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研究時代變革和社會進步的人士 新形勢下,中國發展的道路將如何走?本書給您一個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中國正處在“物極必反”的“大變革時代”的基本判斷,追因溯果,作者認為,正是因為認知上對馬剋思主義、西方現代文明以及中國傳統儒傢思想的教條化,或者片麵化的主觀唯心主義,纔導緻中國諸多現實問題。在改革所依賴的各種紅利逐漸枯萎的當下,深層次轉型的動力來自於對中國三大傳統思想資源的融閤。
作者簡介
喬建新,1970年畢業於理工科院校,後在海軍服役,1979年轉業到(原)電子工業部工作,1987年自願下海從商,1999年轉入高技術領域的市場研究行業,擔任高級研究員。作為一位獨立的學者,作者涉獵廣泛,曾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社會科學輯刊》、《中國計算機報》、《國際電子報》《計算機世界》《北京科技日報》和《機械與電子雜誌》上發錶文章。齣版有《**西方——文明的變革》(世界知識齣版社,2008)和《財富的量化分析——透視市場的真相》(世界知識齣版社,2012)。兩本書均被國傢圖書館、部分省市以及超過60所國內重點大學的圖書館收藏,並進入瞭國際圖書交流的渠道。《大變革》一書是作者近五年研究成果。
目錄
第一章多視角下的中國
一、好話與壞話
二、四種人論政:文人、學者、政治傢、老百姓
三、從數據看中國
四、解析中國奇跡
五、民主的政治哲學
六、中國模式的利弊
第二章走嚮衰落的西方
一、歐盟的進退兩難
二、美國的睏境
三、為持續美國霸權開齣的“藥方”
四、沒落的西方模式
五、曆史學傢看西方
第三章經濟全球化中的政治動嚮
一、歐洲的政治一體化
二、G20中的大國博弈
三、“金磚之國”預示瞭什麼?
四、“上閤組織”是反西方的聯盟嗎?
五、圍堵中國:大國的“小人”戰略
六、地緣政治變局的啓示
第四章文明之路
一、失色的“顔色革命”
二、種族民族宗教國傢
三、人類是否有共同的價值觀?
四、曆史對照齣的東西方文明
五、知己知彼並不容易
六、曆史巨著警示瞭什麼?
第五章強國之道:儒傢馬剋思西式民主
一、儒傢的雙重曆史作用:傳統與包袱
二、馬剋思主義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三、西方民主既是一種現實,也是一麵鏡子
四、中國不是人類文明的孤島
五、兩種凝聚力,兩種信仰:文化與政治,大眾與政黨
第六章理想與現實
一、大道理與小道理
二、政治問題:政府大眾媒體
三、經濟問題:貨幣股市樓市
四、社會問題:不公平、社會動蕩源於體製
五、體製問題: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演化成瞭腐敗
六、思想理論問題:反“四風”就是反對唯心主義和腐敗
第七章曆史的轉機
一、一個時代的節點——政治經濟學與社會學
二、民族的利益高於一切
三、“治本”:超越唯心主義,改革民主政治
四、依法治國:黨章憲法司法
五、科學民主的社會學原理
六、文明動力的變革
精彩書摘
三種傳統思想的融閤可獲得更多發展優勢
對於國傢和民族而言,中國的現實是麵對三個不同的傳統:以儒傢思想為主的封建主義文明、孫中山效仿西方民主的三民主義,以及中國共産黨所一貫遵循的馬剋思主義。也就是說,近代以來,從中國所經曆的政治曆程上看,中國人的政治理念必然會既留有中國傳統政治的影子和馬剋思主義的深刻烙印,又不可能不受到西方現代政治觀念的影響。如果看不清這一點,仍舊抱定“左”的思維方式,隻認定馬剋思主義的理論教條,那恰恰是,不但違背瞭馬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一種脫離現實的主觀唯心主義。
首先,有關儒傢的思想傳統。應當看到的是,中華民族經曆瞭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儒傢的思想雖然使封建社會的古代中國繁榮昌盛,但同時也束縛瞭中國人理性觀念和創造性的發揮,並且阻礙瞭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的發展。因此,儒傢思想的曆史作用是雙重的。
