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法(第2版)/名医世纪传媒

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法(第2版)/名医世纪传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毕伟莲 著,毕伟莲 编
图书标签:
  • 针灸
  • 经络
  • 穴位
  • 中医
  • 医学
  • 速记
  • 教材
  • 临床
  • 养生
  • 名医世纪传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88172
版次:2
商品编码:1228251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分经络速记和穴位速记两篇,上篇简要介绍了经络系统的基础知识,下篇重点阐述了经穴的定位、主治、刺灸要领及经络穴位速记方法等。腧穴名称与定位以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双色图片标定穴位位置,全书收入300多个穴位,配有150余幅双色图。本书文图互参,方便学习,易于掌握,适合广大临床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及针灸爱好者参考、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经络速记

一、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的命名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二经别

(四)十二经筋

(五)十二皮部

(六)十五络脉

三、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一)根结与标本

(二)气街与四海

四、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二)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下篇 穴位速记

一、穴位概述

(一)穴位的概念

(二)穴位的命名

(三)穴位的分类

(四)穴位的定位法

(五)穴位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二、十四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经穴

1.中府

2.云门

3.天府

4.侠白

5.尺泽

6.孔最

7.列缺

8.经渠

9.太渊

10.鱼际

11.少商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1.商阳

2.二间

3.三间

4.合谷

5.阳溪

6.偏历

7.温溜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髎

20.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经穴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

10.水突

11.气舍

12.缺盆

13.气户

14.库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满

21.梁门

22.关门

23.太乙

24.滑肉门

25.天枢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归来

30.气冲

31.髀关

32.伏兔

33.阴市

34.梁丘

35.犊鼻

36.足三里

37.上巨虚

38.条口

39.下巨虚

40.丰隆

41.解溪

42.冲阳

43.陷谷

44.内庭

45.厉兑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

1.隐白

2.大都

3.太白

4.公孙

5.商丘

6.三阴交

7.漏谷

8.地机

9.阴陵泉

10.血海

11.箕门

12.冲门

13.府舍

14.腹结

15.大横

16.腹哀

17.食窦

18.天溪

19.胸乡

20.周荣

21.大包

(五)手少阴心经经穴

1.极泉

2.青灵

3.少海

4.灵道

5.通里

6.阴郄

7.神门

8.少府

9.少冲

(六)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1.少泽

2.前谷

3.后溪

4.腕骨

5.阳谷

6.养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风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颧髎

19.听宫

(七)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1.睛明

2.攒竹

3.眉冲

4.曲差

5.五处

6.承光

7.通天

8.络却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12.风门

13.肺俞

14.厥阴俞

15.心俞

16.督俞

17.膈俞

18.肝俞

19.胆俞

20.脾俞

21.胃俞

22.三焦俞

23.肾俞

24.气海俞

25.大肠俞

26.关元俞

27.小肠俞

28.膀胱俞

29.中膂俞

30.白环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会阳

36.承扶

37.殷门

38.浮郄

39.委阳

40.委中

41.附分

42.魄户

43.膏肓

44.神堂

45.

