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策略与交易系统的实践指南。
《高频交易》第1版出版以来,高频交易技术引发了无数的争论与关注。更多的学者与专业人士加入到量化投资的军备竞赛中,更多复杂的模型与分析方法也因此应运而生。
高频交易也因此在不断进化,高频交易程序变得更为智能、复杂。做市商是高频交易应用的主要战场之一,而这一市场传统上长期是由人来完成的。在第2版中,本书增加了做市商市场策略。另外本版还强化了对于高频交易风险管理模型与框架的讨论,这对于量化交易者获得稳定而持续的收益来说,至关重要。
高频交易第2版中加入了很多高频交易领域的*新发展动向,作者基于自己以及其投顾客户的实际操作经验重新设置了大部分章节,可以说这是一本重新撰写的新书。在上一版中,本书很多模型还仍然停留在数字分析状态,而本版解释了这些模型背后的逻辑,甚至包括一些可以直接应用到实践中的交易框架。
当然*有价值的还是作者在几年中积累的高频交易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优化程序与交易程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艾琳·奥尔德里奇,ABLE阿尔法交易有限公司的合伙人以及量化投资组合经理。ABLE阿尔法是一家专业使用高频系统交易策略的专属投资公司,该网站向机构及散户提供*新高频交易研究成果。
在加入ABLE阿尔法之前,艾琳·奥尔德里奇还在华尔街和多伦多的多家金融机构任职,其中包括高盛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她还曾经在多伦多大学教授金融学。她拥有欧洲工商管理学院MBA学位、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学理学硕士学位,以及纽约库珀联合学院电气工程学工学学士学位。
奥尔德里奇是众多顶*行业聚会的演讲嘉宾以及学术和前沿出版物的撰稿人,这些刊物包括Journal of Trading、Journal of Alternative Investments、E-Forex、HedgeWorld、FXweek、FINalternatives、Wealth Manager和Dealing With Technology等。她还经常在商业电视节目中露面,其中包括CNBC、Fox Business和《乔恩·斯图尔特每日秀》等。
本书揭示了IT技术如何主导现代金融市场,作者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向读者展示了这场金融科技革命是如何爆发的,如何从经济技术领域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 萨沙·斯托克夫
康奈尔大学运筹学与信息工程专业 高级研究员
本书用一种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高频交易这个复杂主题,让更多的读者能理解高频交易领域,但是本书还介绍了很多这个复杂行业的细节,有助于研究者深入了解该行业。
—— 查尔斯·塔皮耶罗
纽约大学理工学院金融工程与技术管理Toper杰出教授
一部深思熟虑、非常实用的指南著作,涵盖了高频交易和系统交易的方方面面。我高度推荐此书。
—— 伊戈尔·图钦斯基
世坤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CEO
对传统的基本面分析师和技术分析师而言,读艾琳·奥尔德里奇的书就像传统的物理学牛顿家*一次读到量子物理学一样:大开眼界,充满挑战,发人深省。
—— 尼尔 M. 爱泼斯坦
CFA,普罗克特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与产品管理部董事总经理
目录
译者序
第1章 现代市场不同于过去市场 1
媒体、现代市场和高频交易 8
高频交易由交易方法论演化而来 8
什么是高频交易 16
高频交易员做什么 18
有多少高频交易商 20
高频交易主要参与者的空间 21
本书结构 21
第2章 技术创新、系统和高频交易 23
硬件简史 23
信息 28
软件 36
第3章 市场微观结构、订单和限价订单簿 41
市场类型 41
限价订单簿 44
激进执行与被动执行 48
复杂订单 49
交易时间 51
现代微观结构:市场趋同和分歧 51
股票的分化 52
期货的分化 57
期权的分化 57
外汇的分化 57
固定收益的分化 58
掉期的分化 58
第4章 高频数据 60
什么是高频数据 60
高频数据如何被记录 62
高频数据的属性 65
高频数据是巨量的 66
高频数据受交易波动的影响 67
高频数据不是呈正态或对数正态的 71
高频数据的时间间隔不规则 74
大多数高频数据不包含买卖标识符 81
第5章 交易成本 86
执行成本概要 86
透明执行成本 87
隐性执行成本 90
背景和定义 94
市场冲击的估计 98
永久性市场冲击的实证估计 102
第6章 高频交易策略的绩效和容量 112
衡量绩效的原则 112
基本的绩效衡量指标 113
有可比性的比率 121
绩效归因 127
资金容量评估 128
Alpha衰减 133
第7章 高频交易业务 134
高频交易的关键过程 134
适合高频交易的金融市场 139
高频交易的经济学 140
市场参与者 148
第8章 统计套利策略 151
统计套利的实际应用 153
第9章 围绕事件的方向性交易 168
开发基于事件的方向性策略 169
什么构成了一个事件 170
预测方法 172
可用于交易的新闻 175
事件套利的应用 178
第10章 自动化做市I:朴素存货模型 188
引言 188
做市:关键原理 190
模拟做市策略 191
朴素做市策略 192
做市作为一种服务 197
有利可图的做市商 201
第11章 自动化做市II:信息模型 205
数据里隐含的内容 205
订单流里的建模信息 209
第12章 额外的高频交易策略、市场操纵和市场崩溃 223
潜伏套利 225
价差剥头皮 226
回扣获取 227
报价撮合 228
分层挂单 229
点火 230
试盘/狙击/嗅探 230
塞单 231
幌骗 231
拉高出货 232
机器学习 237
第13章 法规 240
全球监管机构的主要举措 240
第14章 高频交易的风险管理 257
度量高频交易风险 257
第15章 市场冲击最小化 280
为什么选择执行算法 281
订单路由算法 282
基础模型的问题 295
高级模型 299
最优执行策略的实现 307
第16章 高频交易系统的实施 309
模型开发的生命周期 309
系统实施 311
测试交易系统 324
译者序
如果说量化投资是投资领域的王冠,那么高频交易就是这顶王冠上的明珠。国外的顶尖量化大师,如西蒙斯、德邵等,均有优秀的高频交易策略,在市场上赚取了大量稳定的收益。高频交易最大的特点就是收益非常高,而风险却非常小,当然作为代价,资金容量不会太大,所以这种策略一般都不会对外募资扩大规模。对于高频交易的策略,宽客们也往往不愿意分享,所以当《高频交易》这本书的第一版出来后,引起整个市场的轰动,也就不足为怪了。
本书从高频交易的原理、市场微观结构、交易系统、交易策略和做市商等多个角度对高频交易进行了完整的阐述和分析。
