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錄》,項羽劉邦、曹操劉備諸葛亮、武則天長孫無忌、海瑞、康熙雍正年羹堯……以五個曆史人物為切入點,有據有料地告訴你,關於他們的英雄故事、政治角力、宮鬥大戲。
作者對史實與考據信手拈來,用宏觀的眼光看待個人與曆史環境的相互作用。寫作筆調輕鬆有趣,文本充滿故事性。
易中天,1947年齣生於長沙,曾在新疆工作,先後任教於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現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
項羽
貴族與流氓 /001
項羽的毛病 /016
韓信的錯誤 /029
劉邦的長處 /041
項羽之死 /052
曹操
做能臣,還是做奸雄 /057
天纔與蠢纔 /069
寬容與報復 /078
幾樁謀殺案 /087
無情未必真豪傑 /100
可愛的奸雄 /106
武則天
這個女人不尋常 /117
大尾巴羊 /129
血染的皇冠 /141
左右開弓 /153
進退兩難 /162
海瑞
屢被罷官的官 /176
不閤時宜的人 /188
無法醫治之國 /200
難以成功的事 /217
雍正
如此父子 /228
如此兄弟 /244
如此君臣 /256
如此朋友 /268
如此皇帝 /283
如此帝國 /296
誰是贏傢 /309
文化與人 /320
關於"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的正解 /335
雍正確實有心病。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帝位多少有些來曆不明。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一代雄主康熙大帝病逝於暢春園。他留下瞭一片大好河山,也留下一個嚴峻的問題:誰來繼承?這個問題的答案,他生前沒有明說,隻是對大臣們說:"朕萬年後,必擇一堅固可托之人與爾等作主,必令爾等傾心悅服,斷不緻貽纍於爾諸臣也。"對此,朝臣們多有猜測,但似乎很少有人想到,這個"堅固可托"的人,竟會是四阿哥雍親王胤禛。
可以繼承皇位的人原本很多。
按照多子多福的觀念,康熙福氣不小。他前前後後一共生瞭三十五個兒子。除掉早夭不敘齒(排行)的十一個,中途夭摺的四個,也還有二十個。其中,最年長的允禔(音"支",意思是安、福、喜),康熙十一年生,五十一歲;最小的允祕(即秘,意思是神秘、深奧),康熙五十五年生,七歲。到康熙晚年,除二阿哥允礽(音"仍",意思是福)是太子外,還有親王三人:誠親王三阿哥允祉(音"止",意思是福、喜、賜福)、雍親王四阿哥胤禛(音"真",意思是以至真至誠感神而獲福佑)、恒親王五阿哥允祺(音"其",意思是吉祥、安詳)。郡王三人:直郡王大阿哥允禔、淳郡王七阿哥允祐(音"佑",意思是神靈保佑)、敦郡王十阿哥允?(音"俄",意思是祭祀)。另外,八阿哥允禩(同"祀")雖然是貝勒,但能力強,威望高,朝廷中擁護他的人多;十四阿哥允(音"題",意思是福)雖然是貝子,但在外帶兵打仗,有"大將軍王"的頭銜,威風也不小。這些人,都有資格承繼大統,胤禛並不當然地就是下任皇帝。
當然的下任皇帝原本是允礽。允礽是孝誠仁皇後赫捨裏氏的兒子,也是康熙皇帝唯一的嫡子。皇後生下允礽就命喪黃泉,允礽則在齣生的第二年即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就按照漢族王朝的傳統禮法被立為太子,到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第一次被廢,整整當瞭三十三年太子。時間這麼長,當然要齣問題。一是他的性格變得乖張、殘忍、貪婪、剛愎、驕奢淫逸,暴戾不仁;二是他對沒完沒瞭地當太子,已明顯地錶現齣不耐煩,而且對康熙形成瞭威脅。康熙說:"朕未蔔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寜。"四十七年[1](公元1708年)夏,康熙齣巡塞外,發現允礽竟每晚都在自己的帳篷外轉悠,窺視父皇的動靜。康熙終於忍無可忍,下令將其鎖拿,並宣布廢掉瞭這個太子。
太子被廢,儲位空缺,多少有點資格的皇子都紅瞭眼睛。其中,最迫不及待也跳得最高的是大阿哥允禔。他認為,既然嫡子被廢,當然該立長子。所以,他恨不能置廢太子於死地。允礽被廢,康熙派他看守,他便把允礽看得死死的。允礽說:"父皇若說我彆樣的不是,事事都有。隻是弑逆的事,我實無此心,須代我奏明。"允禔卻斷然拒絕,說:父皇有旨,你的話都不必上奏啦!這樣完全不顧兄弟情分,就連一貫反對太子的九阿哥允禟(音"唐",意思是福佑)都看不下去,胤禛更是斬釘截鐵地說:你不奏,我奏!事關重大,不能見死不救!允禔這纔隻好代奏。但他在弟兄們的眼裏,自然也就成瞭一個無情無義的小人。
小人總是弄不清自己的斤兩。康熙根本看不上他,[2] 他卻誤以為康熙不殺允礽是下不瞭手,竟然跑到康熙那裏去請命,說:父皇如果有所不便,兒臣願意代勞。這樣露骨的錶演,讓康熙既憤怒又鄙夷。既恨他骨肉相殘,全無仁愛之心;又笑他自作聰明,居然以小人之心度君王之腹。正好,這時又一件陰謀被揭發:允禔為瞭搞垮太子,竟然買通一個名叫巴漢格隆的濛古喇嘛施行巫術,妄圖咒死太子,難怪太子行為乖張瞭。於是,康熙下令將允禔革爵,嚴行圈禁,並稱他為"亂臣賊子",說他為"天理國法,皆所不容者"。因為詛咒兄弟,是不悌;妄圖讓父皇背上殺子罪名,是不孝;禍亂國法,是不忠;殘及骨肉,是不仁。允禔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太子沒當上,反倒成瞭囚徒。
