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策略與交易係統的實踐指南。
《高頻交易》第1版齣版以來,高頻交易技術引發瞭無數的爭論與關注。更多的學者與專業人士加入到量化投資的軍備競賽中,更多復雜的模型與分析方法也因此應運而生。
高頻交易也因此在不斷進化,高頻交易程序變得更為智能、復雜。做市商是高頻交易應用的主要戰場之一,而這一市場傳統上長期是由人來完成的。在第2版中,本書增加瞭做市商市場策略。另外本版還強化瞭對於高頻交易風險管理模型與框架的討論,這對於量化交易者獲得穩定而持續的收益來說,至關重要。
高頻交易第2版中加入瞭很多高頻交易領域的*新發展動嚮,作者基於自己以及其投顧客戶的實際操作經驗重新設置瞭大部分章節,可以說這是一本重新撰寫的新書。在上一版中,本書很多模型還仍然停留在數字分析狀態,而本版解釋瞭這些模型背後的邏輯,甚至包括一些可以直接應用到實踐中的交易框架。
當然*有價值的還是作者在幾年中積纍的高頻交易數據,這些數據對於優化程序與交易程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艾琳·奧爾德裏奇,ABLE阿爾法交易有限公司的閤夥人以及量化投資組閤經理。ABLE阿爾法是一傢專業使用高頻係統交易策略的專屬投資公司,該網站嚮機構及散戶提供*新高頻交易研究成果。
在加入ABLE阿爾法之前,艾琳·奧爾德裏奇還在華爾街和多倫多的多傢金融機構任職,其中包括高盛和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她還曾經在多倫多大學教授金融學。她擁有歐洲工商管理學院MBA學位、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學理學碩士學位,以及紐約庫珀聯閤學院電氣工程學工學學士學位。
奧爾德裏奇是眾多頂*行業聚會的演講嘉賓以及學術和前沿齣版物的撰稿人,這些刊物包括Journal of Trading、Journal of Alternative Investments、E-Forex、HedgeWorld、FXweek、FINalternatives、Wealth Manager和Dealing With Technology等。她還經常在商業電視節目中露麵,其中包括CNBC、Fox Business和《喬恩·斯圖爾特每日秀》等。
本書揭示瞭IT技術如何主導現代金融市場,作者用自己的知識背景嚮讀者展示瞭這場金融科技革命是如何爆發的,如何從經濟技術領域逐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 薩沙·斯托剋夫
康奈爾大學運籌學與信息工程專業 高級研究員
本書用一種簡明易懂的方式介紹高頻交易這個復雜主題,讓更多的讀者能理解高頻交易領域,但是本書還介紹瞭很多這個復雜行業的細節,有助於研究者深入瞭解該行業。
—— 查爾斯·塔皮耶羅
紐約大學理工學院金融工程與技術管理Toper傑齣教授
一部深思熟慮、非常實用的指南著作,涵蓋瞭高頻交易和係統交易的方方麵麵。我高度推薦此書。
—— 伊戈爾·圖欽斯基
世坤投資谘詢有限責任公司CEO
對傳統的基本麵分析師和技術分析師而言,讀艾琳·奧爾德裏奇的書就像傳統的物理學牛頓傢*一次讀到量子物理學一樣:大開眼界,充滿挑戰,發人深省。
—— 尼爾 M. 愛潑斯坦
CFA,普羅剋特投資谘詢有限責任公司
研究與産品管理部董事總經理
目錄
譯者序
第1章 現代市場不同於過去市場 1
媒體、現代市場和高頻交易 8
高頻交易由交易方法論演化而來 8
什麼是高頻交易 16
高頻交易員做什麼 18
有多少高頻交易商 20
高頻交易主要參與者的空間 21
本書結構 21
第2章 技術創新、係統和高頻交易 23
硬件簡史 23
信息 28
軟件 36
第3章 市場微觀結構、訂單和限價訂單簿 41
市場類型 41
限價訂單簿 44
激進執行與被動執行 48
復雜訂單 49
交易時間 51
現代微觀結構:市場趨同和分歧 51
股票的分化 52
期貨的分化 57
期權的分化 57
外匯的分化 57
固定收益的分化 58
掉期的分化 58
第4章 高頻數據 60
什麼是高頻數據 60
高頻數據如何被記錄 62
高頻數據的屬性 65
高頻數據是巨量的 66
高頻數據受交易波動的影響 67
高頻數據不是呈正態或對數正態的 71
高頻數據的時間間隔不規則 74
大多數高頻數據不包含買賣標識符 81
第5章 交易成本 86
執行成本概要 86
透明執行成本 87
隱性執行成本 90
背景和定義 94
市場衝擊的估計 98
永久性市場衝擊的實證估計 102
第6章 高頻交易策略的績效和容量 112
衡量績效的原則 112
基本的績效衡量指標 113
有可比性的比率 121
績效歸因 127
資金容量評估 128
Alpha衰減 133
第7章 高頻交易業務 134
高頻交易的關鍵過程 134
適閤高頻交易的金融市場 139
高頻交易的經濟學 140
市場參與者 148
第8章 統計套利策略 151
統計套利的實際應用 153
第9章 圍繞事件的方嚮性交易 168
開發基於事件的方嚮性策略 169
什麼構成瞭一個事件 170
預測方法 172
可用於交易的新聞 175
事件套利的應用 178
第10章 自動化做市I:樸素存貨模型 188
引言 188
做市:關鍵原理 190
模擬做市策略 191
樸素做市策略 192
做市作為一種服務 197
有利可圖的做市商 201
第11章 自動化做市II:信息模型 205
數據裏隱含的內容 205
訂單流裏的建模信息 209
第12章 額外的高頻交易策略、市場操縱和市場崩潰 223
潛伏套利 225
價差剝頭皮 226
迴扣獲取 227
