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菀莛撰述、施议对审订《百家点评人间词话》,采摘近百年来诸家关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评语,依所表达的观点及材料,而不依人。采择入编者,非必大家,或者名家。不见经传者,也可入编,覆盖面宽广。全书撰述,无论别叙,还是集评,都颇能体现作者的独立见解。是一部具有较大覆盖面,又富创造性的《人间词话》点评读本,于《人间词话》各种刊本中,别具一格,对于百年《人间词话》的普及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及推进作用。
《百家点评人间词话》全书四卷,各有卷首总批,对于该卷的来历及要义作整体评判。全编一五六则,每则内容,由原文、别叙、集评三个部分组成。“别叙”部分带有导读性质,主要针对《人间词话》词条原文及百家点评发表个人意见,可当作题解看,而其评说对象则主要是集评所采摘。所谓综合百家,自成一家,目的在于发明真意。“集评”部分为选择性的语录。是点评,而非见一条采录一条的资料汇集。须见简单明了。如非必要,不予全录。此书于《人间词话》各种刊本中,提供另一解读文本,将进一步推进《人间词话》的研究和普及。
邓菀莛,女,1980年9月1日生,广东清远人。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会员。研究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为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
施议对,1940年生,台湾彰化人。先后师从夏承焘、吴世昌等词学大师专攻词学。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澳门大学中文学院副院长等。现为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所撰博士论文《词与音乐关系研究》,学界誉为近百年来词学集成之作。著作有《宋词正体》 《今词达变》 《词法解赏》(分别为《施议对词学论集》第1、二、三卷)《人间词话译注》等。
百家评点本《人间词话》
序
凡例
卷一 人间词话
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
二 造境与写境
三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四 优美与壮美(宏壮)
五 写实家与理想家
六 有境界与无境界
七 “闹”字与“弄”字的妙用
八 境界不以大小定优劣
九 兴趣说、神韵说与境界说
一○ 太白气象
一一 温飞卿词
一二 飞卿、端己、正中三家词品
一三 南唐中主词
一四 句秀、骨秀与神秀
一五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一六 词人赤子之心
一七 客观诗人与主观诗人
一八 后主之词以血书者也
一九 冯正中开北宋一代风气
二○ 正中《醉花间》
二一 绿杨楼外出秋千
二二 永叔、少游词品
二三 正中咏春草词
二四 风人深致
二五 忧生与忧世
二六 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
二七 欧阳修的《玉楼春》
二八 淮海与小山
二九 少游词风
三○ 少游气象
三一 东坡与白石
三二 淑女与倡伎之别
三三 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三四 词忌用替代字
三五 代字之弊
三六 隔雾看花
三七 和韵而似原唱
三八 咏物之词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三九 白石的“隔”
四○ “隔”与“不隔”之分
四一 写情“不隔”与写景“不隔”之例
四二 白石不于意境上用力
四三 幼安佳处
四四 苏、辛胸襟
四五 苏、辛雅量
四六 狂狷与乡愿
四七 词人想象与科学原理密合
四八 周邦彦、史达祖词品
四九 梦窗佳语
五○ 梦窗、玉田词品
五一 纳兰容若塞上作
五二 纳兰容若词
五三 词未必易于诗
五四 文体盛衰原因
五五 词有题而词亡
五六 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五七 诗词中的“三不”
五八 隶事与诗才
五九 诗词体制
六○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六一 轻视外物与重视外物
六二 游词之病
六三 唐人绝句妙境
六四 白仁甫能曲不能词
卷二 人间词话删稿
一 白石二语
二 双声叠韵
三 叠韵不拘平、上、去三声
四 文学升降之关键