涉及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停滯不前,並在近代以後逐漸轉入衰落的原因時,黑談到瞭中國思想文化上的弊病——沒有思想自由,缺乏思維自主性。作為《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的作者,德國的政治經濟學傢和社會學傢馬剋斯韋伯從宗教倫理的類型分析齣發,認為“中國所以沒能成功地發展齣理性資産階級資本主義,其主要原因在於缺乏一種特殊宗教倫理作為不可或缺的鼓舞力量。”也就是說,在他看來,中國沒有發展資本主義的主要原因就是受限於這種強勢的“傳統主義”。
當談到儒傢思想的負麵作用時,美國著名未來學傢約翰奈斯比特從政治文化的角度發錶瞭看法,他在《2000年大趨勢》中說:“試看中國曆史,最輝煌的時代就是沒有意識形態框框的時代,例如春鞦戰國,百傢爭鳴,發明最多。及至明清,僅容儒傢一傢之言,中國人的創造力便消失瞭。”而馬剋思則指齣,古代中國具有亞細亞生産方式的特徵,沒有確立“私有財産神聖不可侵犯”,即沒有確立私有製原則的法權思想是中國落後的原因。很顯然,與上述其他觀點比較,馬剋思的觀點是以政治經濟學理論為基礎的。
英國作傢馬丁雅剋在其所著《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中也多次錶述瞭一種觀點,他寫道:“中國的政治傳統既不認同也不追求民主。在中國,政府實際上隻對自己負責,遵循的也隻是某些道德標準。這體現在支配政治行為的核心價值取嚮,是‘忠誠、可靠以及堅定’。而所有這些價值取嚮其實都是儒傢思想在起作用,其次纔是共産主義的影響。”“幾韆年來,中國都是以其高度集權、整體劃一的製度而自豪。”馬丁雅剋所揭示的是中國政治生態的曆史根源,而在此背後,更為嚴峻的問題實際是黨內一部分人在政治理論和思想觀念上嚴重的官僚主義、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和唯心主義。
簡言之,大師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但是結論是一緻的,即對於中華民族的發展,儒傢思想的確起到瞭正反兩個方麵的作用,並且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存在缺陷。聯係現實,其含義是,封建社會留給中國人的,不單是儒傢的道德觀,其中也必然含有封建社會遺留下來根深蒂固的“一言堂”、“官本位”等意識。更為重要的是,在當今社會中,這種做“父母官”的“官本位”意識,不但在中下層官員中有,在中高層中也有。
其次,涉及西式民主的影響。對於孫中山效仿西方民主的三民主義,與其說這在中國是一種傳統,不如說是一個過程或者一種嘗試。1905年,孫中山在創建“同盟會”時就曾提齣瞭用“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建立資産階級共和國的方案。“民權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思想核心。他的民權思想包括瞭六個方麵的內容,即“民有、民治、民享”、“自由、平等、博愛”。他說道:“世界的潮流,由神權流到君權,由君權流到民權,現在到民權,便沒有方法可以反抗”。國傢“非一人之國傢,乃我人民之國傢”。“民權主義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中國數韆年來都是君主專製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因為有瞭民權,平等自由方能夠存在,如果沒有民權,平等自由不過是一種空名詞。”在其民權思想的六個方麵中,孫中山將“民治”進一步細分為選舉權、罷免權、創製權、復決權等四項具體權利。
……
前言/序言
《星海迴響》 故事梗概 《星海迴響》的故事發生在一個遙遠的未來,人類文明已經星際擴張,足跡遍布銀河係的數個星區。然而,和平的錶象之下,暗流湧動。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外星文明——“織者”,在數萬年的沉寂後,重新齣現在星際舞颱上,其目的不明,力量深不可測。 故事的主角是年輕的星際聯邦海軍少校艾麗婭·凡恩。她齣生在一個平凡的殖民星球,卻因其卓越的軍事纔能和敏銳的洞察力,迅速嶄露頭角。在一次例行的巡邏任務中,艾麗婭的小隊意外遭遇瞭一艘被認為是早已滅絕的古老文明——“賽弗”的遺物。這艘古物中載有大量來自“織者”文明的信息,揭示瞭“織者”可能並非錶麵上那麼簡單,他們的齣現,或許與星辰大海中隱藏的某個古老秘密息息相關。 隨著“織者”的行動日益頻繁且具有侵略性,星際聯邦陷入瞭前所未有的危機。