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推拿疗法

运动推拿疗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运动医学
  • 推拿疗法
  • 康复治疗
  • 肌肉骨骼
  • 疼痛管理
  • 运动损伤
  • 手法治疗
  • 健康养生
  • 理疗
  • 运动保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530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759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7
字数:397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推拿、针灸及现代各式针刀的初学者及中西医各级院校学生的学习和使用。
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与传统中医推拿手法
详细介绍推拿诊断、常规手法、各类疾病的推拿治疗
书中许多精妙的运动关节类手法均为作者所独创,并经过多年临床验证,行之有效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与传统中医推拿手法,详细介绍推拿诊断、常规手法、各类疾病的推拿治疗等内容。书中许多精妙的运动关节类手法均为作者所独创,并经过多年临床验证,行之有效,此乃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可供推拿、针灸及现代各式针刀的初学者及中西医各级院校学生的学习和使用。

作者简介

夏松强,男,1973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山东体育学院体育卫生专业。在校学习期间,师从山东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全国高等院校运动医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推拿学会常务理事王洪勋老师。毕业后任教于烟台市盲人学校,从事推拿教学、社会培训及临床工作。从教二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教学和治疗经验,擅长运用推拿、针灸、刮痧、拔罐等综合疗法治疗骨伤科、内科的常见病、疑难杂症及临床各科痛症。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运动推拿疗法的理论体系
第一章 推拿与常规 1
第一节 推拿概述 / 1
第二节 推拿常规 / 21
第二章 与运动推拿相关的学说 25
第一节 敏感点学说 / 25
第二节 神经反射点学说 / 29
第三节 痛点学说 / 34
第三章 运动推拿中的常规类手法 65
第一节 手法概述 / 65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 66
第三节 挤压类手法 / 68
第四节 摆动类手法 / 71
第五节 振动类手法 / 72
第六节 叩击类手法 / 73
第四章 运动关节类手法 75
第一节 关节概述 / 75
第二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 82
第三节 牵引法 / 143
第四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的思索 / 156
第五章 关节脱位 164
第一节 脱位概述 / 164
第二节 脱位整复 / 167
第六章 运动康复体操 182
第一节 按摩导引 / 182
第二节 运动康复体操(第一套) / 183
第三节 运动康复体操(第二套) / 187
第四节 运动康复有深意 / 194
下篇常见病的运动推拿治疗
第七章 颈部疾患 203
第一节 落枕 / 203
第二节 颈椎病 / 206
第八章 肩部疾患 225
第一节 肩袖损伤 / 225
第二节 肩关节周围炎 / 226
第九章 肘部疾患 234
第一节 肱骨外上髁炎 / 234
第二节 尺骨鹰嘴滑囊炎 / 236
第十章 腕部疾患 239
第一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 239
第二节 腕管损伤 / 241
第十一章 胸部疾患 243
第一节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 243
第二节 胸椎间盘突出症 / 246
第十二章 腰部疾患 248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 248
第二节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 263
第三节 慢性腰肌劳损 / 267
第四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 270
第五节 腰椎骨质增生 / 273
第十三章 臀部疾患 277
第一节 臀上皮神经损伤 / 277
第二节 梨状肌损伤 / 279
第三节 坐骨神经痛 / 281
第十四章 膝部疾患 287
第一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 287
第二节 髌下脂肪垫损伤 / 291
第三节 髌骨软化症 / 293
第十五章 踝部疾患 298
第一节 踝关节扭伤 / 298
第二节 跟部软组织损伤 / 303
第三节 跟腱损伤 / 305

