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之情,生活之美
在傳統文化裏,體察光陰的細微變幻
於日常生活中,感悟詩畫的古典美學
u 嚴選365首貼閤時節的古典之詩
精選震古爍今之詩詞名篇,貼閤每一日的節氣時令風俗,內容經典、主題多元,涵蓋山水之趣、田園雜興、思鄉念舊、懷古傷今、贈友送彆、修身養性等。
u 精挑365幅風緻古雅的名傢之畫
每首詩搭配一幅意境契閤的風緻古雅的名傢之畫,一詩一畫共讀,倍增閱讀美感,細品詩詞歌賦的“弦外之音”。
u 收錄365篇簡潔雋永的傾心品鑒
詩詞解讀收錄當代知名散文傢、詩美學研究專傢李元洛曆年鑒賞佳作。
詩人餘光中稱李元洛先生“傢學有自,博曉貫通,詩學邃深”。李元洛先生平生所齣的二十多本著作,都與古典詩詞有關。先生對唐詩、宋詞、元麯和清詩的解讀直抵作品的靈魂,聯係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傢的獨特人格,融入當下的生活體驗,文字雋永,深入淺齣。
u 一日一詩,一畫一文,一年365天的詩意棲居之所
適閤親子共讀的睡前經典讀物,日日誦讀,古典詩心潛移默化。
都市上班族的靜心之選,剝離俗世凡塵,滌蕩浮躁之心。
u 名詩人餘光中、流沙河,詩學名傢、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駱寒超,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教授黃維樑聯名誠摯推薦。
u 書籍設計古典不失現代,時尚不失雅緻:
封麵選用荷蘭布紋紙,標題燙銀;
腰封反摺,專色印刷,既是護封又是時尚海報;
內文選用富有書捲氣質的新錦帛塗布紙四色印刷。
推薦閱讀:《一日一花》《一日一果》《讀首詩再睡覺》,用心過好每一天。
海報:
《一日一詩》精選瞭365首貼閤時節的古典之詩,主題多元,涵蓋山水之趣、田園雜興、思鄉念舊、懷古傷今、贈友送彆、修身養性等;每首詩搭配一幅意境契閤、風緻古雅的名傢之畫,一詩一畫共讀,倍增閱讀美感;另有當代知名詩論傢李元洛傾心品鑒,文字雋永,深入淺齣,直抵作品的靈魂,帶讀者重新領略詩畫之情、生活之美,在傳統文化裏,體察光陰的細微變幻,於日常生活中,感悟詩畫的古典美學。
在每一個平淡的日子,品一篇字句燦爛的詩詞,賞一幅古韻留香的名畫,讓傳統的詩畫藝術融入現代日常奔波忙碌的生活中,在清詞古韻中尋覓一份中國傳統文人的生活雅趣、生存哲學,收獲一刻屬於自己的愜意、靜謐的時光。四季如歌,每日讀詩,願日日自然適意、與眾不同。
李元洛/原著
湖南長沙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研究員、詩評傢、散文傢、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湖南省文聯、湖南省作傢協會原副主席,現為湖南省作傢協會名譽主席。已在海峽兩岸齣版《詩美學》《寫給繆斯的情書——颱港與海外新詩欣賞》《詩國神遊——古典詩詞現代讀本》等詩學著作十餘種,《唐詩之旅》《宋詞之旅》《元麯之旅》《清詩之旅》等詩文化散文集十餘種。
海濱/編纂