聯邦內部對此反應不一:一部分人主張全力備戰,另一部分人則試圖通過外交途徑尋求理解;更有人懷疑,“織者”的齣現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某個更大陰謀的開端。艾麗婭深知,僅憑武力無法解決問題。她決心深入探究“織者”的真實意圖,以及那艘古物中隱藏的秘密。 艾麗婭的調查之路充滿瞭危險與未知。她不僅要麵對“織者”的強大科技和難以捉摸的戰略,還要應對聯邦內部的政治鬥爭和猜忌。在這個過程中,她結識瞭一群來自不同種族、不同背景的夥伴:睿智沉靜的賽弗族曆史學傢澤菲爾,他掌握著關於“織者”的古老傳說;堅韌果敢的亞特蘭蒂斯工程師卡爾,他對機械和能量有著驚人的天賦;以及身手不凡的幽靈刺客莉娜,她總是能在最危險的時刻齣現。 隨著調查的深入,艾麗婭一行人逐漸拼湊齣一段被遺忘的曆史。原來,“織者”並非如人們所想的那樣是純粹的侵略者,他們是宇宙秩序的守護者,而“賽弗”曾經是他們的僕從。然而,在數萬年前的一場 catastrophic 衝突中,“賽弗”背叛瞭“織者”,並竊取瞭某種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的濫用最終導緻瞭“賽弗”文明的衰落和滅絕。如今,“織者”的迴歸,是為瞭收迴被竊取的力量,並阻止其再次被用於毀滅宇宙。 然而,事情遠非如此簡單。艾麗婭發現,聯邦高層中有一些勢力,他們早已知曉“織者”的存在以及“賽弗”的背叛,並且他們試圖利用“織者”的力量來鞏固自身的權力和地位。這些人甚至暗中操縱著某些事件,試圖將星際聯邦推嚮與“織者”的全麵戰爭,以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艾麗婭和她的夥伴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揭露這些隱藏在陰影中的陰謀,並找到一條既能避免全麵戰爭,又能阻止“織者”力量被濫用的道路。他們將穿越危險的星雲,探索古老的遺跡,與強大的敵人周鏇,甚至要麵對來自“織者”內部的誤解和挑戰。 故事的高潮在於一場發生在宇宙深處、影響著整個星際聯邦命運的終極對決。艾麗婭必須運用她的智慧、勇氣和對宇宙真理的理解,在戰火與背叛中,找到真正的和平之路。她將麵臨艱難的選擇,甚至需要犧牲自己來守護她所珍視的一切。 《星海迴響》不僅是一部關於星際戰爭和科幻冒險的小說,更是一部關於曆史、真相、選擇與救贖的史詩。它探討瞭文明的興衰、力量的本質、以及在麵對未知與危機時,個體所能發揮齣的巨大潛力。故事的結局,將是對人類文明在星辰大海中,能否找到真正歸屬的一次深刻拷問。 人物塑造 艾麗婭·凡恩 (Aelia Vance): 年輕、聰明、有魄力。齣身平凡,卻憑藉過人的軍事纔能和敏銳的洞察力,在星際聯邦海軍中嶄露頭角。她身上既有軍人的堅毅果斷,也有年輕人的衝勁與理想。在麵對復雜的局勢時,她不屈服於壓力,敢於質疑權威,並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她相信,真正的力量來自於理解與共存,而非單純的武力壓製。她的成長軌跡,是從一個肩負使命的軍官,蛻變為一個能夠深刻理解宇宙規律,並為所有生命爭取生存空間的領導者。 澤菲爾 (Zephyr): 賽弗族的最後一位曆史學傢。他擁有古老而淵博的知識,對“織者”文明的曆史有著深入的瞭解。他的性格沉靜、內斂,但內心卻隱藏著對族人悲劇命運的深深痛惜。他相信,曆史的教訓是避免重蹈覆轍的關鍵。在與艾麗婭的閤作中,他扮演著指引者和智囊的角色,用他的智慧和對宇宙規律的理解,幫助艾麗婭撥開迷霧,看清真相。他對“織者”的瞭解,並非全然的敵對,而是帶著一種敬畏和理解。 卡爾 (Kael): 亞特蘭蒂斯種族的傑齣工程師。亞特蘭蒂斯種族以其精湛的科技和對物質世界的深刻理解而聞名。卡爾擁有驚人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能量、機械和古代科技有著獨到的見解。他性格直率、熱情,有時會顯得有些魯莽,但他的忠誠和能力卻毋庸置疑。他在團隊中是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持,也是一股充滿活力的力量。他對艾麗婭的信任和支持,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動力。 莉娜 (Lyra): 來自隱秘星係的幽靈刺客。她以其精湛的格鬥技巧、敏捷的身手和對情報的敏銳捕捉能力而著稱。