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金融:金融工具、财务政策和估值方法的案例实践

公司金融:金融工具、财务政策和估值方法的案例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保罗·阿斯奎思(Paul Asquith)劳伦斯 A.韦斯(Lawr 著,鲍栋 刘寅龙 译
图书标签:
  • 公司金融
  • 金融工具
  • 财务政策
  • 估值
  • 案例分析
  • 投资
  • 融资
  • 财务管理
  • 企业金融
  • 金融市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444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451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财务总监 财务顾问 投资经理 金融分析师 专业投资人
所有成功的首席财务官都需要一套金融工具目标,帮助他们制定出更有利于价值创造的经营决策,而《公司金融:金融工具、财务政策和估值方法的案例实践》就是他们需要的、同时也是更先进的工具箱。
《公司金融》以全新的问题视角和处理方法,对企业财务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解析,以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若干鲜活案例为起点,重新演绎推动企业财务决策过程的诸多财务理论和实践方法,并致力于将这些理论和工具诉诸于财务决策的实践。本书的主题涉及资本结构和融资、备考预测、估值、股利、债务期限以及信息不对称等方方面面。
两位作者分别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塔夫斯大学,作为业界知名学者,他们曾屡次斩获专业领域大奖。作为一本通用性财务指南,本书结合了他们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性的互动资源。作为公司金融领域的两位大师级人物,他们在理论与实践讨论的基础上,帮助读者在阅读中不断强化学习能力,将学习建立在知识、技能和感知共同升华的基础上。阅读本书,我们必将在如下方面深有感悟:
?使用财务比率及其他金融工具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
?通过有效管理和现金流预测,确保企业不会遭遇现金危机
?为公司选择优资本结构,并对不同融资方案之间的权衡提供指南
?通过准确评估投资项目,尤其是确定相关的现金流和适当的贴现率,帮助公司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将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有效地融为一体,为杠杆收购、私募股权投资和并购创造有利条件

内容简介

《公司金融:金融工具、财务政策和估值方法的案例实践》出自两位财务领域的教授之手,凭借多年独树一帜的教学经验,他们以真实的企业案例为起点,探讨了让首席财务官(CFO)始终站在财务高地、坚持理性决策所依赖的理论、工具和技术。
以全新的问题视角和处理方法,对企业财务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解析,以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若干鲜活案例为起点,重新演绎推动企业财务决策过程的诸多财务理论和实践方法,并致力于将这些理论和工具诉诸于财务决策的实践。
精心构建的问答格式,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认识公司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工具。本书的主题涉及资本结构和融资、备考预测、估值、股利、债务期限以及信息不对称等方方面面。

作者简介

保罗?阿斯奎思
MIT斯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拥有27年任教经历,斯隆管理学院的高级副院长。他的教学领域是金融学,近开设的课程是“公司金融简介”。此外,阿斯奎思教授还在麻省理工学院开设并教授其他三门课程:高级公司金融、兼并和收购以及安全设计。他此前曾在哈佛大学任教十年,并在芝加哥大学和杜克大学有任教经验。他曾先后获得由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颁发的14项教学奖,也是麻省理工学院“Jamieson教学奖”的获得者。他是美国会计协会、美国金融协会和财务管理协会会员,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
劳伦斯A.韦斯
塔夫斯大学弗莱彻法律外交学院的国际会计学教授。韦斯教授的教学范围甚广,从入门级的财务会计学到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金融学课程。他此前曾在乔治城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洛桑高等商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杜兰大学、巴布森及麦吉尔大学任教。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期间,韦斯教授获得终身教学资格,并在弗莱彻法律外交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及杜兰大学等名校多次获得佳教授提名。目前,维斯教授是美国会计学会成员,并一直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发表的文章涉及企业破产、公司绩效、内部会计以及并购等。

目录


关于作者
关于注册估值分析师(CVA)认证考试

第一章 公司金融概览 /1
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2
公司金融的基础:工具和技术 /3
公司金融图解 /4
现代公司金融简介 /4
阅读建议 /6

第二章 如何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PIPES-A) /9
与银行家的对话就像是一场求职面试 /10
以产品市场战略为起点 /12
PIPES 赚钱吗 /12
算一算 /13
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15
比率分析(ratio analysis) /18
现金周期 /23
本章小结 /25