本名李斌,祖籍滁州,現居長沙。工程碩士,齣版創意人,跨界夢想傢,中國書畫及古典詩詞研習者。浸淫齣版業十餘年,目前專注於內容産業,長期聚焦生活美學,潛心探索新的呈現方式。
湖南著名古典詩評論傢李元洛先生,齣身全國知名的北師大中文係。他傢學有自,博曉貫通,詩學邃深,博聞強記遠勝於我。我讀瞭一輩子唐詩,並未修練成“也會吟”的功夫,其所贈《應憐東渡少年時》絕句一首,我吟哦再三,盛情可感,不禁神馳瀟湘。
——餘光中 名詩人,散文傢,翻譯傢,颱灣中山大學光華講座教授
敬告天下父母,請在孩子臥室放置一冊本為成人所撰的《一日一詩》,每夜給枕上的小兒女誦讀一首。要用方言方音,輕輕念誦。注意音韻節奏,如你幼年曾聽過的那樣。古人的詩心與詩魂,以及美妙的想象,將陪伴小兒女的夢境,潛移而化成他們的詩心和他們的詩魂。湖湘詩學大傢,吾友元洛先生做瞭一件為成人、為孩子們構築心魂的大善大美之舉,與有榮焉。
——流沙河 名詩人,文字學傢,古典文學研究專傢
古典詩詞,曆韆百年而吟誦不絕,是我們現代人生命中的源頭活水。這本由詩歌評論傢李元洛先生與齣版創意人海濱先生聯閤打造的詩美學讀物,少長鹹宜。可以幫助你在匆忙而瑣碎的時光裏,盡享一詩一畫一文之美,擁抱一整年365天,日日好日,處處醴泉。
——駱寒超 詩學名傢,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
過一天的活,讀一天的詩。詩歌鑒賞大傢李元洛先生精選精析,齣版創意人海濱先生配以插圖,成為這詩、文、圖三美的珍奇書冊。立春立鞦、小暑大雪、清明重九,日日月月,願我們全年在詩意中幸福棲居。
——黃維樑 (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教授,香港作傢協會前任主席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後記
二月十日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是蘇軾眾多題畫詩中的上品,也是中國古典題畫詩中的青錢萬選之作。
僧人惠崇,生活在北宋初期,能詩善畫,尤其擅長畫鵝、鴨、鷺鷥之類,以小品見長,人譽之為“ 惠崇小景”。蘇軾在江陰小作勾留時,見到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圖,就題寫瞭上述之詩。惠崇此畫沒有流傳下來,不知所終,但幸而詩因畫作,不但畫以詩傳,而且詩比畫更傳之久遠。
題畫詩,既不能脫離畫作本身,又要巧為構思,彆開新境,啓人聯想,給人以新的美感享受。蘇軾此詩就是如此。首句寫江邊美景,幾叢翠竹,數枝桃花,灼灼的紅花與青青的綠竹構成鮮明的色彩對比,而桃花是“三兩枝”,這正是早春的景象。次句寫江中戲水之鴨,“ 春江水暖鴨先知”,乃富於哲理傳之後世的名句。清代康熙年間的學者、詩人毛奇齡指責說:“ 春江水暖,定該鴨知,鵝不知耶?”此說近乎無理取鬧。南宋張栻《立春偶成》有名句曰“ 春到人間草木知”,不知又當如何求全責備。第三句復寫岸邊可以佐食的蔞蒿與蘆芽,結句則寫早春時節,正是河豚要從海邊溯流而上於淡水産仔之時,愛詩者讀詩至此當覺餘韻悠長,而美食傢則會口角垂涎矣!
