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之味,是无上至宝
人气美食家中川玉 展示如何充分享受四季美味,分享舒适生活的智慧
书中附作者用心拍摄的精致食物写真及独门四季养生法
享受四季变换是一种感觉。去看,去闻,去触摸,然后去品味……
食谱是一种启示。
因人而异。
应时之味,是无上至宝。
坚持活在当下,不知不觉会酝酿出自己的风格。
品味每一个当下的时光,酝酿出自己的风格。
应时之味,是无上至宝。
住在海风徐徐的日本逗子市的人气厨师中川玉,为您呈现时光的手艺,展示如何充分享受四季的美味,分享舒适生活的智慧。
通过美食来调节自己的身心,充分感受每个季节带来的细微变化,享受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悦——所有的一切,都浓缩在这一册书中。
在一年的时间里,作者用心拍摄出的色彩鲜明、摆盘精致的食物写真,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
通过美食带来舒适生活的智慧。
作者亲手制作81道菜品。
应时之味,没有什么比它更珍贵
一本让你随时对生活“长草”的书。
人气美食家中川玉住在海风徐徐的逗子市,她通过这本书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充分享受四季的美味。把季节的变换凝缩保存在食物中,就能让每一天的餐桌都鲜活起来。通过美食来调节自己的身心,充分感受每个季节带来的细微变化,享受那种由内而外的喜悦——所有的一切,都浓缩在这一册书中。在一年的时间里,作者用心拍摄出的色彩鲜明、摆盘精致的食物写真,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本书还附有作者独门的四季生活心得。
中川玉:料理师。和丈夫以及在读高中的女儿一起生活在神奈川的逗子。在天然食品店上班后,开展了一项送餐业务“握握乐”,2008年后从店里独立出来自己做。平时会上传用当季蔬菜水果做出来的食谱,考究的样式被各种书籍和杂志刊载。中川玉在逗子当地的据点也精力十足地参加各种活动,除了提供果酱罐头之类的以外,还致力于让现在的生活更加贴近和继承传统,为每天手头的工作都增添上季节的精华。著有《“玉食堂”的玄米饭团和蔬菜配菜》《两菜一汤的早餐》。
春
草莓
孕育着酸甜的早春味道
微苦之物
妈妈教会我的美味之苦
女儿节
我家家传的不甜糖米糕
樱花
把春天的气息美美地封存起来
竹笋
与春天的风景战斗到最后
换季春装
能让人容光焕发的换装
四季养生
唤醒身体的春日养生法
带来一丝春天气息的餐桌
一点点甜 一点点苦
享受餐桌上的天真烂漫
初夏
梅子
和家人一起享受采摘梅子的乐趣
枇杷
把初夏的果实物尽其用
藠头
煎熬地等待完全入味的那一刻
小小的果实
我是那一小颗浓郁酸甜的俘虏
赤紫苏
红色紫苏汁消解夏日的无力感
嫩姜
令人迷醉的嫩姜及其附赠的美味
海蜒
把光泽的身体用油泡起来
鱼腥草
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可爱
四季养生
对抗湿气—梅雨前总会花的一道工夫
水桶种水稻
盛夏
草本植物
院前清新的香气 一享夏日的清凉
毛豆
简单清蒸腌泡 还原菜肴原本的味道
白桃
典雅的香味 纤细的口感 成熟的色泽
番茄
紧紧凝缩熟透的美味
青紫苏叶
令人吃便当和小菜时更能乐在其中的名配角
夏季的陈设
用清凉的元素来装扮夏天
四季养生
从身体内部调理的夏日养生法
色香味俱全的夏季餐桌
留住太阳的恩赐,用智慧和美味养精蓄锐
秋
秋天的水果
芳醇的香气 好似一幅画
栗子
即使麻烦也要做的幸福点心
臭橙
父亲的臭橙就像是秋天到来的“通知书”,而今年……
秋刀鱼
美味百变 秋刀鱼的魔法
红薯
可爱的味道唤醒和家人的记忆
熏制
我家的秋天 用茶叶熏制成焦糖色
赏月
手工的丸子 小小的装饰
秋季换装
无所适从的季节 就穿大爱的山羊绒
四季养生
从体内保暖秋季养生疗法
色香味浓郁的秋季餐桌
感受秋天的深沉 馥郁的味觉盛宴竞相上演
冬
制作味噌
大寒里的重要工作 祈愿今年美味依旧
