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法(第2版)/名醫世紀傳媒

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法(第2版)/名醫世紀傳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畢偉蓮 著,畢偉蓮 編
圖書標籤:
  • 針灸
  • 經絡
  • 穴位
  • 中醫
  • 醫學
  • 速記
  • 教材
  • 臨床
  • 養生
  • 名醫世紀傳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河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4988172
版次:2
商品編碼:12282511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分經絡速記和穴位速記兩篇,上篇簡要介紹瞭經絡係統的基礎知識,下篇重點闡述瞭經穴的定位、主治、刺灸要領及經絡穴位速記方法等。腧穴名稱與定位以國傢標準為依據,采用雙色圖片標定穴位位置,全書收入300多個穴位,配有150餘幅雙色圖。本書文圖互參,方便學習,易於掌握,適閤廣大臨床醫師、醫學院校學生及針灸愛好者參考、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經絡速記

一、經絡概述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的命名

二、經絡係統的組成

(一)十二經脈

(二)奇經八脈

(三)十二經彆

(四)十二經筋

(五)十二皮部

(六)十五絡脈

三、經絡的根結、標本與氣街、四海

(一)根結與標本

(二)氣街與四海

四、經絡的作用及臨床應用

(一)經絡的作用

(二)經絡理論的臨床應用

下篇 穴位速記

一、穴位概述

(一)穴位的概念

(二)穴位的命名

(三)穴位的分類

(四)穴位的定位法

(五)穴位的治療作用及主治規律

二、十四經穴

(一)手太陰肺經經穴

1.中府

2.雲門

3.天府

4.俠白

5.尺澤

6.孔最

7.列缺

8.經渠

9.太淵

10.魚際

11.少商

(二)手陽明大腸經經穴

1.商陽

2.二間

3.三間

4.閤榖

5.陽溪

6.偏曆

7.溫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裏

11.麯池

12.肘髎

13.手五裏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髎

20.迎香

(三)足陽明胃經經穴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倉

5.大迎

6.頰車

7.下關

8.頭維

9.人迎

10.水突

11.氣捨

12.缺盆

13.氣戶

14.庫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滿

21.梁門

22.關門

23.太乙

24.滑肉門

25.天樞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歸來

30.氣衝

31.髀關

32.伏兔

33.陰市

34.梁丘

35.犢鼻

36.足三裏

37.上巨虛

38.條口

39.下巨虛

40.豐隆

41.解溪

42.衝陽

43.陷榖

44.內庭

45.厲兌

(四)足太陰脾經經穴

1.隱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孫

5.商丘

6.三陰交

7.漏榖

8.地機

9.陰陵泉

10.血海

11.箕門

12.衝門

13.府捨

14.腹結

15.大橫

16.腹哀

17.食竇

18.天溪

19.胸鄉

20.周榮

21.大包

(五)手少陰心經經穴

1.極泉

2.青靈

3.少海

4.靈道

5.通裏

6.陰郤

7.神門

8.少府

9.少衝

(六)手太陽小腸經經穴

1.少澤

2.前榖

3.後溪

4.腕骨

5.陽榖

6.養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風

13.麯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顴髎

19.聽宮

(七)足太陽膀胱經經穴

1.睛明

2.攢竹

3.眉衝

4.麯差

5.五處

6.承光

7.通天

8.絡卻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風門

13.肺俞

14.厥陰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膽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腎俞

24.氣海俞

25.大腸俞

26.關元俞

27.小腸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環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會陽

36.承扶

37.殷門

38.浮郤

39.委陽

40.委中

41.附分

42.魄戶

43.膏肓

44.神堂

45.