前言/序言

笔者一直从事推拿教学、培训及临床工作,爱好研究各流派的整复、矫正类手法,尤其是运动关节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手法是推拿手法中较难掌握的部分。学习这一类手法一定要结合力的运用、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其运动轴,经大量的临床实践反复练习,才有可能逐渐掌握其要领。
目前的一些推拿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对于运动关节类手法介绍不尽如人意。在二十余年的教学和临床工作中,笔者积累了很多运动推拿疗法的经验体会,针对特殊部位缺乏有效手法治疗的问题,在改良传统运动关节类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坐位抱颈推拉法”“俯卧按压旋转复位法”“垫胸冲压法”“伏立位整复法”等创新手法。
为了能让初学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推拿手法,从业者能够分享笔者的创新手法与经验,特编写本书,以供从事骨伤、康复、运动医学教学和临床的同道及学生参考、借鉴。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重点介绍了与运动推拿疗法相关的学说、常规类手法与运动关节类手法、关节脱位的整复和运动康复体操,下篇对身体各部位伤科疾病的运动推拿治疗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本着“能动则动”“能松则松”“动则松”“松则通”的思想,倡导运动关节类手法在医疗实践中的运用,书中手法介绍力求详尽细致,并拍摄了大量手法操作图,便于初学者学习掌握要领。此外,书中介绍的很多手法都是作者改良创新的,经过多年临床验证,行之有效,希望能对同仁有所
启发。
由于时间精力所限,疏漏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夏松强
2017年3月于烟台


