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扫码听微视频:手机扫二维码听中公讲师指导。
中公教资团队研发:凝聚中公教资专业团队的集体智慧。
适用对象明确:专为国家教师资格考生量身定做。
严格依据大纲:体现考试大纲新增及修订内容。
契合真题编写:题目命制规范,考点分布合理。
特色精华内容:答案详细专业,题目解析详尽。
冲刺复习必备:承前启后,及时进入临考状态。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还设有“教师题库”助力考生备考——扫码进入教师考试题库,每日一练+专项练习+线上模考。
历年真题试卷和教材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包括2015年至2017年的6套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以及10套标准预测试卷,每套试卷都有详细的解答。既能实现真题再现,又能进行模拟训练。
每一道真题都有对应的微视频讲解,扫描题目后方的二维码,即可在线学习。模拟试题严格依据真题的题型题量与难易程度编写,包括单选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等题型。
本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团队根据考试大纲及历年考试真题精心研发而成的,我们真心希望本书能够有效帮助考生进行备考。
目录
试题部分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1)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7)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13)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19)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26)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33)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40)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46)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52)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59)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65)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71)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77)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83)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九)(89)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十)(95)
答案部分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01)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06)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13)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18)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23)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27)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32)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38)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43)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48)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53)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58)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163)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167)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九)参考答案及解析(171)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十)参考答案及解析(175)
精彩书摘
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骨是运动的杠杆,骨与骨连结构成人体坚固的支架,其中成人躯干骨包括()
A.椎骨、胸骨、颅骨、尾骨、骶骨B.椎骨、胸骨、肋骨、尾骨、骶骨
C.椎骨、胸骨、肱骨、尾骨、骶骨D.椎骨、胸骨、髌骨、尾骨、骶骨
2.负重侧上举、持哑铃扩胸、提杠铃耸肩等辅助练习可发展()的力量。
A.斜方肌B.胸锁乳突肌
C.背阔肌D.胸肌
3.骨的生长是在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增长和增粗两个过程,其中增长与()的不断增生有关。
A.骨干B.骨骺
C.骨密质D.骺软骨
4.()大部分分布于手腕、足的后半部和脊柱等处且承受压力较大。
A.长骨B.短骨
C.扁骨D.不规则骨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大摄氧量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B.乳酸阈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C.乳酸阈是反映了机体的代谢方式由无氧代谢为主过渡到以有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
D.乳酸阈越高,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越强
6.儿童少年与成年人相比,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点是()。
A.有机物多,无机物少B.有机物少,无机物多
C.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一样多D.不确定
7.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有()。
A.肺活量、时间肺活量B.肺总容量、潮气量
C.肺通气量、补呼气量D.肺泡通气量、最大通气量
8.人在长期训练后会很牢固地记住动作要点,这在运动技能中可以用什么机制来形容?()
A.神经反射机制B.分化机制
C.巩固机制D.自动化机制
9.400米全力跑,运动肌肉的主要供能系统为()。
A.磷酸原系统B.糖酵解系统
C.糖有氧氧化系统D.脂肪酸氧化系统
10.下列影响动脉血压的生理要素不包括()。
A.每搏输出量B.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C.血液的重新分配D.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关系
11.下列选项中呼吸熵最小的食物是()。
A.糖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12.下列能源物质在人体内氧化供能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糖、蛋白质、脂肪B.糖、脂肪、蛋白质
C.蛋白质、脂肪、糖D.蛋白质、糖、脂肪
13.较低强度运动后测定血乳酸的采血时间一般是()。
A.即刻B.运动后10分钟
C.运动后3~5分钟D.时间不限
14.过度训练会引起下列哪一结构的损伤,从而形成蛋白尿?()
A.骨黏膜屏障B.气血屏障
C.滤过屏障D.血睾屏障
15.()维持机体组织的生长、更新与修复。
A.脂肪B.血液
C.蛋白质D.肌肉
16.亚健康又叫“次健康”“第三状态”或()。
A.绿色状态B.红色状态
C.灰色状态D.黄色状态
17.下列不属于维生素的主要作用的是()。
A.促进机体骨骼和牙齿的钙化
B.促进儿童生长发育、促进消化和防治贫血
C.预防甲状腺肿大
D.呼吸链的主要辅酶
18.为了提高运动员适应环境的能力,篮球教练员改变了训练场地,这种训练方法属于()。
A.内容变换训练法B.形式变换训练法
C.负荷变换训练法D.方法变换训练法
19.体育具有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竞赛性、娱乐性和社会性等多种属性,其中最主要的属性是()。
A.教育性B.健身性
C.娱乐性D.社会性
20.女生喜欢运动,普遍喜欢的是运动带来的健美体形,这属于哪种运动兴趣?()
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
C.物质兴趣D.精神兴趣
21.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A.体育教学目的B.体育教学意义
C.体育教学目标D.体育教学特征
22.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是()。
A.大众体育B.学校体育
C.竞技体育D.终身体育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实践指导》 内容概述: 本书深入剖析了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聚焦于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并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指导。本书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深刻理解国家关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最新政策精神,掌握前沿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提升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核心章节解析: 第一部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石与时代发展 第一章: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使命与愿景 教育发展新坐标: 详细解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国家重磅政策文件,阐释其对体育与健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新目标。分析体育与健康教育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的时代内涵: 深入解析“健康意识”、“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审美与情趣”等体育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发展阶段及评价标准。