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傢點評人間詞話

百傢點評人間詞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國維 著,鄧菀莛 編,施議對 校
圖書標籤:
  • 文學批評
  • 詞學
  • 百傢
  • 人間詞話
  • 王國維
  • 清代文學
  • 古典文學
  • 詩詞鑒賞
  • 文化
  • 學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650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6733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39
字數:51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者及愛好者

  鄧菀莛撰述、施議對審訂《百傢點評人間詞話》,采摘近百年來諸傢關於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評語,依所錶達的觀點及材料,而不依人。采擇入編者,非必大傢,或者名傢。不見經傳者,也可入編,覆蓋麵寬廣。全書撰述,無論彆敘,還是集評,都頗能體現作者的獨立見解。是一部具有較大覆蓋麵,又富創造性的《人間詞話》點評讀本,於《人間詞話》各種刊本中,彆具一格,對於百年《人間詞話》的普及與研究,具有參考價值及推進作用。

內容簡介

  《百傢點評人間詞話》全書四捲,各有捲首總批,對於該捲的來曆及要義作整體評判。全編一五六則,每則內容,由原文、彆敘、集評三個部分組成。“彆敘”部分帶有導讀性質,主要針對《人間詞話》詞條原文及百傢點評發錶個人意見,可當作題解看,而其評說對象則主要是集評所采摘。所謂綜閤百傢,自成一傢,目的在於發明真意。“集評”部分為選擇性的語錄。是點評,而非見一條采錄一條的資料匯集。須見簡單明瞭。如非必要,不予全錄。此書於《人間詞話》各種刊本中,提供另一解讀文本,將進一步推進《人間詞話》的研究和普及。

作者簡介

  鄧菀莛,女,1980年9月1日生,廣東清遠人。中山大學博士研究生。中國古代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近代文學學會會員、廣東省中國文學學會會員。研究專業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嚮為古代詩文與詩文批評。
施議對,1940年生,颱灣彰化人。先後師從夏承燾、吳世昌等詞學大師專攻詞學。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澳門大學中文學院副院長等。現為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中文係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河南大學兼職教授。所撰博士論文《詞與音樂關係研究》,學界譽為近百年來詞學集成之作。著作有《宋詞正體》 《今詞達變》 《詞法解賞》(分彆為《施議對詞學論集》第1、二、三捲)《人間詞話譯注》等。

目錄

  百傢評點本《人間詞話》

  序
  凡例
  捲一 人間詞話
  一 詞以境界為最上
  二 造境與寫境
  三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四 優美與壯美(宏壯)
  五 寫實傢與理想傢
  六 有境界與無境界
  七 “鬧”字與“弄”字的妙用
  八 境界不以大小定優劣
  九 興趣說、神韻說與境界說
  一○ 太白氣象
  一一 溫飛卿詞
  一二 飛卿、端己、正中三傢詞品
  一三 南唐中主詞
  一四 句秀、骨秀與神秀
  一五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
  一六 詞人赤子之心
  一七 客觀詩人與主觀詩人
  一八 後主之詞以血書者也
  一九 馮正中開北宋一代風氣
  二○ 正中《醉花間》
  二一 綠楊樓外齣鞦韆
  二二 永叔、少遊詞品
  二三 正中詠春草詞
  二四 風人深緻
  二五 憂生與憂世
  二六 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三種境界
  二七 歐陽修的《玉樓春》
  二八 淮海與小山
  二九 少遊詞風
  三○ 少遊氣象
  三一 東坡與白石
  三二 淑女與倡伎之彆
  三三 創調之纔多,創意之纔少
  三四 詞忌用替代字
  三五 代字之弊
  三六 隔霧看花
  三七 和韻而似原唱
  三八 詠物之詞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
  三九 白石的“隔”
  四○ “隔”與“不隔”之分
  四一 寫情“不隔”與寫景“不隔”之例
  四二 白石不於意境上用力
  四三 幼安佳處
  四四 蘇、辛胸襟
  四五 蘇、辛雅量
  四六 狂狷與鄉願
  四七 詞人想象與科學原理密閤
  四八 周邦彥、史達祖詞品
  四九 夢窗佳語
  五○ 夢窗、玉田詞品
  五一 納蘭容若塞上作
  五二 納蘭容若詞
  五三 詞未必易於詩
  五四 文體盛衰原因
  五五 詞有題而詞亡
  五六 所見者真,所知者深
  五七 詩詞中的“三不”
  五八 隸事與詩纔
  五九 詩詞體製
  六○ 入乎其內與齣乎其外
  六一 輕視外物與重視外物
  六二 遊詞之病
  六三 唐人絕句妙境
  六四 白仁甫能麯不能詞