第1、2章是基础性的知识介绍,包括高频交易的由来、高频交易的参与者,在现代IT系统支持下的市场结构和软件的支持等,读者可以对高频交易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3章是本书的重点之一,对市场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包括限价订单、激进执行/被动执行、复杂订单和各种交易品种的分化。高频交易本质上就是对市场微观结构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
第4章是关于高频数据的分析,做高频交易的人,对tick级的数据必须有非常好的把握,比如高频数据的分布特征、时间间隔规律、属性等。
交易成本也是高频交易非常敏感的一个参数,除了佣金之外,买卖价差、滑点、延迟成本、机会成本、冲击成本,都是吞噬高频交易利润的因素,对于这些交易成本的精确估算对高频交易策略的最终盈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书的第5章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高频交易的绩效评估与传统的策略差不多,主要有投资收益、波动性、回撤、胜率、Alpha和Beta等。但是,对于高频交易这种资金容量不大的策略来说,市场深度和资金容量是一个关键因素,这在第6章有详细阐述。当然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有必要经常杠杆化,以及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等,这些在第7章有说明。
第8~12章对高频交易的各种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统计套利就是利用具有相关性的不同资产之间的价差关系,在价差突破正常区间的时候进行双向开仓,回归后双向平仓的过程,包括跨期、跨品种、跨市场等多种统计套利模式;方向性策略是另外一类主流的高频交易策略,比如可以有传统的趋势追踪,也可以有事件驱动类。新闻量化是这方面的重要应用,当重要的新闻出现时,市场往往有剧烈的波动,这就给了高频交易很好的机会;自动化做市策略是高频交易中的重头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不同交易委托单的时间差来赚钱。
第13章介绍了其他一些高频交易策略,包括价差剥头皮、回扣获取、分层挂单、价格嗅探等。这些很多是细节层面的技术,与其他的交易策略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当然,由于高频交易确实对市场结构和交易规则有所利用,所以很多国家对高频交易会从法规程度进行考虑,比如一些监管措施、稳定性措施、风险管理等。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第12、14章有所介绍。
实际交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冲击成本的最小化,这涉及一些买卖订单算法、执行成本最小化、获取最优价格、交易痕迹最少化等。当然交易系统的实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书的第15、16两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当然,国外的市场情况和国内还有些差别,特别是国内都是自上而下设计的市场结构,使得高频交易的市场空间远远不如国外充足,所以国内的高频交易更多的是短线方向性交易,这也是国内很难诞生巨头型高频交易投资公司的原因。不过,对于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和理解,也极大地有助于非高频交易类策略的开发,这也是翻译本书并将其引进国内的原因,它对读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丁鹏
中国量化投资学会(CQIA)理事长
拿到《高频交易(原书第2版)》这本书,我内心是带着一份好奇与敬畏。毕竟,高频交易这个词汇本身就自带一种神秘光环,让人联想到那些用代码驾驭市场的“华尔街之狼”。然而,翻开书页,我发现这本书并非是那些夸张的娱乐作品,而是实实在在地深入探讨了高频交易背后的科学与技术。作者以一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态度,从最基础的延迟分析开始,层层深入到复杂的算法设计、系统架构和风险管理。书中关于市场微观结构的部分,让我大开眼界。它揭示了订单簿的动态、交易者的行为模式以及信息流如何影响价格的形成,这些细节的剖析,让我对市场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我尤其对书中对各种交易策略的详细解读印象深刻,无论是套利、做市还是统计套利,作者都给出了严谨的数学模型和实际应用中的考量。虽然我不是一个程序员,但书中提供的伪代码和清晰的逻辑,让我也能大致理解算法的运作方式。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高频交易并非是凭空想象的“魔法”,而是建立在深厚的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之上,并且对执行速度有着近乎极致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复杂而精密的交易世界。它让我意识到,在这个领域要想成功,需要的是对细节的极致关注、对数据的精准驾驭以及对技术的不断探索。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新的学习视野,也让我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金融交易的浩瀚星海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尤其是在我这个对量化交易和算法交易摸索了许久,却总感觉隔靴搔痒的读者眼中。拿到《高频交易(原书第2版)》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既期待又忐忑的。期待的是它能为我揭开高频交易那层神秘的面纱,而忐忑则源于对自身技术和数学背景能否完全消化其内容的担忧。然而,翻开第一页,一股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便让我意识到,这绝非一本泛泛而谈的书籍。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底,层层递进地剖析了高频交易的运作原理、技术基础以及市场影响。从微观的交易策略设计,到宏观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再到实际的系统构建和风险管理,无不详尽。书中对延迟、数据流、服务器布局等细节的描述,让我惊叹于高频交易的精密度和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看到了一个由代码、算法和极速执行构成的交易战场。我开始尝试理解书中提出的各种统计模型和优化方法,虽然有些数学公式让我头疼,但作者循序渐进的解释和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在反复研读后,逐渐拨开了云雾。