不能制成精美的玉

器。人不通过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方少时。①

师友,习礼仪。②

【注释】

①为:做。方:正当。

②:近。习:学习。

【译文】

为人子弟,年少的时候,就应当近良师,结交

益友,学习为人处世的礼节和知识。

* * *

香九龄,能温席。①

孝于,所当执。②

【注释】

①香:指黄香,东汉时人,以孝行闻名。温:

使……变得温暖。

②:父母。执:做到。

【译文】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父母,在严寒的冬

天,先用身体温暖父的枕席后,再请父就寝。孝

敬父母,是做儿女应当做到的。

* * *

融四岁,能让梨。①

弟于长,宜先知。②

【注释】

①融:指东汉学者孔融。

②先:趁早。知:知道。

【译文】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

吃。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

道的。

* * *

首孝弟,次见闻。①

知某数,识某文。②

【注释】

①首:首先。孝:孝敬父母。弟:通“悌”(tì),

尊敬兄长。

②某:指代一定的或不确定的人或事物。文:文字。

【译文】

做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

接下来是增长见闻。要知道基本的算术,以及认识一

些文字。

* * *

一而十,十而百。①

百而千,千而万。

【注释】

①一:数之始。十:数之终。

【译文】

数字从一开始,十个一为十,十个十为百,十个

百为千,十个千为万。

三才者,天地人。①

三光者,日月星。②

【注释】

①三才:指天才、地才、人才。

②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译文】

古书上所指的三才,是指天、地、人。古书上所

说的三光,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 * *

三纲者,君臣义。①

父子,夫妇顺。②

【注释】

①纲:纲领,法则。“三纲”一词出自班固所著

《白虎通义》。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

②:父子天性。顺:和顺,顺从。

【译文】

古书上所说的三纲,是指君臣之间有忠爱之意,

臣子服从国君;父子之间有天性之,子女服从父

母;夫妇之间有和顺之义,妻子顺从丈夫。

* * *

曰春夏,曰秋冬。①

此四时,运不穷。②

【注释】

①曰:说,谈到。

②时:季节。运:运行。不穷:没有穷尽。

【译文】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一年的四个季节,这

四个季节循环交替,运行不止,无穷无尽。

* * *

曰南北,曰西东。①

此四方,应乎中。②

【注释】

①南北、西东:四方的方向。

②应:相应,照应。中:南北西北四个方向的聚合

点称为中,指中央。

【译文】

南方、北方、西方、东方是四面的方位,这四个

方位都是与中央点相对应而确定的。

* * *

曰水火,木金土。①

此五行,本乎数。②

【注释】

①水火、木金土:古人所说的五行。五行学说的

核心内容就是生克平衡。五行的相生:金生水,水生

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的相克:金克

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②本:根本。数:天理。

【译文】

水火木金土就是五行,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是

由天理所决定的。

* * *

曰仁义,礼智信。①

此五常,不容紊。②

【注释】

①仁:爱心。义:应当做的事。礼:礼节。智:有

才识而明道理。信:信用。

②常:天道之常。紊:紊乱。

【译文】

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五条准则,这五条

准则要遵守,不容许疏忽紊乱。

* * *

稻粱菽,麦黍稷。①

此六谷,人所食。②

【注释】

①稻:禾本科植物,连皮叫稻,去皮叫米。粱:比粟

米稍大,有青、黄、白三种。菽:豆的总称。麦:麦子。

黍:黍米,有红、白、黄、黑四种,能酿酒。稷:高粱。

②谷:谷物的总称。

【译文】

稻、粱、菽、麦、黍、稷是六种粮食,是人们的

主要食物。

* * *

马牛羊,鸡犬豕。①

此六畜,人所饲。②

【注释】

①豕:猪。

②畜:受人类饲养的禽兽。饲:饲养,喂养。

【译文】

马、牛、羊、鸡、犬、猪是六畜,是人类饲养的

家畜。

* * *

曰喜怒,曰哀惧。①

爱恶欲,七情具。②

【注释】

①喜:快乐,高兴。怒:生气。哀:忧伤。惧:

害怕。

②爱:倾慕,喜欢。恶:憎恶。欲:欲望,欲念。

具:具备。

【译文】

高兴、生气、忧伤、害怕、倾慕、憎恶、欲念,

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七种情感。

* * *

匏土革,木石金。①

丝与竹,乃八音。②

【注释】

①匏:匏瓠(hù),类似葫芦,古代常用匏瓠做

乐器。土:这里指埙(xūn),有六孔。革:皮革,

指鼓。木:木器,可以做敔、柷。石:玉石,可以做

磬。金:指铜锣、铜鼓。

②丝:指琵琶琴瑟之类的乐器。竹:指笛子、

管龠(yuè)。

【译文】

用匏、土、皮革、木头、石头、金属、丝、竹这

八种材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八种乐器,叫“八音”。

* * *

高曾祖,父而身。①

身而子,子而孙。②

【注释】

①自身以上称父,父之父称祖,祖之父称曾,曾之

父称高。

②自己以下称子,子之子称孙。

【译文】

由高祖、曾祖、祖父、父到自己,由自己到儿

子,儿子至孙子。

* * *

自子孙,至玄曾。①

乃九族,人之伦。②

【注释】

①孙之子称曾孙,曾孙之子称玄孙。

②九族:从高祖到玄孙共九世。伦:指长幼尊卑的

秩序。

【译文】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自己、儿子、孙

子、曾孙、玄孙,这是“九族”,是人的长幼尊卑

秩序。

* * *

父子恩,夫妇从。①

兄则友,弟则恭。②

【注释】

①从:顺从,服从。

②友:友爱。恭:恭敬。

【译文】

儿子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妻子要顺从自己的丈

夫,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要恭敬。

* * *

长幼序,友与朋。①

君则敬,臣则忠。②

此十义,人所同。

【注释】

①序:次序,秩序。

②敬:敬重,尊重。忠:忠诚。

【译文】

长辈和晚辈之间要注意尊卑的次序,朋友之间要

注意守信用和讲义气,君主对大臣要敬重,臣下对君

主要忠诚。这十种大义,人们都应当共同遵守。

* * *

凡训蒙,须讲究。①

详训诂,名句读。②

【注释】

①训:训诫,教诲。蒙:指草之初生,比喻幼稚的

小孩。讲:讲解。究:探究,考究。

②训诂:对古代词语的解释。句读:一句为句,半

句为读,指文章中应停顿断句的地方。

【译文】

凡是教诲小孩读书,必须讲解义理,探究实事,既

要详细解释字词意义,又要说明应在何处停顿断句。

* * *

为学者,必有初。①

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

①初:开头。

②小学:指宋人朱熹编写的《小学》,其讲述洒

扫、应对、进退之节,学其礼、乐、射、御、书、数

之文,知其事敬长之理。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这四部书的合称。

【译文】

致力读书学习的人,必定有一个开头。开始要学

习朱熹编写的《小学》,然后再学习《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

* * *

《论语》者,二十篇。①

群弟子,记善言。

【注释】

①《论语》:儒家著作。此书内容是孔子在鲁国与

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分为二十篇,都是孔

子的弟子们记载的善言。

【译文】

《论语》这部书,共有二十篇。都是孔子的弟子

们记载的有关孔子一生的嘉言高论。

* * *

《孟子》者,七篇止。①

讲道德,说仁义。

【注释】

①《孟子》:孟子所著儒家经典。孟子名轲,字

子舆。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游于齐、梁列国君主,不

能大行其主张。退居邹国,与门徒讲说道德仁义,作

《孟子》七篇。

【译文】

《孟子》这部书是由孟轲所著,一共有七篇,核

心内容是道德和仁义。

* * *

作《中庸》,子思笔。①

中不偏,庸不易。②

【注释】

①《中庸》:书名,儒家经典。子思:孔子之孙,

孔鲤之子。作《中庸》一书,授予孟子。《中庸》一

书,共三十三篇。

②偏:偏差。易:改变。

【译文】

著述《中庸》的,是孔子的孙子孔伋(jí)。“中”

即不偏不倚,“庸”就是永远不变。

* * *

作《大学》,乃曾子。①

自修齐,至平治。

【注释】

①《大学》:书名,儒家经典。曾子:姓曾,名

参,字子舆。曾子曾受业于孔子。作《大学》一书,

俱述孔子之言,分为十章、三纲领、八条目。三

纲领是“在明德,在民,在于至善”。八条目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译文】

著述《大学》的,是曾子。文章的内容是论述提

高自身道德修养、管理家庭直至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的方法和道理。


  前言

前言

一个人在孩提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他以后各种观

念的形成、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在成

长过程中,尽管会一一习得关于基本伦理、处世原

则、善恶判断等方面的知识,但“人之初”时所形成

的印象是zui深刻的。因此,好的启蒙教育对一个人来

说至关重要。

到目前为止,zui能让孩子接受,并且内容能够对孩

子起到良好启迪作用的启蒙读物,莫过于中华民族的传

统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

规》等,它们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传世典籍。尽管

是薄薄的一册书,里面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书中

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是历经千百年沉淀的中华民族智

慧。许许多多的名人、大家就是读着这样的书长大的。

一个中国人,不论在何时何地,不管他受到什么样的教

育,也不管他是领导还是普通老百姓,永远都会记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本着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力争为广大儿童提