  捲二 人間詞話刪稿
  一 白石二語
  二 雙聲疊韻
  三 疊韻不拘平、上、去三聲
  四 文學升降之關鍵
  五 “天樂”二字文義
  六 方迴詞少真味
  七 文體之難與易
  八 不得其平而鳴
  九 善人與天纔
  一○ 一切景語皆情語
  一一 專作情語而絕妙者
  一二 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一三 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
  一四 藉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
  一五 長調自以周、柳、蘇、辛為最工
  一六 稼軒《賀新郎》
  一七 稼軒、韓玉開北麯四聲通押之祖
  一八 蔣、項不足與容若比
  一九 詞傢時代之說
  二○ 唐五代北宋詞
  二一 王士禛《衍波詞》
  二二 硃彊村詞
  二三 寄興深微
  二四 半塘和正中《鵲踏枝》
  二五 皋文論詞,深文羅織
  二六 “軟語商量”與“柳昏花暝”
  二七 池塘春草謝傢春
  二八 有句與無句
  二九 平淡與枯槁
  三○ 詞中警句
  三一 文文山詞
  三二 和凝《長命女》
  三三 疏遠高古與切近凡下
  三四 《草堂詩馀》與《絕妙好詞》
  三五 梅溪、夢窗諸傢詞膚淺
  三六 瀋昕伯《蝶戀花》
  三七 政治傢之眼與詩人之眼
  三八 宋人小說多不足信
  三九 詞之最工者
  四○ 詞中的句與篇
  四一 倡優與俗子
  四二 歐陽修與柳永
  四三 艷詞與儇薄語
  四四 詞人須忠實
  四五 《花間集》《尊前集》《草堂詩馀》《詞綜》與
  《 詞選》
  四六 清代詞論
  四七 白石之曠在貌
  四八 內美與修能
  四九 詼諧與嚴重

  捲三 人間詞話附錄
  一 況蕙風詞
  二 蕙風詞境似清真
  三 彊村《浣溪沙》
  四 蕙風聽歌諸作
  五 皇甫鬆詞
  六 韋端己詞
  七 毛文锡詞
  八 魏承班詞
  九 顧夐詞
  一○ 毛熙震詞
  一一 閻選詞
  一二 張泌詞
  一三 孫光憲詞
  一四 詞中老杜周清真
  一五 模寫物態,麯盡其妙
  一六 清真詞入於人者至深
  一七 周清真妙解音律
  一八 雲謠集中《天仙子》
  一九 王以寜詞
  二○ 夏言詞
  二一 樊誌厚《人間詞》序(一)
  二二 樊誌厚《人間詞》序(二)
  二三 歐陽修《蝶戀花》
  二四 清真不宜有之作
  二五 少遊脫胎溫詞
  二六 玉田不如白石
  二七 美成詞多作態
  二八 近人崇拜玉田,門徑淺狹
  二九 周介存(濟)論詞多獨到語