五 “天乐”二字文义
六 方回词少真味
七 文体之难与易
八 不得其平而鸣
九 善人与天才
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一 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一二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一三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一四 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
一五 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
一六 稼轩《贺新郎》
一七 稼轩、韩玉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一八 蒋、项不足与容若比
一九 词家时代之说
二○ 唐五代北宋词
二一 王士禛《衍波词》
二二 朱彊村词
二三 寄兴深微
二四 半塘和正中《鹊踏枝》
二五 皋文论词,深文罗织
二六 “软语商量”与“柳昏花暝”
二七 池塘春草谢家春
二八 有句与无句
二九 平淡与枯槁
三○ 词中警句
三一 文文山词
三二 和凝《长命女》
三三 疏远高古与切近凡下
三四 《草堂诗馀》与《绝妙好词》
三五 梅溪、梦窗诸家词肤浅
三六 沈昕伯《蝶恋花》
三七 政治家之眼与诗人之眼
三八 宋人小说多不足信
三九 词之最工者
四○ 词中的句与篇
四一 倡优与俗子
四二 欧阳修与柳永
四三 艳词与儇薄语
四四 词人须忠实
四五 《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馀》《词综》与
《 词选》
四六 清代词论
四七 白石之旷在貌
四八 内美与修能
四九 诙谐与严重
卷三 人间词话附录
一 况蕙风词
二 蕙风词境似清真
三 彊村《浣溪沙》
四 蕙风听歌诸作
五 皇甫松词
六 韦端己词
七 毛文锡词
八 魏承班词
九 顾夐词
一○ 毛熙震词
一一 阎选词
一二 张泌词
一三 孙光宪词
一四 词中老杜周清真
一五 模写物态,曲尽其妙
一六 清真词入于人者至深
一七 周清真妙解音律
一八 云谣集中《天仙子》
一九 王以宁词
二○ 夏言词
二一 樊志厚《人间词》序(一)
二二 樊志厚《人间词》序(二)
二三 欧阳修《蝶恋花》
二四 清真不宜有之作
二五 少游脱胎温词
二六 玉田不如白石
二七 美成词多作态
二八 近人崇拜玉田,门径浅狭
二九 周介存(济)论词多独到语
卷四 人间词话补录
一 余填词不喜作长调
二 开词家未有之境
三 抒情诗与叙事诗
四 牛峤词不在见删之数
五 “暮雨潇潇郎不归”未必白傅(居易)所作
六 张玉田词欠风流蕴藉
七 玉田只在字句上著功夫
八 杂剧先声
九 致语与放队
一○ 《尊前集》传刻经过
一一 《古今词话》的来历
一二 善创与善因
一三 淫词、鄙词与游词
一四 王国维自论其词
后叙:二十世纪境界说研究论略
一 开拓期(1908—1918):《人间词话》之刊行及意义
二 创造期(1919—1948):境界说之认识与阐释
三 蜕变期(1949—1995):境界说之异化及再造
四 馀论
序
可能是受王国维的影响,我自来读书,信奉“无目的而自生目的”的读法。即便我花了十年时间去研究王国维的词学及学缘,而十年的开端也是因为一个学生关于王国维的一次偶然提问。三年前,因为我的另一项目结项时间紧迫,我几乎是强行中断了我的王国维研究,将已经发表的九十万字论文,条理整合为《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一书,交中华书局出版。但其实近三年来,我还是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些与王国维相关的文章;今年更是在《文史知识》上连载了十二篇论析王国维词的文章。我不知道以后还会写多少关于王国维的文章,但应该一定会写。因为我发现闲来打开王国维的著作,早已是我的一种习惯,则是否能由此不断“自生目的”,也是我自己无法预料的。
关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此前在中华书局出过三四个本子,有学术版的,也有通俗版的,算是花了不少功夫。其中《人间词话疏证》先后收入《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中华国学文库》两种丛书,据说印数相当可观。关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人间词话》学术史,我也做过十个专题的研究。我因此感叹:即便慵人如我缓行如此,持之以恒,也居然能做出一点成就,何况其智其勤皆在我之上的呢!