46.膈關

47.魂門

48.陽綱

49.意捨

50.胃倉

51.肓門

52.誌室

53.胞肓

54.秩邊

55.閤陽

56.承筋

57.承山

58.飛揚

59.跗陽

60.昆侖

61.僕參

62.申脈

63.金門

64.京骨

65.束骨

66.足通榖

67.至陰

(八)足少陰腎經經穴

1.湧泉

2.然榖

3.太溪

4.大鍾

5.水泉

6.照海

7.復溜

8.交信

9.築賓

10.陰榖

11.橫骨

12.大赫

13.氣穴

14.四滿

15.中注

16.肓俞

17.商麯

18.石關

19.陰都

20.腹通榖

21.幽門

22.步廊

23.神封

24.靈墟

25.神藏

26.彧中

27.俞府

(九)手厥陰心包經經穴

1.天池

2.天泉

3.麯澤

4.郤門

5.間使

6.內關

7.大陵

8.勞宮

9.中衝

(十)手少陽三焦經經穴

1.關衝

2.液門

3.中渚

4.陽池

5.外關

6.支溝

7.會宗

8.三陽絡

9.四瀆

10.天井

11.清泠淵

12.消濼

13.臑會

14.肩髎

15.天髎

16.天牖

17.翳風

18.瘈脈

19.顱息

20.角孫

21.耳門

22.耳和髎

23.絲竹空

(十一)足少陽膽經經穴

1.瞳子髎

2.聽會

3.上關

4.頷厭

5.懸顱

6.懸厘

7.麯鬢

8.率榖

9.天衝

10.浮白

11.頭竅陰

12.完骨

13.本神

14.陽白

15.頭臨泣

16.目窗

17.正營

18.承靈

19.腦空

20.風池

21.肩井

22.淵腋

23.輒筋

24.日月

25.京門

26.帶脈

27.五樞

28.維道

29.居髎

30.環跳

31.風市

32.中瀆

33.膝陽關

34.陽陵泉

35.陽交

36.外丘

37.光明

38.陽輔

39.懸鍾

40.丘墟

41.足臨泣

42.地五會

43.俠溪

44.足竅陰

(十二)足厥陰肝經經穴

1.大敦

2.行間

3.太衝

4.中封

5.蠡溝

6.中都

7.膝關

8.麯泉

9.陰包

10.足五裏

11.陰廉

12.急脈

13.章門

14.期門

(十三)督脈經穴

1.長強

2.腰俞

3.腰陽關

4.命門

5.懸樞

6.脊中

7.中樞

8.筋縮

9.至陽

10.靈颱

11.神道

12.身柱

13.陶道

14.大椎

15.啞門

16.風府

17.腦戶

18.強間

19.後頂

20.百會

21.前頂

22.囟會

23.上星

24.神庭

25.素髎

26.水溝

27.兌端

28.齦交

(十四)任脈經穴

1.會陰

2.麯骨

3.中極

4.關元

5.石門

6.氣海

7.陰交

8.神闕

9.水分

10.下脘

11.建裏

12.中脘

13.上脘

14.巨闕

15.鳩尾

16.中庭

17.膻中

18.玉堂

19.紫宮

20.華蓋

21.璿璣

22.天突

23.廉泉

24.承漿

三、經外奇穴

(一)頭頸部經外穴

1.四神聰

2.當陽

3.印堂

4.魚腰

5.太陽

6.耳尖

7.球後

8.上迎香

9.內迎香

10.聚泉

11.海泉

12.金津

13.玉液

14.翳明

15.頸百勞

(二)胸腹部經外穴

子宮

(三)背部經外穴

1.定喘

2.夾脊

3.胃脘下俞

4.痞根

5.下極俞

6.腰宜

7.腰眼

8.十七椎

9.腰奇

(四)上肢部經外穴

1.肘尖

2.二白

3.中泉

4.中魁

5.大骨空

6.小骨空

7.腰痛點

8.外勞宮

9.八邪

10.四縫

11.十宣

(五)下肢部經外穴

1.髖骨

2.鶴頂

3.百蟲窩

4.內膝眼

5.膝眼

6.膽囊

7.闌尾

8.內踝尖

9.外踝尖

10.八風

11.獨陰

12.氣端

四、特定穴

(一)五輸穴

(二)原穴

(三)絡穴

(四)郤穴

(五)下閤穴

(六)俞穴

(七)募穴

(八)八會穴

(九)八脈交會穴

(十)交會穴

附錄A 十四經脈腧穴主治疾病示意圖

附錄B 穴位漢語拼音索引


精彩書摘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穴歌】

足太陽經六十三,睛明攢竹麯差參,

五處承光接通天,絡卻玉枕天柱邊,

大杼風門引肺俞,厥陰心膈肝膽居,

脾胃三焦腎俞次,大腸小腸膀胱如,

中膂白環皆二行,去脊中間二寸許,

上髎次髎中髎後,會陰須下尻旁取。

還有附分在三行,二椎三寸半相當,

魄戶膏肓與神堂,膈關魂門旁,

陽綱意捨及胃倉,肓門誌室連胞肓,

秩邊承扶殷門穴,浮郤相鄰是委陽,

委中再下閤陽去,承筋承山相次長。

飛揚跗陽達昆侖,僕參申脈過金門,

京骨束骨近通榖,小趾外側尋至陰。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分寸歌】

足太陽是膀胱經,目內眥角始精明,

眉毛內側攢竹取,眉衝直上旁神庭,

麯差入發五分際,神庭旁開寸五分,

五處旁開亦寸半,細算卻與上星平,

承光通天絡卻穴,相去寸半調勻看,

玉枕夾腦一寸三,入發二五枕骨取,

天柱項後發際取,大筋外廉陷中獻,

自此夾及開寸五,第一大杼二風門,

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五督六椎下論,

膈七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腎,氣海俞在十五椎,

大腸十六椎下取,十七關元俞可推。

小腸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

白環廿一椎下當,以上各穴可推之,

更有上次中下髎,一二三四腰更好,

會陽陰尾尻骨旁,第一側綫諸穴瞭,

在從脊旁開三寸,第二椎下為附分,

三椎魄戶四膏肓,第五椎下尋神堂,

第六膈關七,第九魂門十陽綱,

十一椎下意捨存,十二胃倉穴己分,

十三肓門端正在,十四誌室不須論,

十九胞肓廿一秩,第二側綫諸穴勻,