  捲四 人間詞話補錄
  一 餘填詞不喜作長調
  二 開詞傢未有之境
  三 抒情詩與敘事詩
  四 牛嶠詞不在見刪之數
  五 “暮雨瀟瀟郎不歸”未必白傅(居易)所作
  六 張玉田詞欠風流蘊藉
  七 玉田隻在字句上著功夫
  八 雜劇先聲
  九 緻語與放隊
  一○ 《尊前集》傳刻經過
  一一 《古今詞話》的來曆
  一二 善創與善因
  一三 淫詞、鄙詞與遊詞
  一四 王國維自論其詞

  後敘:二十世紀境界說研究論略
  一 開拓期(1908—1918):《人間詞話》之刊行及意義
  二 創造期(1919—1948):境界說之認識與闡釋
  三 蛻變期(1949—1995):境界說之異化及再造
  四 馀論

精彩書摘

  《百傢點評人間詞話》:
  二八近人崇拜玉田,門徑淺狹
  周介存謂白石以詩法入詞,門徑淺狹,如孫過庭書,但便後人模仿。予謂近人所以崇拜玉田,亦由於此。
  【彆敘】
  王國維藉周濟評價薑夔“以詩法人詞”之語,來批評當時學詞的崇拜張炎,以及由此帶來的學詞之門徑淺狹。周濟說“白石以詩法人詞”是門徑過淺,“關鍵不在於‘詩’,而在於‘法’”(陳鴻祥),即學詞中的模式問題。此說甚是,說明王國維對著重於形式上求工巧的模仿文學的批評,亦說明其對清代詞傢因循薑夔以來的那套雕琢、疊句填詞模式的否定。
  【集評】
  施議對:
  在藝術創作史上,因為模仿而齣現的避難求易的現象甚為普遍。對此,王國維極為鄙視。他曾指齣;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就是以為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並提齣:學南宋,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也是以為白石、夢窗可學,幼安不可學。至於學幼安,隻是推崇其粗獷、滑稽,同樣以為粗獷、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這都是避難求易的做法。
  ——《人間詞話譯注》,廣西教育齣版社,1990年4月,第221頁。
  陳鴻祥:
  蘇軾以“詩人之詞”著稱,周邦彥善於“化用唐人詩句”,這都是後世詞傢稱道的特色。所以,周濟說“白石以詩法入詞”,是“門徑過淺”,關鍵不在於“詩”,而在於“法”。用今天的話來說,便是“模式”。這正如學書臨摹,按“譜”而“仿”,其“門徑”當然淺狹瞭。王國維說“逮此體流行之後,則又為虛車矣”(《靜庵文集續編,文學小言》之三)。“虛車”者,空車也。用以比喻文體,就是“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周敦頤《通書·文辭》),就是在形式上求“工巧”的“模仿之文學”。故周濟說“玉田纔本不高,專恃磨礱雕琢,裝頭作腳”而“後人翕然宗之”(《介存齋論詞雜著》附錄《宋四傢詞選目錄序論》)王國維則認為,“近人”即清代詞傢之所以“崇拜玉田”,正是由於因循白石以來的那套填詞模式,“雕琢”、“疊句”。應該說,這是切中時弊的。
  ——陳鴻祥編著:《(人間詞話)(人間詞)注評》,江蘇古籍齣版社,2002年7月,第344頁。
  彭玉平:
  從更深刻的意義上說,王國維是對當時學詞風氣貪求平易的一種批評。《人間詞話》(初刊本)第四三則雲:“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也。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可學,幼安不可學也。學幼安者率祖其粗獷、滑稽,以其粗獷、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也。”其精神與此則可以相通。
  ——《人間詞話》,中華書局,2010年4月,第234頁。
  薑榮剛:
  如果我們把王國維貶抑的詞人加以排列,會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些人均是清人推崇或宗法的對象。薑夔、張炎為浙西詞派的宗主,溫庭筠、王沂孫、吳文英、周邦彥則為常州詞派的不祧之祖。王國維貶抑最甚的兩人,一是張炎,正是浙西詞派直接模仿的對象,該派的創始人硃彝尊就曾賦詞稱“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浙西詞派在晚清雖已勢衰,但餘風猶存,其宗尚依然為一些詞人所繼承,吳中七子即其中之翹楚,尤其是戈載,在詞學聲律方麵深有建樹,對晚清詞創作的格律化傾嚮産生瞭重要影響。
  ……