報價撮閤 228
分層掛單 229
點火 230
試盤/狙擊/嗅探 230
塞單 231
幌騙 231
拉高齣貨 232
機器學習 237
第13章 法規 240
全球監管機構的主要舉措 240
第14章 高頻交易的風險管理 257
度量高頻交易風險 257
第15章 市場衝擊最小化 280
為什麼選擇執行算法 281
訂單路由算法 282
基礎模型的問題 295
高級模型 299
最優執行策略的實現 307
第16章 高頻交易係統的實施 309
模型開發的生命周期 309
係統實施 311
測試交易係統 324
譯者序
如果說量化投資是投資領域的王冠,那麼高頻交易就是這頂王冠上的明珠。國外的頂尖量化大師,如西濛斯、德邵等,均有優秀的高頻交易策略,在市場上賺取瞭大量穩定的收益。高頻交易最大的特點就是收益非常高,而風險卻非常小,當然作為代價,資金容量不會太大,所以這種策略一般都不會對外募資擴大規模。對於高頻交易的策略,寬客們也往往不願意分享,所以當《高頻交易》這本書的第一版齣來後,引起整個市場的轟動,也就不足為怪瞭。
本書從高頻交易的原理、市場微觀結構、交易係統、交易策略和做市商等多個角度對高頻交易進行瞭完整的闡述和分析。
第1、2章是基礎性的知識介紹,包括高頻交易的由來、高頻交易的參與者,在現代IT係統支持下的市場結構和軟件的支持等,讀者可以對高頻交易的基本概念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第3章是本書的重點之一,對市場的微觀結構進行瞭詳細的討論,包括限價訂單、激進執行/被動執行、復雜訂單和各種交易品種的分化。高頻交易本質上就是對市場微觀結構進行研究,從而找齣其中的規律。
第4章是關於高頻數據的分析,做高頻交易的人,對tick級的數據必須有非常好的把握,比如高頻數據的分布特徵、時間間隔規律、屬性等。
交易成本也是高頻交易非常敏感的一個參數,除瞭傭金之外,買賣價差、滑點、延遲成本、機會成本、衝擊成本,都是吞噬高頻交易利潤的因素,對於這些交易成本的精確估算對高頻交易策略的最終盈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書的第5章專門就這個問題進行瞭探討。
高頻交易的績效評估與傳統的策略差不多,主要有投資收益、波動性、迴撤、勝率、Alpha和Beta等。但是,對於高頻交易這種資金容量不大的策略來說,市場深度和資金容量是一個關鍵因素,這在第6章有詳細闡述。當然為瞭提高資金利用率,有必要經常杠杆化,以及對競爭對手進行分析等,這些在第7章有說明。
第8~12章對高頻交易的各種策略進行瞭深入的分析。統計套利就是利用具有相關性的不同資産之間的價差關係,在價差突破正常區間的時候進行雙嚮開倉,迴歸後雙嚮平倉的過程,包括跨期、跨品種、跨市場等多種統計套利模式;方嚮性策略是另外一類主流的高頻交易策略,比如可以有傳統的趨勢追蹤,也可以有事件驅動類。新聞量化是這方麵的重要應用,當重要的新聞齣現時,市場往往有劇烈的波動,這就給瞭高頻交易很好的機會;自動化做市策略是高頻交易中的重頭戲,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不同交易委托單的時間差來賺錢。
第13章介紹瞭其他一些高頻交易策略,包括價差剝頭皮、迴扣獲取、分層掛單、價格嗅探等。這些很多是細節層麵的技術,與其他的交易策略結閤起來效果會更好。
當然,由於高頻交易確實對市場結構和交易規則有所利用,所以很多國傢對高頻交易會從法規程度進行考慮,比如一些監管措施、穩定性措施、風險管理等。有關這方麵的內容在第12、14章有所介紹。
實際交易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衝擊成本的最小化,這涉及一些買賣訂單算法、執行成本最小化、獲取最優價格、交易痕跡最少化等。當然交易係統的實施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本書的第15、16兩章對此進行瞭詳細的闡述。
當然,國外的市場情況和國內還有些差彆,特彆是國內都是自上而下設計的市場結構,使得高頻交易的市場空間遠遠不如國外充足,所以國內的高頻交易更多的是短綫方嚮性交易,這也是國內很難誕生巨頭型高頻交易投資公司的原因。不過,對於市場微觀結構的研究和理解,也極大地有助於非高頻交易類策略的開發,這也是翻譯本書並將其引進國內的原因,它對讀者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丁鵬
中國量化投資學會(CQIA)理事長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在金融交易的浩瀚星海中點亮瞭一盞明燈,尤其是在我這個對量化交易和算法交易摸索瞭許久,卻總感覺隔靴搔癢的讀者眼中。拿到《高頻交易(原書第2版)》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既期待又忐忑的。期待的是它能為我揭開高頻交易那層神秘的麵紗,而忐忑則源於對自身技術和數學背景能否完全消化其內容的擔憂。然而,翻開第一頁,一股撲麵而來的專業氣息便讓我意識到,這絕非一本泛泛而談的書籍。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底,層層遞進地剖析瞭高頻交易的運作原理、技術基礎以及市場影響。從微觀的交易策略設計,到宏觀的市場微觀結構理論,再到實際的係統構建和風險管理,無不詳盡。書中對延遲、數據流、服務器布局等細節的描述,讓我驚嘆於高頻交易的精密度和對技術細節的極緻追求。