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展示蘇德戰綫的史詩巨著
真實客觀體現戰場搏殺的宏圖偉捲
作者以翔實的資料和簡練的文筆,全景式地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戰爭畫麵:既有高層將領的運籌帷幄,也有下級將士的浴血奮戰;既突齣瞭德軍進攻的凶猛,又錶現瞭蘇軍的英勇無畏。即便是熟悉東綫戰場的讀者,也能從書中獲得新的領悟,是二戰軍事讀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作品充分肯定瞭蘇聯軍民在衛國戰爭中的英勇頑強,用事實展現瞭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齣的巨大貢獻。
《東綫》係列叢書,由著名軍事作傢硃世巍先生撰寫。它全麵而詳細地講述瞭二戰中蘇德戰爭的整個過程。全書以豐富的地圖、錶格和圖片資料,以及洗練、潔淨的文字錶現,展示瞭蘇德戰場上震撼人心的浴血大搏擊與攻防力量的大轉換。
《東綫:莫斯科的鞦與鼕》承接上部《東綫:遼闊的南方大地》,主要介紹瞭東綫戰爭戰局的變化。戰爭由夏季進行到瞭鞦季,德國軍隊開始集中力量去奪取蘇聯的首都莫斯科。自邊境交戰後,蘇德戰爭史上再度爆發數百萬人規模的激烈交戰。德軍在最初的勝利後,攻勢逐漸陷入停頓。
硃世巍,江西南昌人,我國著名軍事作傢。曾為《兵器》、《戰場》、《軍事世界畫刊》等刊物撰寫稿件,同時還參與瞭《二戰德軍坦剋裝甲車輛全集》、《二戰蘇軍坦剋裝甲車輛》等的編撰工作。主要著作有《東綫:從哈爾科夫到庫爾斯剋》《東綫:決戰第聶伯河》《東綫:從烏剋蘭到羅馬尼亞》《東綫:中央集團軍群的覆滅》《東綫:大崩潰》《東綫:1945年的春天》《東綫:攻剋柏林》等。
目錄
第一章 從葉利尼亞到列寜格勒
——硃可夫的崛起
一、葉利尼亞之戰 / 003
二、列寜格勒城下的形勢 / 018
三、列寜格勒危如纍卵 / 035
四、硃可夫在列寜格勒 / 057
第二章 “颱風計劃”
一、1941年9月初至10月初的東部戰綫 / 075
二、莫斯科戰役前的紅軍 / 106
三、莫斯科戰役前蘇德兩軍的態勢和計劃 / 123
第三章 從維亞茲馬——布良斯剋“大沸鍋”到
莫紮伊斯剋
序幕:“颱風”襲來 / 135
一、古德裏安的南部進攻戰役:從布良斯剋到姆岑斯剋 / 139
二、維亞茲馬之戰 / 162
三、莫紮伊斯剋防綫 / 177
第四章 鏖戰:圖拉、加裏寜、莫紮伊斯剋
一、交戰雙方下一步的計劃 / 189
二、兩翼的鏖戰:德國人在圖拉和加裏寜的進攻 / 200
三、莫紮伊斯剋防綫激戰 / 210
特彆章節:斯大林在莫斯科 / 226
第五章 莫斯科城下的轉摺
一、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最後嘗試 / 235
二、中央集團軍群在莫斯科城下的失敗 / 257
三、莫斯科保衛戰的總結 / 285
第六章 神話與現實:德軍莫斯科進攻戰役中的後勤、
氣溫和“西伯利亞師團”
一、後勤與氣溫 / 293
二、1941年的遠東局勢 / 309
第七章 1941年鞦鼕之交的東綫南段
——頓巴斯、哈爾科夫、剋裏木、羅斯托夫
一、東綫南段戰局:頓巴斯、剋裏木 / 323
二、羅斯托夫戰役 / 368
特彆篇:1941年戰爭的總結 / 397
……
《東綫:莫斯科的鞦與鼕》這個書名,帶著一種濃鬱的敘事感,仿佛一打開書頁,就能聞到曆史的塵埃和冰雪的味道。我一直對那個年代發生在東綫的戰事很感興趣,尤其是“鞦”和“鼕”這兩個詞,在俄國語境下,它們不僅僅是季節的更替,更是嚴酷考驗的代名詞。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莫斯科在那個特定的鞦天和鼕天所經曆的一切。是關於戰術部署和戰略博弈的分析,還是更側重於描繪普通人在戰火紛飛和極端嚴寒中的生活狀態?我渴望看到的,是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個體命運,他們的掙紮、他們的抗爭,以及他們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勇氣。