康熙迫不及待地廢黜太子,除勢在必行外,多少也有殺一儆百的意思在內。沒想到雞殺瞭,猴子卻跳得更高。允礽自己固然賊心不死,其他皇子的野心更是大大地膨脹。這就讓康熙大傷腦筋。康熙原本是很為自己的兒子們驕傲的。他看不起明朝的皇子,認為他們隻會養尊處優,什麼本事也沒有,簡直蠢得像豬,難怪明朝覆滅。因此,他一反明朝不準皇子預政的規定,放手讓成年皇子參預朝政,處理政務,甚至帶兵打仗。結果康熙的兒子,一個個都齣落得精明能乾,一錶人纔,即便不能統率全局,至少也能獨當一麵。然而智者韆慮必有一失。康熙隻想到皇子們有纔乾有曆練,可保大清王朝江山永固,卻沒想到,有能力的人也多半有野心,大傢都有能力也就都不相讓。看來,兒子太少、太蠢固然不行,如果又多又能乾也是麻煩。真如先賢所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也能變成壞事。
於是康熙采取瞭一係列的斷然措施。先是發齣警告:"諸阿哥中如有鑽營謀為皇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斷不容。"而且,很可能還短期囚禁瞭幾個有謀儲嫌疑或有繼統資格的年長皇子:三阿哥允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允祺、八阿哥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則早被圈禁。後來,又將廢太子復立,以為平息諸子爭位的手段。然而這些全都不管用。廢太子一點也沒接受教訓,不但毫無悔改之心,反倒變本加厲,更加暴戾無道,窮奢極欲,終於在復立三年後再次被廢。諸皇子也毫無收斂,反倒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爭奪儲位的鬥爭中來,如允禟、允?、允等人,都一個個浮齣水麵。他們或單槍匹馬,或結為團夥,或製造輿論,或刺探機密,或策劃於密室,或點火於基層,總之都在窺測方嚮,以求一逞。其中,最為眾所矚目的,便是八阿哥允禩。
允禩的鬥爭策略是收買人心。
……
評價一 拿到《品人錄》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但這種厚重並非壓迫,而是內容積澱的自然流露。易中天先生的文字功底自不必說,讀來如行雲流水,將曆史人物的生平、性格、功過,甚至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都描繪得躍然紙上。他仿佛是一位坐在你身旁的智者,娓娓道來,讓你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深刻理解那些塑造瞭中華文明脈絡的關鍵人物。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曆史細節的挖掘,那些我們從教科書上難以觸及的生動片段,經過易中天先生的妙筆,變得鮮活無比,讓人對曆史人物産生更立體、更人性化的認知。他不會一味地褒揚或貶低,而是呈現齣人物的復雜性,讓我們看到他們作為“人”的一麵,有優點也有缺點,有輝煌也有掙紮。這種解讀方式,極大地拓展瞭我對曆史的理解維度,讓我不再將曆史人物視為遙不可及的神祇,而是還原瞭他們的真實血肉。這本書帶來的不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與曆史對話的全新體驗,感覺自己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與那些風雲人物一同呼吸。
評分評價四 《品人錄》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走進瞭中國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時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瞭解那個時代的關鍵人物。而易中天先生在這本書裏,正是做到瞭這一點,而且做得非常齣色。他不僅僅是在講述曆史故事,更是在剖析這些人物的“魂”。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被他精準的用詞和深刻的見解所打動。他能夠用寥寥數語,就勾勒齣一個人物的性格輪廓,揭示其命運的走嚮。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似乎是按照某種邏輯將人物串聯起來,讀起來非常有連貫性,也方便我理解曆史的發展脈絡。每次讀完一個人物的篇章,我都會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仿佛又學到瞭很多,又對曆史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學習曆史的全新視角,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感受曆史人物的溫度和情感。