供zui好的蒙学读物的精神,我们编写了本书,将《三

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这四部广为

流传的经典书籍收入其中。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主要

选取了通行本中zui常见的一种,再参考其他版本的资

料,做到性与普适性的有机结合。

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龄特点,本书在遵循

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拼音”“注释”“译文”等

辅助性文字,融入了精当的说明和点评。在给每个文

本注释时,我们并不做烦琐的引证,而是结合孩子的

特点,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来做讲解。并且在后面加入

了与原文相关的小故事和知识拓展板块,增加了本书

的趣味性,使孩子能够在品味经典的同时读到精彩的

故事,并能开阔视野,增加知识。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厚德人,一直都是每一

个龙的传人始终如一的追求,本书就是以此为出发

点,希望帮助每个孩子迈出走向辉煌明天的步。

这里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循循善诱,这里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美丽传说,这里有“赵钱

孙李,周吴郑王”的铿锵音韵,那些睿智的文字告诉

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美好品

德,在给我们以智慧启迪的同时,又给我们以心灵的

享受。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普世价值,可

以发现真、善、美。它们的光芒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

而暗淡,相反,越是经过岁月的淘洗,它们的光辉越

是耀眼。



中华文化基石,启蒙智慧之光 本书汇聚了中国传统蒙学教育的四大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弟子规》。这四部作品,历经千年风雨,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无数孩童启蒙识字的教科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伦理规范与智慧结晶。本书以文白对照、精心译注的形式呈现,旨在让现代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能够更深入、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这些经典,汲取其精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字经》:一部浓缩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百科 《三字经》以其整齐划一的三字一句、琅琅上口的韵律,成为中国最广为人知、影响最深远的启蒙读物之一。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经典文化,到人生道理、道德规范,无不涉及。 开篇立旨,彰显教育意义: 《三字经》开篇即点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深刻阐释了人性的本源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学习对于塑造人格的根本作用。这不仅是对孩童的早期引导,更是对教育者和家长的一记警钟,提醒着培养下一代品德的重要性。 经史子集,知识的海洋: 接着,《三字经》便开始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从“三皇五帝,至周朝。”开始,勾勒出中国历史的脉络,简述了重要朝代的兴衰更替,如“夏商周,三代兴。秦灭六,汉统一。” 同时也介绍了古代重要的典籍,如“《诗》《书》《礼》《易》,《春秋》《论语》。” 更是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五经”和“四书”融入其中,让初学者在背诵中便能对这些重要的儒家经典有所认识。 人物典故,智慧的启迪: 《三字经》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典故和历史故事,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孔融让梨,礼让为先。” 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寓教于乐,让学习者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同时,也能领悟其中的道德风范和人生智慧。 伦理道德,为人之本: 贯穿全篇的是对人伦道德的强调。从“父子恩,夫妇顺。”到“君臣义,长幼序。”,《三字经》清晰地阐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基本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准则,为个人的行为立下规范。 学习之道,精益求精: 《三字经》还提出了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强调了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教学相长的理念。 本书对《三字经》的译注,力求做到精准传神,解释其字面意义,并深入剖析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文白对照的形式,让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文的精炼与译文的通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百家姓》:中华姓氏的流变与家族文化的传承 《百家姓》是一部以姓氏为核心的蒙学读物,它以四字一句的诗体,收集了宋朝时期常见的一百多个姓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虽然它不如《三字经》那样涵盖广泛,但其独特的价值在于: 姓氏的溯源与辨识: 《百家姓》为学习者提供了认识中国传统姓氏的便捷途径。在古代,姓氏是宗族传承、辨识身份的重要标志。通过诵读《百家姓》,孩童们能够熟悉自己及他人的姓氏,了解姓氏的起源和演变,从而建立起对家族和血脉的初步认知。 语言的启蒙与记忆: 《百家姓》的四字一句、高度押韵的特点,使其非常便于记忆和背诵。它有效地训练了儿童的语言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韵律感,是早期识字和语言训练的极佳材料。 社会结构的缩影: 《百家姓》的姓氏排列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影响力。虽然现代人无需过分纠结于此,但了解其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 文化认同的基石: 姓氏承载着家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通过《百家姓》,人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寻根问祖”的文化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本书对《百家姓》的呈现,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姓氏,更会对其可能的起源、历史沿革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进行适当的介绍,让读者在认识姓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姓氏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千字文》:集汉字之大成,融自然与人文之精义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一篇著名的儿童启蒙教材,其独特性在于全篇一千个字,字字不重复,且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伦理、社会、人事等各个方面,被誉为“识字与常识的百科全书”。 天文地理,认识宇宙: 《千字文》开篇便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等句,描绘了宏大的宇宙图景,让学习者在认识汉字的同时,初步了解天体的运行规律和宇宙的奥秘。 自然万物,观察世界: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草木蕃庑,鸟兽群翔。”等句,则引导学习者观察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万物生长,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历史发展,鉴古知今: “昔者,仓颉造字,盖谱乎。而退藏于密。”