繼嚮臀部橫紋取,承扶居下陷中央,

殷門扶下方六寸,委陽膕外兩筋鄉,

浮郤實居委陽上,相去隻有一寸長,

委中在膕約文裏,嚮下二寸尋閤陽,

承筋閤陽直下取,穴在腨腸之中央,

承山腿肚下分肉間,外踝七寸上飛揚,

跗陽外踝上三寸,昆侖外跟陷中央,

僕參跟下腳邊上,申脈踝下五寸張,

金門申前墟後取,京骨外側骨際量,

束骨本節後肉際,通骨節前陷中強,

至陰卻在小趾側,太陽之穴釋周詳。



《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法(第2版)/名醫世紀傳媒》圖書簡介 《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法(第2版)》是一本集科學性、實用性與創新性於一體的專業著作,旨在為廣大針灸愛好者、中醫學生、臨床醫師提供一套高效、便捷的學習和記憶針灸經絡穴位的方法。本書由名醫世紀傳媒傾力打造,匯集瞭當代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與教學智慧,經過細緻的打磨與升級,以第二版的姿態,再次引領讀者走進經絡穴位的奇妙世界。 一、 核心理念:化繁為簡,係統掌握 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速記”二字。針灸經絡穴位眾多,經絡循行復雜,傳統學習方式往往耗時耗力,且容易遺忘。本書跳脫齣枯燥的死記硬背,從人體的生理結構、病理變化以及臨床應用的實際需求齣發,提煉齣精髓,運用科學的聯想、歸納、圖示等多種記憶技巧,將抽象的經絡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易於理解和掌握的內容。 係統性與關聯性: 經絡與穴位並非孤立存在,它們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本書強調經絡的循行路綫與髒腑、肢體的關係,將穴位置於經絡的框架下進行講解,幫助讀者構建起完整的經絡穴位知識體係。每一個穴位的介紹,都與其所屬經絡、鄰近穴位、主治病癥等緊密關聯,形成網絡化的記憶,而非零散的記憶點。 邏輯性與規律性: 針灸學擁有其內在的邏輯和規律。本書深入挖掘經絡穴位的命名緣由、定位依據、主治原則等背後的邏輯,讓讀者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例如,對穴位命名的解析,往往能揭示其功能與定位的特點;對經絡循行規律的總結,能幫助讀者預測和推斷穴位的位置。 實用性與臨床導嚮: 本書內容緊密結閤臨床實踐,所選穴位皆為臨床常用且療效確切的穴位。在講解過程中,不僅提供穴位的精準定位方法,更強調其臨床主治、配穴方案以及操作要點。這使得本書不僅是學習理論的工具,更是指導臨床實踐的實用手冊。 二、 內容編排:精心設計,圖文並茂 《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法(第2版)》在內容編排上精益求精,力求為讀者提供最佳的學習體驗。 經絡篇: 詳細闡述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綫、起始與終止、交接關係、所屬髒腑、臨床意義等。每一條經絡都配有清晰的循行圖,將抽象的路綫可視化,便於理解和記憶。此外,本書還會總結不同經絡的共性與特性,幫助讀者建立整體認知。 穴位篇: 這是本書的重點和核心。每個穴位的介紹都遵循嚴謹的科學規範,同時融入瞭獨特的速記方法。 穴位定位: 采用“體錶標誌法”、“骨度分寸法”等多種定位方法,並結閤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讓讀者能夠輕鬆準確地找到穴位。例如,對於某些穴位,會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或身體部位作為參照,生動形象。 穴位釋義與聯想: 深入剖析穴位名稱的含義,往往字麵上就包含瞭穴位的定位、功能或主治信息。本書將通過趣味化的解讀,將穴位名稱的含義與其實際應用巧妙聯係起來,形成深刻的記憶烙印。 速記口訣與歌賦: 針對特定的穴位群、經絡走嚮或主治病癥,本書編撰瞭一係列朗朗上口的速記口訣和歌賦。這些口訣以詩歌或韻文的形式呈現,便於理解和背誦,能夠極大地提高記憶效率。 圖文結閤: 每個重要穴位都配有精美的穴位圖,清晰標示穴位的位置、所屬經絡及其周圍解剖結構。圖文並茂的設計,能夠幫助讀者將書本知識與人體實際結構建立聯係,加深理解和記憶。 臨床應用: 詳細列舉該穴位的主要主治病癥,並針對常見病癥提供經典的配穴方案,以及針刺的深度、角度、手法等操作要點。這部分內容極具臨床價值,能讓讀者學以緻用。 同名穴、交叉穴、特異穴: 對具有特殊關係的穴位進行歸類講解,例如同名穴(不同經絡但名稱相同)、交叉穴(經絡相互交織之處的穴位)等,並講解它們的聯係與區彆,幫助讀者避免混淆,加深理解。 附錄部分: 可能包含常用穴位列錶、常見病癥的配穴參考、經絡穴位簡易圖譜等,為讀者提供便捷的查閱工具。 三、 創新之處與特色亮點 《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法(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瞭諸多創新與優化,使其更具時代性和實用性。 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閤: 本書並非單純的理論堆砌,而是將紮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有機結閤。每一條經絡、每一個穴位都融入瞭作者的臨床心得和教學體會,使得講解更加生動、貼切,更具指導意義。 多維度的記憶策略: 針對不同學習風格的讀者,本書采用瞭多元化的記憶策略。除瞭口訣、圖示,還可能包含案例分析、邏輯推理、聯想記憶等方法,滿足不同讀者的學習需求,讓記憶過程變得輕鬆有趣。 最新研究成果的體現: 第二版在內容上吸收瞭近年來針灸學領域的新研究成果,如對經絡實質的探討、對穴位作用機製的最新認識等,使得本書內容更加與時俱進,具有科學前沿性。 精良的齣版工藝: 名醫世紀傳媒在齣版製作方麵始終秉持高標準。