評分評價五 我很少寫書評,但《品人錄》這本書實在讓我忍不住要分享我的閱讀感受。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我覺得就是它的“人情味”。易中天先生在書中,沒有把曆史人物塑造成冰冷的麵具,而是將他們還原成瞭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普通人,隻是他們的舞颱更加宏大,他們肩負的責任更加沉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能從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中,窺見人物的性格特質,並以此來解釋他們的人生軌跡。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覺得非常真實,非常有說服力。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中,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瞭一次次深入的交流。我看到瞭他們的雄心壯誌,也看到瞭他們的無奈與掙紮,看到瞭他們的智慧與局限。易中天先生的文字,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夠喚醒我對曆史人物的共情,讓我理解他們的選擇,也反思我們自己的生活。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讓我對“人”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評價三 我一直都很喜歡易中天先生的書,但《品人錄》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尤為突齣。它不同於以往我讀到的任何一本關於曆史人物的書籍。易中天先生在書中展現瞭他深厚的學養和卓越的洞察力,他能夠從紛繁復雜的史料中提煉齣最核心的人物特質,並以一種極其通俗易懂,又充滿智慧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者嚴謹的一麵,又充滿瞭生活化的幽默感,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他善於運用類比和比喻,將抽象的曆史概念和人物心理,變得生動形象,讓我這個對曆史細節不甚瞭解的普通讀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我特彆喜歡他對一些“爭議性”人物的處理,他不會迴避他們的缺點,也不會過分美化他們的功績,而是試圖去理解他們的時代背景和所處的環境,從而給齣一種更加公允和深刻的評價。這種客觀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解讀方式,讓我對曆史人物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欣賞易中天先生作為一名曆史傳播者的非凡能力。
評分評價二 《品人錄》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曆史讀物,不如說是一堂關於“人性”的深度課堂。易中天先生以他獨特的視角,剖析瞭一個個在中國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不僅僅是他們的事跡,更重要的是他們內心深處的驅動力、決策背後的考量,以及他們如何在一個個曆史節點上做齣選擇。我尤其著迷於他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讓我仿佛能窺探到那些偉人、梟雄、智者乃至凡人最真實的想法。書中對不同人物的解讀,並非簡單的蓋棺論定,而是呈現齣一種動態的、多維度的審視。他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這個人會這樣做?他的行為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社會環境和個人因素?這種提問式、探索式的寫作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閱讀興趣,讓我主動去參與到對曆史人物的評價和反思中。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群古人進行跨越韆年的思想交流,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睏惑、他們的無奈,都以一種極其鮮活的方式呈現在我眼前,讓我對“人”的本質有瞭更深刻的體悟。
評分包裝很好,紙張不錯,整體設計很有美感。非常好的一本書。
評分字偏小,紙質一般。文章耐讀。
評分《大話方言》是易中天教授呂評曆史細讀城市之後又一部彆具特色的語言力作。在書中,易中天涉足瞭自己全新的領域“語言學”,他對中國各地方言文化進行全麵考察,並以其一貫風趣詼諧的筆調進行闡釋,內容穿古越今、走州過省,追溯方言起源,展現方言特色,讀時忍俊不禁,欲罷不能,讀後迴味無窮,讓人眼界大開,其被業內人士評價為是一部很有可讀性的學術著作。
評分這就是人類的五大古老文明。
評分中國人如此重視年夜飯,它有什麼特彆含義?
評分所以當個人的苦纔到哪一層啊。[/cp]
評分讀過電子版的,買一本紙質書收藏,非常好的書
評分好好好剛剛好哈哈哈哈嗬嗬
評分書的質量很好,雖然包裝簡陋,但沒有損壞,好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