前言/序言

  序

  可能是受王國維的影響,我自來讀書,信奉“無目的而自生目的”的讀法。即便我花瞭十年時間去研究王國維的詞學及學緣,而十年的開端也是因為一個學生關於王國維的一次偶然提問。三年前,因為我的另一項目結項時間緊迫,我幾乎是強行中斷瞭我的王國維研究,將已經發錶的九十萬字論文,條理整閤為《王國維詞學與學緣研究》一書,交中華書局齣版。但其實近三年來,我還是斷斷續續地寫瞭一些與王國維相關的文章;今年更是在《文史知識》上連載瞭十二篇論析王國維詞的文章。我不知道以後還會寫多少關於王國維的文章,但應該一定會寫。因為我發現閑來打開王國維的著作,早已是我的一種習慣,則是否能由此不斷“自生目的”,也是我自己無法預料的。
  關於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我此前在中華書局齣過三四個本子,有學術版的,也有通俗版的,算是花瞭不少功夫。其中《人間詞話疏證》先後收入《中國文學研究典籍叢刊》《中華國學文庫》兩種叢書,據說印數相當可觀。關於新中國成立之前的《人間詞話》學術史,我也做過十個專題的研究。我因此感嘆:即便慵人如我緩行如此,持之以恒,也居然能做齣一點成就,何況其智其勤皆在我之上的呢!
  但老實說,即便我對王國維的詞學用心如此,也常常不免睏惑其中。《論語?子罕第九》中顔淵的喟嘆最能代錶我的心境。他說:“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纔,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顔淵對孔子之道的禮贊近乎極緻,而極緻的結果便是發現根本找不到追隨的路徑。這種驚嘆之後無所歸依的恐懼感,沒有類似的經曆恐怕很難體會到。我對王國維極高明的思想也真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感覺。因為試圖閱讀並理解一位大師,本身就是對閱讀者的一種挑戰。
  但學術史要前進,挑戰便不可避免。
  菀莛君曾從餘問學三載,2016年夏博士畢業,鏇任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珠海)特聘副研究員。她到任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完成這本《百傢點評人間詞話》。這書的編寫因緣與澳門大學施議對教授有關,是施議對教授把這個撰寫書稿的任務交給瞭菀莛君,其中包含的信任與督促之意,在在可感。菀莛君也果然不負所望,晨寫暝抄,不到一年即完成瞭初稿三十多萬字。她曾將初稿發我審閱,但老實說,我隻是簡單翻瞭翻,並未細看。原因倒不是我偷懶,而是此書由施議對先生擔任審訂,自然無勞我多問瞭。施議對先生不僅撰寫過多篇關於王國維詞學的精彩文章,而且曾在嶽麓書社齣版過《人間詞話譯注》。此書我曾枕籍觀之,受益甚多。“鐵門限”在此,我當然不必過慮瞭。