第三章 备考预测技术(PIPES-B) /29
我们先来看看比率分析 /30
备考预测(Pro Forma Forecasts) /31
循环关系 /38
回头接着预测未来吧 /40
将预测范围延伸到2014 年和2015 年 /41
贷款评估 /43
本章小结 /47
附录:会计并不等于经济现实 /48

第四章 企业融资的季节性影响(PIPES-C) /54
月度的备考利润表 /56
月度的备考资产负债表 /58
公司的另一番图景 /67
本章小结 /69
附录A :PIPES 的2014 年度预计利润表 /70
附录B :PIPES 的2015 年月备考利润表 /71

第五章 融资为什么重要(梅西- 弗格森农用设备制造公司) /73
产品市场定位与策略 /74
经营中的政治风险和规模经济效应 /74
梅西- 弗格森农用设备公司的历史:1971—1976 年 /75
可持续增长(Sustainable Growth) /77
1976 年以后的时期 /79
康拉德跑了 /82
竞争对手 /83
回到梅西 /85
梅西的重组 /88
后记:梅西的命运如何 /92
本章小结 /92
附录:梅西- 弗格森公司的财务报表 /94

第六章 资本结构理论介绍 /97
最优资本结构 /98
M&M; 模型和企业融资 /101
税收 /106
财务困境的成本 /113
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 /120
本章小结 /121

第七章 资本结构决策(万豪集团与加里·威尔逊) /123
资本结构 /124
资本成本 /130
企业在实践中如何设计资本结构 /133
公司金融政策 /134
可持续增长和现金流过剩 /136
本章小结 /139
附录A :万豪集团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140
附录B :万豪集团的财务比率 /141

第八章 投资决策(万豪集团和加里· 威尔逊) /143
什么是正确的价格 /144
万豪应如何回购自己的股票 /145
贷款协议 /149
产品市场对财务金融政策的影响 /150
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其未来 /152
本章小结 /157

第九章 财务政策决策(AT&T; :1984 年剥离前后) /161
AT&T; 背景 /162
M&M; 模型和公司金融的实践 /163
“老”AT&T;(1984 年之前) /164
新AT&T;(1984 年后) /178
本章小结 /190
附录:1984—1988 年期间AT&T; 备考财务报表的编制(预期情境) /190

第十章 经营策略对公司金融政策的影响 /193
简要概述 /194
MCI 的发展历史 /196
可转换优先股及可转换债券 /201
债券利率和负债率 /204
租赁 /205
新MCI 的融资需求 /206
MCI 的融资选择 /217
MCI 后记 /217
本章小结 /218
附录:1984—1988 年期间的MCI 备考财务报表 /220

第十一章 股利政策(苹果公司) /223
股利政策理论 /224
实证研究 /228
苹果公司以及是否支付股利的决策 /230
苹果是如何做的 /241
本章小结 /242

第十二章 资本结构理论的延续 /245
债务的税盾效应 /247
财务困境成本 /248
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 /250
不对称信息和企业融资 /253
代理成本:管理者的行为及资本结构 /258
杠杆与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260
融资需求的金额 /265
总结—建立综合视角基础上的方法 /267

第十三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折现和净现值 /269
货币的时间价值 /270
净现值(NPV) /274
投资回收期 /280
寿命期不同的项目 /280
永续年金法(perpetuity) /282
本章小结 /282

第十四章 估值及现金流(Sungreen-A) /285
投资决策 /286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297
终值 /298
本章小结 /300

第十五章 估值(Sungreen-B) /301
Sungreen 的预测现金流 /30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302
可比公司 /307
股权成本 /309
债务成本 /312
最终估值 /313
战略分析 /314
本章小结 /315

第十六章 估值细解 /317
现金流细解 /318
资本成本细解 /320
计算权益成本的一个细节:加杠杆和无杠杆的beta 系数 /324
现金流和终值的区别 /328
终值法的细解 /328
其他估值技术:DCF 的变异 /334
实物期权(real options,又称战略选择) /337
本章小结 /339

第十七章 杠杆收购与私募股权融资(康格里默公司) /341
康格里默:历史简介 /342
走向杠杆收购:哪些因素会造就一个合理的杠杆收购目标 /343
交易细节 /346
后记:杠杆收购发生了什么变化 /359
本章小结 /361
附录A :康格里默在有、无杠杆收购两种情境下的备考财务报表 /362
附录B :拉扎德估值报告的要点 /368