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像是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讓我看到瞭一個由代碼、算法和極速執行構成的交易戰場。我開始嘗試理解書中提齣的各種統計模型和優化方法,雖然有些數學公式讓我頭疼,但作者循序漸進的解釋和大量的案例分析,讓我在反復研讀後,逐漸撥開瞭雲霧。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多少現成的交易策略,更在於它塑造瞭我對高頻交易的認知框架,讓我能夠以更係統、更深入的視角去審視這個領域。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交易想法,發現瞭很多過去沒有注意到的盲點。這本書,絕對是我在量化交易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啓迪,它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天地,也激發瞭我不斷學習和探索的動力。我深信,對於任何有誌於在高頻交易領域有所作為的交易員、開發者或研究者來說,這本書都將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它所包含的知識深度和廣度,足以支撐起一係列深入的思考和實踐。
評分當我拿到《高頻交易(原書第2版)》這本書時,心中湧起的更多的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作為一名在量化交易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深知這個行業的殘酷性和對專業知識的嚴苛要求。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我心中一直存在的某些知識空白,也為我指明瞭進一步深造的方嚮。作者在書中對高頻交易的方方麵麵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從最基礎的延遲問題,到復雜算法的設計,再到係統架構的搭建,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做到極緻。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信息不對稱”和“微觀市場結構”的分析所摺服。它讓我認識到,在高頻交易的世界裏,信息的獲取速度和對市場微觀結構的理解,往往比傳統的分析方法更為重要。書中對各種交易策略的講解,不僅僅是羅列公式,更是深入到策略背後的邏輯和實現細節,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每一種策略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在什麼市場環境下更為適用。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由代碼、數據和算法構成的精密世界,每一次交易的背後,都隱藏著無數的計算和優化。它讓我深刻體會到,高頻交易並非簡單的“速度遊戲”,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論基礎、精湛的技術實力和對市場規律深刻洞察之上的藝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建立一個更為係統和全麵的知識體係,從而在未來的交易實踐中,能夠做齣更明智的決策。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為我揭示瞭高頻交易的奧秘,也讓我看到瞭這個領域無限的可能性。
評分說實話,在讀《高頻交易(原書第2版)》之前,我對這個領域大概的認知還停留在“就是交易速度很快,用電腦自動下單”的層麵,這種淺薄的理解讓我總覺得隔靴搔癢,無法真正觸及核心。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詳細地闡述瞭高頻交易背後的復雜性,從微觀市場結構到算法設計,再到硬件基礎設施的優化,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令人驚嘆的細節。作者對延遲的分析,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是深入到數據包的傳輸、網卡的選擇、甚至是服務器機架的擺放都進行瞭考量,這種對極緻速度的追求,讓我看到瞭金融科技的另一麵。書中關於不同交易策略的講解,比如套利策略、做市策略等,都配有詳細的數學模型和僞代碼,雖然理解這些需要一定的數學和編程功底,但作者的邏輯清晰,解釋到位,讓我在反復咀嚼後,也能領悟其中的精髓。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市場微觀結構的研究部分印象深刻,它揭示瞭訂單簿的動態變化、交易者行為模式對價格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來設計更有效的交易算法。這讓我認識到,高頻交易並非簡單的“快”,而是建立在對市場機製深刻理解和精妙算法設計之上的。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由代碼和數據構成的精密機器之中,體驗著信息流動、算法執行和價格博弈的刺激。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高頻交易世界的全貌,也讓我看到瞭未來金融交易發展的方嚮。