白菜
腌完之后再煮透 完全满足冬天的味觉
萝卜
晒干后用途广泛的万能选手
冬季的柑橘
咕嘟咕嘟 煮成冬天闪耀的宝石
柿子
晴空万里的冬天 孕育出的浓醇甜美
岁末
准备礼物时心系即将赠予之人 内心也会感到无比喜悦
烤炉时间
放在那儿不管 也可以变成一道梦幻的阿拉丁料理
新年的准备
为我们家过去的一年和即将到来的一年送上小小的祝福
四季养生
防患于未然 无须吃药的冬季养生法
包围着 靠近着冬季的餐桌
和叽叽喳喳说话的朋友们一起被热气包围
换季春装——能让人容光焕发的换装
谷雨之前,人们期盼温暖的阳光;谷雨过后,不知不觉中又开始追求树木下的阴凉。皮肤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季节的变换,也是在春天。我是敏感性皮肤,有特应性皮炎,对紫外线也很敏感,脸上尽是色斑和雀斑。特别是换季时,因为花粉症,眼睛也很受罪。
趁着气候没那么干燥,我试用了各种各样化妆品。结果发现那些不会给我皮肤增加负担的,都是原材料很简单的东西。
洗澡时使用的是Dr.Bronner’s的Magic Soap液体皂,还有横滨手音售卖的“七色香皂”。这两种都使用天然植物制作而成,洁面和沐浴均可使用。可以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香味和功效的产品:初春用柑橘类,夏天用薄荷,秋冬用涩柿子等。
到了换轻薄衣服的季节,把干花装在复古的碎布料里,用衣架挂起来或者放进抽屉……
春天用薰衣草,夏天用柠檬、马鞭草或者薄荷,秋冬用甘菊或者迷迭香之类的。像衣服换季一样变换自己专属的气息,享受这季节变换的乐趣吧。
唤醒身体的春日养生法
令我常年饱受折磨的花粉症,今年果然也如期而至了。全身到处都发痒,最要命的是感到浑身乏力,行动迟缓。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大约持续了两个月。每年都弱弱地担心自己到底能不能挺过去。尽管如此,今年的症状比以往减轻了些,不吃药、不用滴鼻药水也就过去了。
最近慢慢开始认同,自己的鼻子是可以感觉到春天的到访的。倒不是自暴自弃,而是接纳并迎接,直面并接受来自身体的声音。正是在感到不舒服的时候才有机会和自己的身体对话,重新审视对待生活的态度,是自我觉察的良好契机。
和煦温暖的春日气息可以舒缓身体,把冬天滞留在体内的物质排出,开放身心,迎来新生。
一想到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的心情也便轻松起来。我希望营造一种放松的环境,所以总是会在早春喝些自己调制的茶饮。
在路易波士茶 里加入薄荷、扶桑、柠檬草……尽量使用有机作物,并取名为“舒缓薄荷茶”。扶桑花的那种红色,可以很好地缓解视觉疲劳。
赤紫苏——红色紫苏汁消解夏日的无力感
说实话,和赤紫苏的相遇没那么美好。别人送我的,不仅完全没有赤紫苏的香气和清凉感,而且还甜腻得不得了,留在口中久久散不去。虽然觉得有点对不起别人的好意,但还是没有吃完。
那之后过了许多年。有一年快到夏天,觉得浑身无力。听说赤紫苏对缓解夏日的无力感很有效,就想要挑战一下。做法有很多种,我比较喜欢甜度低,酸味比较明显的那种,试错了几次后,终于做成了现在的“赤紫苏汁”。
赤紫苏煮过头了会变苦,所以只要迅速地烫一下就可以了。煮好的赤紫苏挤出汁液,再加入醋,会变成红宝石般鲜艳的颜色,如同一瞬间施了魔法,每次看到都觉得很开心。
我很爱惜地使用这汁液,它陪我挺过整个夏天。可以兑水或者苏打水喝,也可以少兑一点,浓浓地冻成沙冰。在这道甜品完全冻结实之前,要用叉子翻搅两三次,与适当空气混合,成品的口感才会更加绵密多汁。
这道甜品可以在梅雨或者天气酷热的时候当零食吃,也可以在用餐时拿来清口,还很适合在刚泡完澡后享用。
对抗湿气——梅雨前总会花的一道工夫
若是没有湿气的话,我们家就堪称完美了。
因为是老房子,所以四面有很多窗户。通风倒是很好,但后面就是耸立的高山,离海边也就七八分钟。没错,这片地区就是笼罩在一股湿气之下。梅雨季节我会把除湿器全都打开工作,但储水盒里还是以惊人的速度变满。大家对抗湿气都是怎么做的呢?