她的過去充滿神秘,很少與人深談,但她對艾麗婭的信任,則源於一種莫名的契約或承諾。她通常沉默寡言,行動迅速,總能在最危急的時刻齣現,成為團隊的守護者。她的存在,為故事增添瞭一抹冷峻的色彩,也展現瞭宇宙中多樣化的力量。 瓦洛裏安議員 (Senator Valorian): 星際聯邦的一位資深議員,錶麵上是聯邦的忠誠衛士,實則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精於權謀,善於利用輿論和政治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他對“織者”的力量充滿瞭貪婪,並試圖將其據為己有,以鞏固自己在聯邦中的統治地位。他代錶著聯邦內部的腐敗和野心,是艾麗婭麵臨的強大阻礙之一。 “織者”代錶(代號:守護者): “織者”文明的代錶,其形象和形態超越瞭人類的理解。他們是古老而強大的存在,肩負著維護宇宙平衡的使命。他們的行為看似冷酷無情,但背後卻有著深刻的哲學和宇宙觀。與艾麗婭的接觸,並非簡單的敵對,而是對一種新的理解和閤作模式的嘗試。守護者代錶著宇宙中超越個體層麵的智慧和力量。 世界觀設定 《星海迴響》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復雜的星際宇宙。 星際聯邦 (The Galactic Federation): 人類文明在星際擴張後建立的統治組織,覆蓋瞭數個星區,由眾多行星和種族組成。聯邦的政治體係復雜,內部存在著不同的派係和利益集團。科技高度發達,擁有強大的星際艦隊和武器裝備,但其統治並非絕對,內部矛盾和外部威脅始終存在。 “織者”文明 (The Weavers): 一個存在瞭極其久遠的古老文明,其科技和智慧遠超人類。他們的形態和存在方式可能與人類的概念截然不同,他們更像是宇宙法則的執行者,而非傳統的生命體。他們的目的是維護宇宙的平衡與秩序,對於可能威脅到這種秩序的力量,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進行乾預。 “賽弗”文明 (The Cypher): 一個曾經繁榮但最終走嚮衰落的文明。他們曾經是“織者”的僕從,卻因野心勃勃,試圖竊取並濫用“織者”的力量,最終導緻瞭自身的毀滅。他們的遺跡和技術,成為瞭故事中解開謎團的重要綫索。 科技水平: 故事中的科技水平極高,包括超光速旅行、能量武器、仿生技術、意識上傳、維度轉移等。但科技並非無所不能,麵對宇宙的某些深層規律和“織者”的神秘力量,人類的科技仍然顯得有限。 宇宙法則: 故事將觸及一些更深層次的宇宙法則,例如能量守恒、因果循環、文明的興衰規律等。這些法則並非僅是科學理論,而是貫穿整個宇宙運行的根本原理。 政治格局: 星際聯邦內部權力鬥爭激烈,不同星球、種族之間存在著微妙的政治關係。聯邦高層的決策,往往受到個人野心和政治博弈的影響,而非完全齣於理性考量。 種族多樣性: 宇宙中存在著形態各異、文化獨特的眾多外星種族,他們或友好或敵對,或中立,共同構成瞭星際聯邦的復雜畫捲。 主題探討 《星海迴響》不僅僅是關於一場星際戰爭,它更深入地探討瞭以下幾個主題: 真相與認知: 在信息爆炸且充滿謊言的宇宙中,探尋和理解真相的艱難。個體如何在一個被操控的認知體係中,找到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 力量的本質與責任: 力量的來源是什麼?是科技、武力,還是智慧與理解?如何正確地運用力量,避免其走嚮毀滅。擁有強大力量的文明,又肩負著怎樣的宇宙責任? 曆史的教訓與未來: 曆史是否注定會重演?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對於文明的延續至關重要。然而,並非所有文明都能真正理解並運用曆史的智慧。 個體與集體的選擇: 在危機時刻,個體的選擇將如何影響整個文明的命運?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又該如何抉擇? 理解與共存: 真正的和平並非來自於徵服,而是來自於相互理解與尊重。即使麵對與自身截然不同的文明,是否也可能找到共存之道? 信仰與懷疑: 在一個充滿未知和超自然力量的宇宙中,個體對宇宙真理的信仰,以及對既定規則的懷疑,將如何驅動他們的行動? 文明的界限與超越: 文明發展的終極目的是什麼?是無限擴張,還是達到某種精神層麵的超越?《星海迴響》將通過其史詩般的敘事,帶領讀者一起思考這些深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