46.膈关

47.魂门

48.阳纲

49.意舍

50.胃仓

51.肓门

52.志室

53.胞肓

54.秩边

55.合阳

56.承筋

57.承山

58.飞扬

59.跗阳

60.昆仑

61.仆参

62.申脉

63.金门

64.京骨

65.束骨

66.足通谷

67.至阴

(八)足少阴肾经经穴

1.涌泉

2.然谷

3.太溪

4.大钟

5.水泉

6.照海

7.复溜

8.交信

9.筑宾

10.阴谷

11.横骨

12.大赫

13.气穴

14.四满

15.中注

16.肓俞

17.商曲

18.石关

19.阴都

20.腹通谷

21.幽门

22.步廊

23.神封

24.灵墟

25.神藏

26.彧中

27.俞府

(九)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1.天池

2.天泉

3.曲泽

4.郄门

5.间使

6.内关

7.大陵

8.劳宫

9.中冲

(十)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1.关冲

2.液门

3.中渚

4.阳池

5.外关

6.支沟

7.会宗

8.三阳络

9.四渎

10.天井

11.清泠渊

12.消泺

13.臑会

14.肩髎

15.天髎

16.天牖

17.翳风

18.瘈脉

19.颅息

20.角孙

21.耳门

22.耳和髎

23.丝竹空

(十一)足少阳胆经经穴

1.瞳子髎

2.听会

3.上关

4.颔厌

5.悬颅

6.悬厘

7.曲鬓

8.率谷

9.天冲

10.浮白

11.头窍阴

12.完骨

13.本神

14.阳白

15.头临泣

16.目窗

17.正营

18.承灵

19.脑空

20.风池

21.肩井

22.渊腋

23.辄筋

24.日月

25.京门

26.带脉

27.五枢

28.维道

29.居髎

30.环跳

31.风市

32.中渎

33.膝阳关

34.阳陵泉

35.阳交

36.外丘

37.光明

38.阳辅

39.悬钟

40.丘墟

41.足临泣

42.地五会

43.侠溪

44.足窍阴

(十二)足厥阴肝经经穴

1.大敦

2.行间

3.太冲

4.中封

5.蠡沟

6.中都

7.膝关

8.曲泉

9.阴包

10.足五里

11.阴廉

12.急脉

13.章门

14.期门

(十三)督脉经穴

1.长强

2.腰俞

3.腰阳关

4.命门

5.悬枢

6.脊中

7.中枢

8.筋缩

9.至阳

10.灵台

11.神道

12.身柱

13.陶道

14.大椎

15.哑门

16.风府

17.脑户

18.强间

19.后顶

20.百会

21.前顶

22.囟会

23.上星

24.神庭

25.素髎

26.水沟

27.兑端

28.龈交

(十四)任脉经穴

1.会阴

2.曲骨

3.中极

4.关元

5.石门

6.气海

7.阴交

8.神阙

9.水分

10.下脘

11.建里

12.中脘

13.上脘

14.巨阙

15.鸠尾

16.中庭

17.膻中

18.玉堂

19.紫宫

20.华盖

21.璇玑

22.天突

23.廉泉

24.承浆

三、经外奇穴

(一)头颈部经外穴

1.四神聪

2.当阳

3.印堂

4.鱼腰

5.太阳

6.耳尖

7.球后

8.上迎香

9.内迎香

10.聚泉

11.海泉

12.金津

13.玉液

14.翳明

15.颈百劳

(二)胸腹部经外穴

子宫

(三)背部经外穴

1.定喘

2.夹脊

3.胃脘下俞

4.痞根

5.下极俞

6.腰宜

7.腰眼

8.十七椎

9.腰奇

(四)上肢部经外穴

1.肘尖

2.二白

3.中泉

4.中魁

5.大骨空

6.小骨空

7.腰痛点

8.外劳宫

9.八邪

10.四缝

11.十宣

(五)下肢部经外穴

1.髋骨

2.鹤顶

3.百虫窝

4.内膝眼

5.膝眼

6.胆囊

7.阑尾

8.内踝尖

9.外踝尖

10.八风

11.独阴

12.气端

四、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

(三)络穴

(四)郄穴

(五)下合穴

(六)俞穴

(七)募穴

(八)八会穴

(九)八脉交会穴

(十)交会穴

附录A 十四经脉腧穴主治疾病示意图

附录B 穴位汉语拼音索引


精彩书摘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三,睛明攒竹曲差参,

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

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膈肝胆居,

脾胃三焦肾俞次,大肠小肠膀胱如,

中膂白环皆二行,去脊中间二寸许,

上髎次髎中髎后,会阴须下尻旁取。

还有附分在三行,二椎三寸半相当,

魄户膏肓与神堂,膈关魂门旁,

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

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邻是委阳,

委中再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

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

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分寸歌】

足太阳是膀胱经,目内眦角始精明,

眉毛内侧攒竹取,眉冲直上旁神庭,

曲差入发五分际,神庭旁开寸五分,

五处旁开亦寸半,细算却与上星平,

承光通天络却穴,相去寸半调匀看,

玉枕夹脑一寸三,入发二五枕骨取,

天柱项后发际取,大筋外廉陷中献,

自此夹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椎下论,

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俞在十五椎,

大肠十六椎下取,十七关元俞可推。

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

白环廿一椎下当,以上各穴可推之,

更有上次中下髎,一二三四腰更好,

会阳阴尾尻骨旁,第一侧线诸穴了,

在从脊旁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

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寻神堂,

第六膈关七,第九魂门十阳纲,

十一椎下意舍存,十二胃仓穴己分,

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

十九胞肓廿一秩,第二侧线诸穴匀,

继向臀部横纹取,承扶居下陷中央,

殷门扶下方六寸,委阳腘外两筋乡,

浮郄实居委阳上,相去只有一寸长,

委中在腘约文里,向下二寸寻合阳,

承筋合阳直下取,穴在腨肠之中央,

承山腿肚下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

跗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外跟陷中央,

仆参跟下脚边上,申脉踝下五寸张,

金门申前墟后取,京骨外侧骨际量,

束骨本节后肉际,通骨节前陷中强,

至阴却在小趾侧,太阳之穴释周详。