、“载驱而衍,盖治乎。”等内容,虽然篇幅不长,但串联起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历史的变迁以及社会治理的理念,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传承。 人伦道德,修身养性: 《千字文》同样不乏对人伦道德的阐述,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敬臣忠,民安国治。” 这些内容与《三字经》相互呼应,强调了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的和谐关系,是中华传统伦理思想的缩影。 人事管理,生活智慧: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颜曲焉。”、“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孙悲。” 等句,则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和经验,指导人们如何言行有度,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务。 语言艺术,汉字之美: 《千字文》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语言的精炼优美,一字不重复的限制,使得作者必须精选词语,构思巧妙。全篇读来,字字珠玑,意蕴深长,堪称一篇绝美的散文诗。 本书对《千字文》的译注,不仅解释每个字的含义,更注重阐述整句话的意境和思想,帮助读者理解其作为蒙学教材的实用性,以及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弟子规》: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典范 《弟子规》是根据孔子的教诲,并结合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实际编撰而成的一部行为规范。它以“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七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弟子在家、在社会、在学习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孝悌为本,感恩与尊重: 《弟子规》开篇即强调“父生我,母育我。子女报,恩情多。父母责,顺心违。父母命,听勿违。” 以及“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重要性,这是中华传统道德的基石。 谨言慎行,约束自我: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颜曲焉。”、“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孙悲。” 等句,强调了言语要真实可靠,行为要谨慎负责,体现了自我约束和责任意识。 泛爱众,关爱他人: “凡是人,皆爱敬。吾亦爱敬,万事兴。” 这一句,将爱的范围扩展到所有的人,强调了平等、友善和互相尊重的普世价值。 亲仁,近德之人: “同是人,类皆同。何须彼此,恶面容。” 鼓励学习者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远离小人,以德化人。 学习之道,持之以恒: “余力学文,非学无以广才。学而识,长而能。” 《弟子规》提醒学习者,在完成基本道德规范后,要积极学习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能力。 生活细节,养成习惯: 《弟子规》的内容非常具体,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晨必起,夜必卧。打齿洁,面且沐。”,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却是养成良好品格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 本书对《弟子规》的译注,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的实践。它不仅是一部行为规范,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人生指南。 文白对照,译注精良,助力古今对话 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文白对照”与“译注”相结合。原文的古朴典雅,韵味悠长;译文的通俗易懂,直抒胸臆。通过这种对照,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古文的精炼与现代汉语的表述,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而精心撰写的“译注”,则不仅仅是对字词的解释,更是对典故的溯源、对文化的阐释、对思想的挖掘。我们的译注力求: 准确传神: 保证译文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同时保留原文的意境和神韵。 深入浅出: 用现代人的语言,解释古代的概念和道理,让读者易于理解。 文化拓展: 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名人轶事,帮助读者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启发思考: 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更引导读者思考经典所蕴含的深层智慧和人生哲理。 中华国学精粹,启蒙智慧之光 将这四部经典汇集于一册,并以如此精良的编排呈现,本书旨在为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系统学习中华传统蒙学文化的平台。它不仅仅是一本识字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人生、道德、智慧的百科全书。 奠定文化根基: 通过这些经典,孩子们能够从小接触中华文化的精髓,建立起深厚的文化认同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 培养健全人格: 《三字经》和《弟子规》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人生道理,能够帮助孩子们塑造良好的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开启智慧之门: 《千字文》和《三字经》中丰富的知识内容,能够开启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的智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连接古今,传承经典: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重温这些经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实现古今文化的对话与融合。 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前行之路,为无数渴望了解和学习国学经典的读者,提供了一扇便捷而深刻的窗口。希望它能成为您和您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让中华文化的智慧之光,在您我心中永续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给我家孩子启蒙的首选!我之前也看过不少童蒙读物,但总觉得要么内容太枯燥,要么解释得不够清晰,孩子根本看不进去。拿到这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后,我眼前一亮。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非常吸引人,古色古香又不失现代感,孩子一眼就喜欢上了。内容方面,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这几本都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国学启蒙读物,涵盖了做人的道理、识字的基础,还有对传统文化的初步认识。最棒的是它的“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形式,给像我这样的家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原文古朴典雅,翻译白话易懂,注释也相当详尽,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原文含义,然后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讲给他们听。而且,我发现它的注释并不是简单地解释字词,还会涉及到一些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非常有帮助。孩子现在每天都会主动拿出来翻看,有时候还会缠着我问这里面讲的是什么,能看到他一点点地进步,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开启孩子国学大门的钥匙,我真心推荐给所有希望自家孩子接触国学的朋友们。