第十八章 兼并与收购:战略问题(一元店) /371
三大竞争对手 /372
近期历史 /373
物色公司,寻找买家 /376
本章小结 /378

第十九章 针对收购的估值:公司自由现金流(一元店) /379
对家庭一元店的要约收购 /380
公司自由现金流 /382
折现现金流 /393
终值 /393
估值的三要素 /396


好的,以下是为您构思的一份图书简介,该书探讨了金融市场、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多个维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金融视角。 --- 书名:《现代金融透视:市场演化、风险架构与宏观调控》 内容提要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和投资决策的影响,已成为所有经济参与者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本书《现代金融透视:市场演化、风险架构与宏观调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系统梳理了当代金融学的核心议题,并结合最新的市场实践与理论前沿,为读者构建了一幅清晰、深入的金融全景图。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基础概念的阐述,而是着力于揭示金融体系内部的动态联系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聚焦于理解资本如何在不同市场间流动、风险是如何被识别、定价和转移的,以及中央银行和政府的政策如何重塑市场的预期与行为。 第一部分:金融市场的结构与功能重塑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基本框架及其在经济循环中的关键角色。 我们首先考察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演进历程,从传统的交易所交易模式,过渡到日益重要的场外交易(OTC)市场和高频交易环境。重点分析了金融创新如何改变了流动性的定义和市场效率。探讨了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的深度结构,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体系及其对基准利率的影响。在股权市场的章节中,我们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股票结构、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机制设计,以及二级市场交易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此外,本书特别关注衍生品市场的崛起及其双重角色——既是风险对冲的有力工具,也是系统性风险的潜在放大器。我们详细解析了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合约的定价模型,并结合历史案例,论述了这些工具在能源、外汇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部分:机构行为与市场微观结构 理解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必须洞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逻辑。本部分致力于解析金融中介机构的运作模式及其对市场稳定性的贡献与挑战。 我们深入研究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剖析了其在信用创造和支付清算系统中的核心地位。针对当前监管环境,本书详细探讨了巴塞尔协议(Basel Accords)的演进,特别是对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覆盖率(LCR)要求的理解,这对银行的风险偏好具有决定性影响。 同时,本书详尽描述了资产管理行业(包括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的投资策略演变。通过对行为金融学视角的引入,我们分析了投资者情绪、羊群效应如何影响资产价格的短期波动,以及信息不对称在市场定价过程中的作用。针对专业投资者,我们探讨了量化投资策略的构建、回溯测试的有效性以及模型风险的识别。 第三部分:风险管理与金融稳定 风险是金融活动的核心内涵。本部分将焦点投向如何系统性地识别、计量和控制各类金融风险,以维护个体机构和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本书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在信用风险计量方面,我们对比了VAR(违约概率)、LGD(违约损失率)的传统模型与更现代的压力测试方法。在市场风险章节,重点讨论了风险价值(VaR)模型的局限性,并引入了期望缺口(ES)作为更稳健的度量指标。 更重要的是,我们探讨了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通过分析金融机构间的相互关联性,本书构建了衡量金融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并讨论了“大而不倒”问题(Too Big to Fail)带来的监管难题。我们审视了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资产证券化链条的风险累积过程。 第四部分:宏观金融政策与全球联动 金融系统并非孤立存在,它深刻地嵌入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框架之中。本部分着眼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全球资本流动如何共同塑造金融环境。 我们详细分析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非常规工具(如量化宽松QE)。重点阐述了利率传导机制如何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资产估值以及通货膨胀预期。 此外,本书探讨了汇率决定理论在当前浮动汇率体系下的适用性,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对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敞口管理和国际收支平衡成为关键议题。 结论:展望未来金融图景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探讨了金融科技(FinTech)对传统金融模式的颠覆性影响,包括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和资产数字化中的潜力,以及人工智能在风险评估和交易执行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分析了可持续金融与ESG投资的兴起,探讨了如何将气候风险和长期社会责任纳入主流的投资决策框架。 《现代金融透视:市场演化、风险架构与宏观调控》旨在为金融专业人士、高级管理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商学院的高年级学生提供一份兼具深度、广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读物。它不仅解释“是什么”,更着重阐明“为什么”和“如何做”,帮助读者驾驭这个日益复杂和高度互联的全球金融世界。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质感,那种深邃的蓝色调和简洁的字体搭配,立刻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教科书,但翻开目录后才发现,作者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概念梳理到复杂的实战案例,层层递进,让人很容易把握住学习的脉络。尤其是一些图表的运用,非常直观地解释了复杂的金融模型,比如资本结构决策中的权衡取舍,不再是干巴巴的公式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图示展示了不同政策下的成本与收益变化。我特别欣赏它在概念解释上的细致入微,很多以往我理解模糊的地方,通过书中的阐述变得豁然开朗。例如,关于期权定价模型中的波动率测算,书中不仅给出了理论依据,还穿插了市场实际数据的分析示例,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和学习效率。对于我这种希望系统性提升自己财务决策能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平台。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透彻”。它在处理一些核心估值方法时,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深度。比如,在现金流折现法(DCF)的探讨中,不仅仅停留在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资本成本构成项(如无风险利率、市场风险溢价、贝塔系数)在不同市场周期中的动态调整策略。对于永续增长率的选择,书中也详细讨论了其对估值结果的敏感性分析,并提供了基于历史数据和行业预期的多角度论证。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估值思维”本身的探讨,强调了估值不仅仅是数学运算,更是一种对未来业务前景和不确定性的量化表达。这种从宏观哲学层面回归到具体操作的论述结构,让读者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稳固和立体的知识框架,避免了在实际操作中陷入“数字陷阱”。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教科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提升企业财务健康度的“体检手册”。它对于财务政策的讨论,特别是关于股利政策、回购策略与资本结构优化的相互影响,展示了企业管理层在资源配置上的复杂权衡艺术。书中清晰地梳理了不同政策对股东价值和公司风险敞口的影响路径,这一点对于公司治理和战略规划人员尤为重要。当我读到关于“财务困境成本”的章节时,深刻体会到过度负债的潜在风险是如何被低估的,这促使我重新审视了我们当前信贷政策中的一些默认假设。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工具箱,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如何判断何时使用哪种工具,以及在市场环境变化时如何调整策略,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授人以渔”的深刻教育。