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梳理国内外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探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以及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二章:运动生理学、解剖学与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运动生理学基础: 系统介绍运动时的能量代谢、呼吸循环系统、神经肌肉系统等生理变化规律。重点阐述这些生理知识如何指导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如合理的运动负荷、训练强度、恢复时间安排,以及预防运动损伤。 人体解剖学原理: 讲解骨骼、肌肉、关节等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分析不同运动项目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身体姿势、动作规范,以及如何通过针对性训练提升身体素质。 运动生物力学视角: 探讨运动中的受力分析、运动轨迹、运动效率等生物力学原理。演示如何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和纠正运动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水平,例如在田径、体操、球类运动中的技术优化。 第三章:运动心理学与体育教育社会学 运动心理学与学生发展: 关注运动过程中的学习动机、情绪管理、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等心理发展。提供心理调适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运动中的困难与挫折,提升自信心和抗压能力。讲解如何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体育教育的社会功能: 探讨体育在促进社会公平、传承体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体育在学校、家庭、社区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第二部分:体育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创新实践 第四章: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目标设定 课程标准精读: 详细解读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要义、学段目标、内容要求及评价标准。分析不同学段(初中、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需求,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 强调教学目标应遵循SMART原则,关注知识、技能、体能、意识、品德等多个维度。讲解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五章: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 探究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 介绍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设计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项目式学习的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完成具体的体育项目来整合知识与技能。 合作学习与竞赛式学习: 阐述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如促进沟通、互助互学。指导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任务和评价机制。介绍竞赛式学习的策略,如何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培养公平竞争的精神。 游戏化教学与趣味性活动设计: 探讨如何将游戏化元素融入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供设计趣味性体育活动的思路和方法,如改编传统游戏、创编新型体育项目。 运动技能教学的分解与组合: 详细讲解分解教学法和组合教学法在复杂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应用。以具体运动项目为例,演示如何将复杂动作分解为易于掌握的单元,再逐步组合成完整的技术动作。 第六章:运动技术技能的有效传授与指导 动作示范与模仿: 强调教师清晰、准确的动作示范是基础。指导教师如何通过不同角度、不同速度的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和纠正。 反馈与纠错: 介绍多种有效的反馈方式,包括口头反馈、动作反馈、视频反馈等。指导教师如何捕捉学生的动作错误,并提供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纠正指导。 情境化教学与迁移应用: 探讨如何创设真实的运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动作的应用价值。指导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技能迁移到不同运动场景中,提高技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第七章: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发展性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强调评价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进步情况。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表现性评价、技能测试等过程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探讨如何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介绍诊断性评价在识别学生学习障碍、提供个性化指导方面的作用。 评价工具与方法创新: 介绍如表现性任务、作品集、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指导教师如何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评价结果的应用: 阐述评价结果不仅用于评估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发展性建议,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 第三部分:体育教学中的关键议题与发展前瞻 第八章: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与风险管理 安全意识的培育: 强调安全是体育教学的首要前提。指导教师如何通过讲解、演练、情境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详细介绍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表现及预防措施。提供运动前热身、运动中保护、运动后放松等具体指导。讲解运动损伤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流程和基本急救知识。 场地器材的安全管理: 强调场地器材的日常检查、维护与使用规范。指导教师如何根据场地器材的特点,组织学生安全地进行活动。 第九章:特殊需求学生体育教学的关怀与支持 特殊教育理念与融合教育: 探讨如何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如残疾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提供包容性的体育教育。介绍融合教育的原则与实践方法。 个性化教学策略: 指导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特殊需求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供针对性的运动指导和辅助手段。 合作与支持网络: 强调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协作的支持网络,共同促进特殊需求学生的体育参与和健康发展。 第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与资源整合 信息化教学工具: 介绍可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如教学APP、在线学习平台、运动分析软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等。 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指导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电子教案、在线测试等。 智慧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探讨如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体育教学,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指导和智能化评价。 第十一章: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素养提升 终身学习理念: 强调体育教师应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前沿理论和技能。 反思性实践: 指导教师如何通过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实践。 合作与交流: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同成长。 职业道德与人文关怀: 强调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榜样。 本书特点: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紧密结合教育理论与一线教学实际,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前沿性与时代性: 紧跟国家教育改革步伐,聚焦体育核心素养,融入最新教育理念与技术。 系统性与针对性: 内容体系完整,覆盖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各个关键环节,并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特点进行了深入阐述。 方法性与指导性: 提供大量具体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案例,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清晰的指导。 人文关怀与发展导向: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实践指导》将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优化教学设计、深化教学改革的得力助手,共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