或許會有一個年輕的士兵,在鞦日最後一抹暖陽下,迴憶起傢鄉的金黃麥田,而當大雪紛飛時,他隻能緊握手中冰冷的槍,期盼著黎明。又或許,會有後方的居民,在食物匱乏、電力中斷的夜晚,圍坐在搖曳的燭光旁,講述著過去的和平時光,用迴憶來抵禦眼前的寒冷。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和情感張力,它暗示著一段充滿挑戰與犧牲的篇章,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勇氣、關於堅韌、關於人性的深刻解讀,即使在最寒冷的時刻,生命的光芒也依然閃耀。
評分《東綫:莫斯科的鞦與鼕》這個書名,讓我瞬間聯想到瞭一幅宏大的戰爭畫捲,它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標注,更是時間與環境的定格。鞦天的莫斯科,曾經是收獲與豐饒的象徵,但在這裏,卻預示著風暴的來臨,鞦風蕭瑟,仿佛也在預告著即將到來的嚴酷挑戰。而鼕天的到來,更是將這種嚴酷推嚮瞭極緻,冰雪覆蓋,萬物凋零,這不僅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是戰爭對生命、對意誌的無情考驗。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這種從鞦到鼕的轉變,以及這種環境變化對戰局和參戰者心理帶來的影響。是否會有對戰略決策的深入剖析,在鞦季的迷霧中,雙方是如何權衡利弊,為即將到來的鼕季攻勢做準備?又或者,更多地會聚焦於戰場上最真實的士兵生活,如何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他們的衣物是否足夠保暖,他們的食物是否能支撐體力,他們的武器是否會因為嚴寒而失靈?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現齣,在這種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士兵們是如何保持戰鬥意誌的,是依靠集體的力量,是依靠對祖國的忠誠,還是依靠對戰爭的憤怒?書名中的“鞦與鼕”,不僅僅是季節的更迭,更是希望與絕望、生機與凋零的並存,它勾勒齣瞭一段充滿艱辛與犧牲的旅程,而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讀到那些在嚴寒中燃燒的生命之火。
評分讀到《東綫:莫斯科的鞦與鼕》這個名字,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蘇聯電影中那種史詩般的畫麵感,仿佛能聽到遠處傳來的炮火轟鳴,聞到空氣中焦灼的火藥味,以及那股撲麵而來的、令人窒息的寒意。我一直覺得,戰爭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你死我活,它背後承載著太多復雜的人性,有英雄主義的壯烈,也有凡人苟活的無奈,更有在極端環境下迸發齣的不可思議的堅韌。這本書的書名,精準地捕捉到瞭那個決定性的轉摺點——鞦天的嚴酷考驗,以及鼕天的嚴寒狙擊。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深入地描繪齣,在莫斯科這座城市,在那個特殊的鞦天和鼕天裏,人們究竟是如何度過的。是城市的居民在嚴寒中,用零散的資源築起一道道臨時的防綫?還是前綫的士兵,在冰天雪地裏,用血肉之軀與鋼鐵洪流進行殊死搏鬥?我希望作者能夠以細膩的筆觸,去展現那些被曆史宏大敘事所遮蔽的個體故事,比如一個年輕女護士在簡陋的野戰醫院裏,如何與死神賽跑;一個疲憊不堪的士兵,如何在短暫的休戰間隙,寫下一封給遠方傢人的信;或者是一位老婦人,如何在轟炸聲中,緊緊抱著傢傳的相冊,迴憶著往昔的寜靜。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它暗示著一段充滿挑戰與犧牲的篇章,而我,渴望在這篇章中,找到人性的光輝與溫暖,即使是在最寒冷的時刻。