  關於《人間詞話》匯評類的著作,此前我見過兩種:一種是劉鋒傑、章池閤著,黃山書社齣版的《人間詞話百年解評》;一種是周锡山編校、上海三聯書店齣版的《人間詞話匯編匯校匯評》。這兩種著述篇幅並不算大,但應該說將之前齣版關於《人間詞話》研究的代錶性人物、代錶性觀點,大體網羅瞭進來。但前書齣版於2002年,近十五年的學術史缺失是顯在的;後書增訂再版於2013年(初版於2004年),近五年的學術史也被擱置在外。而且即便是2013年之前的學術史,我讀來也殊多未足。這個“未足”主要體現在采擇觀點的傢數和編者的自我裁斷上。
  菀莛君此書雖名“百傢點評”,其實引錄不止百傢,其中頗多我未見或曾見而忽略者。因為傢數的大幅增加,既以時序展現近百年學術史的客觀發展,又將不同甚至對立的觀點共置一書之中,可見學術史發展的豐富與麯摺過程。值得一提的是詞話條目後的“彆敘”,在大體總結相關學術史的同時,也將自己的理解與判斷融入其中,實際上將編者自身也轉變為點評“百傢”之一。
  此書本編、刪稿、附錄、補錄的體例多承王幼安等校訂本而來。但這種文本分法,我私下覺得可能是有問題的。王國維初刊《國粹學報》的64則《人間詞話》,似乎並不能完全持以為是王國維詞學之“本”。在1915年之時,王國維曾再度刪訂瞭一個新本,此本之後再無修訂。所以王國維詞學的最終本原,從“後齣轉精”的角度來說,應該是在1915年刊於《盛京時報》的31則本《人間詞話》。這個本子當然從《國粹學報》中采擇甚多,但當年存於手稿而被初刊棄用的若乾條目也同時被吸收進來。所以從王國維詞學的發展過程來說,“刪稿”並非真的是刪去之稿,隻是暫時未被選用、可能待用的條目而已。有的條目事實上後來被王國維在《盛京時報》中采用瞭。既如此,則“刪稿”之義,就值得商榷瞭。
  以前俞平伯在重印《人間詞話》的序言中曾感慨地說:“(此書)雖隻薄薄的三十頁,而此中所蓄幾全是深辨甘苦、愜心貴當之言,固非胸羅萬捲者不能道。讀者宜深加玩味,不以少而忽之。其實書中所暗示的端緒,如引而申之,正可成一龐然巨帙。”俞平伯說《人間詞話》是“固非胸羅萬捲者不能道”,而擬解析者,我覺得同樣須有胸羅萬捲的學術底蘊,纔能識得其中端緒,辨明其中甘苦。菀莛君此書在展現學術史的同時,我覺得同樣也展現瞭她個人的學術魄力和學術眼界。
  晉代的陸機在《文賦》中特彆提到“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可欽”,對由作文而帶來的人生樂趣描寫得十分形象。菀莛君讀書勤敏,也時有學術發見之樂。我總覺得能從讀書中獲得快樂的人,纔當得起“讀書人”這一稱號。我希望菀莛君能從讀書和著述中繼續享受學術的快樂。
  隻有真學術,纔有大快樂。我一直這樣固執地認為的。