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现成的交易策略,更在于它塑造了我对高频交易的认知框架,让我能够以更系统、更深入的视角去审视这个领域。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交易想法,发现了很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盲点。这本书,绝对是我在量化交易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启迪,它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激发了我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我深信,对于任何有志于在高频交易领域有所作为的交易员、开发者或研究者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所包含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足以支撑起一系列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一本百科全书,虽然我不是一个专业的交易员,但作为一个对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充满好奇的观察者,我都被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深深吸引。《高频交易(原书第2版)》并没有回避高频交易所涉及的复杂数学模型和技术细节,相反,它将这些内容以一种清晰且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从最基础的延迟分析,到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在交易策略中的应用,再到分布式系统的架构设计,作者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市场微观结构”的论述印象深刻,它揭示了我们平时看到的市场价格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息流、订单匹配机制以及交易者的微观行为。这种对市场本质的深入剖析,让我不再将交易简单地视为“买入卖出”的游戏,而是看到了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系统。书中关于不同交易策略的探讨,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从传统的套利到更具前沿性的做市策略,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数学上的推导,虽然有些公式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但其逻辑的严谨性让我叹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从宏观的交易理念,深入到微观的技术实现,并最终落脚到实际的风险控制和性能优化。我发现,高频交易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高明的策略,更依赖于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金融交易的“科学”一面,也让我对未来的金融科技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只是为专业人士准备的,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现代金融交易运作机制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来理解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以来对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的甘霖。在接触《高频交易(原书第2版)》之前,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一些通俗的介绍和零散的信息,总觉得隔靴搔痒,无法触及到核心。而这本书,则以其系统性、深度和专业性,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交易策略,而是从宏观的市场结构,到微观的延迟优化,再到具体的算法设计和风险控制,都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论述。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市场微观结构”的讲解所吸引,它揭示了订单簿的动态、交易者的行为模式以及信息流如何影响价格的形成,让我对市场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价格波动,而是看到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运行机制。书中对各种交易策略的深入分析,也极具价值。作者并没有提供“万能公式”,而是引导读者理解不同策略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这让我能够更批判性地去思考和学习。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数据、算法和极速执行构成的精密世界,每一次交易的背后,都蕴含着无数的计算和优化。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在高频交易领域,细节决定成败,对数据的精准把握、对算法的精妙设计、对技术的极致追求,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建立一个更为扎实和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有方向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让我看到了这个领域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说实话,在读《高频交易(原书第2版)》之前,我对这个领域大概的认知还停留在“就是交易速度很快,用电脑自动下单”的层面,这种浅薄的理解让我总觉得隔靴搔痒,无法真正触及核心。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详细地阐述了高频交易背后的复杂性,从微观市场结构到算法设计,再到硬件基础设施的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细节。作者对延迟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深入到数据包的传输、网卡的选择、甚至是服务器机架的摆放都进行了考量,这种对极致速度的追求,让我看到了金融科技的另一面。