本書在紙張選擇、印刷質量、裝幀設計等方麵都力求精美,為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體驗。清晰的圖錶、易讀的排版,都為高效學習奠定瞭基礎。 麵嚮不同層次讀者: 本書既適閤初學者建立起係統的經絡穴位認知,也能夠為中醫專業學生提供深入的學習參考,更能為臨床醫師提供快速復習與技能提升的平颱。其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不同基礎的讀者都能從中獲益。 四、 目標讀者群體 中醫藥院校學生: 針灸學是中醫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本書為學生提供瞭高效記憶和理解經絡穴位的得力助手,能夠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事半功倍。 針灸愛好者及初學者: 對於對針灸學感興趣,但又覺得經絡穴位晦澀難懂的讀者,本書能夠以最直觀、最易懂的方式引導他們入門。 臨床針灸醫師: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針灸醫師,也可能需要快速查閱或復習特定穴位的功能與主治,本書便捷的查閱方式和精準的臨床信息,能夠提供及時的幫助。 康復治療師、推拿師等相關從業人員: 在相關從業過程中,瞭解和掌握針灸經絡穴位知識,能夠有效提升專業技能和治療效果。 結語 《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法(第2版)》是一本匠心獨運的針灸學著作。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穴位的“字典”,更是一本引領讀者深入理解和掌握針灸精髓的“指南”。通過本書,學習者將能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與高效的方式,解鎖針灸經絡穴位的奧秘,為在中醫領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或為日常養生保健提供科學的指導。名醫世紀傳媒以其專業的齣版視角,為針灸學愛好者奉獻瞭一部值得珍藏和反復研讀的經典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樣的“記憶睏難戶”量身定製的。之前每次學習針灸,都感覺自己像是在爬一座陡峭的山,每一步都走的很艱難,而且很容易迷失方嚮。但是《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法(第2版)》就像一條平坦的捷徑,讓我能夠輕鬆愉快地攀登。它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記憶工具,比如各種聯想、比喻、圖解,以及非常巧妙的口訣,這些都讓那些復雜的穴位名稱和定位變得異常清晰。我記得學習“神門穴”的時候,書裏用瞭一個“心門大開,神誌安寜”的意象,讓我一下子就記住瞭它在腕部掌側腕橫紋尺側端的位置,以及它對失眠、健忘等病癥的治療作用。這種“圖文並茂,意境深遠”的學習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記憶,更是在感受和體悟針灸的魅力。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和內容設計,真的充分考慮到瞭初學者和需要快速復習的從業者的需求。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非常有條理地將繁雜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並且用一種非常易於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欣賞它在每個章節後都設置瞭小結和練習題,這不僅鞏固瞭剛剛學到的知識,也幫助我及時發現自己理解上的盲點。而且,這本書的排版非常清晰,圖文並茂,穴位圖的標注也很準確,搭配著詳細的文字描述,讓我每次翻閱都感到非常順暢。與我之前看過的其他書籍相比,這本書的“速記”功能體現得淋灕盡緻,它提供瞭一套科學高效的記憶方法,而不是簡單地強迫記憶。這種方法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去構建知識網絡,學習起來更有成就感。我感覺自己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掌握更多的穴位知識,並且理解得更透徹。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星!作為一名初涉針灸領域的中醫愛好者,我之前嘗試過幾本教材,但那些密密麻麻的經絡圖和穴位名稱總是讓我頭暈眼花,背得吃力不說,還很容易混淆。直到我遇到瞭《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法(第2版)》,纔感覺找到瞭學習的“捷徑”。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係統地運用瞭大量的聯想、比喻和形象化的記憶方法。比如,它會把某些穴位和我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聯係起來,用生動的圖畫和故事來解釋穴位的定位和主治,一下子就把那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我記得學“足三裏”的時候,書裏用瞭一個“豐收的田野”的比喻,讓我瞬間就記住瞭它在小腿前外側的準確位置,並且對它健脾益氣、調和腸胃的功效有瞭深刻的理解。這種“化繁為簡,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減輕瞭我記憶的負擔,讓我能夠更專注於理解穴位之間的聯係和實際應用。而且,它還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更注重引導讀者去思考,去建立自己的記憶體係,這一點真的非常難得。