食材也很容易受潮,所以我会尽可能注意把干菜和香料之类的在梅雨到来前用完。梅雨前做菜把干菜用完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
在这个时期,我们家如果把东西都收起来会发霉,所以我都把容易发霉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外面。
比如木质的,或者清洗完还会有水的研磨用的机器,放在开放的架子上;把竹筛子上的粉尘弄掉,挂在墙上当装饰;皮鞋和鞋盒也从箱子里拿出来。虽然看起来可能不太美观,但在我家这种环境下,这样好像是效果最好的方法了。还可以利用报纸吸收湿气。
还有就是阳光暴晒,什么都拿出去晒。
一年里我甚至有几次把沙发就这么整个抬出去晒。朋友和我丈夫都惊呆了,说:“你还真是什么都拿去晒啊!”可我就是觉得,放在太阳下面晒是最有效的啊。
这是一本让人读了之后,会忍不住放下一切,冲进厨房,开始动手尝试的书。作者在《不时不食:四季美味寻鲜记》中,将秋天的丰收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也教会了我如何捕捉和品味这个季节的馈赠。秋天,在我眼中一直是收获的季节,而这本书则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意义。作者笔下的秋蟹,肥美膏黄,她不厌其烦地讲解了如何区分公母蟹、挑选健壮的螃蟹,以及最适合秋季品尝的蒸煮方法,那种原汁原味的鲜甜,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她还着重介绍了各种豆类和根茎类蔬菜的烹饪,例如板栗的香糯,红薯的甘甜,还有各种新米的味道,这些看似朴实的食材,在作者的笔下却焕发出了惊人的魅力。她提到了一种用新米蒸制的米饭,仅加入少许猪油和盐,就能品尝到米粒最纯粹的香甜,这让我不禁反思,我们是否过于追求复杂和花哨的烹饪,而忽略了食材本身的美好?书中关于秋季汤品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例如用排骨和时令蔬菜熬制的鲜汤,不仅滋补,更能温暖整个身心,尤其是在天气渐凉的秋日,一碗热腾腾的汤,足以抚慰人心。
评分《不时不食:四季美味寻鲜记》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味蕾世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餐桌上的每一道菜肴。书中所描绘的夏日风情,尤其令我心驰神往。作者用充满画面感的文字,描绘了盛夏时节,池塘边的荷叶如何舒展,孕育出晶莹剔透的莲子;瓜果如何顶着烈日,悄然成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她详细地讲述了如何挑选最甜的西瓜,如何处理最鲜嫩的丝瓜,以及如何用最简单的调味,烹饪出能够消暑解腻的菜肴,比如那道作者反复提及的“上汤丝瓜”,简简单单的几味佐料,却能激发丝瓜本身最原始的清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海鲜的章节,作者在某个海滨小镇的清晨,跟随渔民出海捕捞,亲眼目睹了当日捕获的活蹦乱跳的鱼虾,那份来自大海的鲜活气息,通过文字扑面而来。她描述了不同鱼类的烹饪方法,如何根据鱼的特性选择最合适的火候和调味,才能让鱼肉鲜嫩多汁,入口即化。这种深入产地的体验式写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食物从源头到餐桌的完整旅程,也让我们对“旬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读罢《不时不食:四季美味寻鲜记》,我仿佛跟随作者踏上了一场穿越四季的美食之旅。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食材和菜谱的简单堆砌,更像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集,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食物与节气、地域、人情之间的微妙联系。作者对于食材的挑选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她不仅仅满足于超市里触手可及的新鲜,更深入田间地头,寻访那些即将被遗忘的古老品种,挖掘隐藏在寻常巷陌中的独特风味。书中关于春笋的章节,让我对那“雨后春笋,一节鲜”的诗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详细描写了春笋破土而出的生命力,以及不同地域春笋因土质、气候差异而产生的细微口感变化,例如江南的嫩脆,四川的微甜。她还介绍了如何辨别春笋的品质,如何恰到好处地烹饪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鲜美,例如简单的白灼、清炒,甚至是与腌笃鲜的搭配,都呈现出春笋最纯粹的味道。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读者不仅学到了烹饪技巧,更对食物本身产生了敬意。我常常在想,我们有多少人真正体会过食材的“不时不食”?在这个反季节蔬果触手可及的时代,这种顺应自然的饮食哲学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总而言之,《不时不食:四季美味寻鲜记》是一本让我读后心生涟漪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用心去感受生活点滴的书。作者的文字中充满了对食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她将季节的变迁,食材的生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味蕾享受,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书中的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作者在与读者进行一场温馨的对话,分享着她对食材的理解,对烹饪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地方性特色食材的介绍,它们往往是大众视野之外的“隐秘的美味”,但经过作者的发掘和呈现,却变得如此令人垂涎。她描述了在某个偏远的山村,品尝到一种叫做“土豆丝”的当地特色小吃,那种朴实无华却又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让我对“美味”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放慢脚步,去感受每一个季节赋予我们的独特馈赠,去珍惜餐桌上的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美味,去体会“不时不食”的真正含义。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在生活中不断实践的书。
评分《不时不食:四季美味寻鲜记》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作者在描述冬季的章节时,并没有着重于寒冷和萧瑟,而是巧妙地捕捉到了冬季食材独特的韵味和厨房里的温暖。她描绘了冬日里,各种根茎类蔬菜如何在地底深处积蓄力量,等待着被发掘。作者对冬日里的腌制品有着特别的偏爱,她详细介绍了各种传统腌菜的做法,从选材、发酵到储存,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和耐心。她提到了一种用自家腌制的萝卜干炒肉丝,那股独特的咸香和爽脆的口感,让她在寒冷的冬夜里也倍感温暖。书中关于冬令进补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她介绍了各种适合冬季食用的滋补食材,例如羊肉、鸡肉、各种菌菇等,并分享了如何用这些食材制作出既美味又养生的菜肴,例如香浓的羊肉煲、清炖的鸡汤。她还强调了冬季食用的重要性,比如在寒冷的冬日,吃一些热乎乎的炖菜,能够帮助身体抵御寒冷,保持活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在严寒的冬季,餐桌上依然可以充满生机和美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