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小组工作(第2版)》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编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之一。第二版吸收新研究成果,力求反映本土实务领域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案例鲜活生动。
《小组工作(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小组工作的起源与发展,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模式,小组动力学,小组发展过程与各阶段技巧,小组的评估,小组工作在不同人群中的运用等。着重阐明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和技巧;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实务训练,结合中国本土的经验,坚持“学中做”的原则,以增强学生开展小组工作的实践能力。
《小组工作(第2版)》主要可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使用,也适于社会福利部门和机构的行政人员、非营利机构中的管理者及各类社会工作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节 小组与小组的类型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含义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标准
第四节 价值观与伦理的反思
第五节 实务案例分析
第三章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小组动力分析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目标模式
第二节 互惠模式
第三节 治疗模式
第四节 发展性模式
第五章 小组的领导
第一节 小组领导的含义
第二节 领导小组的技巧
第三节 小组领导面临的问题
第六章 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
第二节 影响小组沟通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小组的冲突
第四节 冲突的解决
第七章 小组构成
第一节 小组的内部结构要素
第二节 小组的外部结构要素
第八章 小组的筹备
第一节 小组筹备
第二节 小组的方案设计
第九章 小组初期
第一节 小组第一次聚会时的特点和工作
第二节 小组规范形成时的特点和工作
第十章 小组中期
第一节 小组冲突时的特点和工作
第二节 小组成熟时的特点和工作
第十一章 小组后期
第一节 小组后期的特点和工作
第二节 小组后期的工作技巧
第十二章 小组的评估
第一节 小组评估概述
第二节 小组评估的设计
第三节 测量工具的选择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第四节 评估报告的撰写
第十三章 小组工作在不同人群中的运用
第一节 小组工作在妇女服务中的运用
第二节 小组工作在家庭服务中的运用
第三节 小组工作在老人服务中的运用
第四节 小组工作在儿童服务中的运用
第五节 小组工作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后记
精彩书摘
《小组工作(第2版)》: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方法被引进到中国内地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史,我们有机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实务工作,对小组工作涉及的专业价值伦理、方法技术和本土化问题有一个全面的反思,这无论对今后小组工作的教学和实务,还是对中国内地推行小组工作方法,都具有深刻意义。
一、价值与伦理的反思
人生活在群体的世界里,归依和认同群体并且在其中学习与成长,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故以小组的方式助人是最自然、真实而有效的方法。这也是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中采用小组的方式开展工作的主要原因。
1.小组工作中外价值体系的差异性思考
源于西方的现代小组工作以尊重人、个别化、案主自决、非判断、保密等作为自己的价值伦理原则。这些原则背后蕴涵着西方现代文化中崇尚个人主义和体现自我意识的哲学观念。当这些价值观和小组工作的方法被一起引入中国本土时,就一定会涉及对本土情境的适用性问题,因为中国文化伦理价值原则具有独特性。相比而言,中国文化总体是强调家族集体本位,注重静思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关注人际关系的和睦、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世俗社会的积善成德,强调至爱亲情、仁爱、无私奉献、集体至上等价值观。
个人至上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人倡导家族集体本位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是中外价值体系的差异性。所以,基于西方价值伦理的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处境和脉络下,必须重视本土化问题。
笔者参与观察昆明“中美戴托普戒毒康复村”举办的小组工作,是东西文化整合的范例。比如这里非常强调“家”的感觉,组员把戴托普康复村比做一个温暖的家,把小组当做自己的“家”,这种文化氛围非常符合华人家庭本位的传统文化。小组中强调“完善自我”与西方社会工作“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是一致的。小组中用同伴压力、群体治疗、爱和归属等与儒学强调的仁爱和家族群体本位、人际关系和睦是一致的。同时,也会有两种文化冲突的表现。比如在“对质小组”和“情感发泄小组”中,目的是学会识别、尊重和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在小组宣泄自己的情感,解决矛盾。“在戴托普,就像一个人被剥光了衣服放到阳光下暴晒,你身上的一切被看得清清楚楚。你没有隐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你回避,真的是无处藏身。”这些做法与“中国人的行为与情感倾向于不苟言笑,不善表达;亲情与隐私:华人的家庭要求成员紧密连接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私人的时间、空间和界限;爱面子等”相冲突。直接的对质有负面作用,容易激化矛盾。许多人“发泄完以后心里更堵”(不舒服);“本来的目的是对事不对人,但许多人既对事也对人,甚至只对人不对事,泄私愤并进行人身攻击”①。
2000年5月至10月间,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与北京市崇文区龙潭街道办事处和北京方舟家庭中心一起,开办了两期单亲女性自强小组。这个小组对帮助单亲女性获得自强自立、走出婚姻失败的阴影,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两期“自强小组”在设计理念中将赋权的概念和视角运用到小组中,同时注意将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她们提出了宽恕和放得下的概念,鼓励妇女们从婚姻失败的阴影中尽快走出来,学会放弃和宽容,重新设计未来的新生活。与此同时,她们加入了“爱自己与积极思维”的概念,希望妇女们学会关注自己个人的感受和需要,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进一步发现自己的潜能,改变自我否定和自责的看法。
……
前言/序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现称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后改为社会工作专业),北京大学等几所高等学校在多方支持下开办了该专业。到90年代中期,社会工作专业获得了一定发展。近几年来,社会工作专业在规模上获得了快速增长,这与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之初,编写高水平的专业教材对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断了30多年,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对国际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知识不甚熟悉,另外,学者们对我国本土的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也不够。十多年来,各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同仁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讲教材建设还相对滞后。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于1994年成立,并决定把教材建设和学科规范化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内同行的知识积累和现实要求,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决定着手组编社会工作专业教材。从1997年开始,经过5所高等学校14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者两年多的努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思斌教授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迈出了由协会统筹、各高等学校共同编写教材的第一步。该书出版之后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好评,它不但被许多学校当作教材,而且在2002年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实践说明,集中各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者共同编写教材这条路是可行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部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各专业主干课教程建设的措施,其中包括确定各专业主干课程,编写和颁布“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几次召开会议,在各校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和资深教师的广泛参与下,确定了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干课程,并协助教育部编制了“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组编《社会工作概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承担了组编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教材的任务。2002年7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召开教材编写研讨会,确定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各主干课教材的编写人选,同时决定教材编写实行主编负责制。协会计划在2-3年内出版全部专业主干课教材,并出版一批专业教育急需的其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及研究性学术书刊-《中国社会工作研究》。行内学者积极地参与了这一重要的学科建设过程,参加教材编写的学者在繁忙的教学、科学研究过程中,付出巨大努力精心编写教材。可以说,这些教材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和研究水平的展示。
小组工作(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小组工作(第2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