评分

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简直是为实战派量身定制的宝典。我过去读的一些金融书籍,案例往往是脱离实际的理想化模型,读完后感觉自己还是不接地气。然而,这本书里引用的各个案例,无论是跨国并购的融资结构设计,还是初创企业的股权稀释谈判,都充满了真实市场环境下的博弈和约束条件。阅读这些案例时,我仿佛置身于高层的决策会议室,需要权衡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有风险以及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等多重因素。作者在引导我们分析时,并非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巧妙地设置了几个关键的“决策点”,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选择A而不是B”,并深入剖析了不同选择背后的潜在后果。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方法,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风险识别能力,远比死记硬背公式有效得多。它教会的不是“该做什么”,而是“如何像一个专业的财务官那样去思考”。

评分

阅读体验方面,我必须点赞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它成功地避免了许多学术著作中常见的僵硬和晦涩,行文流畅且富有逻辑张力。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先用一个生活化的场景或一个著名的商业事件作为引子,瞬间就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例如,在解释债务筹资的节税效应时,它用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类比,使得“债务的税盾”这个概念不再抽象难懂。这种叙事技巧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场与经验丰富的行业导师的深度对话,而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尽管内容极其专业,但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尊重读者的姿态,没有因为读者的知识背景而简化核心要点,而是通过精妙的措辞和结构安排,让复杂的信息更容易被吸收和消化。对于我这种希望在工作之余,也能高效吸收前沿金融知识的职场人士来说,这种高效且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

一本好书,够学习一阵子了

评分

不错,包装也很漂亮。关键是里面的内容是彩色的,一下子回到小时候,每学期开学时,发新书的感觉,很期待

评分

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书很好 很适合学习建模!希望几个月之后可以真正的学会 加油!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

评分

以沃尔玛的案例,完全实操性的讲解建模,对于想要基于国外的财务报表进行估值建模的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好的建材。每一步都详细讲解,异常清晰明了。如果要学习基于中国财务报表的估值建模,还是得看蓝皮书《估值建模》。

评分

第一次在京东买书,整体上感觉还不错,看中的是京东物流。东西品质也还可以啦

评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