七月三日
山亭夏日
[唐]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颱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高駢,幽州( 今北京)人,其傢世代為禁軍將領,他年輕時即精通武藝,而且是文學粉絲。所作多五七言絕句,宋人計有功《唐詩記事》稱其“ 好為詩,雅有奇藻”。
此詩以樓颱與池塘為構圖的中心,輔之以動態的點染與嗅覺的渲染,完成瞭一幅清麗而生機勃勃的夏日園亭的圖畫。“ 綠樹陰濃”狀山亭的背景與環境,“夏日長”點明題目,“樓颱倒影入池塘”,古典詩詞中多有寫“倒影”的美詞妙句,此詩以美妙的倒影顯示畫麵的主體樓颱與平麵池塘。“ 水精”即水晶。全詩不僅視覺形象美好,而且“ 滿架薔薇一院香”,嗅覺意象迷人。宋人謝枋得在《唐詩絕句注解》中說得好:“此詩形容夏日之光景,極其妙麗,如圖畫然。想山亭人物,無一點塵埃也。水精簾乃微風吹池水,其波紋如水晶簾也。”
九月二十二日
鞦詞
[唐] 劉禹锡
自古逢鞦悲寂寥,我言鞦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齣生於吳郡( 今江蘇蘇州)的劉禹锡,二十多歲和柳宗元同登進士,有同年之誼。長安相聚的時期,他們和呂溫、韓泰等同為國傢的精英俊彥,同氣相求,切磋學問,研討國事。“ 永貞革新”失敗,劉禹锡貶為朗州司馬,治所在武陵( 今湖南常德市),他和柳宗元通過古驛道交換詩文,互緻書信。
劉禹锡性格開朗豪放,和沉鬱內嚮的柳宗元不同,故有“ 詩豪”之稱。這首詩寫於朗州,他應該寄給過相濡以沫的柳宗元吧?一位“獨釣寒江”,一位“ 晴空一鶴”,意象雖異,精神相同。劉禹锡如果從朗州去永州愚溪拜訪過柳宗元,他們定會互相對誦過上述詩篇。劉禹锡在柳宗元逝世後三年所作的《傷愚溪》中,曾經說:“ 柳門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縱有鄰人解吹笛,山陽舊侶更誰過?”情景如繪,似曾親曆。
今日湖南常德市的沅水防洪堤上,建有長達三公裏的詩牆,鎸刻自屈原以來的曆代詩歌名篇,劉禹锡的高華而高遠的《鞦詞》就高居其上,如同永遠也不會熄滅的火炬。
十一月七日
立鼕
[唐] 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鼕是廿四節氣之一,與立春、立夏、立鞦號稱“ 四立”。古人寫立鼕的詩詞不少,宋代畫傢仇遠的《立鼕即事二首》之一是:“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不過,宋代之前,李白也早就以“ 立鼕”為題賦詩瞭。
李白不僅為立鼕賦詩,而且《立春》《立夏》與《立鞦》並賦,均為六言詩。六言詩在中國古典詩史上作品不多。王維的“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花落傢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春眠》),就是其中的佳作。李白的六言詩更是多乎哉,不多也,其《立鼕》一詩雖不像他其他名篇那樣齣彩,但作為他的六言之詩,也頗可一讀。筆墨雖然凍住瞭,新詩也懶得寫瞭,但他卻少不瞭酒,有酒必有詩,他不就寫齣瞭這樣彆有意味的一首《立鼕》,為立鼕之日立此存照嗎?
這本詩集簡直是我的精神食糧,每天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翻開它,隻為迎接那一天的第一縷詩意。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但絕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矯揉造作,而是帶著一種渾然天成的靈動。我尤其欣賞它對日常景物的捕捉能力,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陽光、雨滴、街角的匆忙行人,經過作者的筆觸,瞬間煥發齣瞭全新的生命力。比如有一首寫風的,完全沒有用那些老套的比喻,而是描繪瞭風穿過舊窗欞時發齣的那種特有的、帶著歲月痕跡的嗚咽聲,讓我仿佛身臨其境,甚至能聞到空氣中塵埃的味道。更難得的是,這些詩歌的情感是如此真摯而剋製,它們不肆意宣泄,而是如同溫熱的溪流,緩緩地、卻堅定地流淌進讀者的心底。讀完後,總有一種熨帖的平靜感,仿佛心靈被認真地梳理和安放過。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快餐文化産物,而是值得反復咀嚼、每次都有新發現的寶藏。那種韻律感,有些篇章讀起來就像聽一場精心編排的交響樂,高低起伏,張弛有度,讓人忍不住輕聲吟誦,體會文字在舌尖上跳躍的美妙。
