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献书目(修订本)

山东文献书目(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绍曾 著
图书标签:
  • 山东
  • 文献
  • 书目
  • 地方文献
  • 修订本
  • 历史
  • 文化
  • 参考工具书
  • 济南
  • 山东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348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2010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山东文献书目》是由山东大学教授王绍曾先生主编的一部有关山东文献书目汇辑的著作,汇集了自先秦以迄清末的山东先贤著述,以及历史上有关山东的著述,凡有刻本、稿本、抄本者均在收录之列。书末附有书名索引、著者索引,以便读者查核参考。《山东文献书目》出版后,为山东地方文献整理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本书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次修订在原著的基础上,修改了先前的失误,为学界提供更严谨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王绍曾 我国著名古文献学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先后完成并出版的成果有《近代出版家张元济》、《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30种,主编)、《渔阳读书记》(与杜泽逊合辑)、《山东文献书目》、《山东藏书家史略》(与沙嘉孙合作)、《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主编)、《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主持整理)、《补订海源阁书目五种》(与崔国光等合作)、《山左戏曲集成》(与宫庆山合编,王承略助编)等。

目录

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成果出版说明
《山东文献书目》编纂始末(代序)——兼评(光绪)《山东通志·艺文志》
编例
引用书目(附简称)
经部
总类
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类编之属周礼之属仪礼之属礼记之属
大戴礼之属三礼总义之属
乐类
春秋类春秋左传之属春秋公羊传之属
春秋谷梁传之属春秋总义之属
孝经类
四书类大学中庸之属论语之属孟子之属
四书总义之属
群经总义类
小学类类编之属训诂之属字书之属
音韵之属
史部
正史类
别史类
编年类
纪事本末类
杂史类事实之属琐记之属
载记类
史抄类
史评类
传记类总传之属别传之属年谱之属
家谱之属家传之属姓名之属
贡举之属杂录之属
政书类仪制之属职官之属邦计之属
军政之属刑法之属掌故琐记之属
奏议公牍类
时令类
地理类总志之属方志之属(略)杂志之属
专志之属游记之属中外杂记之属
目录类
金石类类编之属总志之属金之属钱币之属
玺印之属石之属玉之属甲骨之属
陶之属郡邑之属域外之属
子部
儒家类先秦儒家之属经济之属性理之属
礼教之属
道家类
兵家类
法家类
墨家类
农家类
医家类
历算类
术数类
艺术类总论之属书画之属音乐之属
印谱之属游艺之属
工艺类
杂家类杂学之属杂说之属杂考之属
杂纂之属类书之属
小说类杂录之属志怪之属传奇之属
谐谑之属章回之属
佛教类
道教类
集部
楚辞类
别集类汉三国晋刘宋南齐梁
陈北朝庸、五代宋金元
明清
总集类类编之属文选之属通代之属
断代之属郡邑之属氏族之属
唱酬之属题咏之属尺牍之属
课艺之属
诗文评类
词类类编之属别集之属总集之属
词评之属
曲类类编之属杂剧之属传奇之属散曲之属
杂曲之属弹词、鼓词之属曲总集之属
曲评之属
丛书部杂纂之属辑佚之属郡邑之属氏族之属
独撰之属
山东文献书目索引
书名索引
著者索引
汉字笔画字头检字表
后记
修订后记
山东文献书目(修订本) 引言 自古以来,山东便是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辈出的齐鲁大地。这片土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也涌现了无数璀璨的文化遗产。为了系统梳理、集结和传承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山东文献书目(修订本)》应运而生。本书并非对山东某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也不是对某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详尽叙述,而是一部旨在全面、系统地呈现山东地区现存文献的综合性书目。它如同一个浩瀚的知识仓库的总览图,为研究者、学生、文化爱好者以及所有对山东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清晰、便捷的文献检索和学习平台。 修订本的价值与意义 相较于初版,《山东文献书目(修订本)》在内容、体例和编纂原则上都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献收录的广泛性与代表性: 本书力求收录山东自古至今,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产生的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资料。这包括但不限于: 历史文献: 历代官修史志、地方志、族谱、碑刻、奏折、公文、法律条文、契约文书等,它们是了解山东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社会风貌最直接的史料。 思想文化文献: 儒家经典注疏、哲学著作、宗教典籍、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学术论文、思想家传记等,它们反映了齐鲁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演变脉络。 经济与社会文献: 经济史料、农业技术文献、商业记录、手工业资料、民俗调查、社会调查报告、人口统计资料等,它们揭示了山东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科学技术文献: 医药古籍、天文历法、数学著作、建筑工程、农学技术等,它们记录了山东在古代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近现代文献: 辛亥革命以来的报刊杂志、革命史料、教育文献、工业发展报告、艺术作品、新闻报道、个人回忆录等,它们展示了山东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发展与变革。 2. 体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本书遵循科学、规范的编纂体例,对所收录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著录。主要分类可能包括: 按时间划分: 远古、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 按学科领域划分: 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民俗、宗教等。 按文献载体划分: 史书、别集、奏议、尺牍、笔记、碑刻、文献汇编、期刊、报纸、手稿等。 每条文献的著录信息都力求详尽,通常包括:书名、作者(编纂者)、版本信息(如抄本、刻本、活字本、铅字本、电子文本等)、出版时间、出版地点、出版社(刊印机构)、册数、页码、馆藏单位(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私人收藏等)、以及简要的文献内容介绍或核心价值提示。这种详实的著录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文献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3. 修订的精细化与时代性: “修订本”的出现,意味着本书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复核、补充和更新。这可能包括: 新文献的发现与收录: 随着考古发掘、档案整理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珍贵文献被发现和整理。本书将这些新成果及时纳入,极大地丰富了文献的总量。 旧文献信息的勘误与校订: 对于初版中存在的错误信息,如版本、出版时间、作者考证等,进行认真的核查和更正。 