但老实说,即便我对王国维的词学用心如此,也常常不免困惑其中。《论语?子罕第九》中颜渊的喟叹最能代表我的心境。他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渊对孔子之道的礼赞近乎极致,而极致的结果便是发现根本找不到追随的路径。这种惊叹之后无所归依的恐惧感,没有类似的经历恐怕很难体会到。我对王国维极高明的思想也真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觉。因为试图阅读并理解一位大师,本身就是对阅读者的一种挑战。
但学术史要前进,挑战便不可避免。
菀莛君曾从余问学三载,2016年夏博士毕业,旋任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特聘副研究员。她到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完成这本《百家点评人间词话》。这书的编写因缘与澳门大学施议对教授有关,是施议对教授把这个撰写书稿的任务交给了菀莛君,其中包含的信任与督促之意,在在可感。菀莛君也果然不负所望,晨写暝抄,不到一年即完成了初稿三十多万字。她曾将初稿发我审阅,但老实说,我只是简单翻了翻,并未细看。原因倒不是我偷懒,而是此书由施议对先生担任审订,自然无劳我多问了。施议对先生不仅撰写过多篇关于王国维词学的精彩文章,而且曾在岳麓书社出版过《人间词话译注》。此书我曾枕籍观之,受益甚多。“铁门限”在此,我当然不必过虑了。
关于《人间词话》汇评类的著作,此前我见过两种:一种是刘锋杰、章池合著,黄山书社出版的《人间词话百年解评》;一种是周锡山编校、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这两种著述篇幅并不算大,但应该说将之前出版关于《人间词话》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代表性观点,大体网罗了进来。但前书出版于2002年,近十五年的学术史缺失是显在的;后书增订再版于2013年(初版于2004年),近五年的学术史也被搁置在外。而且即便是2013年之前的学术史,我读来也殊多未足。这个“未足”主要体现在采择观点的家数和编者的自我裁断上。
菀莛君此书虽名“百家点评”,其实引录不止百家,其中颇多我未见或曾见而忽略者。因为家数的大幅增加,既以时序展现近百年学术史的客观发展,又将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共置一书之中,可见学术史发展的丰富与曲折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词话条目后的“别叙”,在大体总结相关学术史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理解与判断融入其中,实际上将编者自身也转变为点评“百家”之一。
此书本编、删稿、附录、补录的体例多承王幼安等校订本而来。但这种文本分法,我私下觉得可能是有问题的。王国维初刊《国粹学报》的64则《人间词话》,似乎并不能完全持以为是王国维词学之“本”。在1915年之时,王国维曾再度删订了一个新本,此本之后再无修订。所以王国维词学的最终本原,从“后出转精”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在1915年刊于《盛京时报》的31则本《人间词话》。这个本子当然从《国粹学报》中采择甚多,但当年存于手稿而被初刊弃用的若干条目也同时被吸收进来。所以从王国维词学的发展过程来说,“删稿”并非真的是删去之稿,只是暂时未被选用、可能待用的条目而已。有的条目事实上后来被王国维在《盛京时报》中采用了。既如此,则“删稿”之义,就值得商榷了。
以前俞平伯在重印《人间词话》的序言中曾感慨地说:“(此书)虽只薄薄的三十页,而此中所蓄几全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固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读者宜深加玩味,不以少而忽之。其实书中所暗示的端绪,如引而申之,正可成一庞然巨帙。”俞平伯说《人间词话》是“固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而拟解析者,我觉得同样须有胸罗万卷的学术底蕴,才能识得其中端绪,辨明其中甘苦。菀莛君此书在展现学术史的同时,我觉得同样也展现了她个人的学术魄力和学术眼界。
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特别提到“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可钦”,对由作文而带来的人生乐趣描写得十分形象。菀莛君读书勤敏,也时有学术发见之乐。我总觉得能从读书中获得快乐的人,才当得起“读书人”这一称号。我希望菀莛君能从读书和著述中继续享受学术的快乐。
只有真学术,才有大快乐。我一直这样固执地认为的。
彭玉平
2017年10月20日
初读《人间词话》,我最先被征服的,便是王国维先生那股子洞察秋毫的精气神。他看词,不像是简单的品鉴,更像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打捞,在文人的心海里探寻。他能从极小的切入口,比如一个字,一个意象,就能抽丝剥茧,揭示出作者当年的心境,甚至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我记得他讲到“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时,那股子清晰的界定,仿佛给我拨开了迷雾。我一直觉得,诗词中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份真挚的情感,而王国维先生恰恰能把这份情感还原得淋漓尽致。他分析辛弃疾的豪放,不是简单地赞美其气势,而是深入其婉约的另一面,看到他“却坐促织声 in 鸣,夜将半,饮孤杯,思何人,不可见”的落寞,这种对比,才真正让人领略到英雄末路、壮志难酬的苍凉。还有他对李清照的解读,我一直认为她是被过于浪漫化的才女,但王国维先生能看到她词中“沉溺”的境界,那种“人比黄花瘦”的极致,不是刻意为之的凄美,而是自然流露的生命况味。他对于词的分析,总能触及到我内心深处,让我对这些古老的文字产生一种全新的理解和共鸣。