《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法(第2版)/名医世纪传媒》图书简介 《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法(第2版)》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与创新性于一体的专业著作,旨在为广大针灸爱好者、中医学生、临床医师提供一套高效、便捷的学习和记忆针灸经络穴位的方法。本书由名医世纪传媒倾力打造,汇集了当代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与教学智慧,经过细致的打磨与升级,以第二版的姿态,再次引领读者走进经络穴位的奇妙世界。 一、 核心理念:化繁为简,系统掌握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速记”二字。针灸经络穴位众多,经络循行复杂,传统学习方式往往耗时耗力,且容易遗忘。本书跳脱出枯燥的死记硬背,从人体的生理结构、病理变化以及临床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提炼出精髓,运用科学的联想、归纳、图示等多种记忆技巧,将抽象的经络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系统性与关联性: 经络与穴位并非孤立存在,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书强调经络的循行路线与脏腑、肢体的关系,将穴位置于经络的框架下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构建起完整的经络穴位知识体系。每一个穴位的介绍,都与其所属经络、邻近穴位、主治病症等紧密关联,形成网络化的记忆,而非零散的记忆点。 逻辑性与规律性: 针灸学拥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本书深入挖掘经络穴位的命名缘由、定位依据、主治原则等背后的逻辑,让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对穴位命名的解析,往往能揭示其功能与定位的特点;对经络循行规律的总结,能帮助读者预测和推断穴位的位置。 实用性与临床导向: 本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所选穴位皆为临床常用且疗效确切的穴位。在讲解过程中,不仅提供穴位的精准定位方法,更强调其临床主治、配穴方案以及操作要点。这使得本书不仅是学习理论的工具,更是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手册。 二、 内容编排:精心设计,图文并茂 《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法(第2版)》在内容编排上精益求精,力求为读者提供最佳的学习体验。 经络篇: 详细阐述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起始与终止、交接关系、所属脏腑、临床意义等。每一条经络都配有清晰的循行图,将抽象的路线可视化,便于理解和记忆。此外,本书还会总结不同经络的共性与特性,帮助读者建立整体认知。 穴位篇: 这是本书的重点和核心。每个穴位的介绍都遵循严谨的科学规范,同时融入了独特的速记方法。 穴位定位: 采用“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等多种定位方法,并结合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读者能够轻松准确地找到穴位。例如,对于某些穴位,会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身体部位作为参照,生动形象。 穴位释义与联想: 深入剖析穴位名称的含义,往往字面上就包含了穴位的定位、功能或主治信息。本书将通过趣味化的解读,将穴位名称的含义与其实际应用巧妙联系起来,形成深刻的记忆烙印。 速记口诀与歌赋: 针对特定的穴位群、经络走向或主治病症,本书编撰了一系列朗朗上口的速记口诀和歌赋。这些口诀以诗歌或韵文的形式呈现,便于理解和背诵,能够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 图文结合: 每个重要穴位都配有精美的穴位图,清晰标示穴位的位置、所属经络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图文并茂的设计,能够帮助读者将书本知识与人体实际结构建立联系,加深理解和记忆。 临床应用: 详细列举该穴位的主要主治病症,并针对常见病症提供经典的配穴方案,以及针刺的深度、角度、手法等操作要点。这部分内容极具临床价值,能让读者学以致用。 同名穴、交叉穴、特异穴: 对具有特殊关系的穴位进行归类讲解,例如同名穴(不同经络但名称相同)、交叉穴(经络相互交织之处的穴位)等,并讲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帮助读者避免混淆,加深理解。 附录部分: 可能包含常用穴位列表、常见病症的配穴参考、经络穴位简易图谱等,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查阅工具。 三、 创新之处与特色亮点 《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法(第2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创新与优化,使其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书并非单纯的理论堆砌,而是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每一条经络、每一个穴位都融入了作者的临床心得和教学体会,使得讲解更加生动、贴切,更具指导意义。 多维度的记忆策略: 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读者,本书采用了多元化的记忆策略。除了口诀、图示,还可能包含案例分析、逻辑推理、联想记忆等方法,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需求,让记忆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最新研究成果的体现: 第二版在内容上吸收了近年来针灸学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如对经络实质的探讨、对穴位作用机制的最新认识等,使得本书内容更加与时俱进,具有科学前沿性。 精良的出版工艺: 名医世纪传媒在出版制作方面始终秉持高标准。本书在纸张选择、印刷质量、装帧设计等方面都力求精美,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清晰的图表、易读的排版,都为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面向不同层次读者: 本书既适合初学者建立起系统的经络穴位认知,也能够为中医专业学生提供深入的学习参考,更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快速复习与技能提升的平台。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不同基础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 四、 目标读者群体 中医药院校学生: 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本书为学生提供了高效记忆和理解经络穴位的得力助手,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 针灸爱好者及初学者: 对于对针灸学感兴趣,但又觉得经络穴位晦涩难懂的读者,本书能够以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引导他们入门。 临床针灸医师: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针灸医师,也可能需要快速查阅或复习特定穴位的功能与主治,本书便捷的查阅方式和精准的临床信息,能够提供及时的帮助。 康复治疗师、推拿师等相关从业人员: 在相关从业过程中,了解和掌握针灸经络穴位知识,能够有效提升专业技能和治疗效果。 