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明白,要想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不僅僅需要交易經驗,更需要紮實的計算機科學、統計學和金融學知識。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學習方嚮,並意識到在這些交叉學科領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評分這本書真的像一本百科全書,雖然我不是一個專業的交易員,但作為一個對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充滿好奇的觀察者,我都被書中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深深吸引。《高頻交易(原書第2版)》並沒有迴避高頻交易所涉及的復雜數學模型和技術細節,相反,它將這些內容以一種清晰且有條理的方式呈現齣來。從最基礎的延遲分析,到復雜的機器學習算法在交易策略中的應用,再到分布式係統的架構設計,作者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講解。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市場微觀結構”的論述印象深刻,它揭示瞭我們平時看到的市場價格背後,隱藏著怎樣的信息流、訂單匹配機製以及交易者的微觀行為。這種對市場本質的深入剖析,讓我不再將交易簡單地視為“買入賣齣”的遊戲,而是看到瞭一個極其復雜且精密的係統。書中關於不同交易策略的探討,也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從傳統的套利到更具前沿性的做市策略,作者都給齣瞭詳細的解釋和數學上的推導,雖然有些公式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理解,但其邏輯的嚴謹性讓我嘆服。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引導讀者從宏觀的交易理念,深入到微觀的技術實現,並最終落腳到實際的風險控製和性能優化。我發現,高頻交易的成功,並非僅僅依靠高明的策略,更依賴於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金融交易的“科學”一麵,也讓我對未來的金融科技發展有瞭更深的思考。它不隻是為專業人士準備的,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現代金融交易運作機製的人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視角來理解這個快速變化的領域。
評分我一直對金融市場的復雜性和其背後運作的機製充滿瞭好奇,而《高頻交易(原書第2版)》這本書,則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高頻交易這個神秘世界的大門。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高頻交易的理解,還停留在“速度快、機器交易”這樣比較模糊的層麵。然而,這本書卻以其極其詳盡和專業的論述,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在書中,從最基礎的延遲問題,到復雜的算法設計,再到係統架構的優化,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市場微觀結構”的章節印象深刻,它揭示瞭訂單簿的動態、交易者的行為模式以及信息流如何影響價格的形成,這些微觀層麵的分析,讓我對市場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宏觀的供需關係,而是看到瞭其背後更為復雜和精密的運作機製。書中對各種交易策略的詳細講解,也極具參考價值。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策略,而是通過嚴謹的數學模型和清晰的邏輯,引導讀者理解策略的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條件。雖然有些數學推導讓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消化,但其嚴謹性和深刻性讓我嘆服。這本書讓我明白,高頻交易的成功,並非是簡單的“快”,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論基礎、精湛的技術實力和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之上。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知識的盛宴,讓我得以窺見金融科技前沿的魅力,也為我未來的學習和研究指明瞭方嚮。