文献分类与著录的优化: 根据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和文献的实际情况,对文献的分类方式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对文献的著录项目和格式进行规范,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电子文献的纳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文献以电子形式存在。本书也可能纳入一些重要的电子文献资源,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前瞻性。 馆藏单位的更新: 记录文献流传的最新馆藏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准确的查找途径。 4. 研究价值的凸显: 《山东文献书目(修订本)》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献目录,它更是山东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石。通过此书,研究者可以: 快速定位所需文献: 避免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大海捞针,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的密集程度和类型,可以初步判断某一研究领域的资料是否充足,研究的热点在哪里。 发现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文献,有助于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审视问题,产生创新的思想。 追溯文献的流传脉络: 通过版本信息和馆藏单位,可以了解文献的传承过程,甚至追溯到重要的收藏机构和学者。 为文化传承提供依据: 帮助后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山东悠久的文化历史,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 本书的读者对象 历史学研究者: 尤其关注山东地区历史、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学者,本书是他们进行课题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文学艺术研究者: 对山东古代和近现代文学、戏曲、书法、绘画等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可以从中找到大量的原始文献和研究资料。 哲学与思想史研究者: 尤其关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历代山东思想家的著作和相关文献。 民俗学与社会学研究者: 需要了解山东地区风俗习惯、社会生活、民间信仰等的研究者。 地理与区域研究者: 对山东的地理、地质、水文、经济发展等进行研究的学者。 高校师生: 在校学生在撰写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时,以及教师备课、开展学术研究时,都可将本书作为重要的参考工具。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的专业人员: 在文献采访、编目、整理、研究等工作中,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文化爱好者与普通读者: 对山东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希望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找到阅读的门径。 海内外关注齐鲁文化的各界人士: 无论身处何方,本书都是连接他们与齐鲁文化的桥梁。 如何利用本书 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其系统性和索引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利用本书: 1. 主题检索: 如果您对某个特定主题感兴趣(例如,关于泰山的文献、关于孔子思想的文献、关于海滨经济发展的文献),可以查阅本书的目录或索引,找到与该主题相关的各类文献。 2. 人物检索: 如果您想了解某位山东籍历史人物的著作、传记或与其相关的文献,可以通过人名索引来查找。 3. 时间段检索: 如果您想了解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如宋代、明代)山东地区的文献情况,可以根据本书的年代划分来查找。 4. 文献类型检索: 如果您需要查找特定类型的文献(如族谱、地方志、碑文拓片),可以根据本书的文献类型分类来检索。 5. 馆藏检索: 了解某文献的馆藏单位,可以帮助您安排实地查阅或联系文献复制。 结语 《山东文献书目(修订本)》的编纂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凝聚了众多学者的心血和智慧。它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山东文献研究的航程;又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齐鲁文化宝库的大门。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山东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中梳理与呈现,更是对未来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一次有力推动。我们期望本书能够成为所有致力于山东地域文化研究的学者和爱好者不可或缺的助手,为挖掘、传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文化传承抱有深切关怀的普通读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或许没有专业研究者那样明确的目的性,更多的是一种对家乡历史的好奇和追寻。我发现,通过这本书的索引,我能非常直观地了解到我们居住的这片土地上,历史上究竟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留下了哪些重要的文化印记。例如,书中收录的那些关于传统节庆习俗的文献片段,让我对儿时模糊的记忆有了一个清晰的文本支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生活场景的窗户。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它对学术领域的贡献上,它更像是构建了一座连接现代人与历史记忆的桥梁。它用一种严肃、可靠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从哪里来”,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建立,是任何其他通俗读物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这份书目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常年与地方史料打交道的学者准备的“及时雨”。我过去为了找寻一些关于清代济南府的档案,常常需要在不同的数据库和实体档案馆之间往返奔波,耗费大量精力去交叉比对信息的真伪和完整性。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优化了我的研究流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献罗列,更像是一份精心绘制的“文献地图”,清晰地标示出每一类文献的存放位置和大致内容。特别是它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进行了精细的划分,这使得我们能够迅速锁定研究的靶点。我特别欣赏它在“家族谱牒”一栏下的分类处理,那种细致入微的程度,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如果说过去的研究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有了这本工具书,我们简直像是获得了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研究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