   彭玉平
  2017年10月20日


人間詞話:跨越時空的審美對話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影響最深的詞學批評著作之一。它並非一本簡單的詞集,也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一部充滿智慧、靈感與美學的奇書。王國維先生以其深邃的哲學造詣和卓越的文學洞察力,提煉齣“境界說”的詞學核心,為中國古典詩詞評論開闢瞭嶄新的維度。這本書,如同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作者在閱讀、思考、感悟過程中,與古今無數詞人進行的一場跨越時空的審美對話。 一、 “境界說”的提齣與闡釋:一種全新的審美維度 《人間詞話》最核心的貢獻,在於其“境界說”的提齣。王國維先生認為,一切文學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在於其所能創造的“境界”。這裏的“境界”,並非單純指題材或內容,而是指一種意境、一種情境,是作者的“情”與“景”高度融閤,從而産生的“人”與“物”相互滲透、物我一體的藝術化生存狀態。它是一種超越具體事物本身的、更深層的精神感受與生命體驗。 王國維先生在書中,通過對大量詞作的精妙分析,層層剝繭,為我們勾勒齣“境界”的輪廓。他強調,“境界”的産生,需要“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就是說,作者筆下的山川草木、風花雪月,都不是孤立的客觀描寫,而是被作者的情感浸染,承載著作者的喜怒哀樂,寄托著作者的理想與愁緒。反之,當讀者閱讀到這些被情感浸染的景語時,也能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情感,從而産生共鳴。 更進一步,王國維先生區分瞭“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作者將自身的主觀情感強烈的注入到描寫中,使景物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如“紅杏枝頭春意鬧”。而“無我之境”,則是作者將自身的情感完全消融於景物之中,景物仿佛有瞭獨立的生命,讀者從中感受到的是一種更為普遍、更為超然的人生況味,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種境界,並非高下之分,而是文學創造不同層麵的體現,都能夠觸及人內心深處的情感。 “境界”的最高境界,是“寫境”而非“造境”。“寫境”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作者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産物,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傢,古道西風瘦馬”。這種境界,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沉的人生感慨,具有穿越時空的生命力。“造境”則可能帶有作者刻意為之的痕跡,顯得不夠自然。王國維先生推崇的,正是那種“無意於好惡,而意自適”的自然流露,是“寫不齣,隻覺‘此境可遊’”。 二、 詞的“有我”與“無我”:從主觀到超然的飛躍 除瞭“境界說”的核心,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還深入探討瞭詞的“有我”與“無我”的辯證關係。他認為,優秀的詞作,往往能夠遊走於“有我”與“無我”之間,最終達到一種“無我”的超然境界。 “有我”是創作的主觀基礎。每一個詞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曆、情感體驗和哲學思考。這些“我”的成分,是構成詞作情感內核的關鍵。例如,辛棄疾詞中的豪放慷慨,蘇軾詞中的曠達豁達,李清照詞中的淒婉哀愁,都深刻地烙印著作者“我”的印記。王國維先生對此並不排斥,他甚至認為,“有我”的境界,往往是“最真”。 然而,僅僅停留於“有我”,詞作便可能顯得狹隘,難以獲得普遍的藝術感染力。“無我”則是將這種個體的情感,升華到一種普遍的人生哲理,使之超越時空,觸動所有讀者的心靈。這種“無我”,並非拋棄自我,而是通過對自我的深刻洞察與超越,達到一種與天地萬物相融閤的更高層次的生命體驗。 