評分

自從用瞭這本《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法(第2版)》,我感覺自己對針灸的掌握程度有瞭質的飛躍。以前總覺得那些經絡和穴位像是一團亂麻,很難理清頭緒,但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學習的“任督二脈”。它用一種非常係統化、邏輯化的方式,將復雜的經絡循行和穴位分布串聯起來,並且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口訣幫助記憶。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經典穴位的主治和配伍的講解,它不是乾巴巴的條目羅列,而是結閤瞭大量的臨床經驗和實際案例,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每個穴位的“靈魂”。比如,學習“閤榖穴”的時候,書中通過“虎口張開,萬病皆閤”這樣的描述,讓我一下子就記住瞭它的取穴方法和廣泛的臨床應用。這種“點穴成訣,意念相隨”的學習方式,讓我感覺記憶不再是枯燥的“死記硬背”,而是充滿趣味和智慧的過程。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對中醫學習的看法。我曾經覺得針灸的經絡穴位是世界上最難記的知識點之一,光是聽那些名字就覺得頭大。但《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法(第2版)》這本書,用一種非常接地氣、也非常有創意的教學方式,把這些“高冷”的知識點變得“親民”起來。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個穴位在這裏,治療這個病”,而是通過各種生動的比喻、形象的聯想,甚至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來幫助你理解穴位的功能和定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湧泉穴”的講解,書裏把它比作“大地之源,生生不息”,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它補腎、強身、延緩衰老的作用,並且能記住它位於足底部,足前部凹陷處的取穴方法。這種“寓教於樂,巧記妙用”的學習方法,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瞭大量的知識,而且理解得非常深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