評分拿到《高頻交易(原書第2版)》這本書,我內心是帶著一份好奇與敬畏。畢竟,高頻交易這個詞匯本身就自帶一種神秘光環,讓人聯想到那些用代碼駕馭市場的“華爾街之狼”。然而,翻開書頁,我發現這本書並非是那些誇張的娛樂作品,而是實實在在地深入探討瞭高頻交易背後的科學與技術。作者以一種近乎偏執的嚴謹態度,從最基礎的延遲分析開始,層層深入到復雜的算法設計、係統架構和風險管理。書中關於市場微觀結構的部分,讓我大開眼界。它揭示瞭訂單簿的動態、交易者的行為模式以及信息流如何影響價格的形成,這些細節的剖析,讓我對市場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我尤其對書中對各種交易策略的詳細解讀印象深刻,無論是套利、做市還是統計套利,作者都給齣瞭嚴謹的數學模型和實際應用中的考量。雖然我不是一個程序員,但書中提供的僞代碼和清晰的邏輯,讓我也能大緻理解算法的運作方式。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高頻交易並非是憑空想象的“魔法”,而是建立在深厚的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基礎之上,並且對執行速度有著近乎極緻的追求。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復雜而精密的交易世界。它讓我意識到,在這個領域要想成功,需要的是對細節的極緻關注、對數據的精準駕馭以及對技術的不斷探索。這本書為我打開瞭新的學習視野,也讓我對金融科技的發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無異於一場知識的洗禮。我一直對量化交易充滿興趣,也嘗試過一些基礎的策略開發,但總感覺自己的理解不夠深入,就像隔著一層窗戶紙。直到我捧起《高頻交易(原書第2版)》,纔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術業有專攻”。作者在書中對高頻交易的各個方麵進行瞭極為詳盡的闡述,從最基本的理論框架,到復雜的算法模型,再到實際的係統構建和風險管理,幾乎涵蓋瞭高頻交易的方方麵麵。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市場微觀結構的部分所吸引,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分析瞭訂單簿的動態、流動性提供者的行為以及交易的延遲效應,這些細節的解讀,讓我對市場的運作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僅僅是價格的漲跌,而是無數微小的交互和信息流動的集閤。書中關於策略設計的討論,也極具啓發性。作者並沒有直接提供“包治百病”的萬能公式,而是通過對不同類型策略的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條件的深入分析,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和探索。我開始嘗試運用書中介紹的統計方法和優化技術來檢驗自己的一些交易想法,雖然過程中遇到瞭不少挑戰,但每一次的突破都讓我感到無比興奮。這本書讓我明白,在高頻交易領域,細節決定成敗,對數據的精準把握、對算法的精妙設計、對技術的極緻追求,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寶庫,更像是一本實踐的指南,為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嚮。我深信,這本書所蘊含的知識和思想,將會在我未來的交易實踐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讓我看到瞭量化交易更深邃的可能性,也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和研究充滿瞭無限的憧憬。
評分拿到《高頻交易(原書第2版)》這本書,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撲麵而來的專業度和厚重感。作為一名對金融交易領域充滿探索欲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深入瞭解高頻交易的運作機製,但市麵上很多資料要麼過於淺顯,要麼過於晦澀。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底,係統地闡述瞭高頻交易的方方麵麵,從最基礎的延遲分析,到復雜的算法設計,再到實際的係統構建和風險管理,幾乎無所不包。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市場微觀結構”的論述所吸引,它深入剖析瞭訂單簿的動態、交易者的行為模式以及信息流如何影響價格的形成,這讓我對市場的理解不再局限於錶麵的價格波動,而是看到瞭其背後更深層次的運行機製。書中對各種交易策略的詳細講解,也極具啓發性。作者通過嚴謹的數學模型和清晰的邏輯,引導讀者理解策略的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條件,這讓我能夠更批判性地去思考和學習。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由代碼、數據和算法構成的精密世界,每一次交易的背後,都隱藏著無數的計算和優化。它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在高頻交易領域,細節決定成敗,對數據的精準把握、對算法的精妙設計、對技術的極緻追求,都是不可或缺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建立一個更為紮實和全麵的知識體係,從而在未來的學習和實踐中,能夠更有方嚮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為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嚮,也讓我看到瞭這個領域無限的可能性。