书中关于不同交易策略的讲解,比如套利策略、做市策略等,都配有详细的数学模型和伪代码,虽然理解这些需要一定的数学和编程功底,但作者的逻辑清晰,解释到位,让我在反复咀嚼后,也能领悟其中的精髓。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部分印象深刻,它揭示了订单簿的动态变化、交易者行为模式对价格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设计更有效的交易算法。这让我认识到,高频交易并非简单的“快”,而是建立在对市场机制深刻理解和精妙算法设计之上的。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代码和数据构成的精密机器之中,体验着信息流动、算法执行和价格博弈的刺激。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高频交易世界的全貌,也让我看到了未来金融交易发展的方向。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明白,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不仅仅需要交易经验,更需要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金融学知识。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学习方向,并意识到在这些交叉学科领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无异于一场知识的洗礼。我一直对量化交易充满兴趣,也尝试过一些基础的策略开发,但总感觉自己的理解不够深入,就像隔着一层窗户纸。直到我捧起《高频交易(原书第2版)》,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术业有专攻”。作者在书中对高频交易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述,从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到复杂的算法模型,再到实际的系统构建和风险管理,几乎涵盖了高频交易的方方面面。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市场微观结构的部分所吸引,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分析了订单簿的动态、流动性提供者的行为以及交易的延迟效应,这些细节的解读,让我对市场的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价格的涨跌,而是无数微小的交互和信息流动的集合。书中关于策略设计的讨论,也极具启发性。作者并没有直接提供“包治百病”的万能公式,而是通过对不同类型策略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的深入分析,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探索。我开始尝试运用书中介绍的统计方法和优化技术来检验自己的一些交易想法,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但每一次的突破都让我感到无比兴奋。这本书让我明白,在高频交易领域,细节决定成败,对数据的精准把握、对算法的精妙设计、对技术的极致追求,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宝库,更像是一本实践的指南,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深信,这本书所蕴含的知识和思想,将会在我未来的交易实践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我看到了量化交易更深邃的可能性,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评分当我拿到《高频交易(原书第2版)》这本书时,心中涌起的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作为一名在量化交易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这个行业的残酷性和对专业知识的严苛要求。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心中一直存在的某些知识空白,也为我指明了进一步深造的方向。作者在书中对高频交易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最基础的延迟问题,到复杂算法的设计,再到系统架构的搭建,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极致。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和“微观市场结构”的分析所折服。它让我认识到,在高频交易的世界里,信息的获取速度和对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解,往往比传统的分析方法更为重要。书中对各种交易策略的讲解,不仅仅是罗列公式,更是深入到策略背后的逻辑和实现细节,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种策略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什么市场环境下更为适用。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代码、数据和算法构成的精密世界,每一次交易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的计算和优化。它让我深刻体会到,高频交易并非简单的“速度游戏”,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技术实力和对市场规律深刻洞察之上的艺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建立一个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在未来的交易实践中,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揭示了高频交易的奥秘,也让我看到了这个领域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我一直对金融市场是如何运作的充满好奇,尤其是在了解了量化交易和算法交易的存在之后,这种好奇心更是被放大。