评分

说实话,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地方性文献汇编,我带着一种审慎的期待。我原以为这可能只是一个基础的、浅尝辄止的列表,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对一些已经被学术界长期忽视或遗忘的地方志、碑刻拓片记录的整理,堪称一次“抢救性”的工作。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民国时期区域经济变迁的文献部分,那些细碎的、关于商贸往来的记录,对于理解现代山东商业格局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频繁地对照其他资料,来验证某些特殊术语的准确性,而这本书的注释体系往往能给我满意的反馈。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反复翻阅、时时印证的案头宝典,它强迫你去思考文献背后的历史逻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信息的表面。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深蓝色调,配以烫金的书名字体,显得沉稳而又不失档次。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内页的排版清晰易读,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初翻阅时,就能感受到编纂者在细节上花费的心思,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文献的收录和标注,都做得非常考究。比如,对于一些罕见古籍的引用,都附有清晰的来源说明,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整体而言,从物理属性上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工具书,它的出现,让原本零散的文献信息有了一个系统化的归宿,为我们深入探究某一地域的历史文化脉络提供了坚实的基石。装帧的匠心独运,为这本工具书增添了人文气息,让冰冷的文献汇编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

从目录结构的编排来看,编纂者显然是采用了一种非常成熟的文献学视角来组织材料的。逻辑的严谨性,是衡量一套工具书优劣的核心标准,而这本“书目”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典范。它对文献的著录标准非常统一,无论是宋代的刻本还是近现代的手抄稿,都遵循了一致的著录规范,这极大地降低了使用者在进行跨时代文献比较时的认知负荷。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不同载体(如手稿、拓片、刊物)的文献,他们都给出了明确的载体说明,避免了因信息模糊而导致的误判。这种对规范性的执着追求,体现了编纂团队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学术诚信的尊重。读着这本书,你不会感到信息是随意的堆砌,而是一种经过严格筛选、层层梳理后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让人感觉非常踏实和信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