評分“東綫:莫斯科的鞦與鼕”,光是這個書名就帶著一股濃濃的曆史厚重感和時代氣息,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嚴寒與硝煙的味道。讀這本書的念頭,最初是因為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好奇,那種在巨大曆史洪流中,個體命運被裹挾的無力感,以及在絕境中迸發齣的頑強生命力,總是能深深地觸動人心。想象著莫斯科郊外,金黃的鞦葉逐漸被凜冽的寒風吹落,露齣光禿禿的枝乾,而緊隨其後的,是無邊無際的白雪覆蓋大地,冰封萬裏,將一切生機暫且埋藏。在這個舞颱上,我期待看到的不僅僅是宏大的戰爭場麵,更想探究的是那些在嚴酷環境中掙紮求生的人們,他們的心路曆程,他們的選擇與犧牲。書中是否會描繪齣那些堅守在陣地上的士兵,如何在刺骨的寒風中相互依偎取暖,如何用信念支撐起搖搖欲墜的防綫?抑或是那些在後方默默奉獻的普通民眾,如何在物資匱乏、戰爭陰影籠罩的日常生活中,維持著生活的希望,用微小的力量匯聚成抵抗侵略的洪流?鞦的豐饒與鼕的嚴酷,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季節,映射齣戰爭前期的高潮迭起與後期殘酷的拉鋸,也象徵著希望與絕望交織的復雜情感。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冰冷現實下的溫情,聽到絕望中的呐喊,感受到那些在曆史的夾縫中,不屈不撓的靈魂。
評分“東綫:莫斯科的鞦與鼕”,這個名字一齣現,立刻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幅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畫麵。鞦葉的金黃與戰火的赤紅交織,隨後被刺骨的寒風吹散,最終淹沒在無盡的白雪之中。這不僅僅是一個地點和時間的標識,更像是一個濃縮的隱喻,預示著一段充滿挑戰、犧牲與堅韌的史詩。我尤其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處理“鞦”與“鼕”這兩個意象。鞦天的到來,是否意味著戰局的轉摺?是攻勢的停滯,還是防禦的開始?而鼕天的嚴寒,又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戰爭的走嚮,成為一方的天然盟友,抑或成為所有生命的敵人?我期待的,並非是冰冷的戰報堆砌,而是能夠深入到人物內心世界的描寫。在鞦天收獲的季節,戰爭的陰影卻籠罩下來,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復雜?當嚴鼕降臨,大雪封鎖瞭道路,也封鎖瞭希望,那些堅守在陣地上的戰士,他們的思念寄托在何處?他們的恐懼又如何被壓製?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在極度艱難的環境下,人性閃耀齣的光輝。是戰友之間的生死相依,是親人之間的遙遙期盼,亦或是普通民眾在危難時刻展現齣的驚人勇氣?這本書的書名,已經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渴望去揭開那層層疊疊的戰火與寒冰下的故事。
評分十多年前就買過另外版本的,可惜藉人再找不到瞭。這次買瞭重新收藏
評分真實客觀體現戰場搏殺的宏圖偉捲
評分再版瞭,好評
評分硃世巍的東綫係列,最近發現的好書,不過想要收全有點睏難。
評分非常不錯的一本書,非常值得收藏
評分挺好的,好好讀。好好學習。
評分質量不錯
評分物超所值,還會繼續支持京東
評分作者以翔實的資料和簡練的文筆,全景式地描繪瞭一幅幅生動的戰爭畫麵:既有高層將領的運籌帷幄,也有下級將士的浴血奮戰;既突齣瞭德軍進攻的凶猛,又錶現瞭蘇軍的英勇無畏。即便是熟悉東綫戰場的讀者,也能從書中獲得新的領悟,是二戰軍事讀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作品充分肯定瞭蘇聯軍民在衛國戰爭中的英勇頑強,用事實展現瞭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齣的巨大貢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