《高频交易(原书第2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并没有像一些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到高频交易的各个技术层面,从数据传输的延迟,到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再到复杂的算法模型,作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市场微观结构”的分析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了,我们平时看到的市场价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无数微小的交易行为、订单簿的动态以及信息流的交互共同决定的。这种对市场本质的深刻洞察,让我对交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对各种交易策略的剖析,也极具启发性。作者通过严谨的数学模型和清晰的逻辑,向我展示了如何设计和优化交易算法,从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捕捉微小的盈利机会。虽然有些数学公式让我头疼,但作者循序渐进的解释,让我能够逐步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高频交易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技术实力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之上。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宝贵的实践指南,为我打开了通往更广阔金融科技世界的大门。我深信,这本书的内容,将在我未来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能够以更专业、更深入的视角去审视金融市场。
评分我一直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其背后运作的机制充满了好奇,而《高频交易(原书第2版)》这本书,则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高频交易这个神秘世界的大门。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高频交易的理解,还停留在“速度快、机器交易”这样比较模糊的层面。然而,这本书却以其极其详尽和专业的论述,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书中,从最基础的延迟问题,到复杂的算法设计,再到系统架构的优化,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市场微观结构”的章节印象深刻,它揭示了订单簿的动态、交易者的行为模式以及信息流如何影响价格的形成,这些微观层面的分析,让我对市场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供需关系,而是看到了其背后更为复杂和精密的运作机制。书中对各种交易策略的详细讲解,也极具参考价值。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策略,而是通过严谨的数学模型和清晰的逻辑,引导读者理解策略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虽然有些数学推导让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消化,但其严谨性和深刻性让我叹服。这本书让我明白,高频交易的成功,并非是简单的“快”,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技术实力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之上。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知识的盛宴,让我得以窥见金融科技前沿的魅力,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指明了方向。
评分拿到《高频交易(原书第2版)》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扑面而来的专业度和厚重感。作为一名对金融交易领域充满探索欲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深入了解高频交易的运作机制,但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晦涩。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底,系统地阐述了高频交易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延迟分析,到复杂的算法设计,再到实际的系统构建和风险管理,几乎无所不包。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市场微观结构”的论述所吸引,它深入剖析了订单簿的动态、交易者的行为模式以及信息流如何影响价格的形成,这让我对市场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价格波动,而是看到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运行机制。书中对各种交易策略的详细讲解,也极具启发性。作者通过严谨的数学模型和清晰的逻辑,引导读者理解策略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这让我能够更批判性地去思考和学习。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代码、数据和算法构成的精密世界,每一次交易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的计算和优化。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在高频交易领域,细节决定成败,对数据的精准把握、对算法的精妙设计、对技术的极致追求,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建立一个更为扎实和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更有方向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让我看到了这个领域无限的可能性。
评分包装不错,送货也跟快,内容嘛还没看
评分值得推荐,好书
评分感觉一般般,
评分老公买的 说挺经典的书了
评分不错,可以看看。但内容有点老,了解一下还不错
评分包装不错,送货也跟快,内容嘛还没看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物流超给力,很好很喜欢。
评分质量不错,到货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