王國維先生以“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來比喻詞的“有我”與“無我”:“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有我,人生初涉,迷茫而執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有我,曆經艱辛,情之所鍾,但已顯齣疲憊)“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無我,豁然開朗,頓悟真理,超越瞭最初的執著與求索)。這三種境界,從“望盡天涯路”的執著求索,到“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艱辛付齣,再到“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驀然迴首與頓悟,展現瞭一個從“有我”到“無我”的飛躍過程。這種飛躍,是藝術傢生命成熟的標誌,也是其作品能夠獲得永恒生命力的關鍵。 三、 對詞壇巨匠的精闢點評:一言九鼎的藝術鑒賞 《人間詞話》的另一大魅力,在於王國維先生對曆代詞壇巨匠的精闢點評。他並非簡單地羅列詞人的優缺點,而是以其獨到的眼光,深入挖掘詞人的藝術特色,精準概括其風格,並將其置於整個詞史的長河中進行評價。 他認為,北宋的晏殊、歐陽修、柳永,是“尚意”的代錶,他們注重抒發內在的情感,詞風清麗、婉約。而北宋的蘇軾、黃庭堅,則是“尚意”與“尚態”的結閤,蘇軾詞風豪放,善於將哲理與人生感悟融入其中;黃庭堅詞則更為理趣,彆具一格。 南宋詞壇,王國維先生尤其推崇辛棄疾。他認為辛棄疾是“有境界而失之者也”,盡管如此,辛棄疾詞的“豪放”與“悲壯”仍是無可比擬的。他認為辛棄疾的“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鞦”一句,已臻化境,將無限的愁緒凝練於寥寥數語之中。 對於李清照,王國維先生評價其為“詞中之聖”。他認為李清照的詞,能夠將“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完美結閤,其細膩的情感,精準的描寫,以及晚年作品中流露齣的孤寂與蒼涼,都達到瞭極高的藝術成就。例如,他對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評價,便道齣瞭詞句中那種深入骨髓的淒涼之感。 王國維先生的點評,語言精煉,意蘊深遠,常常用一兩句話便能點齣詞作的精髓。這些點評,不僅是對詞人的肯定與評價,更是對詞學發展脈絡的梳理與總結。它們如同一盞盞明燈,照亮瞭讀者理解詞作的道路,也啓發瞭後世無數的文學研究者與愛好者。 四、 詩詞中的哲學思考:字字珠璣的人生智慧 《人間詞話》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部不朽的經典,還在於其中蘊含的深刻哲學思考。王國維先生不僅是一位詞學傢,更是一位具有深邃哲學思想的學者。他在點評詞作的同時,也融入瞭自己對人生、對藝術、對真理的探索。 書中隨處可見他對人生無常、世事變遷的感悟。例如,他對“人生若隻如初見”的感嘆,便道齣瞭對美好事物易逝的無奈與惋惜。他對“一切情,皆可銷亡”的思考,則體現瞭他對情感變遷的洞察。 更重要的是,《人間詞話》中所體現的,是一種超越功利的純粹的審美追求。王國維先生所強調的“境界”,正是對這種純粹藝術追求的體現。他認為,真正的藝術,能夠使人在喧囂的塵世中獲得片刻的寜靜與超脫,能夠使人在短暫的人生中體會到永恒的意義。 這種哲學思考,使得《人間詞話》超越瞭一般的文學評論,成為一部蘊含人生智慧的經典。讀者在閱讀中,不僅能夠領略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無窮魅力,更能從中獲得對人生、對世界的深刻啓示。 五、 結語:一座永恒的審美殿堂 《人間詞話》並非一部易讀的“速成讀物”,它的深刻與精妙,需要讀者在反復品味中去領會。它是一部需要用心去讀、去感受的書。每一次重讀,都可能帶來新的感悟和啓迪。 王國維先生以其超凡的纔情和深邃的智慧,為我們搭建瞭一座永恒的審美殿堂。在這座殿堂中,我們可以聆聽古今詞人的心聲,可以與偉大的靈魂進行對話,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它不僅是中國詞學史上的瑰寶,更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人間詞話》所倡導的“境界說”,對後世的文學創作與批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至今,它依然是所有熱愛中國古典詩詞的讀者,繞不開的必讀之作。它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更加遼闊、更加深邃的藝術世界,讓我們在美的享受中,獲得對生命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用戶評價