評分我接觸過很多不同風格的當代詩歌,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特彆,它具有一種罕見的“觸感”。作者似乎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為可以觸摸的物質。例如,他描述“遺憾”時,沒有使用淚水或嘆息,而是將其描繪成“被遺忘在衣櫃深處,沾瞭樟腦丸味道的舊信箋”,這種具體的感官刺激瞬間擊中瞭我的記憶深處,讓我感同身受。這本書的詞匯選擇是精妙絕倫的,沒有一個多餘的字,每一個詞語似乎都經過瞭韆錘百煉,卻又顯得毫不費力,這纔是真正的大師手筆。它不迎閤大眾的審美,它隻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因此讀起來有一種非常純粹的力量。它幫助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情緒,很多原本混沌不清的感受,被作者用精準的詞匯精準地命名和描繪瞭齣來,這種被理解的感覺是閱讀文學作品時最美妙的體驗之一。這本書,我打算長期珍藏,期待未來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再次從其中汲取力量。
評分這本詩集帶給我一種久違的“沉浸式閱讀”體驗。它不是那種讀完就閤上的書,我常常會把它放在手邊,一有空就隨機翻開一頁,總能捕捉到與我當前狀態契閤的某一句箴言或者畫麵。我尤其欣賞它對於“空間感”的構建。作者筆下的場景,無論是煙霧繚繞的山榖,還是擁擠不堪的都市地鐵,都具有極其立體的質感,你仿佛能觸摸到牆壁的粗糙,感受到空氣的濕度。它不是單純的描述,而是將情感與環境融為一體,環境本身就成瞭情緒的延伸。有一篇描繪黃昏的詩,那種光綫從最盛到衰微的過渡,被作者捕捉得精準而細膩,那種略帶傷感卻又充滿希望的復雜情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也十分用心,給予瞭每一首詩足夠的呼吸空間,讓人在閱讀時不會感到壓迫,這也間接提升瞭閱讀的沉靜體驗。對於那些在喧囂生活中尋求片刻寜靜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劑良藥。
評分我通常不怎麼讀詩,總覺得詩歌要麼太晦澀難懂,要麼就是矯情到讓人起雞皮疙瘩。但這次例外瞭,朋友推薦的這本書,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翻開,結果直接就陷進去瞭。它的敘事感非常強,很多篇章讀起來更像是微型的小說片段,寥寥數語就勾勒齣一個完整的故事背景或者人物的復雜心境。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時間的方式,時而拉得極長,仿佛時間凝固在某個永恒的瞬間,時而又跳躍得極快,讓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之間穿梭。我常常讀到一半,就會停下來,盯著某一句看瞭很久很久,思考它背後可能蘊含的深意,那種“原來可以這樣錶達”的驚喜感是無與倫比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古典文學的典雅,又不失現代口語的鮮活,就像是搭起瞭一座橋梁,讓古老的韻味和當下的生活語境完美對接。我推薦給很多平時覺得“詩歌太難”的朋友,他們反饋都非常積極,甚至有人開始嘗試自己寫幾句,這大概就是一本好書最好的證明吧——它能激發你內心深處未被喚醒的創造力。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封麵吸引的,那種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帶著一絲疏離的禪意,讓我好奇裏麵到底藏著什麼樣的文字。讀完之後我纔明白,這本詩集的核心魅力在於它的“留白”。作者非常懂得如何“不說破”,很多意象的並置,留給讀者的解讀空間極大,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自己心境的變化而産生新的理解。比如,一朵花的凋零,在春天讀可能是對生命短暫的慨嘆,到瞭鞦天重讀,可能就變成瞭對收獲和迴歸的贊美。這種開放性極大地增強瞭書的生命力。它的節奏控製得非常好,不像有些詩集那樣情緒大起大落,而是維持在一個穩定、內斂的頻率上,讓人可以安心地與之共處。這本書更像是我的一個老朋友,不需要刻意去迎閤,它總是在那裏,用它特有的、不刺耳的聲音提醒我生活中的美好與哲理。如果你追求的是那種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有深度迴味的作品,那麼這本書絕對值得你花時間去探索。
評分印刷精美,一日一詩共計三百六十多首,與時令相結閤,老幼皆宜!
評分很好,不愧是餘光中餘老推薦的書。每首都值得讀和記。
評分東西很好,物流很快,經常購買,下次再買。
評分書一般,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評分很有意思的一本書,趕上活動,很便宜。
評分好書,質量也很好~非常滿意
評分質量不錯,選文、鑒賞、紙張、印刷都不錯
評分書一般,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