结语 《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法(第2版)》是一本匠心独运的针灸学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穴位的“字典”,更是一本引领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针灸精髓的“指南”。通过本书,学习者将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高效的方式,解锁针灸经络穴位的奥秘,为在中医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或为日常养生保健提供科学的指导。名医世纪传媒以其专业的出版视角,为针灸学爱好者奉献了一部值得珍藏和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样的“记忆困难户”量身定制的。之前每次学习针灸,都感觉自己像是在爬一座陡峭的山,每一步都走的很艰难,而且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法(第2版)》就像一条平坦的捷径,让我能够轻松愉快地攀登。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记忆工具,比如各种联想、比喻、图解,以及非常巧妙的口诀,这些都让那些复杂的穴位名称和定位变得异常清晰。我记得学习“神门穴”的时候,书里用了一个“心门大开,神志安宁”的意象,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它在腕部掌侧腕横纹尺侧端的位置,以及它对失眠、健忘等病症的治疗作用。这种“图文并茂,意境深远”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记忆,更是在感受和体悟针灸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作为一名初涉针灸领域的中医爱好者,我之前尝试过几本教材,但那些密密麻麻的经络图和穴位名称总是让我头晕眼花,背得吃力不说,还很容易混淆。直到我遇到了《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法(第2版)》,才感觉找到了学习的“捷径”。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系统地运用了大量的联想、比喻和形象化的记忆方法。比如,它会把某些穴位和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用生动的图画和故事来解释穴位的定位和主治,一下子就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我记得学“足三里”的时候,书里用了一个“丰收的田野”的比喻,让我瞬间就记住了它在小腿前外侧的准确位置,并且对它健脾益气、调和肠胃的功效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种“化繁为简,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我记忆的负担,让我能够更专注于理解穴位之间的联系和实际应用。而且,它还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更注重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建立自己的记忆体系,这一点真的非常难得。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医学习的看法。我曾经觉得针灸的经络穴位是世界上最难记的知识点之一,光是听那些名字就觉得头大。但《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法(第2版)》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也非常有创意的教学方式,把这些“高冷”的知识点变得“亲民”起来。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穴位在这里,治疗这个病”,而是通过各种生动的比喻、形象的联想,甚至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帮助你理解穴位的功能和定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涌泉穴”的讲解,书里把它比作“大地之源,生生不息”,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补肾、强身、延缓衰老的作用,并且能记住它位于足底部,足前部凹陷处的取穴方法。这种“寓教于乐,巧记妙用”的学习方法,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而且理解得非常深刻。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设计,真的充分考虑到了初学者和需要快速复习的从业者的需求。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非常有条理地将繁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且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它在每个章节后都设置了小结和练习题,这不仅巩固了刚刚学到的知识,也帮助我及时发现自己理解上的盲点。而且,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图文并茂,穴位图的标注也很准确,搭配着详细的文字描述,让我每次翻阅都感到非常顺畅。与我之前看过的其他书籍相比,这本书的“速记”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提供了一套科学高效的记忆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强迫记忆。这种方法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构建知识网络,学习起来更有成就感。我感觉自己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掌握更多的穴位知识,并且理解得更透彻。

评分

自从用了这本《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法(第2版)》,我感觉自己对针灸的掌握程度有了质的飞跃。以前总觉得那些经络和穴位像是一团乱麻,很难理清头绪,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学习的“任督二脉”。它用一种非常系统化、逻辑化的方式,将复杂的经络循行和穴位分布串联起来,并且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口诀帮助记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穴位的主治和配伍的讲解,它不是干巴巴的条目罗列,而是结合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每个穴位的“灵魂”。比如,学习“合谷穴”的时候,书中通过“虎口张开,万病皆合”这样的描述,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它的取穴方法和广泛的临床应用。这种“点穴成诀,意念相随”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记忆不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而是充满趣味和智慧的过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