評分

初讀《人間詞話》,我最先被徵服的,便是王國維先生那股子洞察鞦毫的精氣神。他看詞,不像是簡單的品鑒,更像是在曆史的洪流中打撈,在文人的心海裏探尋。他能從極小的切入口,比如一個字,一個意象,就能抽絲剝繭,揭示齣作者當年的心境,甚至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我記得他講到“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時,那股子清晰的界定,仿佛給我撥開瞭迷霧。我一直覺得,詩詞中最動人的,莫過於那份真摯的情感,而王國維先生恰恰能把這份情感還原得淋灕盡緻。他分析辛棄疾的豪放,不是簡單地贊美其氣勢,而是深入其婉約的另一麵,看到他“卻坐促織聲 in 鳴,夜將半,飲孤杯,思何人,不可見”的落寞,這種對比,纔真正讓人領略到英雄末路、壯誌難酬的蒼涼。還有他對李清照的解讀,我一直認為她是被過於浪漫化的纔女,但王國維先生能看到她詞中“沉溺”的境界,那種“人比黃花瘦”的極緻,不是刻意為之的淒美,而是自然流露的生命況味。他對於詞的分析,總能觸及到我內心深處,讓我對這些古老的文字産生一種全新的理解和共鳴。

評分

這本《人間詞話》,讓我深刻體會到瞭“境界”二字在詞學上的分量。王國維先生所提齣的“境界說”,並非空泛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的,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何有些詞能夠穿越時空,觸動人心。他提到“有造境,有寫境”,這簡直是點醒瞭我。我以前看詞,常常是停留在文字錶麵的描繪,而先生則引導我去感受詞人所構建的那個獨特的精神世界。比如他評價範仲淹的《漁傢傲》:“‘長煙一空,皓月韆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此‘寫境’也。‘漁夫笑,漁人唱,江上晚風,靜默無語’,此‘造境’也。” 這種“寫境”與“造境”的結閤,讓我明白瞭詞的藝術魅力在哪裏。前者是客觀的景物描寫,後者則是主觀的情感注入和意境的營造。我突然意識到,許多我以為自己懂的詞,其實隻是看到瞭皮毛。通過先生的講解,我纔明白,詞不僅僅是文字的排列組閤,更是一種情感和精神的升華,是一種將個體生命體驗融入自然景色的藝術創造。這種對於“境界”的深刻剖析,讓我對詞的鑒賞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

讀《人間詞話》,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色古香的茶館,與王國維先生一同品茗論道。他的語言風格,時而沉靜如水,時而又如春風拂麵,但始終透著一股子知識分子的儒雅與深邃。他對待詞的剖析,不是簡單地褒貶,而是一種循循善誘的引導,讓我能夠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妙處。我尤其喜歡他對於詞的“境界”劃分,那種“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區分,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我曾以為,所有美好的詩詞都應該是充滿瞭個人情感的抒發,但先生卻讓我看到,有時最動人的情感,恰恰是通過對客觀景物的冷靜描繪而傳遞齣來的。他引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寫景,卻能讓人感受到一種遼闊、孤寂,以及一種超越時空的壯美,這便是“無我之境”的極緻。這種對不同藝術錶現手法的細緻辨析,讓我對詞的理解不再局限於錶麵的辭藻,而是深入到其背後所承載的哲學思考和人生感悟。

評分

不得不說,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呈現齣的那種“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求索精神,深深地打動瞭我。他不僅僅是站在學者的角度去梳理和分析,更像是一個孤獨的行者,在文學的長河中跋涉,尋找那最真實的生命之光。他引用“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這不僅僅是對詞人的評價,更是對所有追求卓越者的普遍性指導。我反復咀嚼“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它不僅僅是描寫鞦天的蕭瑟,更是象徵著一種孤獨的探索,一種對未知與遠方的執著。這種精神,在當今這個浮躁的時代尤為可貴。我看到瞭他對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推崇,那種為瞭心中的目標,不惜付齣一切的執著,讓我肅然起敬。而最終,“眾裏尋他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更是給瞭我極大的安慰和希望。這三個境界,不僅僅是關於詞的鑒賞,更是關於人生的哲學,關於追尋意義的道路。

評分

《人間詞話》最讓我驚艷的,是它那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藝術敏感度。王國維先生的文字,看似平淡,實則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他能從一些極其細微的文學處理中,發現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暗流。例如,他提到“詞有‘寫意’,有‘寫跡’”,我之前從未從這個角度思考過。我一直以為寫詩詞就是寫下內心的感受,但先生卻告訴我,還有一種更高級的藝術手法,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繪,來間接錶達情感,讓讀者自己去體會。他舉例蘇軾的“野芳發而幽香, cường 烈風起而欲吹”,這種“寫跡”的手法,通過描寫野花的香氣和風的吹拂,就能夠勾勒齣一種空靈幽遠的意境,而無需直白地抒發情感。這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魅力,簡直是神來之筆。我發現,很多我曾經覺得“好”的詞句,在先生的筆下,都得到瞭更深層次的解釋和肯定,仿佛為我打開瞭通往藝術殿堂的另一扇門,讓我對文字的運用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很好的

評分

好書,滿100減50,趕緊入手自産自銷沒毛病。

評分

好書好書,值得購買,愛不釋手!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印刷不好,內容一般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好書,滿100減50,趕緊入手自産自銷沒毛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