评分读《人间词话》,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茶馆,与王国维先生一同品茗论道。他的语言风格,时而沉静如水,时而又如春风拂面,但始终透着一股子知识分子的儒雅与深邃。他对待词的剖析,不是简单地褒贬,而是一种循循善诱的引导,让我能够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妙处。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词的“境界”划分,那种“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我曾以为,所有美好的诗词都应该是充满了个人情感的抒发,但先生却让我看到,有时最动人的情感,恰恰是通过对客观景物的冷静描绘而传递出来的。他引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写景,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辽阔、孤寂,以及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这便是“无我之境”的极致。这种对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的细致辨析,让我对词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辞藻,而是深入到其背后所承载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
评分不得不说,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呈现出的那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求索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不仅仅是站在学者的角度去梳理和分析,更像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文学的长河中跋涉,寻找那最真实的生命之光。他引用“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不仅仅是对词人的评价,更是对所有追求卓越者的普遍性指导。我反复咀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它不仅仅是描写秋天的萧瑟,更是象征着一种孤独的探索,一种对未知与远方的执着。这种精神,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尤为可贵。我看到了他对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推崇,那种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惜付出一切的执着,让我肃然起敬。而最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更是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希望。这三个境界,不仅仅是关于词的鉴赏,更是关于人生的哲学,关于追寻意义的道路。
评分《人间词话》最让我惊艳的,是它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敏感度。王国维先生的文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他能从一些极其细微的文学处理中,发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暗流。例如,他提到“词有‘写意’,有‘写迹’”,我之前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我一直以为写诗词就是写下内心的感受,但先生却告诉我,还有一种更高级的艺术手法,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情感,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他举例苏轼的“野芳发而幽香, cường 烈风起而欲吹”,这种“写迹”的手法,通过描写野花的香气和风的吹拂,就能够勾勒出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而无需直白地抒发情感。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魅力,简直是神来之笔。我发现,很多我曾经觉得“好”的词句,在先生的笔下,都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解释和肯定,仿佛为我打开了通往艺术殿堂的另一扇门,让我对文字的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人间词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境界”二字在词学上的分量。王国维先生所提出的“境界说”,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何有些词能够穿越时空,触动人心。他提到“有造境,有写境”,这简直是点醒了我。我以前看词,常常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描绘,而先生则引导我去感受词人所构建的那个独特的精神世界。比如他评价范仲淹的《渔家傲》:“‘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写境’也。‘渔夫笑,渔人唱,江上晚风,静默无语’,此‘造境’也。” 这种“写境”与“造境”的结合,让我明白了词的艺术魅力在哪里。前者是客观的景物描写,后者则是主观的情感注入和意境的营造。我突然意识到,许多我以为自己懂的词,其实只是看到了皮毛。通过先生的讲解,我才明白,词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升华,是一种将个体生命体验融入自然景色的艺术创造。这种对于“境界”的深刻剖析,让我对词的鉴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不错的书,好书啊,京东物流就是快,书的价格也很优惠。
评分趁活动搭配满减券购入,买书还是京东划算。
评分很厚,只是作为资料看看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老师推荐的,不错,正版,质量很好,看着舒服,孩子很喜欢!
评分好书好书,值得购买,爱不释手!
评分学习人间词话很好的一本参考书,不错。
评分趁活动搭配满减券购入,买书还是京东划算。
评分老师推荐的,不错,正版,质量很好,看着舒服,孩子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