评分

我一直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启蒙读物的质量至关重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读本》无疑是我近年来看到过的最优秀的启蒙读物之一。它精选了四部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经典,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是其“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的编排模式。它很好地兼顾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对于初学者,白话译文提供了易于理解的入口;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原文的古朴魅力和精炼的表达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而详尽的注释,则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注释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还涉及了历史背景、文化典故,甚至是对一些价值观的引导,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充满了探索和启发的乐趣。我发现,通过这本书,不仅我自己在阅读中受益匪浅,更能有效地将这些经典中的智慧传递给下一代。这本书的编纂团队显然是深谙国学精髓,并且懂得如何将之以最适合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其严谨的态度和深厚的学养,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一套值得珍藏和反复阅读的国学经典读本。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经典合集”类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会有些粗制滥造,内容不够精良。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读本》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这本书的质量超出了我的预期,可以说是用心之作。首先,从装帧上看,就显得非常厚重和有质感,不像市面上很多为了吸引眼球而设计得花里胡哨的书。打开书页,纸张的触感也很好,油墨印刷清晰,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易疲劳。内容上,它选取了四本最核心的蒙学读物,这本身就保证了其价值。而“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的编排方式,更是体现了出版者的细致和专业。原文的选取都非常正宗,没有随意增删,而白话译文也力求贴近原文神韵,不会因为过度口语化而失了原有的味道。注释部分更是亮点,不仅解释了生僻字词,还对一些典故进行了简明的阐述,甚至对一些衍生的含义也做了提示,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经典或者给孩子讲解的家长来说,简直太有帮助了。我仔细对比了几个段落,发现它的注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敷衍了事,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

我家那个小捣蛋,平时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我尝试过各种方法,送他去这儿上课,买那儿的书,效果都不大。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了这套《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我半信半疑地买了下来。没想到,这孩子竟然爱不释手!他尤其喜欢里面的“弟子规”部分,每天放学回家,就抱着书,一边看图一边模仿书里的样子,嘴里还念叨着“首孝弟,次谨信”。我观察了一下,这本书的语言虽然是文言,但是它的译文部分非常接地气,用词简单明了,很适合孩子理解。而且,配的图也很有意思,把一些抽象的道理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孩子看了觉得有趣,自然就愿意学了。家长看了也很欣慰,因为这套书不仅教孩子识字,更重要的是教他做人的道理,比如尊敬长辈、友爱兄弟、诚实守信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最想让孩子学会的品德。看到孩子因为这本书而改变,愿意主动去学习,我也觉得特别开心。这套书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循循善诱,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真是太棒了!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的成年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的读物。《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蒙学家训读本》的出现,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合理,将四部经典按照逻辑顺序编排,从最基础的识字和伦理道德,到更深入的文化传承,层层递进。它的“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设计,对于我这样的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可以通过对照白话译文理解原文的大意,再通过注释深入了解词语的用法、典故的出处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不仅加深了我对经典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和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所付出的良苦用心。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注释并非照本宣科,而是融入了一些现代的解读和思考,让古老的智慧与当下产生了共鸣。我常常会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细细品味每一句话的含义,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习,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指引,它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

感觉挺好的!

评分

给我姑娘看的

评分

很好的

评分

不错

评分

给我姑娘看的

评分

看着还不错 看着还不错 看着还不错

评分

物美价廉,正版图书,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很不错!

评分

这个很好解决了许多东西。

评分

书很小巧,不过东西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