运动推拿疗法:康复之路上的智慧之手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时间伏案工作以及不均衡的运动习惯,使得运动损伤和劳损性疾病的发生率日益攀升。从专业的运动员到普通的健身爱好者,再到因职业需要而长期保持某种姿势的人群,都可能面临着肌肉酸痛、关节僵硬、功能受限等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集医学理论、手法技巧与康复理念于一体的疗法——运动推拿疗法,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们关注的焦点。 《运动推拿疗法》并非仅仅是一部介绍手法技巧的工具书,它更是一部深入探讨人体运动功能、损伤机制以及通过精准推拿手法恢复和优化运动表现的科学指南。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无论是运动爱好者、健身教练、体能训练师,还是希望从运动损伤中快速恢复的患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康复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从而真正掌握主动康复的钥匙,成为自己身体健康的守护者。 本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深度: 一、 洞悉运动损伤的本质:从根源解决问题 运动推拿疗法的前提是对运动损伤的深刻理解。《运动推拿疗法》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细致剖析不同运动项目、不同动作模式下常见的损伤机制。例如,为何跑步者容易出现膝关节疼痛?跑姿的哪些细节可能导致股骨头疼痛?投掷类运动如何增加肩关节的负担?本书会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结合具体的运动场景,详细解读这些损伤的成因,让读者明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本书将重点剖析以下几类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 肌肉拉伤与撕裂: 详细阐述肌肉纤维的结构,解释突然爆发力、过度拉伸或疲劳状态下,肌肉纤维可能发生的损伤类型,以及不同部位肌肉(如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群)的易损性。 肌腱炎与滑囊炎: 探讨肌腱和滑囊在关节活动中的缓冲与润滑作用,分析过度摩擦、负荷过重或慢性劳损如何导致肌腱的退行性改变和滑囊的炎症。 关节扭伤与韧带损伤: 阐述关节的稳定性如何依赖于韧带的完整性,讲解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等常见扭伤的受力方向和损伤过程,区分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 软骨损伤与关节退行性变: 探讨关节软骨在承受压力和减少摩擦中的作用,分析长期、不当的运动负荷或创伤如何加速软骨的磨损和退化。 肌肉失衡与姿势不良: 揭示在日常活动和运动中,某些肌肉的过度紧张和另一些肌肉的相对薄弱所造成的“主导侧”和“拮抗肌”失衡,以及这种失衡如何引发疼痛和功能障碍。 通过对这些损伤机制的深入讲解,读者将能够更好地识别自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为后续的推拿康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精准的触诊与诊断:为推拿疗法导航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大法宝,而运动推拿疗法同样强调触诊的重要性。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触觉感知人体组织的细微变化,从而准确地定位病灶。这不仅仅是找到疼痛点,更是要辨别出是肌肉僵硬、筋膜粘连、关节错位还是神经压迫。 本书将教授读者以下触诊技巧: 骨性标志的辨识: 熟练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骨盆、股骨、胫骨、腓骨等关键骨性标志,以此为基础进行区域定位。 肌肉肌腹与肌腹的触诊: 掌握如何找到肌肉的起点、止点和肌腹,触诊肌肉的紧张度、硬结、压痛点,以及是否有水肿或萎缩。 筋膜的触诊: 学习如何感知筋膜层的粘连、增厚或僵硬,以及筋膜对下方肌肉和关节活动的影响。 神经与血管的触诊: 了解主要神经干和血管的走行,学会区分神经压迫引起的放射性疼痛与肌肉局部疼痛。 关节活动的被动检查: 通过轻柔地活动患者的关节,观察关节的活动度、活动时的阻碍感、弹响以及疼痛的部位和性质。 本书还将结合临床实例,讲解如何将触诊结果与患者的运动史、主诉相结合,形成初步的诊断判断,为制定个体化的推拿方案提供依据。 三、 系统化的推拿手法:化繁为简的实用技巧 《运动推拿疗法》将汇集国内外运动推拿领域的经典手法,并根据不同损伤类型和身体部位,进行系统化的归纳与整理。本书不会堆砌大量难以掌握的复杂手法,而是精选那些行之有效、易于学习和操作的核心技巧。 本书将重点介绍以下几类推拿手法,并详细阐述其作用原理和操作要领: 舒筋活络类手法: 摩法(Circular Stroking): 针对肌肉表层的紧张和僵硬,通过缓慢、均匀的摩擦,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 推法(Pressing/Pushing): 沿着肌肉的走向或穴位,进行一定力度的推压,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揉法(Kneading): 模拟揉捏肌肉的动作,深层放松肌肉,改善肌肉弹性,消除结节。 点按法(Acupressure): 针对特定的穴位或激痛点,进行有节奏的点压,以疏导气血,缓解局部疼痛。 开背理筋类手法: 弹拨法(Plucking/Stripping): 针对肌肉深层的粘连或紧张的肌束,通过快速的弹拨动作,剥离粘连,缓解深层紧绷。 扳法(Maneuvering/Mobilization): 在保护关节安全的前提下,对关节进行一定方向的牵引和复位,以改善关节活动度,纠正轻微错位。 拿法(Grasping): 抓住肌肉,进行提拿和揉捏,适用于放松颈部、肩部等区域的肌肉。 修复与强化类手法: 拉伸配合推拿: 将被动拉伸与推拿手法相结合,例如在拉伸大腿后侧肌群时,配合对腘绳肌的推压,以达到更深层的放松效果。 激痛点放松(Trigger Point Release): 针对肌肉中形成的“激痛点”(Trigger Point),通过持续的压力,促使激痛点缓解,从而消除牵涉痛。 筋膜松解手法: 学习如何针对不同方向的筋膜粘连,运用特定的角度和力度进行松解,恢复筋膜的滑动性。 本书将通过清晰的图解和视频演示(如果在线版本),详细演示每种手法的操作步骤、力度控制、速度节奏以及适应症和禁忌症。 四、 个体化的康复方案:量体裁衣的精准治疗 运动损伤的康复并非“一刀切”。《运动推拿疗法》强调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推拿康复方案。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会如何结合自身的损伤类型、严重程度、活动水平以及生活习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推拿手法和治疗周期。 本书将提供以下方面的指导: 常见运动损伤的推拿流程: 例如,针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提供初期消肿止痛的推拿方法,以及后期恢复关节活动度的推拿策略。针对慢性腰肌劳损,则会介绍如何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腰椎活动度以及预防复发的推拿组合。 不同部位的推拿要点: 详细讲解针对颈部、肩部、背部、腰部、髋部、膝部、踝部等不同部位的推拿侧重点和禁忌。 推拿与自我锻炼的结合: 强调推拿并非万能,需要与适当的康复性锻炼相结合。本书将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拉伸、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的指导,帮助读者在推拿治疗的同时,主动恢复身体功能。 预防复发的策略: 讲解运动前后的准备与放松,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良好的姿势和适当的运动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五、 理念的升华:从治疗到预防,从康复到卓越 《运动推拿疗法》的价值远不止于解决眼前的疼痛和不适。它更是一种健康理念的传递。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主动管理身体、预防损伤的意识。通过理解身体的信号,学会科学地训练和康复,读者将能够: 提升运动表现: 经过科学的推拿和康复,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得到恢复与提升,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身体的协调性更好,从而在运动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延长运动寿命: 避免因伤病而过早地退出运动生涯,通过科学的康复,保持身体健康,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更长久。 改善生活质量: 运动推拿疗法不仅针对运动人群,它也能够有效缓解因长期伏案、不良姿势等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提升整体的生活品质。 成为自身健康的“专家”: 掌握了本书中的知识和技能,读者将不再被动地接受治疗,而是能够主动地评估和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导者”。 《运动推拿疗法》是一本为所有热爱运动、追求健康、希望摆脱运动损伤困扰的人们而创作的实用指南。它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炼的表达方式,带领您踏上一条通往健康、活力与卓越的康复之路。本书期待成为您运动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用智慧和双手,开启您身体潜能的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误以为里面会有大量的推拿技巧和手法,是那种直接拿来就能用的“工具书”。但拿到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更偏向于理论和原理的讲解。书中有很多关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并且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非常适合想要深入了解运动科学的读者。它详细讲解了肌肉的收缩机制、骨骼的支撑作用、关节的运动模式,以及这些是如何在运动中发挥作用的。虽然我没有找到很多具体的手法示范,但它让我对身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些运动动作容易导致伤病,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姿势和训练来规避风险。比如,书中对于肩关节的讲解就非常细致,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进行某些上半身训练时,动作的标准和肌肉的激活顺序如此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运动科学的科普读物,它在理论层面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对如何更科学地进行运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关于“运动恢复”的章节,这部分内容给我的触动很大。之前我总是认为运动后的恢复就是简单地拉伸一下,或者冲个澡就完事了,从来没有意识到恢复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的恢复方法。这本书详细讲解了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需要恢复,以及不同运动项目、不同强度下,恢复的侧重点也不同。它提到的主动恢复、被动恢复、营养恢复等等,都让我大开眼界。特别是关于睡眠和饮食的建议,虽然听起来很基础,但结合了运动科学的原理,让我觉得很有说服力。我开始尝试在运动后进行更系统的拉伸,并且注意补充水分和能量,也开始尝试更早地入睡。虽然效果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但我已经能感觉到身体在运动后的疲劳感减轻了,而且肌肉酸痛的程度也有所缓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运动不仅仅是消耗体能的过程,恢复同样是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科学的恢复能让你的运动效果事半功倍。