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對於我這樣一個一直以來對量化交易,尤其是高頻交易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的甘霖。在接觸《高頻交易(原書第2版)》之前,我對這個領域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一些通俗的介紹和零散的信息,總覺得隔靴搔癢,無法觸及到核心。而這本書,則以其係統性、深度和專業性,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作者在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交易策略,而是從宏觀的市場結構,到微觀的延遲優化,再到具體的算法設計和風險控製,都進行瞭極為詳盡的論述。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市場微觀結構”的講解所吸引,它揭示瞭訂單簿的動態、交易者的行為模式以及信息流如何影響價格的形成,讓我對市場的理解不再局限於錶麵的價格波動,而是看到瞭其背後更深層次的運行機製。書中對各種交易策略的深入分析,也極具價值。作者並沒有提供“萬能公式”,而是引導讀者理解不同策略的原理、優缺點以及適用條件,這讓我能夠更批判性地去思考和學習。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由數據、算法和極速執行構成的精密世界,每一次交易的背後,都蘊含著無數的計算和優化。它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在高頻交易領域,細節決定成敗,對數據的精準把握、對算法的精妙設計、對技術的極緻追求,都是不可或缺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建立一個更為紮實和全麵的知識體係,從而在未來的學習和實踐中,能夠更有方嚮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為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嚮,也讓我看到瞭這個領域無限的可能性。
評分我一直對金融市場是如何運作的充滿好奇,尤其是在瞭解瞭量化交易和算法交易的存在之後,這種好奇心更是被放大。《高頻交易(原書第2版)》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開啓瞭一個全新的世界。它並沒有像一些書籍那樣,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到高頻交易的各個技術層麵,從數據傳輸的延遲,到服務器的硬件配置,再到復雜的算法模型,作者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講解。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市場微觀結構”的分析印象深刻,它讓我明白瞭,我們平時看到的市場價格,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無數微小的交易行為、訂單簿的動態以及信息流的交互共同決定的。這種對市場本質的深刻洞察,讓我對交易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對各種交易策略的剖析,也極具啓發性。作者通過嚴謹的數學模型和清晰的邏輯,嚮我展示瞭如何設計和優化交易算法,從而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捕捉微小的盈利機會。雖然有些數學公式讓我頭疼,但作者循序漸進的解釋,讓我能夠逐步理解。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高頻交易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論基礎、精湛的技術實力以及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之上。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寶貴的實踐指南,為我打開瞭通往更廣闊金融科技世界的大門。我深信,這本書的內容,將在我未來的學習和探索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我能夠以更專業、更深入的視角去審視金融市場。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啊啊啊啊
評分值得推薦,好書
評分物流超給力,很好很喜歡。
評分正在啃書中,希望能有所收獲,加油!
評分質量不錯,到貨很快
評分值得推薦,好書
評分寫得不錯,講的比較細贊
評分不錯,可以看看。但內容有點老,瞭解一下還不錯
評分商品無與倫比,服務無微不至,物流無懈可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