评分

这本书我之前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虽然里面讲的内容和我想象的“运动推拿”有些偏差,但整体来说,还是很有启发性的。一开始我以为它会详细介绍各种运动损伤的推拿手法,比如打篮球扭伤脚踝或者跑步膝盖疼,该怎么通过推拿来缓解。结果发现,它更多的是从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等角度出发,讲解身体的运作机制,以及为什么会出现某些运动不适。书中大量的图解和理论分析,让我对身体的骨骼、肌肉、关节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对于日常的运动训练和预防伤病非常有帮助。例如,书中对于核心肌群的讲解就非常透彻,让我意识到平时很多训练都忽略了这一点,而强大的核心肌群对于稳定身体、提高运动表现至关重要。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我“这里疼,这样推”,但我学会了从更根本的原因去分析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整和训练。而且,它也强调了循序渐进和个体化的原则,这一点我很认同,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基础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这种运动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平时喜欢跑步、爬山,也偶尔参加一些户外运动。一开始我只是想找一本能告诉我怎么通过推拿来处理运动中的一些小毛病的书,但这本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推拿手法,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运动过程中身体是如何工作的,包括肌肉的发力模式、关节的活动范围、人体的代偿机制等等。通过大量的插图和清晰的文字,我能非常直观地理解很多运动解剖学的概念。比如,它讲解了为什么跑步时膝盖会疼痛,不仅仅是膝盖本身的问题,可能还涉及到臀部肌肉的无力,或者踝关节的灵活性不足。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跑步姿势和训练计划,并尝试去纠正一些可能导致问题的习惯。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运动科学的入门指南,它教会我如何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运动。

评分

我一直对运动康复和损伤预防非常感兴趣,所以就入手了这本书。虽然它的书名是“运动推拿疗法”,但我发现它在这方面的论述并不算特别详尽,更多的是从运动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学角度来解释身体的运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书中有很多关于肌肉功能、骨骼结构、关节活动度的详细介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运动表现和导致伤病。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身体链”的理论,它解释了身体各个部位是如何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部分。这让我对理解一些运动损伤的根本原因有了新的视角。例如,很多腰部不适可能源于核心肌群的薄弱,或者髋部柔韧性不足。虽然书中没有提供直接的推拿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它提供的理论基础,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运动训练和康复的原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和寻求专业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